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 卷)(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铁杵磨成针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试管破裂 B.
量取的液体偏少
C.
橡皮塞弹出 D.
灯内酒精燃烧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B.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形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火碱、生石灰都是盐
B.汽油、酒精、白磷都是易燃物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是有机物
D.浓硫酸、氢氧化钠都是腐蚀性物质
6.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得到氧气
7.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Fe 粉 Cu 粉 稀盐酸,过滤
C MgCl2 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FeSO4 溶液 CuSO4 过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酸雨的 pH 小于 7,所以 pH 小于 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组成 CO 和 CO2 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0.如图为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
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
作
目
的
A
用
剩
的
食
盐
放
回
原
试
剂
瓶
避
免
浪
费
B
天
平
调
平
后
在
左、
右
托
盘
中
各
垫
一
张
相
同
的
纸
保
证
称
取
的
食
盐
质
量
更
准
确
C 用 更
50m
L 量
筒
替
代
天
平
量
取
所
需
的
水
加
简
便
D
溶
解
时
用
玻
璃
棒
搅
拌
增
加
食
盐
的
溶
解
能
力
A.A B.B C.C D.D
1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1:2
12.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75g,
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
A.48 g B.56 g C.59 g D.64 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 ;
(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3)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14.(1)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气体燃料,实验室点燃两种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
是 .
(2)等质量的两种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15.结合 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区分两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16.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氧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等质量的氧
气和氮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 .
17.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
为 .
(3)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
小关系是 .
18.A、B、C、D 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
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 A 的化学式为 ;反应①所属的
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12 分)
19.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做另外菠菜豆腐汤,小明学完化学知识之后告诉妈妈这样做其实很不
利于健康,因为豆腐中含有硫酸钙等钙盐,它能和菠菜中的草酸(H2C2O4)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草酸钙(不溶于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
(1)蔬菜和豆腐富含的营养素分别是什么?
(2)豆腐汤的香味扑鼻,请用微粒观的知识解释.
(3)写出草酸和硫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
(1)图 1 是电解水微观模型图,根据该模型可知图中缺少了 (填字母序号).
(2)图 2 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C 处应填入的符号为 .
21.实验室可以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1)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2)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如图 2 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3)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
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2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l)铝比较活泼,但是铝制品却有优良抗腐蚀性.原因是 .
(2)将过量的锌加入含有 CuSO4、Al2(SO4)3、FeSO4 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
渣的成分是 ;所得滤液的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四、综合应用题(共 10 分)
23.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
液的 pH,得到了如图 1 所示的 pH 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取 a、b、c 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但是忘了作标记,请你设
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 pH 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
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 a 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 b 或 c 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余下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
滴加足量的 Na CO,溶液
该样品为 b 处溶液
该样品为 c 处溶液,并推知
液中的阳离子有
(4)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 2).
①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化学式).
②取乙反应后的溶液 60.0g,滴加质量分数为 26.5%的 Na2CO3 溶液(见丙图),溶液 pH 的变
化如图丁所示.请计算该溶液中 CaCl2 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
2016 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 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铁杵磨成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解:A、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
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可燃物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凿壁偷光的过程中,只是在墙上凿了一个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试管破裂 B.
量取的液体偏少
C.
橡皮塞弹出 D.
灯内酒精燃烧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分析】A、从焰心的温度很低去分析;
B、从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少去分析;
C、从给固体加热时,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
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去分析;
D、从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去分析;
【解答】解:A、由于焰心的温度很低,加热时,试管接触到焰心,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故正确;
B、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要平视,如果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少;故正确;
C、给固体加热时,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
品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
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
骤冷而炸裂;而不是橡皮塞弹出;故错误;
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
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灯内酒精燃烧的现象发生.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一致的是,故答案为:C.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B.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构成及其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
子构成的,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都是由离
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D、白磷、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错误;
故选 D.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形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火碱、生石灰都是盐
B.汽油、酒精、白磷都是易燃物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是有机物
D.浓硫酸、氢氧化钠都是腐蚀性物质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碱的特性
和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分析】A、根据盐的定义解答;
B、根据易燃物的种类解答;
C、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解答;
D、根据浓硫酸、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解答.
【解答】解:A、食盐属于盐,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汽油、酒精、白磷都是易燃物,故对;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D、浓硫酸、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故正确.
故选 A.
6.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得到氧气
【考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氧气的工业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
的过程;
B、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溢出;
C、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
D、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
【解答】解: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其他方法产生氧气的量很少,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故正确;
B、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由于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沸
点低的氮气先汽化溢出,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故正确;
D、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正确;
答案:B
7.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
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 A 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 B 正确;
C、图 3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 C
错误;
D、图 4 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
D 错误.
故选:B.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Fe 粉 Cu 粉 稀盐酸,过滤
C MgCl2 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FeSO4 溶液 CuSO4 过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
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
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 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u 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MgCl2 溶液和盐酸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9.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酸雨的 pH 小于 7,所以 pH 小于 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组成 CO 和 CO2 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B、根据 pH 小于 5.6 的为酸雨进行分析;
C、根据“带有电荷的微粒”,如质子、电子带有电荷但不是离子判断;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故推理错误;
B、pH 小于 5.6 的为酸雨,故推理错误;
C、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但不是离子,故推理错误;
D、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推
理正确.
故选:D.
10.如图为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
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
作
目
的
A 用 避
剩
的
食
盐
放
回
原
试
剂
瓶
免
浪
费
B
天
平
调
平
后
在
左、
右
托
盘
中
各
垫
一
张
相
同
的
纸
保
证
称
取
的
食
盐
质
量
更
准
确
C
用
50m
L 量
筒
替
代
天
平
量
取
所
需
的
水
更
加
简
便
D 溶 增
解
时
用
玻
璃
棒
搅
拌
加
食
盐
的
溶
解
能
力
A.A B.B C.C D.D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一般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
误.
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而是因为防止避免污染天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 50mL 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
法错误.
故选:C.
1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1: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
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
结合表中的信息及催化剂的特点判断甲是否是催化剂.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4.0+2.0+3.0+2.0=1.2+x+2.4+5.4,
故 x=2.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
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由上分析可知,x=2.0,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甲和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4.0﹣1.2):(3.0﹣2.4)=14:3,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2.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75g,
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
A.48 g B.56 g C.59 g D.64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由题意,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
体 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则可计算出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可确定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由甲烷中碳元
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可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则
混合气体的质量减去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75g×
16%=12g;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g;甲烷中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3:1,则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4g
,即生成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4g;则混合气体氧元素的质量为 75g﹣12g﹣4g=59g,
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59g.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 取样,灼烧,闻气味 ;
(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3)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
的气味,故填:取样,灼烧,闻气味;
(2)生活中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加热煮沸;
(3)用锅盖盖灭,能使油与氧气隔绝,故填:隔绝氧气.
14.(1)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气体燃料,实验室点燃两种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检验纯
度 .
(2)等质量的两种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氢气 .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考虑氢气燃烧能生成水,甲烷燃烧能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1)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气体燃料,在实验室点燃两种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检验纯度.
(2)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能生成水;
CH4+2O2CO2+2H2O,
16 64
4 16
2H2+O22H2O,
4 32
故相同质量的甲烷、氢气两种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较多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检验纯度;氢气.
15.结合 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氢氧化钙 ;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
(3)区分两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二氧化碳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进行分析;
(2)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进行分析;
(3)要鉴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所选试剂与这两种溶液混合需有明显的不同现象.
【解答】解:
(1)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反应,可以鉴别,区
分两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钙;(2)都含有氢氧根离子;(3)二氧化碳.
16.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氧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6 ;等质量的氧气和氮
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 氧气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
【解答】解:氧元素是 8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 2、6 结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等质量
的氧气与氮气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所含分子数越多,每个氮分子、氧分子中均含 2
个原子,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氮气为 28,所以氧原子数较少;
故填:6;氧气.
17.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t1 ℃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
3 .
(3)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
小关系是 b>a>c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而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相等,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t2℃时,a 的溶解度是 50g,因此把 50ga 放人 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25g:75g=1:3;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解答】解:(1)t1℃时,a、c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在该温度下,
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t1;
(2)t2℃时,a 的溶解度是 50g,因此把 50ga 放人 5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
质和溶液的质量比=25g:75g=1:3;故答案为:1:3;
(3)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
小关系是 b>a>c,故答案为:b>a>c;
18.A、B、C、D 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
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 A 的化学式为 Ca(OH)2 ;反应①所属的
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 A、B、C、D 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 会转化成
铁,所以 D 是氧化铁,C 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 C 是盐酸,A 会转化成 B,所以 A 是氢
氧化钙,B 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根据 A、B、C、D 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 会转
化成铁,所以 D 是氧化铁,C 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 C 是盐酸,A 会转化成 B,所以 A
是氢氧化钙,B 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 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
2;
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
2+2HCl=CaCl2+H2O,故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反应②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通过
推导可知,A 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Ca(OH)2;复分解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12 分)
19.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做另外菠菜豆腐汤,小明学完化学知识之后告诉妈妈这样做其实很不
利于健康,因为豆腐中含有硫酸钙等钙盐,它能和菠菜中的草酸(H2C2O4)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草酸钙(不溶于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
(1)蔬菜和豆腐富含的营养素分别是什么?
(2)豆腐汤的香味扑鼻,请用微粒观的知识解释.
(3)写出草酸和硫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蔬菜和豆腐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2)根据微粒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是豆腐中主要营养成分;故答案为:蔬菜中富
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豆腐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豆腐汤的香味扑鼻是因为构成豆腐的微粒不断运动到人的鼻子中的缘故,故答案为:
分子在不断运动;
(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草酸钙为固体,所以可以写出草酸溶液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故答案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
20.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
(1)图 1 是电解水微观模型图,根据该模型可知图中缺少了 B (填字母序号).
(2)图 2 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C 处应填入的符号为 AgCl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解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复分解反应
的实质是产生难电离的物质.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电解水时,每两个水分子会产生两个氢分子
和一个氧分子,故缺少一个氢分子,选 B;
(2)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实质可知,盐酸中的氯离子与硝
酸银中的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 C 处应填入的符号为 AgCl.
故答案为:①(1)B;(2)AgCl.
21.实验室可以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1)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AC (填字母代号).
(2)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如图 2 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3)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
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制取装置;
(2)根据氨气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酸是否具有挥发性来分析
【解答】解:(1)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
空气小,因此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装置 AC;故填:AC;
(2)因为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所以能看到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
水显碱性,导致溶液显示为红色;故填: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成红色;
(3)浓盐酸、氨气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因分子
不断的运动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所以有白烟产生,而浓硫酸没
有挥发性,不会出现白烟,故填:浓盐酸、氨气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和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因分子不断的运动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
故答案为:(1)AD;(2)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3)浓盐酸挥发出的氯
化氢与氨气反应,在空气中生成了微小的白色固体颗粒.
2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l)铝比较活泼,但是铝制品却有优良抗腐蚀性.原因是 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
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
(2)将过量的锌加入含有 CuSO4、Al2(SO4)3、FeSO4 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
渣的成分是 Cu、Fe、Zn ;所得滤液的质量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考虑铁和硫酸
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
【解答】解:(1)铝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物薄膜,因此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故填: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将过量的锌加入到含有 CuSO4、Al2(SO4)3、
FeSO4 的溶液中,锌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的成分是 Cu、Fe、Zn;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65 64
锌和 FeSO4 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FeSO4═ZnSO4+Fe.
65 56
故可知所得滤液的质量增大.
故答案为:
(l)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Cu、Fe、Zn; 增大.
四、综合应用题(共 10 分)
23.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
液的 pH,得到了如图 1 所示的 pH 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 稀盐酸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
(3)实验过程中,取 a、b、c 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但是忘了作标记,请你设
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 pH 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 溶液由无色
变成红色
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 a 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 b 或 c 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余下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
别滴加足量的 Na CO,溶液
只产生白色沉淀 该样品为 b 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
产生白色沉淀
该样品为 c 处溶液,并推知液中
的阳离子有 Ca2+、H+
(4)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 2).
①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CaCl2 (化学式).
②取乙反应后的溶液 60.0g,滴加质量分数为 26.5%的 Na2CO3 溶液(见丙图),溶液 pH 的变
化如图丁所示.请计算该溶液中 CaCl2 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
计算.
【分析】(1)根据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来分析;
(2)考虑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
(3)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恰
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的反应物有剩余;合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
情况.
(4)①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②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
行分析计算.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该溶液的 pH 由大到小,说明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
(2)因为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
CaCl2+2H2O;
(3)【探究过程】
①根据图可知:a 处的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溶液由无色
变成红色的现象;
②根据图可知:b 处溶液为氢氧化钙与稀盐酸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钙中性溶液;而 c 处的溶
液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其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和氢离子,溶液显酸性,
加入碳酸钠后,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4)①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
②由图可知,碳酸钠溶液的量到 70g 时,反应正好完成;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
和水,据题意,设参加反应的 CaCl2 的质量为 x,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x 40g×26.5%
解得:x=11.1g
该 CaCl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5%
故答案为:
(1)稀盐酸;(2)Ca(OH)2+2HCl═CaCl2+2H2O;
(3)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只产生白色沉淀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Ca2+、H+.
(4)①CaCl2.②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