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传记中传主的精神品质;‎ ‎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3、探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实用类文本传记中“筛选整合及概括要点”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导 语: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高考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 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 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 ‎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 ‎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1)信息筛选:“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点,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但需注意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 ‎(3)探究题: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四、实践练习(课堂活动)‎ ‎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 ‎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 ‎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学生阅读归纳 传主人生经历:‎ 少年——风流儒雅,‎ 青年-——留学日本——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归来——教授图画音乐——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 ‎ 对近代戏剧史的发展的贡献 出家前夕——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 传主的精神品质:严谨而不拘束 学贯中西 博学多才 ‎ ‎2教师补充总结:‎ 李叔同是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大师语录:‎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五、试题解析:‎ ‎1、学生做题回答 ‎ ‎2、教师总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 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贴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因此说他“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 ‎(2)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筛选并整合传记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 ‎(3)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 ‎(4)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 六、教师学生总结答题方法 七、作业:大考卷人物传记阅读题 ‎ 板书设计:‎ 传主人生经历:总括:一生 解题原则:答案在原文中(探 究 ‎ 分写:音乐 题除外)‎ ‎ 美术 还原原则 ‎ 戏剧 句子含义 ‎ ‎ 文坛 探究题 观点 ‎ ‎ 品质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