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高考文言基础知识必备
一、高考文言文实词小故事助记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1、曾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
陶渊明手握《左传》 ,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3、诚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15、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16、从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17、殆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19、道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20、得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21、度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
22、非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3、复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4、负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
25、盖
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超过)世,又登之。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
26、故
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良初见,问之:“公何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闻。良听之,急以告。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7、顾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关心)其家人,则曰:“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28、固
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史论: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
29、归
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英,且吕蒙既归(回来),使江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30、国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31、过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
32、何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美,则曰:“吾何(怎么)能及徐公也。”邹忌上朝,齐王问曰:“卿上朝何(什么)事?' ’忌具答,且谓齐王蔽深。齐王闻之,叹道:“何(为什么)者?寡人之蔽,何(多么)其甚也!"
33、恨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愤恨)恨那可论”,此恨(遗憾)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34、胡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
35、患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师患(担心)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36、或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惑) 于嬉,嗜玩,或(有时)逃。愈惩其曰:“ 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或者)未易量。
37、疾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38、及
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比得上)友人。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殆及(赶上)之,忽见一蛇,兔脱,而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陈留将死之时,曰:“此事及(牵连到)友,及(到)家不宜扬。愿及(趁)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清明及(与)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已。”言毕遂死。
39、即
庄公初即(登上)位,即(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公曰:“不然,即(就)患邻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国人指其址,曰:“此即(就是)万人墓也。
40、既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既(不久)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既然)来之,则安之。”待波既(已经)平,友方安。
41、假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42、间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职。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词),令卒查之。少间(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从小路)行。小人间(间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参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离)隔。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43、见
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后匈奴朝见(拜见)汉元帝,求和亲。元帝见(召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表被动)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通“现”)牛羊,忆与父母无见(见面)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叮咛,嘱我早还家。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知道)其美貌也。
44、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解剖)牛。牛怒且吼,王惧,庖丁以刀刺之,牛毙。王见其技甚高,疑之,甩丁解(解释)其惑也。文惠君方解(理解)其理,色少解(缓解)。文惠君后以之治国,终解(免除)内忧外患。
45、就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就职)职。州官令人持刀就(靠近)之,迫曰:“不者,请就(受,接受)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登)车。
46、举
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举起)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像样子)。
47、绝
晋人有美玉,邻人凯靓,屡盗而不得,为绝(断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与世隔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而绝(横渡),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尽),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直上穿过)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
48、堪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胜任)吾儿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兰芝情真,以为堪(能够)与贤人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每至节气,心痛难堪(忍受)。
49、克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50、类
宋人刘某,形类(类似)橐驼者,树之茶类(种类),其法异。众人怪之,问其以。刘举类(事物)讲解之,众皆以为其义之深。
51、怜
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之。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怜悯)之。祸后归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
52、弥
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长久)久,烦之。一。外出,遇雨,久不止,仰弥(满,遍)天之云,心之弥(更加)烦,归家,方心安。
53、莫
日莫(同“暮”,晚)时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皆语友人曰莫(不要)相忘,其一人曰:“人当重义,不义之财莫(不)取。如此,莫(没有谁)能加害于尔也。”
54、明
滕子京请守巴陵郡,越明(第二年)年,政通人和,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拓人间之美景,郡之人皆以为明(贤明)也。一日出游,见江船灯火独明(明亮),闻湖上有筝声,听之有如仙乐。滕子京欲至观其由,遂亮起火把,行之甚远未至,然火不足以明(照明)也,遂罢。
55、内
李密自小家穷,家无应门之僮,内(内心)怀忧国之计,而朋友亲之。李密常内(通“纳”,接纳)朋友于家,晤言一室之内(里面),抒满腔豪情,歌窈窕之章。
56、期
陈人母逝,遵乡人之规,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之亲皆来吊唁。后陈人外出,其妻与之约以一年为期(规定的时日)。期(一周年)年之后,妻未见其归,又数年,仍未见其归,悲而曰:“
为何不见归?一年之期早逝,吾期(期望)归。莫非与佳期(约会)而忘归耶?”
57、奇
魏人见一舟,约七分有奇(余),甚奇(引以为奇)之,叹曰:“天下奇(奇异的)才多矣!"
58、迁
白居易初入仕时,帝见之,以为奇才,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晋升)为翰林学士。白居易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常论及前朝迁(改变)灭之事。后因触怒皇帝,帝左迁(贬谪)其为江州司马。
59、请
外敌来犯,曹刿请(请求)见,曰:“吾虽山野之人,尚能效力,请(请让我)从将战。”帝许之。胜归,帝设宴,为其庆功。席间,有大臣知曹刿不善音,欲俾其出丑,请(希望某人做某事)其奏瑟以助兴。
60、穷
苏轼为杭州太守,见一人有才而穷(失意)厄,于路泣之,轼助之,并告其曰:“岂效阮籍穷(走投无路)途之哭?当穷(处境艰难)且益坚,不可无气节。”此人铭记于心。后至长江叹曰:“吾生须臾,长江无穷(尽),有生之年当如苏太守。”
61、去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62、劝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63、却
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王意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退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却(击退)之,遂罢。相如归国,却(再)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64、如
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相,如师。子曰:“善矣,以仁为本。”弟子如(按照)语应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像)草荞,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怀之。”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假如)知此,则国泰民安。”
65、若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像)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相当于“然”) ,甚喜。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你们)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若(如果)勤学之,则智明也。”
66、盖
项伯与张良素善(友善,交好),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沛公善(擅长)假人力,以为战争之胜负,非在兵之利,战之善(正确),而在人和。故闻项伯之言,属良善(好好地)待之。后至项王营中,见一厨正解牛,游刃有余,终善(通“缮”,擦拭)刀而藏之,顿时善(羡慕)其技,欲纳入麾下。
67、少
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缺少)睡眠,朝中少(年轻人)长咸集议事。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大臣谏,赵太后出言必唾其面。大臣患,谏者益少(不多)。触龙忧,少(不多时)间,仍劝谏,以长安君少(缺少)功之事晓利害,曰“长安君少(年幼),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轻视)之,如此,则忠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少(减少)。较之,令长安君出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色少(稍微)解。
68、涉
陶渊明自涉(进入)仕途,屡有不快,为求心安而辞官归家,日涉(散步)园庭以冶情,且常驾车以游。一日,遇河,下车徒步涉(渡水)水,亦感快意。
69、胜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尽,完)道也哉!
70、识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认识),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识别),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记住)之。”
71、使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荆轲不答,死。杜牧论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72、是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指示代词,此)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73、适
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享受)。”
74、书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书籍)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书信)适家,书(书写)忆家之念。
75、孰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谁)及君也。”邹忌孰(通“熟”,仔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76、属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77、数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 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78、率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轻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79、说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说法,主张)。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陈述)心中之事。少年说(通“悦”,高兴,喜悦)。柳宗元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80、私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偏爱)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私下)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私人,个人)仇也。
81、素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向来)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质朴,不加装饰)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82、汤
商汤(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热水,开水)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汤剂)药治之。
83、涕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夜夜涕(鼻涕)与泪垂帘。
84、徒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这些人)。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徒步)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其友徒(白白地)见欺,曰:“徒(空)有帝王之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只)记旧时之谊也。”
85、亡
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逃跑)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楚王亡(通“无”,没有)以应,遂存齐。
86、王
王(姓氏)姓大臣进谏曰:“王(大王)欲王(称王)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87、望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有望(抱怨、埋怨)辞。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名望,声望)震于后世。
88、恶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罪恶),尝构恶(诽谤)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讨厌)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89、微
李密身份微(卑下)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微弱 )者为辞拒,且曰:微(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陈情表》其辞微(含蓄),而旨意深远。
90、悉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完全表达)意,终弃之。
91、相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观察)其貌,以为福禄之相(形貌,状貌)。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辅佐,帮助)君王。
92、谢
暮春时节,春花谢(凋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拒绝)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道歉,谢罪)。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待。旦日牧谢(辞别)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告诫)世人,善者多矣。”
93、信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真实),故每谏必以信(实情)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守信用),欲投汨罗江报国,信(随意)手取头上之饰为信(信物),俾人闻王,乃冀王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94、兴
刘邦兴(发动)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兴盛)。政通人和,兴(兴办)教育,人才兴(兴起)焉。
95、行
苏武因行(品行)正范高,行(践行)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行走),见强盗犹如行(古代军制单位)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96、幸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97、修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98、徐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目爽。
99、许
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上下)。赴京城,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
100、阳
暮,斜阳(太阳,阳光)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
101、要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102、宜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当)植于淮南。
103、遗
赵国因遗(遗留,留下)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排泄(大小便) 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
104、贻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赠送,给予)李蟠,嘉其好学。
105、易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换,交换)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轻易)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轻视)相如。后完璧归赵。
106、阴
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107、右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
108、再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109、造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110、知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111、致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112、质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质问)屈原,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质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113、治
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114、诸
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叹道:“诸(众多,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兼词,“之乎”)?
115、贼
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敌人)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刺客)使于操,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害,祸害)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强盗)。权使人捕而诛之。
116、族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族)。
117、卒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士兵)与项王战,卒(通“猝”,仓促,突然)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死)于乌江.而卒(最终)成万世威名。
118、走
太史公牛马走(仆人,自称的谦辞)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尝欲亡走(逃跑)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延伸)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跑),则叹历史无情。
119、左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左边)右种梧桐。后声名震,乡绅皆迎之,虚左(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引其上坐。皇上闻之,令左右(和“右”用,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诏其进京,欲以重用。
120、坐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因为)爱美景。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诸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犯罪)。
二、高考文言虚词小故事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0)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 助词,表疑问。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6.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
7.若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
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
8.所
“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
(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9.为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
(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10.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
(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11.也
“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
(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
12.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
13.因
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 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14.于
“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于是(6)吾有叹焉。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是, 不亦乐乎?
(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比(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6)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
15.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
(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
)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
16.则
“此则(1)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及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1)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17.者
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8.之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1) 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三、2015-2017年全国卷高考文言真题详注
(一)2017年高考
1、风格高峻——谢 弘 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堂叔)峻,司空琰 [yǎn]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把……当成作为)嗣(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所听到的事情”。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 “字”代名。“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 “字”,而不熟悉其 “名”
。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 “以字行”。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 “以字行”),童幼(童年,儿童)时,精神(有生气、活力)端审(稳重谨慎),时(合时宜的,适时的)然后(这样以后)言(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见而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之,谓思曰,此儿深中(符合)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一向)贫俭,而所继丰泰(丰盛,丰裕),唯受书数千卷
(定语后置),遗财(遗产)禄秩(1.俸禄2.官吏食禄的品级3、犹禄位),一不关豫(关心)。(谢)混风格高峻(清高,超凡脱俗),少所交纳(结交),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 [yào]、弘微并以(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才气辞章)辩富(雄辩),弘微每(经常)以(用)约言(简约的语言)服(使信服)之,混特(特别)所敬贵(敬重推崇),号约微子(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义熙八年,混以(因为)刘毅党见(被)诛,妻晋陵公主以(把)混家事委(嘱托,托付)以弘微。弘微经纪(对产业的经营管理)生业(产业,资财),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文册簿籍记录)。高祖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即位,等级),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准许)还谢氏。自(谢)混亡,至是(这时)九载,而室宇修整(整齐),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泛指田地)垦辟,有加(加倍,增多)于旧(状语后置,比过去),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因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义旧(故交故友),入门莫(没有人,没有谁)不叹息,或(有的人)为之涕(眼泪)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举止必循(遵循)礼度,事(侍奉)继亲之党(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 “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过(超过)常(平常,这里只一半人或一半情况),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担任)文学(官职)。母忧(母亲的丧事)去(离开)职,居丧(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孝称(被称道),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兄曜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时间久,多时),哀戚(悲痛伤感)过礼(超过常礼。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服虽除(服丧期满),犹不啖(吃)鱼肉。弘微少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举(全,整个)世莫及(比得上,赶得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偏义复词,短处,弊端,缺点),而曜好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人物,曜每言论(谈论,评论),弘微常以它语乱 (混淆,这里指岔开话题)之。
九年,东乡君薨 [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官员的薪水,自己的薪水)营葬(办理丧事)。曰:“亲戚(父母兄弟)争财,为(是)鄙(被人轻视,看不起)之甚。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乏(匮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见,被;关,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被领取)?”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营(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2、信义长者——赵 憙
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 (堂兄)为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前去)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的人)。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释放)之而去。顾(回头)谓仇曰: “尔曹(你们。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
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占据)城不下(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说)闻(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乃(于是)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任命)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他)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怀令(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做,担任)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害怕)。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 “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更(重新)道它(其它)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言(说话)。
期年(满一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wù è,指憎恨邪恶)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辄(就)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帝令憙典(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为(做)久长规(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皇帝亲临)视(看望,探病)。及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往临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3、文韬武略——许 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考取,考中)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第一。神宗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除(授予官职)集贤校理、同知(宋以来“知某官”、“知某事”之官的佐官称同知。管理,掌管)礼院,编修(编写,编订)中书条例(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初,选(选拔)人调拟(初步定下来),先南曹(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次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综核(聚总而考核)无法(法度),吏得缘文(缘,顺着,沿着;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为奸(做狡诈、邪恶的事),选者又不得诉(省略“于”,对)长吏,(许)将奏罢南曹,辟(开辟,设置)公舍以待来诉者(……的人),士无留难(无理阻挠刁难)。
契丹以(率领)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以(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务)命将。(许)将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侍从,朝廷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折(使屈服,使折服)之,则伤国体(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遂命(许)将诣(到)枢密院阅(查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房梁)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及肄 [yì](学习,练习)射,(许)将先破的 [dì](射中靶子)。契丹使萧禧馆客(接待宾客),禧果(果然)以代州为(把……当做)问,(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界渠(边界)未定,顾(只是,不过)和好体重(关系重大),吾且(将)往(去,到)大国(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亦作"分划",区分;划分)矣。”将曰: “此事,申饬(饬令,指示)边臣(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岂不可,何以(宾语前置,以何,为什么)使(出使)为(句末语气词,呢)?”禧惭不能对(回答)。(许将)归报(复命),神宗善(认为……好)之。
明年(第二年),知(管理)秦州,又改郓 [yùn]州。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籍(登记)为盗者系狱(关进监狱),(许)将曰: “是(这)绝其自新之路也(判断句,是)悉(全,都)纵遣(释放遣发)之,自是从此民无一人犯法,三圄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才)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 “于”,在)肆(店铺,酒馆)以谤(议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 2、出兵作战)有制,名虽不同,从(通“纵”)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通“犹”,好像)一人。”及(等到)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许)将立具(详细)上(上报)之;明日,访(询问)枢臣(宰辅重臣),不能对(回答)也。 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入(入朝)为(担任)吏部尚书,章惇 [dūn]为相(担任做丞相),与蔡卞同(一起,共同)肆(肆意)罗织(网罗罪名),贬谪元祐诸(众位,多位)臣,奏(上奏)发(打开)司马光墓。哲宗以(省略“之”,它,用这件事)问(许)将,对曰: “发(打开)人之墓,非盛德(品德高尚)事。”知(管理)颖昌府,移(移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 [shuò](多次)告老(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谥曰文定。
(二)2016年高考
1、明 练 文 法——曾 公 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 “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居( 停留 )一岁,还京师。旋(不久)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停止)朝三日,公亮方厚(端方忠厚)庄重(严肃),沉深周密(细致周密),平居谨(谨守)绳墨(规矩),蹈(踩,引申为遵守)规矩;然性吝啬,殖(动词,积蓄)货(钱币)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偏向)之,阴(暗中)为(替)子孙计(谋划),凡(所有)更张(变更或改革)庶事(古时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赞同)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更加)信任安石。安石德(感激)其助己,故引擢(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报(报答)之。苏轼尝(曾经)从容(私下)责(责备)公亮不能救正(纠正弊病),世讥(讥讽)其持禄(保持禄位)固(固守)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2、刚直抗疏——陈登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出,离开京城)按(巡视)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边境)十册,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挠、破坏)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弹劾,揭发罪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欲望)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功臣权贵),簧鼓(簧鼓, 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指朝廷官员)。不-但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皇后)与太后(皇太后)家亦谨(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因为)敬德(崇敬道德
)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干扰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为(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久之,疏(上疏)论(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朝廷大臣)皆惮(怕,畏惧)之。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官员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害怕)于威,则摧刚为柔(把刚强正直的人摧折压抑为软弱柔顺的人);壬午以后昵(迎合)于情(皇帝的心意),则化直为佞(巧言谄媚,奸佞,使正直的人也变成了奸佞的人)。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 yǔ:攻击倾轧),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因为)刚直擢(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背着皇上,扶植党羽),遂嗜乞怜(于是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向朝廷进言的路径,这里指言官)顾(却)居其半。夫台谏(谏官,监察官员、谏议官员,后合二为一)为天下持(坚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怎能)望其抗颜(不顾情面)直绳(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巨蠹(蛀虫)哉!与其误用而斥(贬斥)之,不若慎于始进(状语后置句,在开始选拔时谨慎地考察)。因条(分条陈述)数事以献,出按(巡查)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矢:通“屎”),囊(囊:名词作状语,用囊包着)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官署中的佐吏)锺化民赍(jī:携带;拿着)帑币(国库里的钱)振(赈济)之。登云巡方(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者三,风裁(风纪,依法裁处)峻厉(雷厉风行)。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多次)寝(搁置)不下,遂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3、刚 直 忠 谠——傅 珪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改任)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不久)兼司经局校书。与(参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凭借)东宫恩,进(被提拔)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不附(结交,攀附)刘瑾,瑾恶(嫉恨)之。谓(认为)《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浪费;耗费过多),镌(降级,削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不久)以(凭借)《实录》成,进(晋升)左中允,再迁(升迁)翰林学士,历(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代替)费宏为(担任)礼部尚书。礼部事(事务)视(比照)他部为简(简单),自珪数(多次)有执争(“执挣”,坚持己见,不妥协),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请求)田百顷为(建设)法王下院,中旨(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下(下发)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并列)。珪佯(假装)不知,执奏(持章表上奏君主):“孰(谁)为(是)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天子)并(一起)书(署名),大不敬。”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勿问(追究,皇帝自知理亏,下诏书不追究傅珪的奏章),田亦竟(到底,终于)止。珪居闲(平日)类木讷(不会说话)者。及(等到。同义词:①迨。如:迨诸父异爨。②逮:逮奉圣朝)当(面对)大事,毅然执持(坚持自己的意见),人不能夺(强行改变),卒(最终)以此忤(忤逆,违背)权幸(指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去(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易(改变)牙牌,制(式样)如朝士(朝廷官员),又请改铸方印。珪格(阻止)不行(推行,古代宫廷礼制对诸如牙牌、印章的规格式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逾越。教坊司官员使用的牙牌印章级别低,固然是因为职业歧视,但也含有声乐歌舞官员不得干预朝政的意味,励精图治的皇帝决不允许破坏这个制度。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能荒淫享乐的皇帝,沉溺于声色狗马之好,所以才纵容教坊司的官员逾礼。傅珪表面上是不顺从臧贤,实际上是不顺从皇帝。把拒绝说成是搁置,是语气委婉一点而已,没有实质的不同。搁置皇帝要求做的事,是需要勇气的)。贤日夜腾谤(肆意诽谤;大加指责)于诸阉(太监,封建时代的宦官)间,冀(希望)去(使…罢职)珪。流寇 (处流窜的盗匪或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扰河南,太监陆訚谋(打算)督师(担任督师
),下廷议(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莫敢先发。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贼日炽(旺盛猛烈),以冒功(假冒功绩)者多,偾事者(fèn,偾事,败事。偾,跌倒)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jiāo qí,郊野,郊外)肘腋(身边,比喻距离京城很近)间,民嚣然(扰攘不宁)思乱,祸旦夕(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及宗社(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吾侪(等辈,同类的人们)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极力陈述)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共)四十有( 通“又”)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弊病)十事,语多斥(指斥)权幸,权幸(权贵)益(愈加)深嫉(痛恨)之。会户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尚书孙交亦以守正(恪守正道)见(被)忤(违背心意。“见忤”有被欺侮之意),遂矫(假托)旨令二人致仕(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两京(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言官交章(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臵 “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臵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不畏威权,坚持正直原则,也指相对能够焕发自己坦荡光明、健康自由的人格品质),家无储蓄,日给(每天供给)为累(困难),乞颁(发放) 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岁隶(每年供给官吏仆人的食米),以示优礼。又谓(认为)珪刚直忠谠(正直的言论),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回复)。而珪适(恰巧,恰逢)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或其家属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太子少保,谥文毅。
(三)2015年全国卷
1、为国而死——孙 傅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考中)进士第(“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 [xiāo]为尚书,傅为(替,给省略“之”,对他,向他)言(陈述)天下事,劝(劝告)其(代词,他)亟(jí急切,立即)有所更(变更),不然(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必败。翛 [xiāo]不能用(采用)。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入朝)贡(进贡),使者所过(所字结构,经过的地方),调(征调)夫(民夫)治(整治)舟,骚然(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大量耗费),傅言:“索(索求)民力以(相当于而,表结果)妨(妨害)农功(农业生产),而(却)于(对于)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地区,这里指中华)无丝毫之益(好处),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等同,相同)苏轼,奏(上奏章)贬(贬官,省略“之”)蕲 [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认为)傅论议(言论)虽(虽然)偶(偶尔)与(和,跟)轼合,意(本意)亦亡(通“无”,没有)他(其它),以(按照)职论(评价,评定)事而责(责备)之过(过分) 矣,翰亦罢(被罢职)去(离开)。
靖康元年,召(征召)为给事中,进(晋升)兵部尚书。上章(奏章)乞(请求)复(恢复)祖宗法度(法令制度),钦宗(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使动用法,使„„受惠,让„„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认为)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不久)改(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抵挡)矢石。金兵分四翼噪(鼓噪)而前,兵败退,堕(掉到)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这一天),金人遂(于是)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到„„去)金帅营,以(任命)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兼任)
少傅。帝兼旬(兼,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贻书(送信)请之。及废立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至,傅大恸(tòng,大哭)曰:“吾惟(只)知吾君可帝(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尔,苟(如果)立(拥立称帝)异姓,吾当死(为动用法,为„„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放行)。密谋匿(藏到)之(省略 “于”,到)民间,别(另外)求(寻找)状(样子)类(像)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带着,拿着)首(首级)送之,绐(dài,古同“诒yí”,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窃(私下,暗中)太子出,都人(京城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于是)帅(率领)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作乱的人,造反的人)以献。苟不已(停止),(太子)则以(用)死继(继续抵抗)之。”越(经过,过了)五日,无肯承(承担)其事者。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索要我),吾当与(他)之俱行(出发),求见二酋(长官,敌帅)面(名作状,当面)责之,庶(希望)或(或许)万一可(能够)济(对事情有益)。”遂(于是)从(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为什么,何必)预(参与)?”傅曰:“我宋之大臣, 且太子傅也(判断句),当死从(誓死追随)。” 是(这天)夕,宿门下(省略 “于”,在城门下),明日(第二天),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在)朔廷。绍兴中,赠(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赠谥号)曰忠定。
2、志气英远——来护儿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知道,懂得。此处译为 “懂事”)而孤(幼年丧父称作 “孤”。这里指父母双亡),养于世母(伯母)吴氏。吴氏提携(照顾)鞠养(1.抚养;养育 2.供养;赡养),甚有慈训(父亲或母亲的教诲),幼儿卓荦(zhuó luò卓越,突出,超绝出众);初读《诗》,舍(shě)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应当,一定。例句:会当凌绝顶)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认为……豪壮)其志,及长,雄略(雄才谋略)秀(优秀)出(突出),志气(志向气概)英远(美好高远)。会(正好)周师(周国的军队)定(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白土村,地居(居于,处于)疆场,数见军旅(军队)。护儿常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年号)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 “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有开辟府邸的权利),赏物一千段。仁寿(隋文帝杨坚年号)初,迁瀛洲刺史,以(凭借)善政闻,频(屡次,连次)见(被)劳勉(慰问,勉励)。炀帝嗣位(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嫡子或长子继承),被追入朝,百姓攀恋(攀住车马,不胜依恋。常用于表示对良吏的眷恋),累日(连日,多日)不能出境,诣阙(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此处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上书致(表达)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国家的命运。步:时运)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 “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六年,车驾幸(巡幸)江都,谓护儿曰:衣(动词,穿)锦(华丽的衣服)昼(白天)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来护儿)谒(拜谒)先人墓,宴(宴请)乡里父老,仍(又,还)令三品已(以)上并(一起)集其宅,酣饮(畅饮)尽日(终日,整天),朝野荣(为……感到荣耀)之。十二年,(隋炀帝)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兴起)军旅(战争),百姓易咨怨(嗟叹,怨恨),车驾游幸(巡游),深恐非宜,伏愿(等同于“伏惟”希望,愿望)驻驾(于)洛阳,与时(追逐时机,随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这)(是)臣衣锦之地。臣荷(hè背负肩担)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犹言如此。尚且这样说),朕复何望!护儿因(于是)不敢言(进言)。及宇文化及构逆(作乱,叛乱),(宇文化及)深忌(憎恨,忌讳)之。是日(来护儿)旦将朝(上朝),见(被)执(抓)。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在何,在哪里)?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是)备位(充任,任职)大臣,荷(承担)国重任,不能肃清
(清除)凶逆(凶恶叛逆。这里指凶恶叛逆的人),遂(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今王室(朝廷)至此,抱恨(于)泉壤(九泉、泉下),知复何言(宾语前置,应为“言何”,译为“说什么”)! 乃遇害。护儿重(看重)然诺(允诺,承诺),敦(厚道,诚恳)交契(情谊;交情),廉于财利,不事(经营)产业(指私人财产,如田地、房屋、作坊等等)。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于)人意也(句意:这也难道跟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善抚(安抚)士卒,部分(部署,安排)严明(严肃而公正),故(所以)咸(都)得(得到)其(将士们的)死力(竭尽全力)。
识 远 文 详——韦 凑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认为有才能)之,表(上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豪放不羁),数犯法,交通(交往)贵戚,吏莫敢绳(制裁),凑按治(审查惩办),杖(用杖刑。名词做状语)杀之,远近称伏(称赞佩服)。入为相王(李旦)府属(属官),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见识远大)文详(文思周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唐蒲州人,官至宰相,工于诗词),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兴建工程),虽赀(钱财)出公主,然高直售庸(高价雇人),则农人舍耕取顾(雇),趋(追逐)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坚持己见,不妥协),以(认为) “万物生育,草木昆蚑(昆虫)伤伐(损害)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缇(shí)、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敢这样说话)耶?”凑曰: “食(动词,吃着)厚(丰厚的)禄(俸禄),死不敢顾(顾惜),况(何况,况且)圣世(圣明的时代)必(一定)无(不会)死乎?”朝廷为(之)减费万计(数以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于)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建碑)止。迁将作大匠(官名。秦始置,称将作少府。西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诏复(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必须辨正名分)。’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是)方制(开始统制)海内,德泽(恩德,恩惠)可(值得)尊(尊敬),列于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姑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道理)。”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旧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轮流,更替)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表希望的语气,翻译为:还是)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因为)赇(贿赂)抵死(判处死刑),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侵夺渔利),《春秋》重责帅,其(表祈使语气,译为:可,当)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边防)修举(兴复,恢复),诏赐时服劳(慰劳)勉(勉励)之。及病,遣上医(高明的医生。这里指太医)临(到,至)治(治疗)。卒,年六十五。
谪仙——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崤山以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生下了他),因(于是)以命之(“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十岁通五经(儒家典籍《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自梦笔头生花(笔头长出花来),后天才赡逸。喜纵横(纵横之术),击剑(练习剑术)为任侠(打抱不平),轻财好施。更客(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
饮(痛饮),号 “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这里只自己的理想抱负,治国之道)未振(施展),以所业(所作的诗歌)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感叹)曰: “子
(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谪(贬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金龟饰物)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时局国政)。因奏(献上)颂(颂文)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调匀肉汤),诏供奉翰林(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尝大醉上前(在皇上面前,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草诏(起草诏书),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以此为羞辱),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总是)阻之。白益傲放(高傲放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 “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回乡)。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带着醉意)跨驴经(路过)县治(县衙),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供词)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皇上用手巾)拭吐,御手(皇上亲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身穿)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统管东南地区)。白时卧(高卧隐居)庐山,辟(招聘)为僚佐(军中幕僚)。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受牵连)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晚年)好黄、老(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度(通“渡”,泛舟)牛渚矶,乘酒(带着醉意)捉月,沉水中。初,悦(喜欢)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那里)。
沉郁顿挫——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振通“赈”救济,引申为养活自己),客(旅居他乡,漂泊)吴越、齐赵间。李邕(唐代书法家)奇其材,先往见(谒见)之。举进士(这里是指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不中第(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及第”;没考中称“落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唐宋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太清宫﹑景灵宫或太庙。献:献祭)太清宫,飨(献祭,犒赏。献飨常合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等待诏命)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授予官职)河西尉,不拜(尚未到职),改右卫率府胄(zhòu)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
数上(献上)赋颂,高自称道(抬高自己,称扬自己),且言:“先臣恕、预以来(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世,迨 (dài,到)审言以文章显(显现)。臣赖(依靠)绪业(事业;遗业),自七岁属辞(撰写诗文),且(将近)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暗自,私下)恐转死沟壑(转瞬间弃尸山谷),伏惟(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天子哀怜之。若(如果)令执(从事)先臣(祖先)故事(旧制,先例,此处意为旧业),拔(拔除,翦除)泥涂之久辱(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宣扬)《六经》,至沉郁顿挫(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随时(顺应时势)敏给(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也。有臣如此,陛下其(难道)忍弃之?”
会(恰逢)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逃跑)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羸服(贫贱人的衣服)欲奔行在,为贼(叛军)所得(俘获)。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呈上)谒(进见或进见时用的名帖),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交好)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第二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京城地区)乱离,谷食踊贵(变得很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采集橡栗),儿女饿殍者数人(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定语后置句)。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
(狭窄浮躁),无器度(气量),恃(凭借)恩放恣(放纵不羁)。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急躁暴戾),不以为忤(忤逆)。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靠近长江),纵酒啸咏(长啸咏唱),与田夫野老相狎荡(亲昵地游逛),无拘检(拘束检点)。严武过(拜访)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傲慢荒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拜见),乃游东蜀依(依附)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带着)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乘着扁舟)下峡(下三峡),未维舟(靠岸)而江陵乱,乃溯(溯流而上)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划)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一天晚上)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博学多艺——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九岁知属辞(写文章),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兄弟姊妹友好),多士推之(受到很多读书人推崇)。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因过失而受牵连)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居母丧,柴毁骨立(毁伤得骨瘦如柴),殆不胜丧(几乎不能胜任穿起服丧)。服除(服丧结束),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这里指避难出逃)。维为贼得(俘获),以药下利(吃药使自己下痢),阳喑(诈称哑了,阳通“佯”,假装)。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强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
议者(讨论的人)不之罪(倒装句 “皆不罪之”)。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
维工(精通)草隶,善(擅长)画,名盛(著称)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极)其妙,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 “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认可),引工按曲(演奏),乃信。
相关文档
- 2014高考完形填空汇编2021-05-1314页
- 全国高考陕西理综试题及答案239212021-05-1313页
-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抛物线2021-05-1314页
- 2015高考数学人教A版本(3-3导数的实2021-05-1314页
- 高考新课标1理科数学及答案2021-05-1315页
- 复习参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能达标2021-05-136页
- 历届高考中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考2021-05-1314页
- 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0营造地2021-05-1314页
- 成都理工大学附中2014高三数学一轮2021-05-136页
- 三年高考20162018英语试题分项版解2021-05-13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