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 ‎(09年全国卷一)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未结束,说清政府当时“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明显不和史实,故首先排除A答案。《天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清政府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当时对英国等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简单理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其实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蛮夷”观念和“天朝上国”规制就受到冲击,答案B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09年全国卷一)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抗日战争)‎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会战、战役过程及其战术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据材料信息可知,题中某战役运用是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打击敌人主力的的战术。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双方展开的一次大规模阵地战,是正面大交锋,显然不符合题中的战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主要作战意图是破坏华北日军的交通线因此没有体现题中作战方针。‎ 平型关战役是抗战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进攻而展开的一次伏击战,也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战术。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B答案,因为题中体现的战术是毛泽东为首的八路军常用的战术。因此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09年北京卷)19、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 · 图8‎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①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②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③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④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 ‎【考点定位】考查抗日战争。‎ ‎(09年上海卷)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难度中等 ‎【答案】B ‎【解析】A.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事变,B.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事变,C.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 D.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发动的。结合材料中“夺我东三省”可以判断选B。‎ ‎【考点定位】抗日战争 w.w.w.k.s.5.u.c.o.m ‎(09年山东卷)12.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 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 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 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 历史背景是( )‎ A.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 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 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B ‎(09年江苏卷)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答案】B w.w.w.k.s.5.u.c.o.m ‎(09年安徽卷)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解析】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09年福建卷)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长征后中共领导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主要集结在西北,要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必须东度黄河进入晋察冀一带。B、D容易排除,C项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八路军华北战场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因此八路军无须跨越陇海线。‎ ‎(09年四川卷)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可能是鼓励学生( )‎ ‎ ‎ 图6‎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答案】C ‎(09年重庆卷)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09年浙江卷)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原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在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09年广东卷B)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不符合“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的表述,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政府并不能直接管辖边区政府,B、D选项错误。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只要国民党宣传抗日,就完全可以在边区政府公开宣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 ‎(09年广东文基卷)‎ ‎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 ‎【答案】A ‎(09年广东文基卷)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答案】C ‎(09年海南卷)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B ‎(09年海南卷)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答案】D ‎(09年海南卷)19,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 ‎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答案】A ‎(09年上海卷)33.阅读下列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牌单,回答问题(9分)‎ 日期 拍卖行 拍卖品描述 ‎1861.7‎ 佳士得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1862.6‎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 ‎1864.7‎ 佳士得 ‎36件表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⑴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3分)‎ ‎⑵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4分)‎ ‎⑶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2分)‎ ‎【试卷总体评价】(1) 考查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难度较低。‎ ‎(2)考查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的历史阐释能力。难度较大。‎ ‎(3)考查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的历史阐释能力,难度中等 ‎【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2:回答不充分。‎ ‎·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其他答案。‎ ‎【解析】(1)从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可以看出所列拍卖清单都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久,而且所有物品均来自中国,全还是皇家专用,结合学过的知识可以判断出,拍卖品当时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北京后掠夺所得。‎ ‎(2)只要能够结合国际法: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相关原则,证明上述战争是违背了这些国际原则的就能说明战争的侵略性。‎ ‎(3)将通过侵略战争掠夺而来的财产进行拍卖是不合法的。‎ ‎【考点定位】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09年山东卷)29.(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 材料一 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答案】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由经济掠夺到政治军事控制。‎ ‎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 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王义的传播。‎ ‎(09年广东卷B)27.(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答案】27.(14分)‎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中国近代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的阶级主要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再联系学过的基本知识就不难得出农民阶级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实业救国,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与第(1)问一样是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只要考生列举出上述三个阶级的所提出的革命纲领即可。现代史主要是涉及建国后的土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甚至可以回答农业税取消。‎ 第(3)问仍然比较简单是考查考生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结合所学不难得出答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民族振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09年天津卷)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 ‎【答案】(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