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真题生物试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13广东卷)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 ‎【答案】A ‎【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2013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答案】B ‎【命题思路】本题借“稻田生态系统”创设情境,实际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知识理解推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属于能力立意题。‎ ‎【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C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 ‎(2013全国卷大纲版)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Ks5u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答案】 (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植物B (3)浮游动物A 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 ‎ 4‎ ‎【解析】(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 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和竞争者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 (2)根据食物链和种间关系分析,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 (3)施肥过多,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造成池塘中融氧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 ‎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2013安徽卷)30.(20分)‎ Ⅱ.(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 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白瓶溶氧量为,黑瓶溶氧量为,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含量 。‎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答案】II (1)‎ ‎(2)竞争关系 ‎(3)B–C 增加 4‎ ‎(4) 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II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顶级消费者结束。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存在竞争关系。A-C为呼吸量,B-A为净光合作用,两者的和为总光合作用。水的深度越深光照越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积累。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13江苏卷)26.(7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答案】(7分)‎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 ‎(2)浮游动物 ‎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 ‎(5)①‎ ‎【解析】(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 4‎ ‎(4)放养鱼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鸟类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试题评价】本题以稻田养鱼实验研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3上海卷)18.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B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多态性是形态多样性和状态(选择)多样性的简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