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绿色教育命题交流)“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主要是指( )
A.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B.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C.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D.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答案 C
解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2.(2017·奉化选考测评)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著作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应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竞存”“天择”“适”等提示语可以判断这体现了《天演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故选择C项。
3.(2017·奉化选考测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主张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人有( )
①林则徐 ②魏源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6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即“器物”,①②错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③④正确。
4.(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命题交流)“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原因是分不清几大派别的思想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但其只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由材料“议院”“君民一体”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与材料“君民一体”不符,排除D项。
5.(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命题交流)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在“中体”中偷运“西学”向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康有为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实质上宣传的是维新变法的新思想,排除①。
6.(2017·慈溪选考命题交流)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 D
解析 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
7.(2017·浙江绿色教育学考评估)有学者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6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颁布《临时约法》 D.国民革命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内容与三民主义有关。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和对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内容,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故选D项。
8.(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命题交流)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
A.确立了“民主”“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答案 D
解析 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教材有明确表述,同时B、C两项是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功绩,A项不符合史实。
9.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忠告运动”“呼声革命”可以判断A项正确。材料主张“无血革命”,故B项不正确;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0.(2017·宁波选考命题交流)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C项正确。
6
11.(2017·衢州选考命题交流)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
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 D
解析 “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
12.(2017·镇海选考测评)“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共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规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说法。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说法。D项是2000年提出的。
13.(2017·镇海新高考押题交流)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 )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冲破了“个人崇拜”
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共同点,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体制改革,A、B项仅涉及“南方谈话”,故A、B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与“南方谈话”无关,故C项错误;1978年的大讨论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促进了思想大解放,故D项正确。
14.(2017·滨江选考测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出自( )
A.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6
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列宁《四月提纲》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通过材料的内容来判断出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内容反映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5.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
①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状况 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 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1986年”。“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可以排除③,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6.(2017·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摘自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并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的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的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答案 (1)理念:家国情怀,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理。
意义:继承和弘扬了儒家伦理思想,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6
(2)表现:去除封建陋习;用教育启迪民智;从理论上寻找治国出路;以变法改变社会现状。
背景: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
17.(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学考检测)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材料二 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之新青年也”。
——1917年7月4日,《新青年》三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并概述康有为和张謇的救国实践活动。
(2)与材料二相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主要内容。
答案 (1)社会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活动: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2)事件:新文化运动。
内容:提倡科学和民主、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