• 218.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4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016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早、更涝的未来”,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B.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来排放废气,以防止形成酸雨 ‎2.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事例.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煤气燃烧 B.风力发电 C.炸药爆破拆迁 D.火箭点火升空 ‎3.小明最近身体不适,医生建议多补充维生素.他应该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水果和蔬菜 B.鸡蛋和肉 C.花生油和奶油 D.馒头和稀饭 ‎4.肥皂是一种常用的洗涤用品,它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化学式为C17H35COONa),下列关于硬脂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脂酸钠是有机物 B.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8:35:2‎ C.硬脂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D.硬脂酸钠中共含有56个原子 ‎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干燥氧气 B.‎ ‎ 测定溶液pH值 C.‎ 量取9.0mL液体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6.G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如图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X=6‎ C.镓原子的质子数是16‎ D.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7.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在研究地下水时发现,处于地下深处两个矿物层中的水,由于受到高压的作用变成了类似“果冻”状的胶状体,而仅几个分子厚度的水膜的黏度也大为增加.下列关于“果冻”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属于氧化物 B.其中的分子不运动 C.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与普通水的密度不同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CO2气体(CO):点燃 B.Fe(Cu):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CaCI2溶液(HCI):加入过量的CaCO3,并过滤 D.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9.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过程Ⅰ和过程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改变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10.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B.NaCl和Na2CO3都是易溶物质 C.2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NaCl 36g D.若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 ‎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 ‎11.如图所示卫厨房中常见的电饭锅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标示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原因是      .‎ ‎(3)不锈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式有      (写一种即可).‎ ‎(4)结合厨房用具的变迁,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 ‎(2)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两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      .‎ ‎(3)装置B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13.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固体B的成分是      ;‎ ‎(2)操作I的名称是      ;该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      .‎ ‎(3)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      .‎ ‎14.已知2Al+Fe2O32Fe+Al2O3 被称为“铝热反应”.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对于固体剩余物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假设①铜和氧化镁;假设②      ;假设③铜、氧化镁和镁.‎ ‎【查阅资料一】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实验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 假设      成立.‎ ‎      .‎ 假设②成立.‎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 假设      成立.‎ ‎【思考】是否任何一种金属单质都能与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查阅资料二】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以下几组反应信息.‎ 实验组别 I II III IV V 药  品 Al Fe Ag Al Cu CuO CuO CuO Fe2O3‎ Fe2O3‎ 相同条件下是否反应 是 是 否 是 否 ‎【总结】根据上表对比分析得出: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能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      .‎ ‎15.实验小组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请你参与探究实验.‎ ‎(1)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在装有20 mL10%的NaOH溶液小烧杯中不断滴加质量分数为90%浓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并用温度计测量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请你分析该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两点改进措施:      、      .‎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图为该反应中温度与滴加的硫酸质量变化关系的理论值和测量值的曲线比较情况.‎ ‎①图示说明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理论上的值      (填“高”或“低”);‎ ‎②请指出造成理论值和测量值差异的一点原因:      ;‎ ‎③图中温度达到最高值后降低的原因是      .‎ ‎(4)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影响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快慢的因素,你认为有哪些呢?请提出猜想,并证明.‎ 猜想:      ‎ 实验方案:      .‎ ‎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如图),发生反应.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016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早、更涝的未来”,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B.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来排放废气,以防止形成酸雨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分析】A、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B、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C、当前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 D、可从尾气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B、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正确.‎ C、雾霾一定要治理,但是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错误;‎ D、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酸雨,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 ‎ ‎2.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事例.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煤气燃烧 B.风力发电 C.炸药爆破拆迁 D.火箭点火升空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风力发电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箭点火升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3.小明最近身体不适,医生建议多补充维生素.他应该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水果和蔬菜 B.鸡蛋和肉 C.花生油和奶油 D.馒头和稀饭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鸡蛋和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花生油和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馒头和稀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4.肥皂是一种常用的洗涤用品,它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化学式为C17H35COONa),下列关于硬脂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脂酸钠是有机物 B.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8:35:2‎ C.硬脂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D.硬脂酸钠中共含有56个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由硬脂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这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由硬质酸钠的化学式C17H35COONa可知,硬脂酸钠中碳、氢、氧、钠原子个数比为18:35:2:1,故正确;‎ C.在化合物中,钠元素一般显+1价,故正确;‎ D.硬质酸钠中含有硬质酸钠分子,其一个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时应正确把握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以及在描述上的区别,注意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 ‎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干燥氧气 B.‎ ‎ 测定溶液pH值 C.‎ 量取9.0mL液体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气体的干燥(除水).‎ ‎【分析】A、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0mL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6.G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如图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X=6‎ C.镓原子的质子数是16‎ D.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16=2+8+x,x=6,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镓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镓原子的质子数是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在研究地下水时发现,处于地下深处两个矿物层中的水,由于受到高压的作用变成了类似“果冻”状的胶状体,而仅几个分子厚度的水膜的黏度也大为增加.下列关于“果冻”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属于氧化物 B.其中的分子不运动 C.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与普通水的密度不同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果冻水”是水,其分子式为:H2O,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分子的基本特征是:体积小、质量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的运动,“果冻水”的水分子也不断运动,故B说法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果冻水和普通水其分子式都为:H2O,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C说法错误;‎ D、果冻水”变成了类似“果冻”态的胶状体,呈仅几个分子厚度的水膜,黏度也大为增加,与水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区别;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等知识.‎ ‎ ‎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CO2气体(CO):点燃 B.Fe(Cu):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CaCI2溶液(HCI):加入过量的CaCO3,并过滤 D.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过程Ⅰ和过程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改变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程Ⅱ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错误;‎ B、由图示可知,过程Ⅰ和过程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改变,正确;‎ C、过程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 D、过程Ⅱ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 ‎ ‎10.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B.NaCl和Na2CO3都是易溶物质 C.2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NaCl 36g D.若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分析】A、根据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判断.‎ B、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不指明温度,不能确定NaCl的溶解度是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20℃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0g,都属于易溶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136gNaCl饱和溶液中含NaCl 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的方法分离不出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分类与分类依据、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 ‎11.如图所示卫厨房中常见的电饭锅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标示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铝合金(内盖)/不锈钢(内锅) (填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外盖)/橡胶(密封圈) .‎ ‎(2)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原因是 常温下,铝制品表面会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3)不锈钢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式有 涂油 (写一种即可).‎ ‎(4)结合厨房用具的变迁,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化学材料的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3)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纯金属及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2)根据常温下,铝制品表面会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解答;‎ ‎(3)根据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 ‎(4)根据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 ‎(1)图中所示的标示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内盖)/不锈钢(内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外盖)/橡胶(密封圈);‎ ‎(2)铝是活泼金属,但地壳中含量高,冶炼容易,抗腐蚀性强,铝制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故A错误;‎ ‎(3)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式有涂油,刷漆等;‎ ‎(4)由此可见,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化学材料的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合理即可).‎ 答案:‎ ‎(1)铝合金(内盖)/不锈钢(内锅);塑料(外盖)/橡胶(密封圈)‎ ‎(2)常温下,铝制品表面会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混合物;涂油(答案合理即可)‎ ‎(4)化学材料的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材料的类别,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学与社会的关系,难度不大.‎ ‎ ‎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仪器②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两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3)装置B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或H2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或Zn+H2SO4=ZnSO4+H2↑ .‎ ‎(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AEF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原理、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4)根据氨气的性质、实验装置的组装来分析.‎ ‎【解答】解:‎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两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3)该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F装置中只能从短管进入;氨气可以用烧碱固体干燥;故答案为:AEF.‎ 答案:‎ ‎(1)试管;长颈漏斗;‎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CO2或H2;CaCO3+2HCl=CaCl2+H2O+CO2↑或Zn+H2SO4=ZnSO4+H2↑;‎ ‎(4)AEF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 ‎13.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使硫酸铜完全反应 ,固体B的成分是 铜、铁 ;‎ ‎(2)操作I的名称是 过滤 ;该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 烧杯 .‎ ‎(3)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NaOH+FeSO4═Na2SO4+Fe(OH)2↓ .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过量的铁粉能全部将硫酸铜溶液消耗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操作I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3)反应②,即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过量的铁粉能全部将硫酸铜溶液消耗掉,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使硫酸铜完全反应.则固体B的成分是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 ‎(2)操作I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该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3)反应②,即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FeSO4═Na2SO4+Fe(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使硫酸铜完全反应;铜、铁;‎ ‎(2)过滤;烧杯;‎ ‎(3)2NaOH+FeSO4═Na2SO4+Fe(OH)2↓;复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4.已知2Al+Fe2O32Fe+Al2O3 被称为“铝热反应”.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Mg+CuOCu+MgO .‎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对于固体剩余物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假设①铜和氧化镁;假设② 铜、氧化镁和氧化铜 ;假设③铜、氧化镁和镁.‎ ‎【查阅资料一】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实验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 假设 ① 成立.‎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蓝色 .‎ 假设②成立.‎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 假设 ③ 成立.‎ ‎【思考】是否任何一种金属单质都能与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查阅资料二】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以下几组反应信息.‎ 实验组别 I II III IV V 药  品 Al Fe Ag Al Cu CuO CuO CuO Fe2O3‎ Fe2O3‎ 相同条件下是否反应 是 是 否 是 否 ‎【总结】根据上表对比分析得出: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能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比金属氧化物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强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反应物是镁和氧化铜,生成物是铜和氧化镁,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猜想假设】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含有MgO和Cu;对于可能含有的物质,可能是Mg剩余,也可能是CuO剩余解答:‎ ‎[实验探索]取少量的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果含有Mg,现象就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无色,有气泡冒出;如果含有CuO,实验现象就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总结一】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推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看生成物,而是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问题,什么过量就含有什么.‎ ‎【总结二】根据表中信息考虑.‎ ‎【解答】解:反应物是镁和氧化铜,生成物是铜和氧化镁,反应条件是高温,用观察法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是:Mg+CuOCu+MgO;‎ ‎【猜想假设】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一定含有MgO和Cu;对于可能含有的物质,可能是Mg剩余,也可能是CuO剩余,所以固体剩余物假设①铜和氧化镁;假设②铜、氧化镁和氧化铜;‎ ‎[实验探索]:取少量的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含有Mg,现象就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无色,有气泡冒出;如果含有CuO,实验现象就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总结二】由图表中数据可知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金属单质要比氧化物中的金属位置靠前,否则不反应.‎ 故答案为:Mg+CuOCu+MgO;‎ ‎【猜想假设】②铜、氧化镁和氧化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 假设①成立.‎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蓝色.‎ 假设②成立.‎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为无色.‎ 假设③成立.‎ 总结: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比金属氧化物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强.‎ ‎【点评】本题考查铝热反应及其应用,通过实验探究,来证明反应物的量的问题,不同的假设,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验证.‎ ‎ ‎ ‎15.实验小组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请你参与探究实验.‎ ‎(1)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在装有20 mL10%的NaOH溶液小烧杯中不断滴加质量分数为90%浓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并用温度计测量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请你分析该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两点改进措施: 将浓硫酸换成稀硫酸 、 边滴边搅拌改为一次性加入或做好保温措施等 .‎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 ‎(3)如图为该反应中温度与滴加的硫酸质量变化关系的理论值和测量值的曲线比较情况.‎ ‎①图示说明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理论上的值 低 (填“高”或“低”);‎ ‎②请指出造成理论值和测量值差异的一点原因: 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热量散失 ;‎ ‎③图中温度达到最高值后降低的原因是 温度达到最高值后,反应停止,再加稀硫酸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 .‎ ‎(4)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影响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快慢的因素,你认为有哪些呢?请提出猜想,并证明.‎ 猜想: NaOH浓度 ‎ 实验方案: 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硫酸溶液,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以及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可能散失来分析;‎ ‎(2)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图象进行分析;根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根据温度降低的原因来分析;‎ ‎(4)根据可能影响的因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再者边滴边搅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热量的散失,所以实验过程中要将浓硫酸换成稀硫酸、边滴边搅拌改为一次性加入、做好保温措施等.故填:将浓硫酸换成稀硫酸、边滴边搅拌改为一次性加入、做好保温措施等;‎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3)①由图象可知,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理论上的值低;故填:低;‎ ‎②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热量的散失,造成了理论值和测量值存在差异;故填: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热量散失;‎ ‎③中和反应完成后,不再产生热量,再滴加稀硫酸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温度会降低;故填:温度达到最高值后,反应停止,再加稀硫酸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 ‎(4)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影响反应放热的快慢,可以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硫酸溶液,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故填:猜想:NaOH浓度;‎ 实验方案: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硫酸溶液,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点评】本题探究了中和反应中的放热情况,根据实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如图),发生反应.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4 g.‎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反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以及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依题意可得 氢气的质量=342.10g+16.00g﹣357.70g ‎=0.4g 答:氢气的质量为0.4g ‎(2)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16.00g×x 0.4g ‎=‎ x=81.25%‎ 答: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1.25%.‎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出突破口,再结合方程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