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老师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
冲刺·决胜冲刺·决胜
——决胜 2013 年中考,助推自主学习型状元
●考前精准解密串讲●
——结合北京十年中考、五年模拟系统讲解中考备战要领和备战准备,帮助考生树立必胜信
心,助推 2013 年中考语文状元
——帮助每个考生找到通往成功的钥匙,让其豪迈地走向考场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为更
绚丽的人生打造“开门红”!
——苏老师,自 03 年起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06 年参与中考试题的调研和命制,07
年参与新课标的调研和讨论并主持编写《新编语文总复习》,08—12 年参与中考阅卷的调研
和指导工作,07 年起连续六年参与北京市《中考说明》语文科的编写研讨工作。
●冲刺决胜 2013 中考满分●
中考是你九年来所学知识的精彩展示和集中亮相,也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大阅兵,愿这次讲座帮助
你在大阅兵中一展英姿!
请充满自信,作题认真细心,尊重命题专家,尊重阅卷老师,确保规范,怎么问就怎么
答,力求书面美观,放松轻松阅读,读题审题认真,确保一分不丢;作文自然率性,希望彰
显个性,希望有所创新,切忌生搬硬套,给什么题目就写什么题目,不八股、不固执、不拘
泥、求新颖,开头做到简洁明快、自然真实、情感动人、有些思考,结尾做到发人深思,画
面共鸣,情感升华,中间力求画面表现,力争可以满分!
期待你有满分,但不希望你有压力;祝愿你考场上自如,且不希望你考场上紧张。本资
料中的方法讲解及其作文的素材只是供学习参考,别无它意,不希满脑子装的都是苏老师的
方法和素材,别让自己太累!
精准高效、减负提分、鼓励思考、重在探究、贵在创新,苏老师与您一起向前进!
苏老师简介: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职教研员,首师大教育学博士,原陕师大
文学硕士,曾执教北京八中、北大附中(兼)等。苏老师现还被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国学
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单位事教学教研工作。
北京市东城区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
2013.5
语文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蓓蕾(bèi) 轩敞(xuān) 负载(zǎi) 耳濡目染(rú)
B.淡薄(bó) 濒临(bīn) 颠簸(bǒ) 既往不咎(jiū)
C.胚胎(pēi) 邮购(yóu) 剔透(tī) 言简意赅(hé)
D.差使(chāi) 绮丽(qǐ) 联袂(jué) 栩栩如生(xǔ)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一个社会、一个团体,口号是不可少的,它具有凝聚人心、指明方
向、 (振、震)作精神等积极作用。
“振”有“奋起”的意思,“震”有“情绪过分激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振”。
B.李清照的词作,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
尽而言不尽”的 (婉、惋)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
“婉”有“委婉”的意思,“惋”有“同情”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婉”。
C.服装师采用了“复古”的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服装设计的智慧,其中自由和流畅的线条
设计,又与西方现代服装的很多理念不谋而(合、和) 。
“合”有“符合”的意思,“和”有“和谐”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填“和”。
D.没有牢固的安全屏障,网络就永无宁日。他决心为信息网络构筑一道 (艰、坚)
不可摧的“网上长城”,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艰”有“困难”的意思,“坚”有“牢固”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坚”。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物质文化遗产中“故”与“新”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相生相融的关系,“新”以“故”为
基础,“故”以“新”为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B.他们,虽然有不同的信念与性格,但面对战争,却有了一份同样的人性坚守。战争,就是
这样让不同的灵魂殊途同归。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二十年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上天入海”
的梦想。
D.学生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不要总是事事附合老师,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和见
识。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
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
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
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
面展示,美轮美奂。
A.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亮缓缓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
峰的积雪流淌的亮光,像水银,又像岩浆, ① ,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
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高原的夜之灯啊,② 。
A.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对大自然生动而沉静的书写,是一种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抒发。谢灵运的山水诗,
清新的韵致,闲适的意境,优美的意象,给人一种心闲气自华的牧歌般的轻快情味,从中你
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普列什文,是一个大自然的歌者,在他的笔下,那些自然
生灵,有如亲人似的悠游于你的身边,牵手于你的衣袖;而从梭罗远离尘嚣,在湖畔的清唱
微吟中,不是还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旷达与疏放吗?这些唯美的颂歌是人类诗意栖息于大地的
亮丽风景。
A.文段中“清新的韵致,闲适的意境,优美的意象”,运用排比,突出了谢灵运的山水诗中
所蕴含的丰富、美好的韵味。
B.文段中“有如亲人似的悠游于……,牵手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自然生灵与人的亲近与和谐。
C.文段中“不是还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旷达与疏放吗?”运用了反问的句式,强调梭罗作品中
表现了人类旷达和疏放的精神。
D.文章结尾“这些唯美的颂歌是人类诗意栖息于大地的亮丽风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
那些唯美的颂歌比喻成诗,表达了赞美之情。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乘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入口处特点的句子是 , 。
8.名著阅读(3 分)
孟子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说理充分。比如,在《鱼我所欲也》中,以三个“乡
为身死而不受”领起,表达了对贪求富贵,舍弃 ① 的强烈谴责。又如,在《 ② 》
中,文章开头列举了以 ③ 为首的六位历史人物奋起于苦难之中的事例,阐述了
艰难困苦对于人才的作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为配合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生“减负”活动,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减轻负担,快乐学习”
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阅读材料,提取关于中小学生课业情况的主要信息,并根据两则材料得出关于中国中小学
生学习状况的结论。(4 分)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压力问题与日本、韩国、美国相关机构共同对
四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的比例为 86.6%,日本
为 69%,韩国为 74.8%,美国为 67.1%。中国学生的学业压力高居四国之首。
【材料二】
主要信息:
结构:
10.如何“减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概括两
条相同的具体意见。(4 分)
老师:我们迫切希望减负要做系列改革。如教材枯燥、内容过多,教学大纲要求过高等等都
需要改变。“减负”要提质,要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作业,提高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减负”之后,课余时间增多了,学校的其他设施要上去,充实孩子
们的课外活动。
学生:特别希望作业少一点,精一点,不留简单的惩罚性的抄写类作业;希望老师上课幽默、
生动;还希望中队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趣的活动;每天有锻炼的时间;能痛痛快快地看书,
听音乐,看电影电视,和伙伴聊天……
家长:减负是对的,孩子和家长都有强烈要求。但是,减负要统筹规划。首先就要减轻升学
压力,小升初,中、高考就是孩子们的一道道坎儿,我们的压力很大。作业方面,能不能根
据孩子们的特点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另外,放学时间提前,孩子回到家中的这段时间怎
么安排?
相同的具体意见: ① ②
11.宣传委员为本期黑板报拟出标题,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
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 分)
上句:课业繁重 中小学生难觅快乐踪影
下句: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核舟记》,完成 12-14 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
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
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高可二黍许 可:
(2)其人视端容寂 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罔不因势象形 翻译: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翻译:
14.说说第②段中,作者写小窗上雕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
何作用。(3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 15-18 题。(共 15 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家
可以幻化为老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杏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满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
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葫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土
墙上挂的一把二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母亲才是家
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可以说,家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
魂牵。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
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
到汽车站火车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
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中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
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八二年研究生毕业,八二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二
零零八年!我在广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
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
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
救灾的前线,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
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
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
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
一次的夜晚……
⑥不错,28 年里是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
亲来我身边。第一次在广州,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事了。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
了,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乡下人身份。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
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那怯生生的样
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
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容。第二天中午要
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剩在那里没动,一问,母
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么……
⑦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走进为父
母在市中心租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七十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
子。父亲擀面饼,母亲包,包我最喜欢吃的酸菜馅饺子。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
酸了,切得很细,放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吃着吃着,“咯嘣”
一声吃出一枚硬币——原来母亲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有福,
今年你有福!”母亲笑眯眯地说。水仙花开得正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
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母亲还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
叫我穿上……。 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⑧可惜长达 28 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了,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的
所谓忙,因了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
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惟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
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因为等待他
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15.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详地列举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过年?(3 分)
答:
16.文章第⑥⑦两段,记叙了作者与母亲两次过年的情景以及他不同的感受,请你结合这两
段内容,分别说出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4 分)
答:
17.说说第⑦段加点词语“知趣地”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答: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不超过 150 个字)(6 分)
答:
(二)阅读《北京的四合院》,完成 19-20 题。(共 6 分)
北京的四合院
赵济众
①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
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②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
占地数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或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
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③北京的四合院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
络系统。这种建立在家庭联系与私人交往上面的社会网络,已经历了数代人,产生了一种凝
聚力量与和谐气氛,使人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为社会内的行为和个人的抱负提
供了种种便利条件,成为保护社会安定的宝贵因素。
④人们已经发现,居住在高层建筑,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冷漠了;原来
社会网络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消失了;人们的社交活动减少了,精神上的安全稳定感和
归属亲切感没有了。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封闭式的孤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互
相疏远、感情淡漠的变态心理。尤其是居住在高层建筑中的老人和儿童,常年“高”居简出,
使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⑤国内外的事实说明:人们并不以有良好物质条件的住宅为满足,还强烈而习惯地要求
拥有符合人性心理,能与周围的人彼此联系,共同生活的居住环境。如果人造环境不符合人
们的精神上的需求,在缺房的情况下暂时会感到满足,一旦住房较多,人们的要求也随之改
变。高层建筑的这种社会功能缺陷,已引起许多建筑师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国外一些建筑师
设计了类似我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如菲律宾为一般城市居民设计的低层高密度“四户一院”
住宅群,丹麦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都是力求满足人们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
⑥北京人口密度大,人均占地少,开发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无可厚非。但是,如何使现代
化高层建筑保持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尊重和理解人们的居住习惯,在保证每家拥有独立
空间的前提下,突出四合院建造的社会功能?如何利用楼间庭院、凉台、天井、走廊以及室
内外空间所有可利用的引伸点,创造出一个生气勃勃,协调而多变的建筑空间,把人们从压
抑窄小的室内空间里“解放”出来?这是人们对建筑师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义务
和责任。
19.第⑤段列举两个国外建筑师设计的四合院式建筑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3 分)、
答:
2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菊儿胡同楼房式四合院住宅具有哪些特点。(3
分)
【材料】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的楼房式四合院住宅,保持了北京四合院“鱼骨式”传统布
局,以通道为骨架,向南北发展形成“进院子”,向东西扩展形成“跨院”。小区由一个一个
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独门独户,廊檐是室内、室外空间的过渡和邻里间交往的地方。楼栋
高 2-3 层,像四合院一样围合起来,中间是宽敞的庭园。院中有石桌、石凳和各种植物,白
天人们在此休憩、活动,傍晚时分,这里成为邻里间交流的“平台”。
答:
(三)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 21-23 题。(共 9 分)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
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
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
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
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
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
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
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
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
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
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
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
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
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
有用一管毛锥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
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
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
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
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锥]毛笔。②[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2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 分)
答:
2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2 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答:
23.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六、作文(50 分)
24.题目:魅力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 600-1000 字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5
一、选择(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C D C D
二、填空(共 8 分)
7.(1)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1 分。有错不得分)
(2)答案:采菊东篱下(1 分。有错不得分)
(3)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1 分。有错不得分)
(4)答案:初极狭 才通人(共 2 分,每空 1 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答案:①义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舜
(共 3 分。共 3 空,每空 1 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9.答案示例:
主要信息:中小学生课业情况中,认为“作业量大”的学生人数比例最高,且中学生
的比例高于小学生。
结论: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主要源于“作业量大”等课业负担。
10.答案示例:①提高作业质量 ②充实课余活动
(共 4 分。“相同的具体意见”共 2 条,每条 2 分)
11.答案示例一:问题复杂 各方人员渴望配套减负
答案示例二:要求强烈 各方人员提出诚恳意见
(共 3 分。“语意”1 分,“句式”1 分,“字数”1 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12.答案:(1)大约 (2)正(共 2 分。共 2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
13.答案:(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共 4 分。共 2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
14.答案要点:
赞美雕工技艺精湛;符合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暗示当时苏轼泛舟赤壁时,
环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与第⑥段中“对联、题名并篆文”相照应。
(共 3 分。共 4 点,答出其中 3 点即可,每点 1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共 15 分)
15.答案: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多年没回家过年的自责、愧疚。(共 3 分)
16.答案示例:
在广州过年,母亲来到大城市“怯生生”的样子使我感到“不忍”;在青岛和母亲一
起过年有家乡味道的年,我感到很幸福。(共 4 分)
17.答案示例:以花的善解人意,渲染了全家人一起过年时温馨、幸福的氛围。(共 2 分)
18.答案示例:
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且留下烙印的形象,写
出了家乡的美好、亲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用“招来喜鹊”、“披满
夕晖”等词语想想地写出家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用排比的句式
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化。(共 6 分。内容 2 分,写法 3 分,语言 1 分)
(二)(共 6 分)
19.答案示例:
现代居住环境应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北京四合院符合人性心理的建筑特点,能弥补
现代高层建筑社会功能的缺失,因而受到建筑师们的推崇、关注。(共 3 分)
20.答案示例:
继承了北京四合院传统布局特点;既维护了每家每户的独立性,又方便了邻里之间的
交流。(共 3 分)
(三)(共 9 分)
21.答案示例:
“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
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共 4 分。“知足”2 分,“知
不足”2 分)
22.②(共 2 分)
23.答案示例:
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
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
有出息的原因。(共 3 分)
六、作文(50 分)略
苏老师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决胜 2013 年中考,助推自主学习型状元
中考将至,如何利用最后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考生、家长和老师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最近我到各校听课,发现许多考生陷入了复习应考的种种误区之中,这里我提醒大家:明确目标;统筹安
排;讲究方法;追求效率。
明确目标:熟悉考查内容,依据《中考说明》做一个详尽统计,不能有疏漏;熟悉自己的目标,熟悉
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这两方面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描述,也就是中考的遥控器在自己手里攥着,有多少
胜算,有多大潜力,思考这些问题比做几张卷子要重要得多。
统筹安排:一是多学科的调配;一是时间的调配,一是内容的调配。
讲究方法:复习要有计划。时间怎样安排,任务怎样突破。
中考前该做什么。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有规律的,任何一个知识点也都是有规律的,要抓住这个规律就
要善于思考。不要陷入题海之中,该死记硬背的一定要记死背硬,该灵活把握的一定要把握灵活。不可有
半点侥幸心理。
追求效率:效率就是目标,就是理想。随着时间的渐进,我们的复习目标应该越来越小,信心越来越
足,成绩越来越稳定。
根据我对《中考说明》的理解和对中考的研究,提供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概括
起来就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得分点。
★一、把握得分点
得分点有三处便于把握:一是基础知识;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作文。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第一得分点。
(二)文言文 文言文考查两部分内容:背诵默写和阅读,说它是第二得分点是因为它考查课内圈定
的范围。
背诵默写误区是:全文背诵,全文默写。这样效率极低,如果平时已经完成了背默任务还好,相当一
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要求,此时再全文背默,痛苦不堪。那怎么办呢?
第一步:明确默写诗文句子的特点。
特点:①名言警句②有一定文采③诗文的核心句④有一定普遍性
第二步:做出统计,制成卡片,随时练习。
文言文阅读应对方法是:
第一步,明确考点。
《中考说明》规定:①理解课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②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③理
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步:筛选。回避近年考过的,圈定次重点,再掌握了一模二模的篇目,中考篇目就浮出水面了。
第三步:做考点统计,明确考查规律。
从形式上看 1.单字短句 2.直接解释
从内容上看 3.偶有古今义 4.极少虚词
从选材出处看 5.绝大多数都有注释 6.没有注释的一定熟悉语境
这样统计告诉我们:不瞎干活,不干瞎活。
(三)作文
明确北京市作文命题特点:全命题或半命题
2003 年:喝彩 2004 年: 需要我;
2005 年:开端 2006 年:劳动
2007 年:动力来自 2008 年:向前 向前 向前
2009 年: 并没有结束 2010 年:凝聚
2011 年:日积月累 2012 年:少年风采
半命题的好处是命题人把一部分的命题权交到了我们手里,这还不是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所以它是第
三得分点,也是最大得分点。当然也是最大的训练误区。
第一步,明确不该做什么(八大误区)
误区一:观察与认识 误区二:多读与多写 误区三:知识与方法
误区四:概念与形式 误区五:主体与目标 误区六:自改与互改
误区七:评估与反馈 误区八:思想与标准
第二步,明确自身不足(三乏)
写作资源匮乏——没的写 内容肤浅空乏——写不好 语言表现贫乏——不会写
第三步,明确该做什么(知道了不该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有效的)
第一、分项练习
有话可说说自己
——低下头来看自己,闭上眼睛想体验——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有话会说自己说
——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个性的语言是得分点。
有话敢说说真话
——只有自己喜欢,别人才可能喜欢;只有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
第二、仿写练习
基本动机是感受技巧;直接效果是拔高;
最终目标是创新;过程是由被动变主动。
第三、修改练习
自己搜集整理修改平时习作
请人帮助修改习作——明白修改的理由和价值。
目标是晋升等级
第四、转化练习——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
转写作顺序;转表达方式;转文章体裁;转文章结构;
转详略部分;转开头结尾;转人称人物;转主题落点……
转化例文:
劳动——生命的开端
父亲是个工人,每日都在辛苦地劳动,而奶奶的疾病,妈妈的下岗,无疑对我家来说是当头一棒。近
几日爸爸又瘦了一圈,我的心十分苦涩,我自认为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既然家中有难,我这个七尺男
儿不得不帮爸爸一把。
暑假里,我把爸爸的“三轮”骑上了街。烈日当头,心里正掂量着在哪避暑,远见一位妇女领着小孩
儿向我招手,坐车?还真有活!好热呀,可我怎能拒载,懒洋洋蹬过去,笑盈盈地问:“您到哪儿?”“牵
手商场。”这位体态丰满的太太淡淡地吐出一句,没把我的三轮砸趴下。
这是我的第一份生意,加油干!我暗自给自己打气。汗水早已浸湿了背心,额头豆大的汗珠砸在冒烟
的马路上,毛巾擦湿了,嘴里咸咸的涩涩的,接着蹬。路还在无限的延伸,我飞似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
群中,心里一百个小心,生怕蹭着哪位爷。
远远的,“牵手”的大招牌赫然矗立在大厦顶层,啊,你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冰山上的烛火,黑夜里
的明星!咳,望山跑死马,好不容易到了,我不知道我还像不像人。
“谢谢。”我擦着汗水,接过了钱——3 块!我苦笑着,托着钱愣了好久。爸爸,您下班后就是这样
挣命的吗?爸爸,我不该拿着您的汗水去买那无关紧要的篮球鞋,我不该拿着您的汗水去冒充“大款”请
哥们儿挥洒入土;妈妈,我这时才明白您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奶奶,我这时才明您为什么有病不肯吃
药……这一刻,我恍然明白了许多许多。我生活在父母一日一日的奔波与劳碌之间,我生活在父母一行一
行的泪水与汗水之间,我生活在父母一丝一丝的忧虑与愁苦之间。
“小伙子——走吗?”一位大爷喊醒了我。
“哎,走走,您去哪儿?”
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我才意识到:生命从这一刻开始。
这是 2006 年我市一篇中考高分作文(58)。特点是文章题目涵盖了两年的试题“劳动”“开端”。
转化落点:
2003 年(喝彩):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真为我自己喝彩。
2004 年(需要我):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我意识到家庭需要我。
2005 年(开端):我才意识到:生命从这一刻开始。
2006 年(劳动):这时我才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
2007 年(动力来自):蹬着三轮,飞驰在大街上,我再也不觉得热、也不觉得累了,动力来自那 3 元
钱。
2008 年(向前,向前,向前):想着奶奶有病不肯吃药,我蹬着三轮向前;想着妈妈整天愁眉不展,
我蹬着三轮向前;想着爸爸的汗水,我向前、向前、向前……
2009 年(并没有结束):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我知道:这样的劳动并没有结束!
2010 年(凝聚):捏着这三元钱,我知道,我对家人的愧疚和回报在这一时刻凝聚!
2011 年(日积月累):这次体验让我明白:爸爸和我的那日积月累的汗水,日积月累的三元钱,将是
我们一家人互相支撑的坚不可摧的力量!
2012 年(少年风采): 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我才意识到:这才是少年风采。
启示: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材料,在把握落点上下功夫。
★二、抓住重点——现代文阅读
阅读所以是重点,也是由于它所占的分值决定的。阅读本该是一种享受,实际的情形是一种最痛苦的
挣扎。为了减轻一些挣扎的痛苦,我提醒考生:
(一)走出题海误区,摸清考查规律
题海误区有几种现象:
(1)为了突破阅读关,师生自织天罗地网,埋身于题海之中;
(2)机械做题,师生成为解题工具;
(3)作题没有目标,只为抢占复习时间,自慰空虚的应考心理;
(4)做过文题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
如何跳出题海误区呢?用《课标》的话说就是“少做题,多读书”。这话说得有些轻巧,我知道谁也
不会照着去做。静下心来细想,它真是最富“人文关怀”又最有效的忠告。要突破阅读难关,重要的是摸
清考查规律。
首先,明确要求。
《中考说明》考查阅读的要求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其次,揣摩考点。
上面的话是命题的依据,我们从中提出的关键词是
内容 中心
关系 思路
意义 作用
心得 判断和探究
表达方式的作用
再有,分析考题。要求、考点最终要用题目的形式呈现,所以要分析题干,透过形式看到考查目的。
(二)走出知识误区,历练阅读能力。
知识误区的标志有三:
(1)死咬文体知识,功夫下在各种文体的要素上,把生动有趣的文章糟蹋到枯燥乏味还不止。比如读
记叙文总抓住时间、地点、故事不放;读议论文决离不开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读科学小品文就是说明
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2)情系各种概念,反复无效地“魔练”。什么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甚至各种修辞概念,考纲明确
了了解作用和效果,可还变换方式,拐弯抹角对概念难舍难离。
(3)把知识与能力割裂开,把情感、态度孤立起来。
要跳出这个误区,无疑要历练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有:
理解文本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概括大意的能力;感悟语言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分析运用
的能力等。
在阅读诸多能力中,“概括”是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回避不开的考点。概括在阅读中的工具性很强,
是作答须臾不可离开的手段。
概括,从考查的对象总结,大致有:
第一、概括文段内容。 第二、概括文篇中心或内容。
第三、概括人物的特点、思想和行为。 第四、概括写作目的
其他非概括性题目都离不开概括的能力。
概括,从考查方向上总结,大致有:
第一、提取中心句第二、连缀核心词语第三、综合文本信息(一定的语言惯式)
(三)走出题型误区,掌握应对技巧。
陷入题型误区的表现是:
(1)过度关注题型变化,把题型看得比文本重要;
(2)抛开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无限度地向外开放;
(3)只顾作题,不总结规律,滋生浮躁心理。
走出这个误区,我们要认识题型特点,总结作答规律。如苏老师针对作用型、含义型、赏析型、感受
型等的 A+B+C 定律。
阅读有效方法:
1.带着题目读文章 2.带着文章揣摩题目 3.理出文章的思路、特点
4.寻找作者最想说的一句话(主题)5.思考文章的社会效果 6.研究题干和作答技巧
★三、突破难点——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
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题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题目,真正考查语文能力。这类题所以被认为是难点,
一是它新;二是它答案有不确定性;三是需要考生平时关注生活,有创造和创新意识。
考纲要求:
1.依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简单方案的设计。
2.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
3.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题题型大致有:方案设计、图表解读、新闻概括、名著推荐、广告口号、句式仿写、俗语理解
运用等。下面就考纲出现的题型示例具体谈谈应对思路。
1.活动方案题
解题思路:
①调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②要有情境感③步骤、环节等衔接、过渡自然,有操作性。
2.图表题
解题思路:(先学会读表格)①读懂表格内数字所反映的问题。②把握数字表现出的趋势。③分析数
字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新闻概括题
解题思路:①逐句提取重要信息。②概括准确、简炼。
③注意新闻的特点——抓导语。(题目往往把导语拿出)
总体要求:1。要有情境感;2.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表述要准确、到位、精要。
各位考生,生活中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似乎不是问题;应考复习,特别是语文复习,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就不是容易认清的问题。要提高复习效率一定做到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也一定要讲究技巧。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得分点,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更重要。
重点:重点知识,重点需要;如果已经抓住了,就要合理分配精力。
难点:知识难点,技巧难点,还有理解难点。理解难点才是真正的复习难点。这里再提醒:经过努力
还突破不了的难点,就不要死攻这一点,某种意义上少丢分和多得分是一个道理。
得分点:除了把握知识的得分点外,还要把握自己的长项。
考生们,明确自身优劣,明确自身的需要,讲究应试策略,会有出人预料的效果,不妨你实践一下。
预祝大家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随感而已,不是作文
今天听苏老师讲了几篇写父爱的作文,就特想写点东西。算不上是作文,随感而已。
什么是好文章,我至今才明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完能使人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自己后能哭出
眼泪,或能笑出声来,便是好文章。
对照文中的作者和作者笔下的父亲,自己真的感慨万千。
自己曾是那么的不听话,居然让父亲早生白发。初二时,我的离家出走,让父亲的心都快碎了,但父
亲从来,即使到现在也没有给我说过一句语气重的话。那时,就是那样的叛逆,他们不喜欢的衣服,我偏
爱穿;他们不让做的事情,我偏要做;他们希望的,我偏不做;整天不思进取,沉迷玩乐。那时,我在家
时,空气就是凝固的,父亲的声声叹息让我更加反感,于是离家出走。我不在家时,家里的空气是悲戚的,
父亲的头发由黑变白比染的还快。回来后,妈妈偷偷告诉我,父亲是个坚强的人,但却唯独因为我偷偷流
过两次泪。一次,是担心这离家出走的我,另一次,便是在我出生时。
妈妈说,我出生时,先天性心功能发育不全,而且需手术治疗,但坚强的父亲没有哭,他在手术书上
签字的时候还在安慰身体衰弱的妈妈,鼓励妈妈要坚强,要相信医生。可当把我送入手术室,看到我头上
身上都插满了大大小小的针管时,他哭了,哭出声,哭了一脸的泪。
妈妈还说,也正是因此,父亲特不舍得和我分开,为了照顾我和妈妈,为了天天能看到我们娘俩,父
亲还特意换了份离家近的工作。父亲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下班奔回来抱我,抱我时一边“丫头”、“丫
头”地叫着,一边满眼幸福地逗我玩,有时还特意把我举得很高。那时,一到快下班的时间,我就朝门口
看,都形成条件反射了。那时,不光是父亲舍不得我,我也依恋着父亲。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关系就突然僵化了呢?是那次吗?那个周末,同学中午突然约我出去吃饭,而
且是玩得很铁的同学,我一边玩着电脑游戏,一边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却没有注意到父亲已经快忙乎了一
个上午,正在做我喜欢吃的红烧鱼。没顾得上看父亲失落的眼神,更不会注意到父亲因为一大早就去买鲜
活鱼而没有睡好的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我只是轻松地说了句“午饭,你们自己吃吧,我晚上回来吃”,就匆
匆出去见同学了!那天和同学吃完饭后,玩到很晚才回来。回到家,晚饭又已经摆在了桌子上,饿坏了的
我眼睛亮了起来,居然还是红烧鱼,还以为父亲是又做了一条,谁能想到因为我的一句晚“晚上回来吃”,
父亲居然完好无缺地给我留着,而自己中午只吃了一碗方便面。
父亲,是从这次,您生我的气了吗?
应该不是,在那之后,您还是对我那么的好,有时甚至是溺爱。就说去年吧,我怯于中考的压力,又
受了同学的撺掇,给您说,我想去上职高。您听后皱皱眉头,喉腔里翻滚了几下,想说什么,半晌都没有
说,最后制止了妈妈对我的说教,说“只要她喜欢,由着她吧”,妈妈便给您闹,可您看看我,眼神里依然
是慈爱,只是摇摇头,说“别再离家出走就好”。当时的我还给同学炫耀,说“离家出走可以吓唬住家
长”,但是现在回忆起来,怎么是那么的酸涩苦楚呢!
没有上完初三,我便去了职高,然而在职高半个学期,我就又腻烦了,我又给您说,我不想上职高了,
我还想参加中考。您一听喜出望外,不辞劳苦,不顾颜面,不惜金钱,帮我跑关系,找老师,买资料;然
而我呢,却在这复读补习班里还是那么地任性,还是那么地没有上进心,那么地不主动,就连苏老师每周
布置的一篇作文都懒得写!
不仅是懒得写,而且还有多年养成的坏毛病在作祟:平时不练习写作,只在考试时东挪西凑,胡扯八
连,抄抄转转,这样自然到了现在也还写不出好文章。好文章是什么?不在于语言多华丽,不在于形式多
花哨,关键在于故事真不真,情感实不实,首先能打动自己。连自己都不能打动,又怎能打动别人。今天
终于明白,我也有的写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悔恨,自己的刻骨铭心,自己的彻悟……从现在开始,真
性情写作。
写作不为了什么,只是写给自己,也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些启迪或帮助。
因苏老师正在加紧收集并整理优秀作文素材,以备中考时开拓思路或是转化使用,为
此欢迎并期待更多师生把有创意的作文素材或是表达通过电邮与苏老师交流。另向大家致
歉:因版面有限,近期优秀作文示例将在“苏老师决胜中考”作文序列悉数呈现!
苏老师友情提醒中考师生:从现在开始,认真探究各区一、二模试卷,每生每科
每天还都可以提升至少一分,三个多星期呢,各科满分还都是有希望的,关键是
既要认真,又不紧张,把握规律,方法对路!动力来自教训和经验,向前、向前、
向前,学习并没有结束,凝聚汗水,日积月累,没有理由不成功!永不放弃,可
以给你摆渡的船,温故知新,可以让你更顺风前行,坚持不懈,你就可以展现少
年风采!
附录:苏老师中考讲义精华回顾
1、问脉寻经法:苏老师语文课堂上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把握文章脉络,基本了
解文章大意,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快速审读文章题目和寻找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词语,提取出关键信息,理
清文章行文思路,抓住明线(事件线索——脉)和暗线(情感线索——经),从而在有效地时间内感知文章
大意。一般结合快速阅读法中的跳跃阅读、十字交叉阅读、立体阅读等练习使用。从应用上讲有两个步骤:
一是找关键词,串成线,二是以关键词为中心词前后加词语概括成脉或经。以《冬云》、《塑造梦的泥土》、
《年夜思》、《我爱北京的小胡同》等为例再行训练并讲解。
2、钻木取火法:苏老师语文课堂上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把文章当作钻木取火游戏时使用的木块,
用分析在哪钻木可取得火种的方法来分析文章纹理,并根据纹理的疏密判断文章的关键句,从而得出理解
本文的钥匙。具体操作步骤是可先找出文章的每句话并判断上下句之间或几个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个
是中心句等,然后根据中心句概括文章内容。
常可参考以下普遍规则:虽然但是找但是,因为所以找因为,承接递进朝后推,并列分别提,总分找
总句等。可结合各区一、二模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为例训练并讲解。
3、敲骨吸髓法:苏老师语文课堂上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读到关键词语或优美词语时要仔细认真
地推敲词语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般是通过词性分析、词义比较、含义、表达效果
等多方面来分析,推敲词语,吸取词语所包含的思想精髓,故名之敲骨吸髓。
4、见缝寻针法: 苏老师语文课堂上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关键句,极力从字面意思内外
通过寻找潜台词的方式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主要是人物语言的阅读理解相关内容(略)。
5、求一阅读法:又叫八面受敌法,原创为宋朝文学家苏轼。苏老师语文课堂上常用来指导学生快速做题训
练,被归纳为“在哪问,在哪找,怎样问,怎样答”。
6、“行不过三”理论:是指阅读理解快速做题的一种方法,根据一般问题分两个部分即关键句(关键词)、
问词,而迅速通过查找并对照含有关键句或关键词的句子的前后三行左右寻找可以回答问题的准答案,然
后组织成语言正确表达即可。这里面,须注意:关键句并非只一处有,要找全找准;准答案未必是答案,
要结合问题的问法回答。
7、答案 A+B+C 定律:是指对于阅读理解大题,如理解类、作用类、含义类试题,均可将其答案归纳为三点,
可以从(内容上来说+结构上来说+情感表达上来说)(即 A+B+C)角度组织答案,也可以从(本义+含义(引
申义)+情感)(也即 A+B+C)角度等组织答案。在这里要注意,要不漏要点,要组织语言通顺,要做到能
用一句话回答的不用一个词回答,能用一个词回答的不用一个字回答)
★作文大兵法(共有六大兵法供您参考运用,详细内容课堂保留)
◎兵法一、六分钟构思定律(三步六分钟九字快速构思作文定律):一分钟立意——造句——精准新;二
分钟选材——转化——熟真新;三分钟布局——谋篇——巧工新。
◎兵法二、蝉联破句扩充法:首尾相接回环照应巧成文,仿写对句以一当十妙点金。
◎兵法三、填充修改转化法
◎兵法四、作文六大标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兵法五、优秀作文六大特征:醒目的标题、意味深长的开头、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文面、经典的语言、
发人深思的结尾。
◎兵法六、三部八段论:唐朝文学家韩愈首创,即好文章最好有三部分,首、尾和主体。
首:两段;主体:四段;尾:两段。
●苏老师精讲写作问答(摘自《语文报·名师论坛》,有删节)
※何谓八面体作文素材?八面体作文素材有哪些特征?
详见课堂解析:画面感强、立意集中、文面精美、以小见大、易生共鸣、语言精炼等(需考前打造)。
※何谓转化?为什么转化还需要训练?
转化其实是一种创作过程,这就像用原著改编电视剧本,用采访资料进行文学作品散文或小说的创作等,
因为转化本身是一种能力,所以需要训练。孰能生巧,练多了,自然就可以转化成满分作文了。
※何谓破句?何谓蝉联?二者有什么关系?
破句是苏老师作文课堂上的专有名词,其实就是把一个句子拆解来快速扩展语句帮助构思的一种方式,同
样蝉联也是这样一种方式,蝉联是首尾相接、回环照应的方式来扩展语句。二者都是快速成文的一种技巧
(写作界认为是一种伎俩,说不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我未予理会),若能综合运用破句和蝉联将会让写作
者文思如泉涌,下笔即千言。(以经典作品例析)
※何谓“三步六分钟九字构思定律”?
苏老师认为若构思时间过长,容易写成烂文章,故写作构思时间规定六分钟之内必须着笔,着笔之前的构
思应遵循三步走、应思忖九个字方能胜出。(详见课堂解析)
※三部八段论、一二一结构、大树开花、横向组合等又说的是什么呢?
文章的布局谋篇而已,在构思时若能想着点就最好了,多练习养成一种自然成文的习惯就更好了。
※苏老师眼中优秀作文的特征有哪些呢?
因为文如人,文即人,故六大优秀作文的特征:醒目新颖(如标题即眉目)、意味深长(如开头即容颜)、
生动活泼(如故事即画面)、身材优美(如结构即文面)、发人深思(如首尾即足踝)、经典韵味(如语句即
质感),要让读者喜欢并爱不释手就需精心打造并细细修饰。
※苏老师可以透露一下您参与指导的作文阅卷内幕吗?
阅卷没有内幕,全都是公开的秘密,在大部分学校可能都会被抽调数名老师参与作文的评阅。我可将这几
年在阅卷指导工作中的个人体会给你们交流一下。
(更多内容请参见苏老师冲刺满分作文专题课堂)
※苏老师对写作教学和考试的吁请(节选)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
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课标要求)
这应该是我们写作教学和考试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底线——是不容许逾越,甚至不容许讨论的底线。
这个底线的坚守,还不仅只是为了一次考试的使命,一个标准的遵循;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对中学生个性
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尊重,而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这种坚守,实质是在坚守民族振兴
的底线。同时,这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的遵循,对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的遵循。
应试点拨(详见课堂例析)
8、作文六大标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9、优秀作文六大特征:醒目的标题、意味深长的开头、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文面、经典的语言、发人深思
的结尾。
10、三部八段论:唐朝文学家韩愈首创,即好文章最好有三部分,首、尾和主体。
首:两段;主体:四段;尾:两段。
11、三步六分钟九字快速构思作文定律:一分钟立意——造句——精准新;二分钟选材——转化——熟真
新;三分钟布局——谋篇——巧工新。
12、考场快速成文法:破句法、蝉联法、转化法(详见课堂讲析)。
【最后提示】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材料,在把握落点上下功夫。
☆自然个性表达,巧妙迁移转化,彰显写作实力,规范确保稳定,创新提高自己。
最后提醒:考场作文忌:长段、长句子、生僻字词、拖泥带水、过度含蓄、较为抽象、故作深沉; 考场作
文喜:少逗号多句号(多样标点符号)、简单明了、干脆利落、简洁明快、一目了然。材料不但可以用而
且可以进一步转化练习。但要在考前练习转化写作,不能有背作文套用的思想,要重新创作。准备“看家
作文”要多样化,而不能只背一篇文章就认为万事大吉,更不能有侥幸心理,考试是检测自己的能力,而
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要太单一,若套用太机械,反而会弄巧成拙,不能先入为主,应该多准备些素
材,为了新的题目尤其是意想不到的题目服务,而不是套用。一定要知道是新写的一篇作文,新的写作。
一定不能跑题!
写作方面的几点叮嘱 “写作题”作为中考的“半壁江山”无疑是重中之重。 训练重点:“确保一个中
心”、“最好一两件事”、“六到八个段落”。“千招会”不如“一招绝”:快速转化。
特别强调:1、把作文题完整书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中间。2、根据确定的主题、文体按照正确的格
式完成作文。3、开头精美,有吸引力;中间内容丰富;结尾干脆有力,或余味无穷;结构合理。4、格式、
文字、标点,书写正确、工整、匀称。5、符合文字要求。等等。
附录:可用修改符号
如有问题想咨询请短信:13264261257,如有佳作想发表请电邮:jiaoyan_suyujie@163.com
【考试也可笑翻天】此为纯属虚构,如有巧合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默写】(1)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因身在最高处 。(王安石《登飞来峰》)
(2)_鲜花零落化作尘,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 分)
(3)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带 。(《论语》)(1 分)
(4)《岳阳楼记》中叙述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 百废待兴 , 满目萧然 ”。
【名著阅读】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 闰土 ;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
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 美女蛇 ;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 圣洁贤惠 的好品质。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
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 《藤
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 , 《阿庆嫂》中的阿庆嫂 。
《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除了头领宋江,文有(武用)、公孙胜等人的运筹谋划,武有鲁智深、(李奎)
等人的浴血奋战,屡次大败官军,比如 (制取生辰纲 ) (填写相关情节)。这正验证了那句著名的
俗语“___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____”啊!
【作文】____并没有结束
生命并没有结束
“死不死?”“就该枪毙!”一群人说着、骂着。
“你死不死?”监考老师在前面看着下面交头接耳的考生。
虽然考试还没有开始,但是火药味已经很浓了,似乎张开嘴就能吃到枪药了。
语文卷子在考试前 5 分钟就发下来了,看到作文后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生命并没有结束》。我的脑子
里顿时思绪万千,已经无暇顾及前面的那 60 分题了,拿起笔就添上了答案,也不知道有没有多选题。
好好想作文怎么写,突然我看到了脚下的阿迪王,这让我联想到了春哥、大帝……那句口口相传,老
幼皆知,最经典的口号:信春哥,得永生!对啊,生命并没有结束,因为我们都信春哥,我们可以得到永
生,生命怎能结束?!
我又一次欣赏了脚下的阿迪王,那么光艳美丽!大帝、春哥保佑我吧,我不仅要生命,还要分数!
老师,这份试卷是有魔力的,如果你不信春哥、不信大帝,那么你必死无疑。如果你希望你的生命不
会结束,那么就请给我一个满分,我们敬爱的春哥和大帝一定会饶恕你的!
写到这里差不多 400 字了,距离要求的 600 字还差点,那我就再写上几句吧。
还是说说考场里面的事情,此时考场内已经乱了,此时不是武松的血溅鸳鸯楼,而是血溅中考场!带
着刀的那个人我不认识,但是看到他脚下的阿迪王我就知道他是我哥们。我也看到了有人躺在了地上,早
已血肉模糊,希望他也信春哥,生命不会结束,否则估计死定了。
考场中一片惨象,两位监考老师似乎都很胆小,躲在讲台后面不敢出来,考场内好学生面前的卷子早
已被抢跑,一群穿着阿迪王的学生在狂抄。我不想去抄,因为我不想违反考场纪律,仍然坐在我的位置上
完成这篇作文。
突然,我听到了警车的声音,隐隐约约的,因为考场里面太嘈杂了。没错,就是警察,手持防暴盾进
入了我们考场,那些打人的、抢卷子的学生全被带出去了,我想我做对了,要不就会进去了,这篇作文也
没法再展现在世人面前了。
生命并没有结束,因为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我的希望,我的理想,我的一切……
(“考试也可笑翻天”为逗乐部分,请不要模仿哦!!!)
【最后友情提醒】动力来自信心,向前、向前、向前,学习还没有结束,奋斗还可以重新开始,凝聚精气
神,日积月累汗水和激情,尽情地展示少年之风采,你可以给世界一个全新的形象!
唱歌听歌可放松,适当游戏换心情,身体保健很重要,每天可以笑一笑!
如需单独辅导,敬请提前预约!
注:欢迎就中考语文的教学和辅导与本人交流,本人期待在您的帮助下提高教研和教学辅导水平,谢谢。
市基础教研中心苏玉杰联系邮箱:jiaoyan_suyujie@163.com suyujie123@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