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生物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命题热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 ‎【命题动向】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细胞的分子组成的考查有加大趋势,分值也逐年增高,主要考查细胞内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分子结构和功能对应关系的考查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另外对三大物质的检测,有时也会以表格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查。预计在2011年的高考中, 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蛋白质和核酸等这些基础知识及三大物质的鉴定问题。‎ ‎【典例1】下列各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质中的核酸均为核糖核酸 B.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多肽链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蛋白质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分析 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多肽链形成后需要经过加工修饰,才能具有生物活性;蛋白质的氧化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尿素,因为蛋白质含有N元素,氧化分解后以尿素形式存在。答案:B。‎ ‎【典例2】 用碘液、苏丹III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III 双缩脲 甲 ‎++++‎ ‎++‎ ‎+‎ 乙 ‎++‎ ‎++++‎ ‎++‎ 丙 ‎+‎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 B.碘液、苏丹III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亚显微镜 ‎ D.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命题分析 碘液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III用于检验脂肪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分析图表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故A选项错误。在脂肪的鉴定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答案:A。 ‎ 命题热点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命题动向】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考查重 点有: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差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特殊细胞和一般细胞的差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差异等);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多以选择题的识图题的形式出现。预计在2011年的高考中,对本部分的考查还会将细胞的结构与代谢、遗传变异与免疫等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识图、分析、应用能力。‎ ‎【典例】 右下图A、B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大肠杆菌细胞结构与图示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 别是____ 。‎ ‎(2)若要生产人的糖蛋白,用大肠杆菌做成的工程 菌不如用酵母菌做成的工程菌效果好,原因是 大肠杆菌细胞不具备图中的[ ] 和高 尔基体,从而使初始合成的蛋白质不能进一步 被加工、包装和转运。‎ ‎(3)若B图代表植物细胞结构图,则④的主要化学 成分是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是[ ] ,用 法去除该结构,得到 。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4)若A图为某小鼠的癌细胞,有氯霉素抗性,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将无氯霉素抗性的小鼠体细胞核取出,注入到去核的小鼠癌细胞中,然后将这一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该重组细胞能无限分裂。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氯霉素抗性基因位 于 (细胞核/细胞质)。 ‎ 命题分析 (1)图中细胞为真核细胞,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因此二者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糖蛋白的产生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而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从而不能合成糖蛋白。 (3)④为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可得到原生质体;植物细胞融合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4)因为注入的是无核的癌细胞,但是该重组细胞还有氯霉素抗性,说明该抗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 答案 (1)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③]内质网 (3)纤维素(和果胶) [⑤]高尔基体 酶解 原生质体 形成新的细胞壁 (4)细胞质 命题热点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命题动向】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有涉及。其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等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考题大多以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为切入点展开,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作物增产方面的应用,多以图表信息题、表格数据分析题、实验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的形式出现。‎ ‎【典例1】 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I.、II、III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I表示 ,其分子结构简式为 。‎ ‎(2)图l中物质III表示 ,其生成场所是____ 。‎ ‎(3)图1中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形成葡萄糖的场所分别是 、 。‎ ‎(4)图2中B点表示 。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 (用数字表示)。‎ 命题分析 (1)图1中光反应生成[H]的同时产生ATP,物质Ⅰ为ATP,其结构简式为A-P~P~P。(2)物质Ⅲ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与[H]产生的水,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3)图1中色素吸收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生成葡萄糖的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基质。(4)图2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图2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对应图1中气体交换的过程有③⑤。‎ 答案 (1) ATP A-P~P~P (2)水(H2O) 线粒体 (3)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4)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 ③⑤‎ ‎【典例2】 下图为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乙瓶中应添加的液体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丙瓶中的液体是________。‎ ‎(2) 逐渐减弱玻璃钟罩的光照强度直至完全用黑布遮住,使阳光不能射入。整个过程中植物体内不同物质的含量变化C5_______,C3_______,有机物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 去掉黑布,若观察到丙瓶中液体变浑浊,则___________(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以及小鼠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将玻璃钟罩内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在增加光照强度的前提下,种子里的有机物含量如何变化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命题分析 (1)甲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了检测二氧化碳是否过滤彻底,又重复设置了乙瓶;丙瓶是用来检测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瓶中盛放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2)逐渐减弱玻璃钟罩的光照强度直至完全用黑布遮住,使阳光不能射入,光反应受阻,由于缺少[H]和ATP,C3还原减慢,所以C5的量下降、合成的有机物减少,而呼吸还要继续消耗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的含量下降,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正常进行,导致C3的量上升。(3)玻璃钟罩内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和小鼠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若观察到丙瓶中液体变浑浊,说明植物和小鼠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量大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增加光照强度,玻璃钟罩内温度升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分解有机物加快。‎ 答案 (1)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CO2是否过滤彻底 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下降 上升 有机物下降 (3)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植物及小鼠的呼吸作用之和 下降 ‎ 命题热点4 细胞的分裂 ‎【命题动向】 本考点的内容主要分布在:对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的计算;结合细胞分裂特别是减数分裂的过程考查生物的变异。高考中考查本热点的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呈现的形式多样,涉及图文转换、信息提取和分析等。与减数分裂、遗传变异等知识结合的试题多分布在非选择题上。预计2011年的高考中,上述内容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典例1】 下图是某同一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B.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C.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命题分析图Ⅱ可以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因为两幅图表示的是同一个生物,由染色体数目可以判断出图Ⅰ为有丝分裂后期,分到两极的为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染色体大小并没有两两相同的原因是性染色体大小不同,由Y染色体的大小可判断2、6应为Y染色体,但不是次级精母细胞;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应为相同基因,但也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导致基因改变,所以可能是b;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应为4条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最多的时候为有丝分裂后期为8条。答案:B。‎ ‎【典例2】 下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甲图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乙图表示细胞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 (1)图甲中, BC段发生的原因是 ,DE段发生的原因是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 时期,基因重组发生在 时期(用图中字母作答)。‎ ‎(2) 乙中图①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一个这样的细胞最终产生了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则另外的3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 乙图中处于甲图CD段的图是 (填编号);单个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的图是 (填编号);‎ ‎(4) 分裂图③与④的最主要区别是 。‎ ‎(5)图④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命题分析 甲图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BC段为加倍时期,应为间期DNA的复制;DE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应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的时候,也就是BC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这时着丝点尚未分开,应在CD之间。乙中图①的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所以为初级精母细胞;一个这样的细胞产生了aaB的配子,则可以判断,在同源染色体分开时,Ab、aB分别分到了一极,产生了aaB的配子说明aB这一极的细胞在减二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所以另外3个为Ab、Ab、B。乙图中处于甲图CD段的细胞就是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即①②。‎ 可能含有2个X染色体的细胞可以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有X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之后,也会含有两个X染色体,即③④。分裂图③与④分别是减二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有无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 (1) 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C CD 初级精母细胞 Ab Ab B (3)①② ③④ (4)有无同源染色体 (5)4‎ 命题热点6 遗传的基本规律 ‎【命题动向】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相当高的分值,它既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也是高考的热点知识和常考常新的知识。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的掌握和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遗传图解的书写、遗传概率的计算,以及有关遗传实验设计和分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结合遗传中的“例外性”进行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主要集中在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考查以及致死现象、从性遗传的考查。预计2011年的高考对本热点仍会以结合遗传中的“例外性”考查对遗传规律的理解为目标,题型多为遗传实验设计题,侧重对遗传推断的考查。‎ ‎【典例】 在鹰类中,有一种雕鸮,当亲本条纹绿色鹰与全黄色鹰交配时,子代为全绿色和全黄色,其比例为1:1。当全绿色F1彼此交配时,产生比例6:3:2:1的全绿色;全黄色;条纹绿色;条纹黄色比例的小鹰。‎ ‎(1)该雕鸮羽色的相对性状为: ,该雕鸮羽色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 (遵循 /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若该雕鸮羽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亲本基因型为: 。‎ ‎(3)若F2中条纹绿色鹰彼此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命题分析 (1)条纹绿色鹰与全黄色鹰交配后代为全绿色和全黄色,全绿色交配后代出现全黄色,可确定无条纹对条纹为显性、绿色对黄色为显性,条纹与全色、绿色与黄色为雕鸮羽色的相对性状,其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全绿色F1彼此交配后代性状分离比为6:3:2:1可确定存在纯合绿色BB致死现象,若A代表无条纹,B代表绿色,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 、aaBB。(3)F2中条纹绿色鹰的基因型为aaBb,彼次交配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2条纹绿色:1条纹黄色。‎ 答案 ⑴条纹与全色、绿色与黄色 2 遵循 ⑵aaBb Aabb或Aabb aaBB ‎⑶条纹绿色2:1条纹黄色 命题热点7 DNA的结构和复制 ‎【命题动向】本热点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很大,考查的重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中有关碱基互补配对的计算及应用,半保留复制的机理和有关计算,预计2011年会继续保留这个特点。‎ ‎【典例】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 + G)/(A+T)为3∶2‎ ‎ C.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命题分析 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中,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由双链DNA中(腺嘌呤)占20%,且DNA中A=T、C=G可知,C+G=100%-(A+T)=60%,故该基因中(C+G)/(A+T)=3:2=该基因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DNA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即②),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及DNA连接酶作用于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共价键。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基液中培养,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2/23=1/4。答案:B。‎ 命题热点7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命题动向】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本知识点的内容很多,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相关概率的计算及人类遗传病的知识。从命题形式上看,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预计2011年的高考中,伴性遗传原理的分析及其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结合有关概率的计算、通过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亲子代表现性及基因型的推断将仍是考查的重点。‎ ‎【典例】 白化病又叫阴天乐,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所以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因而出现皮肤与毛发发白的症状。在人群中发病率是1%。下图为某白化病家族系谱图。据图分析作答。‎ ‎(1)此病与下列 种遗传病遗传方式相同。‎ A.软骨发育不全 B.原发性高血压 ‎ C.苯丙酮尿正症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如果14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是患此病儿子的概率是 。‎ ‎(3)如果14和一个正常女人结婚,而这个女人的兄弟有病双亲正常,那么他们第一个孩子有此病的概率为 。‎ ‎(4)如果14与一个患白化病、色觉正常的女人结婚,此女父母表现型正常,但有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弟弟。则他们生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完全正常的概率为 。‎ 命题分析 (1)由图中8、9、12得出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与苯丙酮尿症遗传方式相同。‎ ‎(2)14号个体基因型为1/3AA或2/3Aa。由于此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是1%,Pa=0.1,所以PA=0.9,PAA=0.81,PAa=2×0.9×0.1=0.18,14号个体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此女人为杂合子的概率是:0.18/(0.18+0.81)=2/11。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是患此病儿子的概率是2/3×2/11×1/4×1/2=1/66。(3)正常女人兄弟有病双亲正常,则此女人基因型为1/3AA或2/3Aa,与14结婚,所生孩子有此病的概率为2/3×2/3×1/4=1/9。(4)女人的弟弟色盲,母亲正常,则其母亲基因型为XBXb,父亲基因型为XBY,此女基因型为1/2XBXb和1/2XBXB,14号个体基因型为XBY,他们所生孩子患色盲的概率是1/2×1/4=1/8,14号个体基因型为1/3AA或2/3Aa,与患白化的女性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2/3×1/2=1/3。综上所述,他们生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8)×1/3+1/8(1-1/3)=9/24,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8(1-1/3)=1/12,完全正常的概率为(1-1/8)×(1-1/3)= 14/24。‎ 答案 (1)C (2)1/66 (3)1/9 (4)9/24 1/12 14/24‎ 命题热点8 变异与育种 ‎【命题动向】变异与育种是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近几年,随着DNA重组技术和癌症基因治疗研究的深入,高考中考查基因重组来源内容的题目有增加之趋势且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占有分值也较高,在染色体变异中,单倍体、多倍体在育种的应用是当前考试的重点。在选择题方面,考查内容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的理解及判定;在非选择题方面,试题往往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多种育种方式。从命题趋势看,2011年的高考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概念的理解以及育种的考查仍是热点。‎ ‎【典例1】 已知小麦的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分别由D/d和T/t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利用下图两种育种方法来获得抗倒伏抗病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中②③④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DDTT、ddTT B. 图中F2中从上到下含所列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9:3:1‎ C. 图中F3内抗倒伏抗病的植株中,纯合子占2/5‎ D. 图中⑥代表的含义是连续多代自交 命题分析 F1自交得到F2,F2中ddT_(ddTT占1/3、ddTt占2/3)植株自交得到F3,F3中ddTT占1/3+1/6=1/2、ddTt占1/3、ddtt占1/6,那么F3内抗倒伏抗病的植株中,纯合子占1/2÷(1-1/6)=3/5,故C错误。答案:C。‎ ‎【典例2】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质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1)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品种,科学家往往采用多种育种方法来培养符合农业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下列提供的材料,设计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非生物材料:可自选。生物材料有:‎ 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①要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该品种应 是 。 ‎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 。(填写生物材料代表的字母) ‎③育种过程中最快得到所需品种的方法是 。‎ ‎④ 用花药离体培养法,预期产生所需要类型的概率: 。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则获得该品种植株至少需要 年。‎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 ‎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 ,常用的化学药剂的作用是 。‎ ‎② 航天育种是目前一个热门话题,如“神七”‎ 就搭载了萌发的植物种子。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 ,为什么? 。‎ ‎③ 螟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科学家为了减少农药的利用,希望培育出具有抗螟虫性状的水稻新品系,最适合的育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 。‎ 命题分析 (1)①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品种要保持优良性状,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②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抗倒伏、抗锈病)组合到一起,选择A、B两个亲本可以实现这一目的。③最快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常用技术为杂交、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④亲本杂交后的子代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四种纯合子,比例相同,抗倒伏、抗锈病的性状占1∕4。亲本杂交得到子代为1年,子代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后得到纯合子为1年。(2)普通小麦为六倍体,黑麦为二倍体,两者杂交得到的个体有四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染色体后为八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③ 运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1)① 纯合子 ②A、B ③ 单倍体育种 ④ 1∕4 2 (2)① 染色体变异 ②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命题热点9 植物的激素调节 ‎【命题动向】纵观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生长素的两重性、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此外有关本知识点的实验设计也是命题的热点。预计在2011年的高考中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减少,试题仍会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考查有关生长素的发现、生理作用及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命题形式多为选择题、实验设计和分析题。‎ ‎【典例】 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为探究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A组: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实验程序: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 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实验组 ‎10%‎ ‎50%‎ ‎90%‎ ‎97%‎ ‎97%‎ ‎97%‎ ‎97%‎ 对照组 ‎0%‎ ‎10%‎ ‎50%‎ ‎70%‎ ‎80%‎ ‎90%‎ ‎97%‎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设计方案中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据表格中数据记录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组: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材料用具: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蒸馏水,表面经过消毒的番茄种子若干,铺有滤纸的培养皿若干,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A组同学想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所以变量为是否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因此该实验应记录辣椒种子的发芽率。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B组考查同学设计实验的能力,第一步:取材分组,注意等同性原则,第二步:将各组分别处理,自变量不同。第三步:相同且适宜条件培养(保证单一变量),统计并比较不同组的结果。(要求写出正确的观察指标)‎ 答案 A组: (1)是否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 (2)辣椒种子的发芽率(辣椒种子发芽率的高低) (3)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赤霉素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B组:‎ 第一步:取等量两组番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编号为甲、乙 (分组)‎ 第二步:将适量且等量的蒸馏水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倒入甲、乙两上培养皿中 (变量)‎ 第三步:将经上述处理的实验材料放入恒温箱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催芽,一段时间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种子的发芽率 (要求写出正确的观察指标、体现无关变量的控制)‎ 命题热点10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命题动向】本知识点主要有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血糖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内容。其中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都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 预期在2010年的高考中,对神经调节的考查,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间的传递为基础,考查考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可以以实验分析题、图表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对动物激素调节的考查,可能会以各种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功能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多以选择题和实验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对血糖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的考查,一般结合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同时联系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还有实验分析及设计题、曲线分析题、新情境试题等;免疫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重点考查的知识,此外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过敏反应的过程、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之间的区别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随着高考的进行该部分知识将继续成为2010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典例1】 下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1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 ‎ A. 图A过程是某激素对机体的作用过程,与图B激酶激活的特殊功能刚好相反,同时影响该图A激素的分泌,这种信息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B. ③的组成成分是受体蛋白质 C. 若②表示的信息分子是抗利尿激素,则功能激活后,靶细胞的渗透压将会上升 D.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若查出如胰岛细胞抗体等多种抗体,则该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 命题分析 图B激酶激活的特殊功能与该激素作用相反,并影响该图A激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图中③是激素与靶细胞识别的细胞结构即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分进而导致其渗透压下降;血液中有胰岛素细胞的抗体,并对胰岛素的分泌有影响,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C。‎ ‎【典例2】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兴奋在⑥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为了证明这种药物“在反射弧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请利用图中的M、⑥、N三处实验点,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 。‎ ‎(2)由乙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 ‎ ;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 命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注意药物只有施加在突触处才能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在反射弧或正常的反射活动中,只能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方向进行传递。这是因为反射活动至少涉及两个神经元,而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抗体与自身正常细胞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病。‎ 答案 (1)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步骤一:将药物放在b,刺激e,观察a处肌肉是否收缩;步骤二:将药物放在d处,刺激e,观察a处肌肉是否收缩 (2)释放神经递质 (3)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 命题热点1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命题动向】本部分内容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考查往往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命题。对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考查,主要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信息传递的种类和意义、相关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命题。试题涉及图表分析、定量计算、信息应用、材料分析、实验设计等多种题型,从而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预计2011年的高考中,以上内容仍是考查的重点。‎ ‎【典例1】 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二个营养级 B.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命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以发现该食物网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狐狸在每条食物链上所占的营养级别都是不同,故在这个食物网中狐狸应该同时占据了三个营养级。答案:A。‎ ‎【典例2】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⑴图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 。‎ ‎⑵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原因是 。‎ ‎⑶若图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这种信息属于 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情况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 过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命题分析 由图可知,E为生产者,F、D、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强;被捕食者产生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正常情况下,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答案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 FDB 、C (2)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3)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负反馈 ‎ 命题热点12 环境问题 ‎【命题动向】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热点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重点关注的对象。2011年高考将有可能再次考查此点内容。本部分内容在命题时,一般以新材料为主,采用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方式,一般难度不大。‎ ‎【典例1】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围绕着这样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下图1所示碳循环,图2示图1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细菌可能参与图1中的 过程(填序号)。‎ ‎(2)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燃料化石燃料,使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因此,可以采用 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效应。‎ ‎(3)在图2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作用。‎ ‎(4)调查C类中某种生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8×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4×108kJ,则A种群干物质中最多能蕴藏的能量值是 。‎ 命题分析 (1)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生产者,而腐生型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则作为分解者,故图中①③④⑤过程都有可能参与。(2)从图1可以看出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减少的去路,只有生产者的利用,因此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02的排放量等将有助于减少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量。(3)生态系统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调查C类中某种群密度的方法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根据题中信息,可求得A中的能量为(8×1010kJ -4×108kJ ÷20%)×20%×20%=3.12×109kJ。‎ 答案 (1)①③④⑤ (2) 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02的排放量;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标志重捕法 3.12×109kJ 命题热点13 实验 ‎【命题动向】 本热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试题思维量大,信息和情境新颖,设问角度多样,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预计2011年的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仍然会以上述为重点。‎ ‎【典例】 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为杀死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有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 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由此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请为一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补充完整,不正确之处请修改。‎ ‎ 实验操作如下:‎ 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并将其剪碎,利用某种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 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分别从5支试管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记录数据。‎ 实验组别 ‎1‎ ‎2‎ ‎3‎ ‎4‎ ‎5‎ 细胞数目(个/mL)‎ ‎350‎ ‎363‎ ‎342‎ ‎335‎ ‎336‎ 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细胞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① ;‎ ‎② 。(3)上述细胞培养液中必需包含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如: 、 ‎ ‎ 和 等。‎ ‎(4)该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 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和 原则。‎ ②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 ;‎ 第二, 。‎ 命题分析 (1)根据对照原则,对照组5号试管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2)细胞培养时,要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错误一应将“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用计数板计数前取液体时,应先振荡摇匀后,再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以免细胞沉积在试管的底部,影响观察。(3)动物细胞培养时,其细胞培养液中必需包含糖类、氨基酸、无机盐、水等细胞生长的必需营养物质,(4)① 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②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且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答案 (1)等量生理盐水 (2)①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 ‎ ‎ ②“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应改为“振荡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 (3)糖类、氨基酸、无机盐、水(或碳源 氮源、生长因子等)(4)① 对照 单一变量(控制变量) ② 在一定范围内,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