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单项选择题。‎ ‎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 ‎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7、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 A、(1)(4)   B、(2)(3)   C、(1)(3)   D、(2)(4) ‎ ‎8、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 ‎9、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 ‎11、"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 ‎12、"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 ‎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13-14题。 ‎ ‎13、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 ‎14、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 ‎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15-16题。 ‎ ‎15、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 ‎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 ‎16、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 ‎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 ‎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 ‎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 ‎1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 ‎ A、普遍联系 B、变化发展 ‎ 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 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 ‎ ‎19、“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 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 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 ‎ ‎20、“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 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 ‎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 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 ‎ ‎21、“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22、“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 ‎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 ‎23、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24、“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26、“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 ) ‎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 ‎27、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 ‎28、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该诗启发我们( )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 ‎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 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回答29——30题。‎ ‎ 29、“原上草”变成“枯荣”表明( )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 C、生命运动是最级的运动开试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 ‎3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 ‎32、“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 ‎33、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 ‎ 3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 ‎ A、超前反映 B、如实反映 ‎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虚幻的反映 ‎ ‎35、《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6、“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7、“小事其实不小,细微之处可积德。”下列与此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是 A.一叶知秋 B.管中窥豹 ‎ C.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D.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 ‎38、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写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两句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立场不同,观点不同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回答39—40题。‎ ‎39、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40、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 A.声东击西 B.居安思危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 ‎4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42、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任曾作《器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 ‎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 ‎ 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43、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PAI,二声。日本一种短诗)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4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 ‎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B.矛盾双方有其共同之处 ‎ 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45、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物极必反,暗极则光 ⑤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46、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包含哲理相一致的 ‎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7、“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孙子兵法•势篇》)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