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50 KB
  • 2021-05-13 发布

安徽高考生物生物中“信息传递”和“稳态失调”考前冲刺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向9 高中生物中“信息传递”和“稳态失调”‎ ‎1.结合如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可促进DNA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抑制细菌的①过程,红霉素抑制细菌的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②和③过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答案 A 解析 中心法则中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和RNA的逆转录等都在微观层面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使得生物体的性状得以维持和表现。由题中图表可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即DNA的复制过程;红霉素能抑制细菌的③过程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不能抑制DNA复制;利福平能抑制细菌的②过程即转录过程,也能抑制病毒的②④过程即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结核杆菌无细胞核,其②和③过程主要发生场所均为拟核。人体健康细胞中不能发生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 ‎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如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  )‎ A.无法继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 D 解析 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囊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囊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现在P肽段缺失,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也就无法分泌到细胞外。‎ ‎3.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图示的方式考查了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题目中的①②③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课本上实例如下:①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这一内分泌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②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这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这一靶器官的过程;③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靶细胞)而完成兴奋传递的过程。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正确。方式①②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且存在反馈调节,方式③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速度相对较快,所以A,D正确。但方式③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B错误。‎ ‎4.(2011·广东卷,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 C 解析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项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最后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项正确;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的程度,D项错误。‎ ‎5.(经典高考题)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答案 ABD 解析 分析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中①和②箭头不存在反馈调节关系,共有2处箭头存在反馈调节关系;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一起对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 ‎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答案 A 解析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使受体失去了与神经递质的结合能力,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7.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声音大小影响雌性扬子鳄筑巢穴的位置,巢穴位置影响后代的雌雄比例,可见雌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信息必将影响到种群的繁衍。‎ ‎8.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种蛾幼虫与其天敌、烟草、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分别是寄生、捕食、竞争 B.烟草叶片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图示中构成烟草→甲种蛾(幼虫)→天敌和烟草→乙种蛾(幼虫)两条食物链 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A 解析 生物的种间关系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烟草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化学信息来调整生物种间关系。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其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甲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正如C项所述。‎ ‎9.甲、乙、丙三人在交通意外中受伤,医生发现他们的脑部功能正常,但为了检查他们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测试,结果如下表:‎ 伤者 伤者蒙上眼睛所接受的测试 测度结果 甲 以针刺甲的指尖 甲立刻缩手但完全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发生 乙 以针刺乙的指尖 乙不觉痛亦没有缩手 命乙缩手 乙可以缩手 丙 以针刺丙的指尖 丙感觉痛但没有缩手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缩手反射弧未受损 B.乙的缩手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受损 C.乙的缩手反射弧完整 D.丙的缩手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 答案 C 解析 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疼痛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以针刺甲的指尖,甲立刻缩手,说明甲的缩手反射弧完整,但完全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发生,说明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以针刺乙的指尖,乙没有缩手,说明乙的缩手反射弧受损。命乙缩手,乙可以缩手,说明缩手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正常。以针刺丙的指尖,丙感觉痛但没有缩手,说明丙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传出神经受损。‎ ‎10.河豚毒素能选择性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据此可以推断河豚毒素 (  )‎ A.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B.能使酶活性增强,细胞代谢加快 C.能使膜流动性增强,通透性增加 D.能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引起代谢改变 答案 A 解析 神经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河豚毒素选择性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进而可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11.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 (  )‎ 选项 胰岛素分泌量 细胞摄取血糖速率 血糖水平 A 增加 减缓 过高 B 正常 减缓 过低 C 增加 加速 过高 D 减少 加速 过低 答案 A 解析 胰岛素必须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糖原的合成。体内缺少胰岛素受体,细胞摄取葡萄糖发生障碍,摄取血糖速率减慢,导致血糖过高,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量进一步增加。‎ 技巧点拨 人群中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发病率较高,应予以关注。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如:①胰岛B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②胰岛素分泌正常,体内存在胰岛素的抗体(自身免疫病);③胰岛素分泌正常,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异常等。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可用放射性131I杀死部分甲状腺细胞,且应控制好131I的剂量,防止出现甲状腺功能不足的情形。学会分析化验单上血糖、血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机体健康的关系,明确有关治疗措施的原理。‎ ‎12.‎2011年7月28日,英国和瑞士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已分离出一种能中和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超级抗体”,这项发现可能是研制通用流感疫苗的转折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级抗体”可能来源于记忆细胞 B.“超级抗体”参与细胞免疫 C.注射“超级抗体”可预防所有甲型流感 D.抗体可能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信息并没有指明“超级抗体”的来源;抗体在体液中起作用,参与体液免疫;研制而成的通用流感疫苗才可预防所有甲型流感,注射“超级抗体”不可以预防所有甲型流感(一般注射的疫苗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而是免疫治疗。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病。‎ 技巧点拨 对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要分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的区别,注意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花粉过敏;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分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属于后天性免疫缺陷病。解题时,要把握好各自的概念和致病机理,才能正确作答。‎ ‎13.如图是有关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当体内长期存在①+②+③<⑤+⑥+⑦关系时,人易患低血糖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①②③过程,促进⑤⑥⑦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 下降 C.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控制病情的原理主要与①③⑤有关 D.进食之后血糖升高主要与①有关,运动之后血糖升高主要与②③等过程有关 答案 B 解析 ①②③表示糖类的来源,⑤⑥⑦表示糖类的去路。当来源等于去路时,血糖能维持平衡。当来源长期小于去路时,会患低血糖症。糖类的消化吸收,在消化道内进行,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能到达消化道内,因此胰岛素不能作用于①过程;Ⅱ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控制病情的原理主要是限制高能量食物糖类和脂肪的供应,增加能源物质的消耗。进食之后,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升高;运动之后,体内的葡萄糖分解加快,此时维持血糖稳定主要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技巧点拨 分析此类试题时,应从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入手,看是来源大于去路,还是去路大于来源。还应知道在来源和去路不平衡的情况下,机体是如何调节的。需要说明的是机体尽管有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有限,长期膳食不平衡必然会导致机体的调节能力下降。如血糖的来源长期大于去路时,会导致糖类的代谢紊乱,进而发展成糖尿病。‎ ‎14.如图为人体的突触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________,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而麻痹。则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为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 ‎(3)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明的新型除皱技术。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的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触小体(轴突末端) 突触间隙 兴奋 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 (2)肌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 (3)突触前膜 解析 当电信号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了离子通道的开放情况。若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 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离子通道位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则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上。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收缩,美洲箭毒能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失去了和受体结合的机会,肌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肉毒杆菌毒素能阻遏乙酰胆碱的释放,故其作用的部位为突触前膜。‎ 技巧点拨 解决神经调节异常的试题时,首先应分清是神经结构器质性病变,还是环境因素对兴奋的传导或传递的临时性影响。若是前者,则从病变的器官完成的功能入手,进行相关的分析;若是后者,这类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分析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影响了哪一个环节,是影响了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的结合,还是影响神经递质的分解等。学会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解释酗酒、吸毒等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