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1-05-13 发布

山东省高考文科模拟数学试题一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1.已知集合  2| log ( 2)A x y x   ,  | 3 3,B x x x R     ,则 A B  ( ) A.(2,3) B.[2,3) C.(3, ) D.(2, ) 2.若复数 z 满足 (1 ) 2z i i 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共轭复数 z  ( ) A.1 i B.1 i C. 1 i  D. 1 i  3.已知命题 p :1 3x  , q :3 1x  ,则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函数 2 sin( ) 1 xf x x   的部分图像可能是( ) 5.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  ( 0a  , 0b  )与椭圆 2 2 112 4 x y  有共同焦点,且双曲线的一 条渐近线方程为 3y x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2 2 14 12 x y  B. 2 2 112 4 x y  C. 2 2 16 2 x y  D. 2 2 12 6 x y  6.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创造了一副“勾股圆方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 定理的详细证明,如图所示“勾股圆方图”中由四个全等的正三角形(直角边长之 比为1: 3 )围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如果在大正方形内随 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中间的小正方形部分的概率是( ) A. 3 2 B. 3 4 C. 31 2  D. 31 4 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 S 值为( ) A. 48 49 B. 50 51 C. 49 51 D. 49 50 8.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四 面体的体积为( )A. 8 3 B. 2 3 C. 4 3 D.2 9.将函数 ( ) 2sinf x x 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 2 ,纵坐标不变,然后向左平 移 6  个单位长度,得到 ( )y g x 图象,若关于 x 的方程 ( )g x a 在 ,4 4      上有两个不相 等的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2) C.[1,2) D.[ 1,2) 10.若函数 ( )f x , ( )g x 分别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奇函数,且满足 ( ) 2 ( ) xf x g x e  , 则( ) A. ( 2) ( 3) ( 1)f f g     B. ( 1) ( 3) ( 2)g f f     C. ( 2) ( 1) ( 3)f g f     D. ( 1) ( 2) ( 3)g f f     11.已知 1F , 2F 分别为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点 P 是椭圆上位于第一 象限内的点,延长 2PF 交椭圆于点Q ,若 1PF PQ ,且 1| | | |PF PQ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2 2 B. 3 2 C. 2 1 D. 6 3 12.定义在(0, ) 上的函数 ( )f x 满足 '( )ln ( ) 0xf x x f x  (其中 '( )f x 为 ( )f x 的导函数), 若 1 0a b  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 ) ( ) 1f a f ba b  B. ( ) ( ) 1f a f ba b  C. ( ) ( )1f a f ba b  D. ( ) ( )1f a f ba b  第Ⅱ卷(共 90 分)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已知向量a  与b  的夹角是 3  ,| | 1a  , 1| | 2b  ,则向量 2a b  与 a  的夹角为 . 14.设等差数列 na 的前n 项和为 nS ,若 6 6a  , 15 15S  ,则公差 d  . 15.设变量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4, 3 2 6, 1, x y x y y         则 2 2( 1)x y  的取值范围是 . 16.三棱锥 P ABC 中, PA , PB , PC 两两成60,且 1PA  , 2PB PC  ,则该三棱锥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 17.在 ABC 中,内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 cos sina B b A c  .[来源: (1)求角 A 的大小;(2)若 2a  , ABC 的面积为 2 1 2  ,求b c 的值. 18.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与“3 亿人上冰雪”口号的提出,将冰雪这个冷项 目迅速炒“热”.北京某综合大学计划在一年级开设冰球课程,为了解学生对冰球运 动的兴趣,随机从该校一年级学生中抽取了 100 人进行调查,其中女生中对冰球运 动有兴趣的占 2 3 ,而男生有 10 人表示对冰球运动没有兴趣额. (1)完成 2 2 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90%的把握认为“对冰球是否有兴趣与性别有 关”? 有兴趣 没兴趣 合计 男 55 女 合计 [ (2)已知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 5 名数学系的学生,其中 3 名对冰球有兴趣,现在从 这 5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求至少有 2 人对冰球有兴趣的概率. 附表: 2 0( )P K k 0.150# 网] 0.100 0.050 0.025 0.010 0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19.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平面 PBC  平面 ABCD ,PB PD . (1)证明:平面 PAB  平面 PCD ; (2)若 PB PC , E 为棱CD 的中点, 90PEA   , 2BC  ,求四面体 A PED 的体积. 20.已知点 1(0, )2F ,直线l : 1 2y   ,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 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 为 H ,且满足 ( ) 0HF PH PF     . (1)求动点 P 的轨迹C 的方程; (2)过点 F 作直线 'l 与轨迹C 交于 A ,B 两点,M 为直线l 上一点,且满足 MA MB , 若 MAB 的面积为 2 2 ,求直线 'l 的方程. 21.已知函数 ( ) x xf x e  . (1)求函数 ( )f x 的单调区间; (2)记函数 ( )y f x 的极值点为 0x x ,若 1 2( ) ( )f x f x ,且 1 2x x ,求证: 0 1 22 xx x e 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1C 的方程为 2 2 4x y  ,直线l 的参数方程 2 , 3 3 3 x t y t      (t 为参数),若将曲线 1C 上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3 2 倍,得曲线 2C . (1)写出曲线 2C 的参数方程; (2)设点 ( 2,3 3)P  ,直线l 与曲线 2C 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A , B ,求 1 1 | | | |PA PB  的值.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 ) | 3 1| | 3 1|f x x x    , M 为不等式 ( ) 6f x  的解集. (1)求集合 M ;(2)若a ,b M ,求证:| 1| | |ab a b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AD 6-10:CBBCD 11、12: DD 二、填空题 13. 3  4. 5 2  15. 9 ,1713      16.11 2  三、解答题 17.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sin cos sin sin sinA B B A C  , sin sin( ) sin cos cos sinC A B A B A B    sin in cos sinBs A A B  , sin 0 sin cosB A A   (0, ) 4A A    (2) 1 2 2 1sin 2 22 4 2ABCS bc A bc bc      又 2 2 2 22 cos 2 ( ) (2 2)a b c bc A b c bc        所以, 2( ) 4, 2.b c b c    . 18.解:(1)根据已知数据得到如下列联表 有兴趣 没有兴 趣 合计 男 45 10 55 女 30 15 45 合计 75 25 100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得到 所以有 90%的把握认为“对冰球是否有兴趣与性别有关”. (2)记 5 人中对冰球有兴趣的 3 人为 A、B、C,对冰球没有兴趣的 2 人为 m、n,则 从这 5 人中随机抽取 3 人,共有(A,m,n)(B,m,n)(C,m,n)(A、B、m) (A、B、n)(B、C、m)(B、C、n)(A、C、m)(A、C、n)(A、B、C)10 种情 况, 其中 3 人都对冰球有兴趣的情况有(A、B、C)1 种,2 人对冰球有兴趣的情况有(A、 B、m)(A、B、n)(B、C、m)(B、C、n)(A、C、m)(A、C、n)6 种, 所以至少 2 人对冰球有兴趣的情况有 7 种, 因此,所求事件的概率 7 10p  . 19.(Ⅰ)证明:∵四边形 ABCD 是矩形,∴CD⊥BC. ∵平面 PBC⊥平面 ABCD,平面 PBC∩平面 ABCD=BC,CD 平面 ABCD, ∴CD⊥平面 PBC,∴CD⊥PB. ∵PB⊥PD,CD∩PD=D,CD、PD 平面 PCD,∴PB⊥平面 PCD. ∵PB 平面 PAB,∴平面 PAB⊥平面 PCD. (Ⅱ)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OP、OE. ∵ PB  平面 PCD ,∴ PB PC ,∴ 1 12OP BC  , ∵ PB PC ,∴ PO BC . ∵平面 PBC⊥平面 ABCD,平面 PBC∩平面 ABCD=BC,PO 平面 PBC, ∴PO⊥平面 ABCD,∵AE 平面 ABCD,∴PO⊥AE.∵∠PEA=90O, ∴PE⊥AE. ∵PO∩PE=P,∴AE⊥平面 POE,∴AE⊥OE. ∵∠C=∠D=90O, ∴∠OEC=∠EAD, ∴ Rt OCE Rt EDA  ,∴ OC CE ED AD  . ∵ 1OC  , 2AD  ,CE ED ,∴ 2CE ED  , 1 1 1 3 3 2A PED P AED AEDV V S OP AD ED OP        1 1 22 2 13 2 3       P C B A E D O 20.解:(1)设 ( , )P x y ,则 1( , )2H x  , 1( ,1), (0, ),2HF x PH y       1( , )2PF x y   , ( , 2 )PH PF x y     ( ) 0HF PH PF      , 2 2 0x y   ,即轨迹C 的方程为 2 2x y . (II)法一:显然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l的方程为 1 2y kx  , 由 2 1 2 2 y kx x y      ,消去 y 可得: 2 2 1 0x kx   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1( , )2M t  , 1 2 1 2 2 1 x x k x x      , 1 1 2 2 1 1( , ), ( , )2 2MA x t y MB x t y       MA MB , 0MA MB    , 即 1 2 1 2 1 1( )( ) ( )( ) 02 2x t x t y y      2 1 2 1 2 1 2( ) ( 1)( 1) 0x x x x t t kx kx        , 2 2 21 2 2 1 0kt t k k       ,即 2 22 0t kt k    2( ) 0t k  , t k  ,即 1( , )2M k  ,  2 2 2 2 1 2 1 2 1 2| | 1 | | 1 ( ) 4 2(1 )AB k x x k x x x x k         ,  1( , )2M k  到直线l 的距离 2 2 2 | 1| 1 1 kd k k     , 3 2 21 | | (1 ) 2 22MABS AB d k     ,解得 1k   , 直线l的方程为 1 02x y   或 1 02x y   . 法 2:(Ⅱ)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AB 的中点为  00,yxE 则 2 1 1 1 2 1 2 1 2 1 2 02 1 22 2 2 ( )( ) 2( ) 2 AB x y y yx x x x y y x kx xx y             直线 'l 的方程为 0 1 2y x x  , 过点 A,B 分别作 1111 B于,于 lBBAlAA  ,因为 ,MA MB E 为 AB 的中点, 所以在 Rt AMB 中, 1 1 1 1 1| | | | (| | | |) (| | | |)2 2 2     EM AB AF BF AA BB 故 EM 是直角梯形 1 1A B BA 的中位线,可得 EM l ,从而 0 1( , )2M x  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 20 02 0 | 1| 1 1 xd x x     因为 E 点在直线 'l 上,所以有 2 0 0 1 2y x  ,从而 2 1 2 0 0| | 1 2 1 2( 1)AB y y y x       由 2 2 0 0 1 1| | 2( 1) 1 2 22 2MABS AB d x x      解得 0 1x  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1 2y x  或 1 2y x   . 21.解:(1) ' 2 1( ) ( ) x x x x e xe xf x e e    ,令 '( ) 0f x  ,则 1x  , 当 ( ,1)x  时, ' ( ) 0f x  ,当 (1, )x  时, ' ( ) 0f x  , 则函数 ( )f x 的增区间为( ,1) ,减区间为(1, ) . (2)由可得    1 0xf x x    e ,所以  y f x 的极值点为 0 1x  . 于是, 01 22 xx x  e 等价于 1 22x x  e , 由    1 2f x f x 得 1 21 2 x xx x e e 且 1 20 1x x   . 由 1 21 2 x xx x e e 整理得, 1 1 2 2ln lnx x x x   ,即 1 2 1 2ln lnx x x x   . 等价于     1 2 1 2 1 22 ln lnx x x x x x   e ,① 令 1 2 x tx  ,则 0 1t  . 式①整理得    2 1 ln 1t t t  e ,其中 0 1t< < . 设      2 1 ln 1g t t t t   e , 0 1t< < . 只需证明当 0 1t  时,  max 0g t  . 又   12ln 2g t t t      e ,设  h t    12ln 2g t t t      e , 则   2 2 2 1 2 1th t t t t     当 10, 2t ÷çÎ ÷ç ÷ç ÷时,   0h t  ,  h t 在 10, 2 ÷ç ÷ç ÷ç ÷上单调递减; 当 1,12t ÷çÎ ÷ç ÷ç ÷ 时,   0h t  ,  h t 在 1,1 2 ÷ç ÷ç ÷ç ÷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min 1 4 2ln 2 02g t g          e ; 注意到,  2 2 2 2 12ln 2 2 0g e e e e e           e ,  1 3 0g   e , 所以,存在 1 2 1 10, , ,12 2t t           ,使得 ( ) ( )1 2 0g t g t= = , 注意到, 1 0g     e ,而 1 10,e 2 ÷çÎ ÷ç ÷ç ÷,所以 1 1t e  . 于是,由 ( ) 0g t¢ > 可得 10 et< < 或 2 1t t< < ;由 ( ) 0g t¢ < 可得 2 1 e t t< < .  g t 在  2 10, , ,1t   e 上单调递增,在 2 1,t   e 上单调递减. 于是,     max 1max , 1g t g g    e ,注意到, ( )1 0g = , 1 2 2 0g         ee e , 所以,  max 0g t  ,也即    2 1 ln 1t t t  e ,其中 0 1t< < . 于是, 01 22 xx x  e . 22 解:(1)若将曲线 1C 上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2 3 ,则曲线 2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2( ) 43x y  , 整理得 2 2 14 9 x y  ,曲线 2C 的参数方程 2cos , 3sin x y      ( 为参数). (2)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 ' ' 12 2 33 3 2 x t y t        (t 为参数), 将参数方程带入 2 2 14 9 x y  得 221 3( 2 ) (3 3 )2 2 14 9 t t      整理得 27 ( ) 18 36 04 t t    . 1 2 72 7PA PB t t     , 1 2 144 7PA PB t t   , 72 1 1 17 144 2 7 PA PB PA PB PA PB     . 23.解:(1) ( ) 3 1 3 1 6f x x x     当 1 3x   时, ( ) 3 1 3 1 6f x x x x       ,由 6 6x  解得 1x   , 11 3x    ; 当 1 1 3 3x   时, ( ) 3 1 3 1 2f x x x     ,2 6 恒成立, 1 1 3 3x   ;[来源:学。科。网 Z。 X。X。K] 当 1 3x  时, ( ) 3 1 3 1 6f x x x x     由6 6x  解得 1x  , 1 13 x   综上, ( ) 6f x  的解集  1 1M x x    (2)   2 2 2 2 2 21 2 1 ( 2 )ab a b a b ab a b ab         2 2 2 2 1a b a b    2 2( 1)( 1)a b   由 ,a b M 得 1, 1a b  2 21 0, 1 0a b     2 2( 1)( 1) 0a b    1ab a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