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8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章 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
考点综述
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基本特点是数形
兼备,可与代数、三角、几何知识相沟通,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纵观近几
年高考试题中对圆锥曲线的考查,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基本问题,主
要考查以下内容:①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两种定义、标准方程及 a、b、c、
e、p 五个参数的求解,②几何性质的应用;2、求动点轨迹方程或轨迹图形(高
频),此类问题的解决需掌握四种基本方法: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
法.3.有关直线与它们的位置关系问题(高频),这类问题常涉及圆锥曲线的
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以及线段中点、弦长等,分析这类问题时,往往要利用
数形结合思想和“设而不求”的方法、对称的方法及韦达定理,多以解答题的
形式出现.4.求与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有关的参数或参数范围问题(高频),
这类问题综合性较大,运算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与平面向量、平面几何、函
数、不等式的综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现的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结合的
问题(高频).
更多参考: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459269
其实,高考数学
只有 35 个核心考点
仅有 122 种典型考法
每种考法只需 1 道例题和 3 道练习题
每次 1 小时,学会必杀技
确保高考 120 分!
如有疑难,还可以看视频讲解!
考点 1 椭 圆
典型考法 1 椭圆的最值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 1
22
n
y
m
x ,常数 m 、 Rn ,且 nm .
(1)当 25 21m n , 时,过椭圆左焦点 F 的直线交椭圆于点 P ,与 y 轴交于点Q ,
若 2QF FP ,求直线 PQ 的斜率;
(2)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 k 和 k ( 1k )的两条直线与椭圆
2 2
1x y
m n+ = 的交点为
A B C D、 、 、 (按逆时针顺序排列,且点 A 位于第一象限内),试用 k 表示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 ,并求 S 的最大值.
解析(1) 21,25 nm 12125
22
yx 的左焦点为 )0,2(F ,设满足题意的点为
0 0( , ) (0 )P x y Q t、 , .又 FPQF 2 ,∴ 0 0( 2 ) 2( 2 )t x y- - = +, , ,即
o
o
yt
x
2
3 由点
在椭圆上,得 12125
9 2
oy ,得
5
214oy ,
5
214
2
oQFPQ ytKK .
(2)Q 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 k 和 k k- ( 1)³ 的直线 1l y = kx: , 2l y kx: =- 关于 x 轴和 y
轴 对 称 , 四 边 形 ABCD 是 矩 形 . 设 点 A 0 0( )x y, . 联 立 方 程 组
2 2
1x y
m n
y kx
ìïï + =ïïíïï =ïïî
得
2
2
mnx n mk= +
,于是 0x 是此方程的解,故 )1(444 2
2
k
mkn
mnkkxyxS ooo ,即
2
4 4mnk mnS nn mk mkk
= =+ +
.设 )1()( kk
nmkkg ,则 ( )g k 在[1 ) , 上是单调函数.
理由:对任意两个实数 ),1[, 21 kk ,且 21 kk ,
1 2 1 2
1 2
( ) ( ) ( )n ng k g k mk mkk k- = + - + = 1 2
1 2
1 1( ) ( )m k k n k k- + -
1 2
1 2
1 2
( ) mk k nk k k k
-= - . 1 2
1 2
1 2
( ) 0mk k nk k k k
- - < ,即 1 2( ) ( ) 0g k g k- < .
∴ ( )g k 在 [1 ) , 上 是 单 调 函 数 , 于 是 min( ) (1)g k g m n= = + ,
4 4mn mnS n m nmkk
,当且仅当 1k 等号成立.
nm
mnS 4
max .
注:也可利用求导法证明 ( )g k 在[1 ) , 上是单调函数.
必杀技: 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椭圆性质
解决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须注意:
1.最值问题的题型大致有:求距离的最值、角度的最值、面积的最值.
2.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1)总方针:建立目标函数(或目标不等式)
(2)具体方法:
①转化为二次函数(或双钩函数、三次函数等常用函数)的最值问题
②利用三角换元,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③结合椭圆的定义,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求最值
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还须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求最值的问题可能要先求目标函数的局部最值,而复杂的
求最值问题甚至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以下给出椭圆最值问题的几个性质,便于快速地求解决相关问题.
读者自行完成上述性质的证明.这些性质均与椭圆的焦点位置无关,对任意位置的椭
圆都成立,可用于求解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
实战演练
1. F 是椭圆
2 2
14 3
x y 的右焦点, (1 1)A , 为椭圆内一定点, P 为椭圆上一动点,
则| | | |PA PF 的最小值为 .
2.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 ( 0) (0 )A a B b,, , 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 y kx ( 0)k 与
AB 相交于点 D,与椭圆相交于 E 、 F 两点,若 2a , 1b .
(1)已知 6ED DF ,求 k 的值;
(2)求四边形 AEBF 面积的最大值;
3.若椭圆 1E : 12
1
2
2
1
2
b
y
a
x 和椭圆 2E : 12
2
2
2
2
2
b
y
a
x 满足 2 2
1 1
( 0)a b m ma b
,
则称这两个椭圆相似, m 称为其相似比.
(1)求经过点 )6,2( ,且与椭圆 124
22
yx 相似的椭圆方程;
(2)设过原点的一条射线 l 分别与(1)中的两个椭圆交于 A、B 两点(其中点 A 在线段
OB 上),求
OBOA 1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于真命题“过原点的一条射线分别与相似比为 2 的两个椭圆 1C : 1
22 2
2
2
2
yx
和 2C : 1
)22(4 2
2
2
2
yx 交于 A、B 两点,P 为线段 AB 上的一点,若 OA 、 OP 、 OB
成等差数列,则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1
)2
23(3 2
2
2
2
yx ”.请用推广或类比的方法提出类似
的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参考答案:
1. 4 5 .
2.(1) 2
3k 或 3
8k .
(2) 2 2 . 提示:设点 E F, 到 AB 的距离分别为 1h , 2h ,故 AEBF 的面积为
1 2
1 ( )2S AB h h
2
2
1 4 42 1 4
k k
k
2 2≤ ,易得当 1
2k 时, S 取最大值 2 2 .
注:通过对(2)的求解,我们进一步探究还可以得到关于椭圆所对应的四边形 AEBF
面积的若干结论.
结论一:已知 ( 0) (0 )A a B b,, , 是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的两个顶点,直线
y kx ( 0)k 与 AB 相交于点 D,与椭圆相交于 E 、F 两点,则四边形 AEBF 面积的最
大值为 2ab .
结论二:以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的一条定弦 AB 为对角线的椭圆内接四边形
AEBF 面积取最大值时,另一条对角线 EF 必过原点与 AB 的中点 D .
推论 1:若以 ( 0)k k 为斜率的直线与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相切,则两切点的
连线必过原点,且其斜率 0k 满足:
2
0 2
bk k a
.
推 论 2 : 以 ( 0)k k 为 斜 率 的 椭 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两 切 线 间 的 距 离 为
2 2 2
2
2 | |
1
a k b
k
(如图 8-1-8).
推论 3:若 D 是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不过原点 O 且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 AB 上
一点,则点 D 是弦 AB 中点的充要条件是
2
2OD AB
bk k a
.
结论三: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内接四边形 AEBF 面积的最大值为 2ab .
结论四:EF 是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的过原点的一条定弦,AB 是椭圆的过弦
EF 上定点 0 0( )D x y, 的动弦,则当弦 AB 被点 D 平分时,椭圆内接四边形 AEBF 面积取
最大值的充要条件是:
2 2
0 0
2 2
1[0 ]2
x y
a b
, .
3.(1) 1816
22
yx
(2)①当射线与 y 轴重合时,
OBOA 1 =
4
25
22
12 .
②当射线不与坐标轴重合时,由椭圆的对称性,我们仅考察 A、B 在第一象限的情形.
设其方程为 kxy ( 0,0 xk ),设 ),( 11 yxA , ),( 22 yxB ,由
124
22 yx
kxy
解
得
2
2
21
12
k
kOA
,同理可得
2
2
21
14
k
kOB
,令
2
2
21
12
k
kt
则由 2
22 1 2t k
知 22 t , 于 是
OBOA 1
tt 2
1 在 ]2,2( 上 是 增 函 数 , ∴
4
9124
5
OBOA ,由①②知,
OBOA 1 的最大值为
4
9 ,
OBOA 1 的最小值为
4
25 .
(3)该题的答案不唯一,现给出其中的两个.
命题:过原点的一条射线分别与双曲线 1C : 12
2
2
2
b
y
a
x 和 2C : 1
)( 2
2
2
2
mb
y
ma
x
)0( m 交于 A、B 两点,P 为线段 AB 上的一点,若 OA 、 OP 、 OB 成等差数列,则
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1
)2
1()2
1( 2
2
2
2
bm
y
am
x .
证明:∵射线l 与双曲线有交点,不妨设其斜率为 k ,显然
a
bk .设射线l 的方程为
kxy ,设点 ),( 11 yxA 、 ),( 22 yxB 、 ),( yxp 由
12
2
2
2
b
y
a
x
kxy
得
2221
kab
abx
,
由
1
)()( 2
2
2
2
mb
y
ma
x
kxy
得
2222
kab
mabx
, 由 P 点 在 射 线 l 上 , 且
OP2 OA OB 得
kxy
xxx 2
21
即
x
yk
kab
mabx 2222
)1(
得
1
)2
1()2
1( 2
2
2
2
bm
y
am
x .
命题:过原点的一条射线分别与两条抛物线 1C : pxy 22 )0( p 和 2C : mpxy 22
)0( m 相交于异于原点的 A、B 两点,P 为线段 AB 上的一点,若 OA 、 OP 、 OB 成
等差数列,则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pxmy )1(2 .
(证略).
典型考法 2 与椭圆有关的定点与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 )0(12
2
2
2
ba
b
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21, FF ,短轴两个端点为 BA, ,
且四边形 BAFF 21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1)求椭圆方程;
(2)若 DC, 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动点 M 满足 CDMD ,连接 CM ,交
椭圆于点 P .证明:OM OP 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试问 x 轴上是否存在异于点C 的定点Q ,使得以 MP 为直径
的圆恒过直线 MQDP, 的交点,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 222,,2 cbacba , 22 b ,椭圆方程为 124
22
yx .
(2) )0,2(),0,2( DC ,设 ),(),,2( 110 yxPyM ,则 ),2(),,( 011 yOMyxOP
.直
线 CM :
0
0
4
2
y
yyx , 即 0
0
2
1
4 yxyy , 代 入 椭 圆 42 22 yx 得
042
1
2
1)81( 2
0
2
0
2
2
0 yxyxy .
8
)8(2,
8
)8(4)2( 2
0
2
0
12
0
2
0
1
y
yx
y
yx ,
8
8
2
0
0
1
y
yy . )
8
8,
8
)8(2( 2
0
0
2
0
2
0
y
y
y
yOP ,
2 2 2
0 0 0
2 2 2
0 0 0
4( 8) 8 4 32 48 8 8
y y yOM OP y y y
(定值).
( 3 ) 设 存 在 )0,(mQ 满 足 条 件 , 则 DPMQ . ),2( 0ymMQ
,
)
8
8,
8
4( 2
0
0
2
0
2
0
y
y
y
yDP , 则由 0
DPMQ 得 0
8
8)2(
8
4
2
0
2
0
2
0
2
0
y
ym
y
y ,从而
得 0m .存在 )0,0(Q 满足条件.
必杀技: 遵循“一选、二求、三定点”的原则
一般地,解决动曲线(包括动直线)过定点的问题,其解题步骤可归纳为:一选、二
求、三定点.具体操作程序为:
“一选”:选择参变量.需要证明过定点的动曲线往往随某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可选
择这个量为参变量(当动直线涉及的量较多时,也可选取多个参变量).
“二求”:求出动曲线的方程.求出只含上述参变量的动曲线方程,并由其它辅助条件
减少参变量的个数,最终使动曲线方程的系数中只含有一个参变量.
“三定点”:求出定点的坐标.不妨设动曲线方程中所含的参变量为 ,把曲线方程
写成形如 ( ) ( ) 0f x y g x y , , 的形式,然后解关于 x , y 的方程组 ( ) 0
( ) 0
f x y
g x y
,
, 得到
定点的坐标.
实战演练
1.已知椭圆 C 经过点 3(1 )2A , ,两个焦点为 ( 1 0) , , (1 0),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E,F 是椭圆 C 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 AE 的斜率与 AF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
直线 EF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设椭圆C :
2 2
2 2 1x y
a b
( 0a b )过点 ( 2 1)M , ,且左焦点为 1( 2 0)F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当过点 (4 1)P , 的动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两不同点 A , B 时,在线段 AB 上取点
Q ,满足 AP QB AQ PB ,证明:点Q 总在某定直线上.
3.若椭圆 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上,椭圆C上的点(2,0)到左焦点距
离为3 .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 : y kx m 与椭圆 C 相交于 A , B 两点( A B, 不是左、右顶点),且
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 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3)将(2)推广到一般情形,使得(2)为其特例,并给出解答过程.
参考答案:
1.(1)
2 2
14 3
x y .
(2) 设 直 线 AE : 3( 1) 2y k x , 代 入
2 2
14 3
x y 得
2 2 23(3 4 ) 4 (3 2 ) 4( ) 12 02k x k k x k , 设 ( )E EE x y, , ( )F FF x y, , 易 得
1
2
F E
EF
F E
y yk x x
(定值).
注:本题可推广为(证明略):
2.(1)
2 2
14 2
x y .
(2)提示:利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关注 .
注:(一)本题的证明还有其它方法,这里从略.
(二)对于本题,我们还可将第(2)题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椭圆,具体为:
命题一:设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过椭圆外一点 ( )P m n, 的动直线l 与椭圆
C 相交于两不同点 ,A B ,在线段 AB 上取点Q ,满足 AP QB AQ PB
,则点Q 在定
直线 2 2 2 2 0mb x na y a b 上.
我们可将命题一推广到其它的圆锥曲线,具体为:
命题二:设圆 2 2 2 ( 0)C x y r r : ,过圆外一点 ( )P m n, 的动直线 l 与圆 C 相交
于两不同点 ,A B ,在线段 AB 上取点 Q ,满足 AP QB AQ PB
,则点 Q 在定直线
2 0mx ny r 上.
命题三:设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过双曲线外一点 ( )P m n, 的动直
线l 与双曲线 C 相交于两不同点 ,A B ,在线段 AB 上取点Q ,满足 AP QB AQ PB
,
则点Q 在定直线 2 2 2 2 0mb x na y a b 上.
命题四:设抛物线 2: 2 ( 0)C y px p ,过抛物线外一点 ( )P m n, 的动直线l 与抛物
线C 相交于两不同点 ,A B ,在线段 AB 上取点 Q ,满足 AP QB AQ PB
,则点Q 在
定直线 0px ny pm 上.
以上命题的证明从略.
3.(1)
2 2
14 3
x y .(2)直线l 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2 07
, .
(3) (2)的推广(一):
过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上的右顶点 ( 0)M a , 作两直线 AM 与 BM 交椭圆于
A 、 B 两点,当 AM BM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 2
2 2( 0)a b aa b
, .
提示:可设直线 AB : x ty p 且 1 1( )A x y, 、 2 2( )B x y, ,由 2 2
2 2 1
x ty p
x y
a b
得
2 2 2 2 2 2 2 2( ) 2 ( ) 0a b t y pta y b p a ,则
2
1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2
( )
ptby y a b t
b p ay y a b t
,由已知得
0AM BM ,即 1 2 1 2( )( ) 0x a x a y y
2 2
1 2 1 2(1 ) ( )( ) ( ) 0t y y t p a y y p a
2 2
2 2
a bp aa b
直线 AB :
2 2
2 2
a bx ty aa b
恒过定点
2 2
2 2( 0)a b aa b
, .
(2)的推广(二):
过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上的任意定点 0 0( )M x y, 作两直线 AM 与 BM 交椭
圆于 A 、 B 两点,当 AM BM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 2 2 2
0 02 2 2 2( )a b a bx ya b a b
, .
典型考法 3 椭圆与直线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 E 经过点 2 3A , ,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 1F , 2F 在
x 轴上,长轴的长与焦距之比为 2:1.(如图 8-1-1)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求 1 2F AF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 的方程;
(3)在椭圆 E 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
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析 (1) 设 椭 圆 E 的 方 程 为
2 2
2 2 1x y
a b
, 由 已 知 得 2a
c
, 2a c , 故
图 8-1-1
2 2 2 23b a c c ,从而椭圆方程为
2 2
2 2 14 3
x y
c c
,将 A(2,3)代入上式,得 2 2
1 3 1c c
,
解得 2c ,∴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116 12
x y .
(2)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方法七:
方法八:
(3)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同上,一方面,因为 BC 的中点坐标为 3( )2 4
m m, ,且该中点在椭圆的内
部,所以,有
2 23( ) ( )2 4 116 12
m m
,解得 2 16m (※) .另一方面,BC 的中点在直线
2 1y x 上,所以 3 2 14 2
m m ,解得 4m ,这与(※)矛盾.所以不存在满足题设
条件的相异两点.
注:存在性问题的一般经解决思路是先假设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存在,然后通过数学
“操作”肯定或否定假设.
必杀技: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的方程以及点关于
直线的对称等基础知识;并以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依托,考查了考生对解析几何的基
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算能力、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本题的探索思路宽,且
解法多种多样,
本题可推广为:
对于本题的(3)还可推广为:
注:以上的证明均可仿照本题的求解方法,读者可自行完成,这里不再赘述.
实战演练
1.已知椭圆 11624
22
yx ,直线l : 112 8
x y .P 是 l 上点,射线 OP 交椭圆于点 R,
又点 Q 在 OP 上且满足 2·OQ OP OR ,当点 P 在 l 上移动时,求点 Q 的轨迹方程,并
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2.已知 (1,0), (0, 2),i c 若过定点 (0, 2)A 、以 i c
( R )为法向量的直线 1l
与过点 0, 2B 以 c i 为法向量的直线 2l 相交于动点 P .
(1)求直线 1l 和 2l 的方程;
(2)求直线 1l 和 2l 的斜率之积 1 2k k 的值,并证明必存在两个定点 , ,E F 使得 PE PF
恒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若 ,M N 是 : 2 2l x 上的两个动点,且 0EM FN ,试问当
MN 取最小值时,向量 EM FN 与 EF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3.已知椭圆 C:
2 2
2 2 1x y
a b
( 0a b )的一个焦点到长轴的两个端点的距离分别为
2 3 2 3 和 .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定点 M(0,2)的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且∠AOB
为锐角(其中 O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
(3)如图 8-1-2,过原点 O 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0a b )相交于 P,S,R,Q 四点,设原点 O 到四边形 PQSR 一边的距离为 d,
试求 d=1 时 a,b 满足的条件.
参考答案:
1. 1
3
5
1
2
5
1 22
yx ( 2 2 0x y ),其轨迹是以(1,1)为中心,
长、短半轴分别为
2
10 和
3
15 且长轴与 x 轴平行的椭圆,且去掉坐标原
点.
提示: (如图 8-1-3)由已知得
2 2
24 16 12 8
R R P Px y x y (※) 设
图 8-1-2
图 8-1-3
( )Q x y, , | | | | | |
OP OR OQ
OP OR OQ
,利用已知条件可得
2
2
| |
| |
OROP OQ
OQ
,便有
2
2
| |
| |P
ORx x
OQ
,
2
2
| |
| |P
ORy y
OQ
,同理, | |
| |R
ORx x
OQ
, | |
| |R
ORy y
OQ
,将它们代入
(※),得
2 2
24 16 12 8
x y x y ,显然 x 与 y 均不为零.
2.(1) 1l : 0)2(2 yx ; 2l : 0)2(2 yx .
(2) 1 2
1
2k k ;| | | | 4PE PF .提示:设 P ),( yx ,由
2
122
21
x
y
x
ykk ,
得 124
22
yx ,定点 FE 、 为该椭圆的两个焦点.
(3) FNEM 与 EF 平行.
3.(1)
2
2 14
x y . (2) 3 3( 2, ) ( ,2)2 2
.
(3) 2 2
1 1 1a b
. 提示: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 PQSR 是菱形,原点 O 到各边的距离
相等. 当 P 在 y 轴上时,显然;当 P 不在 y 轴上时,设直线 PS 的斜率为 k, 1 1( , )P x kx ,
则 直 线 RQ 的 斜 率 为 1
k
, 2 2
1( , )Q x xk
由 2 2
2 2 1
y kx
x y
a b
得
2
2 2 2
1
1 1 k
x a b
, 同 理
2 2 2 2
2
1 1 1
x a k b
, 在 Rt△OPQ 中 , 有 2 2 2| | | | | |PQ OP OQ , 所 以 ,
2 2 2 2 2 22 2
1 2 1 1 1 2( ) ( ) [ ( ) ] [ ( ) ]x xx x kx x kx xk k
,化简可得 2 2
1 1 1a b
.综上,当 d=1
时 a,b 满足条件 2 2
1 1 1a b
.
典型考法 4 椭圆与圆
典型例题
以 1(0 1)F , , 2 (0 1)F , 为焦点的椭圆 C 过点 2( 1)2P ,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 1( 0)3S , 的动直线l 交椭圆C 于 A 、 B 两点,试问: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
一个定点T ,使得无论l 如何转动,以 AB 为直径的圆恒过定点T ?若存在,求出点T 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方法一:
方法二:
(2)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注:以上方法很好地体现定点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一先通过特殊情形确定定点,然
后证明其它情形也过这一定点,是比较可取的方法;方法二假设定点 ( )T u v, ,通过条件
确定定点,是通性通法,但需要较高的运算能力;方法三利用几何特征发现定点的纵坐标
为 ( 0)T t , ,能有效地减少运算量.同时,三种解法充分利用转化思想,合理使用韦达定
理,避免求圆的方程带来繁琐的计算.方法四利用消元技巧以及圆的方程的特征,直接求
出以 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不必利用韦达定理,计算过程简单,思路清晰、明了,从而
使问题顺利解决.
必杀技: 平面几何知识与所给图形特征相结合
以“直线、圆及圆锥曲线”为主体的平面解析几何作为中学数学中几何代数化的典型
代表,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是体现能力立意,强调思维空间,用“活题”考“死知识”
的典范.由于其综合性强,算功要求高,常令众多考生望而生畏.尤其近年悄然兴起的圆
锥曲线与圆的交汇性问题更让考生们感到恐慌!其实这类问题只要善于抓住问题主干,理
清解题思路,及时灵活转化问题和条件,巧妙把向量方法和平面几何知识与图形特征结合
起来,就会柳暗花明,轻松应对.
进一步探究,可以得到以圆锥曲线的弦 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的统一解法,具体为:
下面利用这一结论解决下面的试题
已知椭圆 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上,椭圆 C 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大值
为 3,最小值为 1.
(I)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II)若直线 :l y kx m 与椭圆 C 相交于 A,B 两点(A,B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 C 的右顶点.求证:直线 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I)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2 2 1( 0)x y a ba b
, 3a c , 1a c ,
2a , 1c , 2 3b ,
2 2
14 3
x y .
(II) 方法一:
方法二: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由 2 2
14 3
y kx m
x y
得
2 2 2(3 4 ) 8 4( 3) 0k x mkx m , 2 2 2 264 16(3 4 )( 3) 0m k k m ,
2 23 4 0k m .
2
1 2 1 22 2
8 4( 3), .3 4 3 4
mk mx x x xk k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2
3( 4 )( ) ( ) ( ) .3 4
m ky y kx m kx m k x x mk x x m k
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顶点 (2,0),D 1AD BDk k , 1 2
1 2
12 2
y y
x x
,
1 2 1 2 1 22( ) 4 0y y x x x x ,
2 2 2
2 2 2
3( 4 ) 4( 3) 16 4 03 4 3 4 3 4
m k m mk
k k k
,
2 27 16 4 0m mk k ,解得 1 2
22 , 7
km k m ,且满足 2 23 4 0k m .
当 2m k 时, : ( 2)l y k x ,直线过定点 (2,0), 与已知矛盾;
当 2
7
km 时, 2: ( )7l y k x ,直线过定点 2( ,0).7
综上可知,直线l 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2( ,0).7
实战演练
1.已知 A,B 分别为曲线 C :
2
2
x
a
+ 2y =1( 0 0y a , )与 x 轴的
左、右两个交点,直线l 过点 B,且与 x 轴垂直,S 为l 上异于点 B 的一点,
连结 AS 交曲线 C 于点 T.
(Ⅰ)若曲线 C 为半圆,点 T 为圆弧 AB 的三等分点,试求出点 S 的坐标;
(Ⅱ)如图 8-1-4,点 M 是以 SB 为直径的圆与线段 TB 的交点,试问:是否存在 a ,使
得 O,M,S 三点共线?若存在,求出 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椭圆 E:
2 2
2 2 1x y
a b
( 0a b , ),O 为坐标原点,过 M(2, 2 ),N( 6 ,
图 8-1-4
1)两点.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 E 恒有两个交点 A,
B,且OA OB ?若存在,写出该圆的方程,并求|AB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Ⅰ) 2 3(1 )3S , 或 (1 2 3)S , . 提示: 1a ,如图 8-1-5,由点 T 为
圆弧 AB 的三等分点得∠BOT=60°或 120°.
(1)当∠BOT=60°时,∠SAB=30°.又 AB=2, (1 )s
, .
(2)当∠BOT=120°时,同理可求得点 S 的坐标为 (1,2 3) .
(Ⅱ)提示:切入点 1 -------------------------从点T 入手
切入点 2 -------------------------从点 S 入手
注:本题的求解还可从直线 AS 的斜率入手,这里不再赘述.
2.(1)
2 2
18 4
x y .
图 8-1-5
(2)存在,此圆为 2 2 8
3x y ,| |AB 的取值范围是 4[ 6 2 3]3
, .
提示:假设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 E 恒有两个交点 A,
B , 且 OA OB . 设 该 圆 的 切 线 方 程 为 y kx m , 由 2 2
18 4
x y
y kx m
得
2 2 2(1 2 ) 4 2 8 0k x kmx m , 则
1 2 2
2
1 2 2
4
1 2
2 8
1 2
kmx x k
mx x k
,
2 2
1 2 2
8
1 2
m ky y k
, 要 使
OA OB ,必须 1 2 1 2 0x x y y ,即
2 2 2
2 2
2 8 8 01 2 1 2
m m k
k k
,所以
2
2 3 8 08
mk ,
又 2 28 4 0k m ,所以 2 8
3m ,即 2 6
3m 或 2 6
3m ,由假设,知圆的半
径为
21
mr
k
,
2 2
2
22
8
3 81 31 8
m mr mk
, 2 6
3r ,所求的圆为 2 2 8
3x y ,
此时圆的切线 y kx m 都满足 2 6
3m 或 2 6
3m ,而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切线
为 2 6
3x 与椭圆
2 2
18 4
x y 的两个交点为 2 6 2 6( , )3 3
或 2 6 2 6( , )3 3
满足
OA OB ,因此, 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 2 2 8
3x y ,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 E
恒有两个交点 A,B,且 OA OB .进一步地,可得 | |AB
2
4 2
32 13 4 4 1
k
k k
,
分 0k 及 0k 讨论便易知, 4 6 | | 2 33 AB .
注:我们可把这个椭圆推广到任意椭圆,即得到如下性质:
考点 2 双曲线
典型考法 1 双曲线的最值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点 ,,,, )02()02( NM 动点 P 满足条件 ,22|||| PNPM 记动点 P 的轨迹
为W .
(1)求W 的方程;
(2)若 BA、 是W 上的不同两点,O 是坐标原点,求 OBOA 的最小值.
解析 (1)由 2 2PM PN - 知动点 P 的轨迹是以 M , N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
支,实半轴长 2a ,半焦距 c=2,故虚半轴长 2 2 2b c a ,从而 W 的方程为
2 2
12 2
x y ( 2x ).
(2)方法一: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设 BA, 的坐标分别为 )( 11 yx , 和 )( 22 yx , .当
xAB 轴时, 2121 yyxx , ,从而 22
1
2
12121 yxyyxxOBOA ;当 AB 不
与 x 垂 直 时 , 设 直 线 AB 的 方 程 为 mkxy , 与 W 的 方 程 联 立 , 消 去 y 得
022)1( 222 mkmxxk , 故 2
2
21221 1
2
1
2
k
mxxk
kmxx
, , 所 以
2
42 1OA OB k
,又 2010 2
21 OBOAkxx ,, ,综上所述, OBOA
取得最小值 2.
方 法 二 : 设 BA、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 2211 yxyx ,、, , 则
2 2 ( )( ) 2i i i i i ix y x y x y ( 1 2)i , .令 iiiiii yxtyxs , ( 1 2)i , ,于是
2iits , 且 0 0i is t , ( 1 2)i , , 所 以 , 1 2 1 2OA OB x x y y 1 2 1 2
2
s s t t
1 2 1 2 2s s t t ,当且仅当 2121 ttss ,即
21
21
yy
xx 时不等式取等号,所以 OBOA 的最小
值是 2.
方 法 三 : 设 BA、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 2211 yxyx ,、, , 则
1 2 1 2OA OB x x y y ,因为 1 2 0x x ,要求 OBOA 的最小值,必须 1 2 0y y ,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2
1 2 1 2 1 2
2 2 ( ) 2( ) 4
( ) 4 4
OA OB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 2 1 2( 2) 2x x x x ,
当且仅当 1 2x x 时, OBOA 取得最小值 2.
方法四:注意到 1 2 0y y ,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1[ ( ) ] [( ) ]2 2OA OB x x y y x x x x y y y y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1 2 1 2 1 2 1 2
1 1 1 1( ) ( ) [( ) ( ) ] 2 [( 2 2) ( ) ]2 2 2 2x y x y y y x x x x x x
2
2 1 2
1 2 2 2 2
1 2
( )2 ( ) [ 1] 2
( 2 2)
x xx x
x x
,当且仅当 1 2x x 时, OBOA 取最小值 2.
必杀技: 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双曲线性质
解决与双曲线有关的最值问题须注意:
1.最值问题的题型大致有:求距离的最值、角度的最值、面积的最值.
2.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1)总方针:建立目标函数(或目标不等式)
(2)具体方法:
①转化为二次函数(或双钩函数、三次函数等常用函数)的最值问题
②利用三角换元,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③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求最值
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还须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求最值的问题可能要先求目标函数的局部最值,而复杂的求
最值问题甚至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结合本例的求解,试问对于一般的等轴双曲线 2 2 2x y a ,是否有类似的结论,回
答是肯定的,即
结论一:若 A , B 是等轴双曲线 2 2 2x y a 的右支上的不同两点, O 是坐标原点,
则OA OB 的最小值为 2a .
对于上述结论,我们可作进一步地推广,得到更一般的结论:
结论二:
实战演练
1. P 是双曲线
2 2
19 16
x y = 的右支上一点, M N、 分别是圆 2 2( 5) 4x y 和
2 2( 5) 1x y 上的点,则 PM PN 的最大值为 .
2.已知双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2 2 1( 0 0)y x a ba b
, ,离心率 5
2e ,顶点到渐近
线的距离为 2 5
5
.
(1)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2)如图 8-2-1,P 是双曲线 C 上一点,A,B 两点在双曲线 C
的两条渐近线上,且分别位于第一、二象限,若 AP PB ,
1[ 2]3
, ,求 AOB 面积的取值范围..w.k.s.5.
3.已知双曲线 1C :
2 2
2 2 1( 0)2
x y aa a
,抛物线 2C 的顶点
在原点O ,又 2C 的焦点是 1C 的左焦点 1F .
(1)求证: 1C 与 2C 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是否存在过 1C 的焦点 1F 的 2C 的弦 AB ,使 AOB 的面积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若
有,求出 AB 所在直线方程与最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9 . 提示:方法一: P 是双曲线
2 2
19 16
x y = 的右支上一点, 1F (-5,0)、 2F (5,0)
是两个焦点,则 1 2| | | |PF PF =6,又 M N、 分别是圆 2 2( 5) 4x y 和 2 2( 5) 1x y
上的点,∴ PM PN ≥ 1 2| | 2 (| | 1)PF PF =9.
方法二: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是 F1(-5,0)与 F2(5,0),则这两点正好是两
圆的圆心,当且仅当点 P 与 M、F1 三点共线以及 P 与 N、F2 三点共线时所求的值最大,此
时|PM|-|PN|=(|PF1|-2)-(|PF2|-1)=10-1=9.
2.(1)
2
2 14
y x . (2) 8[2 ]3
, . 提示:方法一:
图 8-2-1
方法二:
3.(1)证略.
(2) AOB 的面积有最小值 26a , 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3x a ;最大值不存在.
提示:
典型考法 2 与双曲线有关的定点与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双曲线 2 2 2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过点 2F 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于 A B, 两点.
(1)若动点 M 满足 1 1 1 1F M F A F B FO (其中 O 为坐标原点),求点 M 的轨迹方
程;
(2)在 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C ,使CA
·CB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方法一:由条件知 1( 2 0)F , , 2 (2 0)F , ,设 1 1( )A x y, , 2 2( )B x y, .设
( )M x y, ,则 1 ( 2 )F M x y , , 1 1 1( 2 )F A x y , , 1 2 2( 2 )F B x y , , 1 (2 0)FO , ,
由 1 1 1 1F M F A F B FO 得 1 2
1 2
2 6x x x
y y y
,即 1 2
1 2
4x x x
y y y
,
,于是 AB 的中点
坐 标 为 4
2 2
x y
, . 当 AB 不 与 x 轴 垂 直 时 , 1 2
1 2
2
4 822
y
y y y
xx x x
, 即
1 2 1 2( )8
yy y x xx
.又因为 A B, 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 2 2
1 1 2x y , 2 2
2 2 2x y ,
两式相减得 1 2 1 2 1 2 1 2( )( ) ( )( )x x x x y y y y ,即 1 2 1 2( )( 4) ( )x x x y y y .
将 1 2 1 2( )8
yy y x xx
代入上式,化简得 2 2( 6) 4x y .当 AB 与 x 轴垂直时,
1 2 2x x ,求得 (8 0)M , ,也满足上述方程.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2 2( 6) 4x y .
方法二:同方法一得 1 2
1 2
4x x x
y y y
,
.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是
( 2)( 1)y k x k .代入 2 2 2x y 有 2 2 2 2(1 ) 4 (4 2) 0k x k x k .则 1 2x x, 是
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
2
1 2 2
4
1
kx x k
.
2
1 2 1 2 2
4 4( 4) 41 1
k ky y k x x k k k
.
由①②③得
2
2
44 1
kx k
………④ , 2
4
1
ky k
………⑤
当 0k 时 , 0y , 由 ④ ⑤ 得 , 4x ky
, 将 其 代 入 ⑤ 有
2 2 2
2
44 4 ( 4)
( 4) ( 4)1
x
y xyy x x y
y
.整理得 2 2( 6) 4x y .
当 0k 时,点 M 的坐标为 (4 0), ,满足上述方程.
当 AB 与 x 轴垂直时, 1 2 2x x ,求得 (8 0)M , ,也满足上述方程.
故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2 2( 6) 4x y .
(2)方法一:假设在 x 轴上存在定点 ( 0)C m, ,使CA CB
为常数.
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是 ( 2)( 1)y k x k .代入 2 2 2x y
有 2 2 2 2(1 ) 4 (4 2) 0k x k x k . 则 1 2x x, 是 上 述 方 程 的 两 个 实 根 , 所 以
2
1 2 2
4
1
kx x k
,
2
1 2 2
4 2
1
kx x k
,于是
2
1 2 1 2( )( ) ( 2)( 2)CA CB x m x m k x x
2 2 2 2
1 2 1 2( 1) (2 )( ) 4k x x k m x x k m
2 2 2 2
2 2
2 2
( 1)(4 2) 4 (2 ) 41 1
k k k k m k mk k
2
2 2
2 2
2(1 2 ) 2 4 42(1 2 )1 1
m k mm m mk k
.
因为CA CB
是与 k 无关的常数,所以 4 4 0m ,即 1m ,此时CA CB
= 1 .当 AB
与 x 轴 垂 直 时 , 点 A B, 的 坐 标 可 分 别 设 为 (2 2), , (2 2), , 此 时
(1 2) (1 2) 1CA CB
, , .故在 x 轴上存在定点 (1 0)C , ,使CA CB
为常数.
方法二:假设在 x 轴上存在定点点 ( 0)C m, ,使CA CB
为常数,当 AB 不与 x 轴垂直
时,由(1)的方法二知
2
1 2 2
4 1kx x k
,
2
1 2 2
4 2
1
kx x k
.以下同方法一.
必杀技: 遵循“一选、二求、三定点”的原则
本节的注意事项参见典型考法 2,这里不再赘述.本例实质上反映了圆锥曲线焦点弦
的一个性质,将双曲线 2 2 2x y 推广到一般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便有下面的结论:
结论 1:
若将双曲线换为椭圆或抛物线,则有类似结论:
结论 2:
结论 3:
读者自行完成可以上结论,在此不再赘述.在平时的解题中,我们在掌握问题的基本
求解方法后,还有必要对问题进行联想、类比和推广,搞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挖掘出问
题的本质特征,触类旁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的知识功能,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
解答问题的能力.
实战演练
1.已知 1 22,0 , 2 0F F , ,点 1 2 2,P PF PF P E 满足 记点 的轨迹为 ,.
(1)求轨迹 E 的方程;
(2)若直线l 过点 2F 且法向量为 ( 1)n a
, ,直线与轨迹 E 交于 P Q、 两点.
①过 P Q、 作 y 轴的垂线 ,, BAQBPA 、垂足分别为、 记 |||| ABPQ ,试确定
的取值范围;
②在 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M,无论直线l 绕点 2F 怎样转动,使 0MP MQ 恒成立?
如果存在,求出定点 M;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点 1 0 0( , )P x y 为双曲线
2 2
2 2 18
x y
b b
(b 为正常数)上任一点, 2F 为双曲线的
右焦点,过 1P 作右准线的垂线,垂足为 A ,连接 2F A 并延长交 y 轴于 2P . w.w.w.k.s
(1)求线段 1P 2P 的中点 P 的轨迹 E 的方程;
(2)设轨迹 E 与 x 轴交于 B D、 两点,在 E 上任取一点 1 1 1, ( 0)Q x y y ( ) ,直线
QB QD, 分别交 y 轴于 M N, 两点.求证:以 MN 为直径的圆过两定点.
3.A、B 为双曲线 194
22
yx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 0OBOA .
(1)求 22
11
OBOA
的值;
(2)动点 P 在线段 AB 上,满足 0OP AB ,试问点 P 能否在定圆上.
参考答案:
1.(1) )1(13
2
2 xyx .
(2) ① 2(1 3)3
, . 提示:由直线 l 的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并利用韦达定理可得
2
| | 11| |
PQ
AB a
( 32 a ),故 )33
2,1( .
②存在定点 ( 1 0)M , 满足条件. 提示:设存在点 )0,(mM 满足条件,同①可得
MP MQ
0
3
)54(3 2
2
2
m
a
am , 得 0)54()1(3 222 mmam 对 任 意
32 a 恒成立,所以
054
01
2
2
mm
m ,解得 1m .
2.(1)
2 2
2 2 12 25
x y
b b
.
(2) 提 示 : 不 妨 设 ( 2 0)B b , , ( 2 0)D b, , 则 易 得 1
1
2(0 )
2
byM
x b
, ,
1
1
2(0 )
2
byN
x b
, , 于 是 , 以 MN 为 直 径 的 圆 的 方 程 为 :
2 1 1
1 1
2 2( )( ) 0
2 2
by byx y y
x b x b
,令 0y 得:
2 2
2 1
2 2
1
2
2
b yx x b
,而 1 1,Q x y( )在
2 2
2 2 12 25
x y
b b
上,则 2 2 2
1 1
22 25x b y ,所以 5x b ,即以 MN 为直径的圆过两定点
( 5 ,0),(5 ,0)b b .
3.(1) 5
36 . (2) P 在以 O 为圆心、
5
56 为半径的定圆上.提示:由三角形面积公
式 , 得 2 2 2 2
OP AB OA OB , 即 2 2 2 2 2
OP OA OB OA OB . 即
2
2 2
1 1 1OP
OA OB
,利用(1)即得
5
362 OP .
典型考法 3 双曲线与直线
典型例题
已知以原点O 为中心, )0,5(F 为右焦点的双曲线 C 的实轴与焦
距之比为 2 5: .
(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及其渐近线方程;
(2)如图 8-2-2,已知过点 1 1( , )M x y 的直线 1l : 1 14 4x x y y 与过
点 2 2( , )N x y (其中 2 1x x )的直线 2l : 2 24 4x x y y 的交点 E 在双
曲线C 上,直线 MN 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G 、 H 两点,求
OG OH
的值.
解析 (1)设 C 的标准方程是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则由题意得 5c , 2
5
a
c
,
因此 2a , 2 2 1b c a ,所以 C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4
x y ,C 的渐近线方程为
.0202,2
1 yxyxxy 和即
(2)方法一:如图 8-2-5,由题意,点 ),( EE yxE 在直线 1l : 1 14 4x x y y 和 2l :
图 8-2-2
2 24 4x x y y 上,因此有 EEE xxyyxx 211 ,44 44 2 Eyy ,故点 M、N 均在直线
44 yyxx EE 上,因此直线 MN 的方程为 4 4E Ex x y y ,设 G、H 分别是直线 MN
与 渐 近 线 02 yx 及 02 yx 的 交 点 , 由 方 程 组 4 4
2 0
E Ex x y y
x y
及
4 4
2 0
E Ex x y y
x y
,解得
4
2
2
2
G
E E
G
E E
x x y
y x y
,
4
2
2
2
H
E E
H
E E
x x y
y x y
,故
4 4 2 2
2 2 2 2E E E E E E E E
OG OH x y x y x y x y
2 2
12
4E Ex y
,
因 为 点 E 在 双 曲 线
2
2 14
x y 上 , 所 以 , 有 2 24 4E Ex y , 从 而
2 2
12 34E E
OG OH x y
.
方法二:设 ),( EE yxE ,由方程组得 1 1
2 2
4 4
4 4
x x y y
x x y y
,解得 2 1
1 2 2 1
4( )
E
y yx x y x y
,
1 2
1 2 2 1
E
x xy x y x y
, 故 直 线 MN 的 方 程 为 1 1( )4
E
E
xy y x xy
, 注 意 到
1 14 4E Ex x y y ,因此,直线 MN 的方程为 44 yyxx EE .下同方法一.
必杀技: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渐近线方程等基础知识;并以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考
查为依托,考查了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算能力、探究意识与
创新意识. 如果进一步探究,易得,本题中的直线 1l 、 2l 与椭圆
2
2 14
x y 相切,而直
线 MN 是双曲线 14
2
2
yx 的切线,于是,我们提出如下问题:
答案: 2 2OG OH a b ,直线 MN 是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的切线,且还可求得
GOH 的面积为 ab .证明过程留给读者自行完成,这里不再赘述.
实战演练
1.设直线l : y kx m (其中 ,k m 为整数)与椭圆
2 2
116 12
x y 交于不同的两点 A 、
B ,与双曲线
2 2
14 12
x y 交于不同的两点C 、D ,问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 0AC BD
成立,若存在,指出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右支上任意一点 E 作抛物线 2 2 ( 0)y px p 的两切线,
两切点 M , N 所在直线分别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交于G , H 两点,试问:
(1)是否存在正实数 p ,使得OG OH 为定值?
(2)是否存在正实数 p ,使得 2 2
1 1
| | | |OG OH
为定值?
3.已知双曲线C :
2
2 12
x y .
(1)已知点 M 的坐标为 (01), .设 P 是双曲线C 上的点,Q 是点 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记 MP MQ .求 的取值范围;
(2)已知点 D 、 E 、 M 的坐标分别为 ( 2 1) , 、 (2 1), 、 (0 1), , P 为双曲线C 上
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记l 为经过原点与点 P 的直线,s 为 DEM△ 截直线l 所得线段的长.试
将 s 表示为直线l 的斜率 k 的函数.
参考答案:
1 . 存 在 直 线 y kx m , 其 中 1 0 1
0 0 0
k k k
m m m
, , ,
0 0 0
3 2 1
k k k
m m m
, , , 0 0 0 0
0 1 2 3
k k k k
m m m m
, , , 共 9 条.
提示:方法一:将直线 l 的方程分别与椭圆、双曲线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并利用韦达
定理及 0AC BD 可得
分别讨论 0k 及 0m 的对应情形,即可得所求结果.
方法二:设 1 1( )A x y, , 2 2( )B x y, , 3 3( )C x y, , 4 4( )D x y, ,利用点差法可得
1 2 1 2
4 ( )3x x k y y , 3 4 3 4( )x x k y y ,再由 0AC BD 可得 1 2 3 4x x x x ,
1 2 3 4y y y y , 因 此 , 便 有 1 2 1 2
4 ( )3 k y y y y , 所 以 0k 或
1 2 1 2 0x x y y .若 1 2 0x x ,则点 A 与 B 关于原点对称,此时直线 AB 过原点,
有 0m .因此,有 0k 及 0m .以下同方法一.
注:我们可将本题推广为:
结论 1:
结论 2:
以上结论的证明,读者可自行完成.
2.(1)不存在。提示:
(2)不存在,同(1)的方法.
3.(1) ( 1] , 。
(2)
2
2
2
2
2 11 (0 ]1 2
2 1 1 21 ( )2 2
k kks k
k k kk k
,
,
提示:若 P 为双曲线 C 上第一象限内的
点,则直线 l 的斜率 2(0 )2k , ,由计算可得,当 1(0, ]2k 时, 2
2
2 11s k kk
;当
1 2( )2 2k , 时 , 2
2
2 1 1ks k kk k
, ∴ s 表 示 为 直 线 l 的 斜 率 k 的 函 数 是
2
2
2
2
2 11 (0 ]1 2
2 1 1 21 ( )2 2
k kks k
k k kk k
,
,
.
典型考法 4 双曲线与圆
典型例题
已知双曲线C :
2 2
2 1( 0 )2
x y aa
的实轴长与焦距的比为1 3: .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
(2)设直线l 是圆O : 2 2 2x y 上动点 0 0 0 0( )( 0)P x y x y , 处的切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 , B ,证明 AOB 的大小为定值.
解析 (1)由题意,得
2 2 2
3
c a
c
a
,解得 1a , 3c ,∴所求双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12
yx .
(2)方法一:点 0 0 0 0, 0P x y x y 在圆 2 2 2x y 上,则圆在点 0 0,P x y 处的切线
方 程 为 0 0 2x x y y , 由
2
2
0 0
12
2
yx
x x y y
及 2 2
0 0 2x y 得
2 2 2
0 0 03 4 4 8 2 0x x x x x ,∵切线 l 与双曲线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且
2
00 2x ,∴ 2
03 4 0x ,且 2 2 2
0 0 016 4 3 4 8 2 0x x x ,设 A、B 两点的坐
标 分 别 为 1 1,x y , 2 2,x y , 则 0
1 2 2
0
4
3 4
xx x x
,
2
0
1 2 2
0
8 2
3 4
xx x x
, ∵
cos OA OBAOB
OA OB
,且 1 2 1 2OA OB x x y y 1 2 0 1 0 22
0
1 2 2x x x x x xy
2
1 2 0 1 2 0 1 22
0
1 4 22x x x x x x x xx
2 2
0 0
2 2
0 0
8 2 2 8 03 4 3 4
x x
x x
.∴ AOB 的
大小为90 ..w.k.s.5.u.c.o.m
方法二:点 0 0 0 0, 0P x y x y 在圆 2 2 2x y 上,圆在点 0 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
为 0 0 2x x y y .由
2
2
0 0
12
2
yx
x x y y
及 2 2
0 0 2x y 得
2 2 2
0 0 03 4 4 8 2 0x x x x x ①
2 2 2
0 0 03 4 8 8 2 0x y y x x ②
∵切线l 与双曲线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 2
03 4 0x ,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
为 1 1 2 2, , ,x y x y ,则
2 2
0 0
1 2 1 22 2
0 0
8 2 2 8,3 4 3 4
x xx x y yx x
,∴ 1 2 1 2 0OA OB x x y y ,
∴ AOB 的大小为90 .(∵ 2 2
0 0 2x y 且 0 0 0x y ,∴ 2 2
0 00 2,0 2x y ,从而当
2
03 4 0x 时,方程①和方程②的判别式均大于零).
必杀技: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本例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向量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程
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将本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可得如下结论:
实战演练
1.从双曲线
2 2
19 16
x y 的左焦点 F 引圆 2 2 9x y 的切线,切点为T ,延长 FT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 P .若 M 为线段 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 | | |MO MT .
2.已知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的渐近线方程为 3
3
y x ,左焦点为 F,过 ( 0)A a, ,
(0 )B b, 的直线为l ,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是 3
2
.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直线 y x m 交双曲线于不同的两点 C,D,问是否存在实数 m ,使得以 CD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的左焦点 F.若存在,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动圆 P 恒过定点 (2 0)B , ,且和定圆C : 2 2( 2) 4x y 外切.
(1)求动圆圆心 P 的轨迹 E 的方程;
(2)若过点 B 的直线l 与曲线 E 交于 M 、N 两点,试判断以 MN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m :
1
2x 是否相交,若相交,求出截得劣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若不相交,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1. 提示:如图 8-2-3,
注:本题可进一步推广,具体为:
结论一:
结论二:
2.(1)
2
2 13
x y .
(2) 3 2m . 提示:把 y x m 代入 2 23 3x y 中消去 y,整理得
2 22x 6mx 3m 3 0 . 设 1 1C x y( , ) , 2 2D x y( , ) 则 1 2 3x x m ,
2
1 2
3 3
2
mx x , ( 2 0)F , ,因为以 CD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的左焦点 F,所以
0FC FD ,可得 1 2 1 2x 2 x 2 y y 0( )( ) ,把 1 1y x m , 2 2y x m 代入,解
得: m 3 2 ,由 0 ,得 2m 2 , m 3 2 满足 0 .
3. (1)
2
2 1( 0)3
yx x .
(2) 相交,且截得劣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为 2
3
. 提示:
注:本题也可利用方程从代数角度换算来判断,即设 l 的方程,利用弦长公式和点到直线
距离公式得圆心距和半径,直接比较可得,读者可自行完成,不再赘述.
考点 3 抛物线
典型考法 1 抛物线的最值问题
典型例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P 到点 (3 0)F , 的距离的 4 倍与它到直线 x=2 的距离的
3 倍之和记为 d,当 P 点运动时,d 恒等于点 P 的横坐标与 18 之和. w.w.w.k.s.5.u.c.o.m
(1)求点 P 的轨迹 C;
(2)设过点 F 的直线 I 与轨迹 C 相交于 M,N 两点,求线段 MN 长度的最大值.
解析(1)设点 P 的坐标为(x,y),则 2 24 ( 3)d x y 3| 2 |x . 由题设 当 x>2
时,由①得 2 2 1( 3) 6 2x y x ,化简得
2 2
136 27
x y ;
当 2x 时,由①得 2 2(3 ) 3x y x ,化简得 2 12y x ,
故点 P 的轨迹 C 是椭圆 1C :
2 2
136 27
x y 在直线 x=2 的右侧部分与
图 8-3-1
抛物线 2C : 2 12y x 在直线 x=2 的左侧部分(包括它与直线 x=2 的交点)所组成的曲线.
(Ⅱ)如图 8-3-1 所示,易知直线 x=2 与 1C , 2C 的交点都是 A(2,2 6 ),B(2, 2 6 ),
直线 AF,BF 的斜率分别为 AFk = 2 6 , BFk = 2 6 .
当点 P 在 1C 上时,由②知 16 2PF x ④
当点 P 在 2C 上时,由③知 w.w.w.k.s.5.u.c.o.m 3PF x ⑤
若直线 l 的斜率 k 存在,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 3)y k x
(i)当 k≤ AFk ,或 k≥ BFk ,即 k≤-2 6 时,直线 I 与轨迹 C 的两个交点 M( 1x ,
1y ),N(
2
x ,
2
y )都在 C 1 上,此时由④知∣MF∣=6 - 1
2 1x ,∣NF∣=6 - 1
2 2
x ,
从而
∣MN∣= ∣MF∣+ ∣NF∣= (6 - 1
2 1x )+ (6 - 1
2 2
x )=12 - 1
2 ( 1x + 2
x ),
由 2 2
( 3)
136 27
y k x
x y
得 2 2 2 2(3 4 ) 24 36 108 0k x k x k 则 1x , 1y 是这个方程的两
根,所以 1x + 2
x =
2
2
24
3 4
k
k
×∣MN∣=12 - 1
2
( 1x + 2
x )=12 -
2
2
12
3 4
k
k
,因为当 2 6k
或 2 6k 时, 2 24k ,
2
2
2
12 12 10012 12 13 4 114
kMN k
k
,当且仅当 2 6k
时,等号成立.
(ii)当 AE ANk k k , 2 6 2 6k 时,直线 L 与轨迹 C 的两个交点 1 1( , )M x y ,
2 2( , )N x y 分 别 在 1C , 2C 上 , 不 妨 设 点 M 在 1C 上 , 点 2C 上 , 则 ④ ⑤ 知 ,
1 2
16 , 32MF x NF x ,设直线 AF 与椭圆 1C 的另一交点为 E 0 0( )x y, ,则 0 1x x ,
2 2x , 1 0 2
1 16 6 , 3 3 22 2MF x x EF NF x AF ,所以
MN MF NF EF AF AE .
而点 A,E 都在 1C 上,且 2 6AEk ,有(1)知 100
11AE ,所以 100
11MN ,
若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则 1x = 2x =3,此时, 1 2
1 10012 ( ) 92 11MN x x ,综上所
述,线段 MN 长度的最大值为100
11
.
必杀技: 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抛物线的性质
本节可参看第八章考点 1 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的点 (3 0)F , 是
题中的椭圆与抛物线的公共焦点,可将本例推广:
实战演练
1.已知圆C 的圆心在抛物线 2 2x py ( 0p )上运动,且圆C 过点 (0 )A p, ,若
MN 为圆C 在 x 轴上截得的弦,设 1| |AM l , 2| |AN l ,则 1 2
2 1
l l
l l
的取值范
围是 .
2.如图 8-3-2, P 是抛物线 2 2y x 上的动点,点 B C, 在 y 轴上,圆
2 2( 1) 1x y 内切于 PBC ,则 PBC 面积的最小值为 .
3.如图 8-3-3,已知点 ( 3, 0)H ,动点 P 在 y 轴上,点 Q 在 x 轴上,
图 8-3-3
图 8-3-2
其横坐标不小于零,点 M 在直线 PQ 上,且满足 0HP PM , 3
2PM MQ
.
(1)当点 P 在 y 轴上移动时,求点 M 的轨迹C ;
(2)过定点 (1, 0)F 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 与l ,l 与(1)中的轨迹C 交于 A 、B 两点,l 与
(1)中的轨迹C 交于 D 、 E 两点,求四边形 ADBE 面积 S 的最小值;
(3)将(1)中的曲线 C 推广为椭圆:
2 2
2 2 1x y
a b
,并将(2)中的定点取为原点,求与(2)
相类似的问题的解.
参考答案:
1. (1)[2 2 2], . 提示:如图 8-3-4,
在 AMN 中利用面积公式及余弦定理可得
2.8 . 提示: 方法一: 如图 8-3-5,
方法二:同方法一,
图 8-3-5
图 8-3-4
注:利用本例的方法一,可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3.(1) 点 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 2 4y x ,它表示以原点为顶点,以 1,0 为焦点的抛
物线;
(2)32 . 提示:将直线l 的方程与C 的方程联立并利用韦达定理可得 2
2
4 1 k
AB k
,
同理 24 1DE k ,则 2
2
1 18 2 322S AB DE k k
≥ ,当且仅当 1k 时
等号成立,因此四边形 ADBE 面积 S 的最小值为32 .
(3)
2 2
2 2
4a b
a b . 提 示 : 同 (2) 可 得
2
2 2 2
2 1ab kAB
b a k
,
2
2 2 2
2 1ab kDE
b k a
, 则
2 2 2
2 2 2 2 2 2
2 11
2
a b k
S AB DE
b a k b k a
,其中 2 0k ,若令 21u k ,则由
2 2 2 2 2 2 4 4
2 2
2 221
b a k b k a c cv a b u uk
22 22
4 1 1
2 4
a b
c u
,
其中 1u ,即 10 1u
,故当且仅当 2u ,即 2 1k 时, v 有最大值 22 2
4
a b
,
由
2 22a bS
v
,得 S 有最小值
2 2
2 2
4a b
a b
;又当 0k 时,
2 2
2 2
42 a bS ab a b
,故当且仅当
1k 时,四边形 ADBE 面积 S 有最小值为
2 2
2 2
4a b
a b
.
考点 3 抛物线
典型考法 2 与抛物线有关的定点、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已知动圆过定点 ( 0)2
p , ,且与直线
2
px 相切,其中 0p .
(1)求动圆圆心C 的轨迹的方程;
(2)设 A 、B 是轨迹C 上异于原点O 的两个不同点,直线OA 和OB 的倾斜角分别为
和 ,当 、 变化且 为定值 (0 ) 时,证明直线 AB 恒过定点,并求出该
定点的坐标.
解析(1)如图 8-3-6,设 M 为动圆圆心,记 ,02
p
为 F ,过点 M 作
直线
2
px 的垂线,垂足为 N ,由题意知: MF MN 即动点 M 到
定点 F 与定直线
2
px 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 M 的轨迹
为抛物线,其中 ,02
pF
为焦点,
2
px 为准线,∴轨迹方程为
2 2 ( 0)y px p .
(2)设 1 1 2 2, , ,A x y B x y ,由题意得 1 2x x (否则 )且 1 2, 0x x ,∴直
线 AB 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 y kx b ,显然
2 2
1 2
1 2,2 2
y yx xp p
,将 y kx b 与
2 2 ( 0)y px P 联立消去 x ,得 2 2 2 0ky py pb ,由韦达定理知
1 2
2py y k
, 1 2
2pby y k
①
(ⅰ)当
2
时,即
2
时, tan tan 1 ,∴ 1 2
1 2 1 2
1 2
1, 0y y x x y yx x
,
图 8-3-6
2 2
1 2
1 22 04
y y y yp
,∴ 2
1 2 4y y p ,由①知: 22 4pb pk
,∴ 2b pk ,因此直线 AB 的
方程可表示为 2y kx pk ,即 ( 2 ) 0k x p y ,∴直线 AB 恒过定点 2 ,0p .
(ⅱ)当
2
时,由 ,得
tan tan( ) = tan tan
1 tan tan
= 1 2
2
1 2
2 ( )
4
p y y
y y p
,
将①式代入上式整理化简可得: 2tan 2
p
b pk
,则 2 2tan
pb pk ,此时,直线 AB
的方程可表示为 y kx 2 2tan
p pk 即 2( 2 ) 0tan
pk x p y
,∴直线 AB 恒过定
点 22 , tan
pp
.
综上,由(ⅰ) 、(ⅱ)知,当
2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 ,0p ,当
2
时直线 AB
恒过定点 22 , tan
pp
.
必杀技: 遵循“一选、二求、三定点”的原则
具体可参见本章考点 1 的典型考法 2.本例的(2)可推广为:
结论一:
结论二:
由此,可得下面的推论:
实战演练
1.过抛物线 022 ppxy 的焦点 F 作一条倾斜角为
4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A ,
B 两点.
(1)用 p 表示 A , B 之间的距离;
(2)证明: AOB 的大小是与 p 无关的定值,并求出这个值.
2.如图 8-3-7,倾斜角为 a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2 8y x 的焦点 F,
且与抛物线交于 A、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焦点F的坐标及准线l的方程;
(2)若a为锐角,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交x轴于点P,证明:
|FP|-|FP|cos2a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3.已知曲线 C 是到点 1 3
2 8P
, 和到直线 5
8y 距离相等的点
的轨迹.l 是过点 ( 1 0)Q , 的直线,M 是C 上(不在l 上)的动点; A , B 在l 上,
MA l , MB x 轴(如图 8-3-8).
(1)求曲线C 的方程;
(2)求出直线l 的方程,使得
2QB
QA
为常数.
参考答案:
1.(1) 4AB p .
(2) 3 41arccos 41
. 提示:
2 2 2
cos 2
AO BO ABAOB AO BO
图 8-3-8
图8-3-7
=
2 22 2 2 2
2 2 2 22
A A B B A B A B
A A B B
x y x y x x y y
x y x y
41
413
42
422
2
2
2222
pxxpxxxx
pxxpxx
yxyx
yyxx
BABABA
BABA
BBAA
BABA .
注:过抛物线 022 ppxy 的焦点 F 作一条倾斜角为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A,B 两点,则 2
2
sin
pAB .
2.(1) (2,0), 2x .
(2) | | | | cos2 8FP FP a (定值). 提示:方法一:如图 8-3-9,
作 AC⊥l,BD⊥l,垂足为 C、D,则由抛物线的定义知|FA|=|FC|,|FB|=|BD|,
记 A、B 的横坐标分别为 xA 、xB,则
2A
pFA AC x = = | | cos 4FA a ,解得 4| | 1 cosFA a
,类似
地有| | 4 | | cosFB FB a ,解得 4| | 1 cosFB a
.记直线 m 与 AB 的交点
为 E , 则 | | | | | |FE FA AE | | | || | 2
FA FBFA 2
4cos
sin
a
a
, 所 以
2
| | 4| | cos sin
FEFP a a
.故 2
4| | | | cos2 (1 cos2 ) 8sinFP FP a aa
.
方法二:设 ( , )A AA x y , ( , )B BB x y ,直线 AB 的斜率为 tank a ,则直线方程为
( 2)y k x . 将 此 式 代 入 2 8y x , 得 2 2 2 24( 2) 4 0k x k x k , 故
2
2
( 2)
A B
k kx x k
.记直线 m 与 AB 的交点为 ( , )E EE x y ,则
2
2
2( 2)
2
A B
E
x x kx k
,
4( 2)E Ey k x k
,故直线 m 的方程为
2
2
4 1 2 4ky xk k k
,令 y=0,得 P 的横
坐 标
2
2
2 4 4P
kx k
, 故 | |FP
2
2 2
4( 1) 42 sinP
kx k a
, 从 而
2
4| | | | cos2 (1 cos2 ) 8sinFP FP a aa
为定值.
图 8-3-9
3.(1) 21 ( )2y x x .
(2) 直线l : 2 2 0x y ,
2| | 5 5| |
QB
QA
. 提示:
方 法 一 : 设
2
2
x xM x
, , 直 线 :l y kx k , 则 ( )B x kx k, , 从 而
2| | 1 | 1|QB k x . 在 Rt QMA△ 中 , 因 为
2
2 2| | ( 1) 1 4
xQM x
,
2
2
2
2
( 1) 2| | 1
xx k
MA k
. 所 以
2
2 2 2 2
2
( 1)| | | | | | ( 2)4(1 )
xQA QM MA kxk
,
2
| 1| | 2 || |
2 1
x kxQA
k
,
2 2 2| | 2(1 ) 1 1
2| | | |
QB k k x
QA k x k
.当 2k 时,
2| | 5 5| |
QB
QA
,
从而所求直线l 方程为 2 2 0x y .
方 法 二 : 设
2
2
x xM x
, , 直 线 :l y kx k , 则 ( )B x kx k, , 从 而
2| | 1 | 1|QB k x .过Q ( 1 0) , 垂直于l 的直线 1
1: ( 1)l y xk
.因为| | | |QA MH ,
所以
2
| 1| | 2 || |
2 1
x kxQA
k
,
2 2 2| | 2(1 ) 1 1
2| | | |
QB k k x
QA k x k
.
典型考法 3 抛物线与直线
典型例题
过抛物线 2 2 ( 0)y px p 的对称轴上一点 0 0A a a ,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M 、 N 两点,自 M , N 向直线l : x a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1M 、 1N .w.w.w.k.s.5.u.c.o.m
(Ⅰ)当
2
pa 时,求证: 1AM ⊥ 1AN ;
(Ⅱ)记 1AMM 、 1 1AM N 、 1ANN 的面积分别为 1S , 2S , 3S ,是否存在
使得对任意的 0a ,都有 2
2 1 3S S S 成立?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Ⅰ)证法一:如图 8-3-10,
证法二:
证法三:
证法四:如图 8-3-11
图 8-3-10
图 8-3-11
(Ⅱ)存在 4 ,使得对任意的 0a ,都有 2
2 1 3S S S 成立,证明如下:
证法一:
证法二:如图 8-3-12,
图 8-3-12
图 8-3-13
必杀技: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本例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通过分级设
问,问题难度依次增加,能有效区分考生的数学层次.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
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本例题起点低,入手易,根植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
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对于本例的(Ⅰ)是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为背景,探究动弦下的确定的位
置关系,而抛物线的焦点弦中,还蕴含着三个垂直关系和三个相切关系.
我们可将其作纵向延伸,具体为:
延伸一:
(如图 8-3-13)
(如图 8-3-14)
(如图 8-3-15)
延伸二:
图 8-3-14
图 8-3-15
对于上述延伸二,我们还可作横向拓展,具体为:
拓展一:
拓展二:
进一步反思本例的(Ⅱ),我们便会发现,抛物线具有如下性质:
定理一:
对于椭圆及双曲线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回答是肯定的,即有如下的两个定理,具体
为:
定理二:
定理三:
对于以上定理的证明,这里不再赘述.
实战演练
1.已知点 F(1,0),直线 l: 1x ,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 P 作 l 的垂线,垂足为
点 Q,且 · ·QP QF FP FQ
= .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点 F 的直线交轨迹 C 于 A、B 两点,交直线 l 于点 M.设 1MA AF ,
2MB BF ,求 1 2 的值.
2. 如图 8-3-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过 y 轴正方向上一点 (0, )C c
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 2y x 相交于 A , B 两点,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分
别与线段 AB 和直线l : y c 交于 P ,Q .
(1)若 2OA OB ,求 c 的值;
(2)若 P 为线段 AB 的中点,求证:QA 为此抛物线的切线;
(3)试问(2)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3.已知 BA、 是抛物线 xy 42 上的相异两点.
(1)设过点 A 且斜率为1 的直线 1l ,与过点 B 且斜率为 1 的直线 2l 相交于点 P(4,4),
求直线 AB 的斜率;
(2)问题(1)的条件中出现了这样的几个要素:已知圆锥曲线,过该圆锥曲线上的相异
两点 A、B 所作的两条直线 21 ll 、 相交于圆锥曲线上一点;结论是关于直线 AB 的斜率的
值.请你对问题(1)作适当推广,并给予解答;
(3)若线段 AB(不平行于 y 轴)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0( 0,xQ .设 50 x ,
试用线段 AB 中点的纵坐标表示线段 AB 的长度,并求出中点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1) 2 4y x .
(2)0 . 提示:
方法一:基本方法---------解析法
图 8-3-16
注:在此方法中,须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抛物线上的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把斜线段化为
水平线段,水平线段又可用点的坐标表示;第二:韦达定理的运用;第三:选取表达式的
整体考虑:(1)在 1 , 2 表达式的选取时,有一个计算简捷与否的考虑;(2)方程
的设法有讲究.第四:这是一个代数解法,通过数的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方法二:将向量关系转化为比例关系
由已知 1MA AF , 2MB BF ,结合图 8-3-17 便知 1 2 0 ,
注:第一:这个解法是一个几何解法;第二:再次体会斜的线段化为水平线段这一基
本特性;第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本题的(2)可以纵向延伸:
命题一:
命题一的逆向变式:
命题二:
本题的(2)也可以横向拓展:
命题三:
图 8-3-17
命题四:
2. (1) 2c 提示:
方法一:
注:关键在于揭示隐含条件:“ 1 2k x x ”
方法二:
注:关键在于揭示隐含条件:“ 1 2c x x ”
方法三:
方法四:
注:本小题也可从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入手获解.
(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注:以上三种常规解法(通法)的关键是证明“过 A 点(Q 点)且以切线斜率 12x 为斜
率的直线必通过Q 点( A 点)”.
方法四:
方法五:
注:注:以上两种常规解法(通法)的关键是证明 AQ Ak k .
方法六:
方法七:
注:方法六与七的关键是证明“ 0 ”.
方法八:
注:方法八的关键是证明“过Q 点与抛物线相切的左切线的切点是 A 点”.
方法九:
注:方法九的关键在于揭示了隐含条件“ A , B 两点是对称的”,从而减少了计算量.
(3) 逆命题成立.
方法一:
方法二:
注:审题时要深挖题中“隐含条件”,否则,解题不畅、不全、不准,像本题中的 1 0x
就较易忽视(因 1 0x 时,直线与轴将会重合,与题设不符).
方法三:
对(1)作进一步的探究,便可得以下关于抛物线弦的性质:
性质 1:
对(2)作进一步的探究,便可得以下关于抛物线切线的性质:
性质 2:
性质 3:
性质 4:
对于抛物线相关性质,同样可以类比拓展到椭圆及双曲线,读者可仿上作探究,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3.(1)
2
1 .
(2)推广可分三层.
一层:点 P 到一般或斜率到一般,或抛物线到一般
例:1.已知 BA、 是抛物线 xy 42 上的相异两点.设过点 A 且斜率为1 的直线 1l ,
与过点 B 且斜率为 1 的直线 2l 相交于抛物线 xy 42 上的一定点 P ),4(
2
tt ,求直线 AB 的
斜率;
2.已知 BA、 是抛物线 xy 42 上的相异两点.设过点 A 且斜率为k 的直线 1l ,与
过点 B 且斜率为 k 的直线 2l 相交于抛物线 xy 42 上的一点 P(4,4),求直线 AB 的斜率;
3.已知 BA、 是抛物线 )0(22 ppxy 上的相异两点.设过点 A 且斜率为1 的直
线 1l ,与过点 B 且斜率为 1 的直线 2l 相交于抛物线 )0(22 ppxy 上的一定点
P ),2(
2
tp
t ,求直线 AB 的斜率; AB 的斜率的值.
二层:两个一般或推广到其它曲线
例:4.已知点是抛物线 xy 42 上的定点.过点 P 作斜率分别为 k 、 k 的两条直
线 21 ll 、 ,分别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试计算直线 AB 的斜率.
三层: (对抛物线,椭圆,双曲线或对所有圆锥曲线成立的想法.)
例:5.已知抛物线 pxy 22 上有一定点 P,过点 P 作斜率分别为 k 、 k 的两条直
线 21 ll 、 ,分别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试计算直线 AB 的斜率.
略解:过点 P( 00 , yx ),斜率互为相反数的直线可设为 00 )( yxxky ,
00 )( yxxky ,其中 0
2
0 2pxy .由
pxy
yxxky
2
)(
2
00 得
022 2
00
2 kypypyky ,所以 )2,2
)2(
( 0
2
0
yk
p
p
yk
p
A
,同理,把上式中 k 换
成 k 得 )2,2
)2(
( 0
2
0
yk
p
p
yk
p
B
,所以当 P 为原点时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当 P 不
为原点时直线 AB 的斜率为
0y
p .
(3) 488 24 mm yyl ( 3232 my )
典型考法 4 抛物线与圆
典型例题
若 m 是非零实数,抛物线C : 2 2 ( 0)y px p 的焦点 F 在直线l :
2
02
mx my
上.
(Ⅰ)若 m=2,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Ⅱ)设直线 l 与抛物线C 交于 A,B 两点,过 A,B 分别作抛物线C 的准线的垂直,
垂足为 A1,B1,△AA1F,△BB1F 的重心分别为 G,H.求证:对任意非零实数 m,抛物线C
的准线与 x 轴的交点在以线段 GH 为直径的圆外.
解析(Ⅰ)因为焦点 ( 0)2
pF , 在直线 l 上,得 p=m2,又 m=2,故 p=4.所以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8x.
(Ⅱ)方法一:(如图 8-3-18)
方法二:
图 8-3-18
方法三:(同方法二)
必杀技: 平面几何知识与所给图形特征相结合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同时
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运算求解能力.
本题的(Ⅱ)可推广为一般情形:
定理:
证明:如图 8-3-19,
实战演练
1.设 0p 是一常数,过点 (2 ,0)Q p 的直线与抛物线 2 2y px 交于相异两点 A、B,
以线段 AB 为直经作圆 H(H 为圆心).试证抛物线顶点在圆 H 的圆周上;并求圆 H 的面
积最小时直线 AB 的方程.
2.已知抛物线C : 2 4y x 的焦点为 F,过点 ( 1 0)K ,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 A 、B 两
点,点 A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D.
(Ⅰ)证明:点 F 在直线 BD 上;
图 8-3-19
(Ⅱ)设 8
9FA FB ,求 BDK 的内切圆 M 的方程.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过定点 (0 )C p, 作直线与抛物线 2 2x py ( 0p )
相交于 A , B 两点.
(I)若点 N 是点C 关于坐标原点 O 的对称点,求 ANB△ 面积的最小值;
(II)是否存在垂直于 y 轴的直线 l ,使得 l 被以 AC 为直径的圆截得的弦长恒为定
值?若存在,求出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圆面积最小时的直线 AB 的方程为: 2x p . 提示:方法一:只须证明OA OB ,
即证 0A B A BOA OB x x y y .
方法二:求出 A 、B 两点所在圆的方程 2 2 22 ( 2) 2 0x y p k x pky ,原点O 的
坐标满足此方程,以下同方法一.
方法三:同方法一,
注:该题解法较多,关键在于半径的获取方式,把圆的背景融入其中,使其蒙上一层
神秘面纱,通过逆向分析可揭开面纱.由“以线段 AB 为直经作圆 H(H 为圆心)”证“抛
物线顶点在圆 H 的圆周上”,要么证 OA OB ,要么求出圆 H 方程后验证抛物线顶点满
足圆 H 的方程;“圆 H 的面积最小”即半径最小,可直接构造函数(一元或二元)研究,
也可由直径间接讨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利用方程组,构造函数这一常规思路蕴含其中,
这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类最值问题的通法.
2.(Ⅰ)证略.提示:方法一:设 1 1( , )A x y , 2 2( , )B x y , 1 1( , )D x y , l 的方程为
1( 0)x my m . 将 1x my 代 入 2 4y x 并 整 理 得 2 4 4 0y my , 从 而
1 2 1 24 , 4y y m y y ,直线 BD 的方程为
2
2
2
2 1
4 ( )4
yy y xy y
,令 0y ,得
1 2 14
y yx ,所以,点 F(1,0)在直线 BD 上.
方法二:
注:
方法三:
注:
( Ⅱ ) 2 21 4( )9 9x y . 提 示 : 方 法 一 : 由 ( Ⅰ ) 知 ,
2
1 2 1 2( 1) ( 1) 4 2x x my my m , 1 2 1 2( 1)( 1) 1x x my my . 因 为
1 1( 1 )FA x y ,uur
, 2 2( 1, )FB x y
uur
,
1 2 1 2( 1)( 1)FA FB x x y y
uur uur
1 2 1 2( ) 1 4x x x x 28 4m ,
故 2 88 4 9m ,解得 4
3m ,所以l 的方程为3 4 3 0,3 4 3 0x y x y ,
又由(Ⅰ)知 2
2 1
4(4 ) 4 4 73y y m ,故直线 BD 的斜率
2 1
4 3
7y y
,
因而直线 BD 的方程为 3 7 3 0x y , 3 7 3 0x y ,因为 KF 为 BKD 的平分
线,故可设圆心 ( ,0)( 1 1)M t t , ( ,0)M t 到l 及 BD 的距离分别为 3 1 3 1,5 4
t t .由
3 1 3 1
5 4
t t 得 1
9t ,或 9t (舍去),故 圆 M 的半径 3 1 2
5 3
tr
.所以圆 M
的方程为 2 21 4( )9 9x y .
方法二:
3.(Ⅰ) 22 2 p . 提示:方法一:
依题意,点 N 的坐标为 (0 )N p, ,可设 1 1 2 2( ) ( )A x y B x y, , , ,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kx p ,与 2 2x py 联立得
2 2x py
y kx p
,
.
消去 y 得 2 22 2 0x pkx p .由韦达定
理得 1 2 2x x pk , 2
1 2 2x x p .于是
1 2
1 22ABN BCN ACNS S S p x x △ △ △ · . 2
1 2 1 2 1 2( ) 4p x x p x x x x
2 2 2 2 24 8 2 2p p k p p k ,
∴当 0k 时, 2
min( ) 2 2ABNS p△ .
方法二:前同方法一,再由弦长公式得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1 1 ( ) 4 1 4 8AB k x x k x x x x k p k p · ·
2 22 1 2p k k · ,
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
2
1
pd
k
.从而
2 2 2 2
2
1 1 22 1 2 2 22 2 1ABN
pS d AB p k k p k
k
△ ·· · · · ,
∴当 0k 时, 2
min( ) 2 2ABNS p△ .
(Ⅱ)存在,且该直线可为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提示:
方法一: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其方程为 y a ,AC 的中点为O ,l 与 AC 为
直径的圆相交于点 P ,Q PQ, 的中点为 H ,则O H PQ ,Q 点的坐标为 1 1
2 2
x y p
, .
2 2
1
1 1
2 2O P AC y p ∵ , 1
1
1 22 2
y pO H a a y p ,
2 2 2PH O P O H ∴ 1 ( )2
pa y a p a
,
2 2(2 )PQ PH∴ 14 ( )2
pa y a p a
.
令 02
pa ,得
2
pa ,此时 PQ p 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其方程为
2
py ,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
方法二: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其方程为 y a ,则以 AC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1 1( 0)( ) ( )( ) 0x x x y p y y ,将 y a 代入得 2
1 1( )( ) 0x x x a p a y ,则
2
1 1 14( )( ) 4 ( )2
px a p a y a y a p a
△ .设直线 l 与以 AC 为直径的圆的
交点为 3 3 4 4( ) ( )P x y Q x y, , , ,则有 3 4 12 ( )2
pPQ x x a y a p a
.
令 02
pa ,得
2
pa ,此时 PQ p 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其方程为
2
py ,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