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5 KB
  • 2021-05-13 发布

2017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整理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2017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整理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   10、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 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   14、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   17、误认为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   19、误认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性强弱”≠“酸度大小”。饱和苯酚溶液比饱和碳酸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   20、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   22、误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当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   26、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   27、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   28、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   29、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   30、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易错点1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 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 子还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2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   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 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 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易错点3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   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 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 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4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 ‎ ‎  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   易错点5热化学基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1mol,产 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3)一般省略化学反应条件。(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 量”,可以时分数。   易错点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 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 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1)确定未知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 知;离子是什么。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 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 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 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 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易错点11图像与题目脱离   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和100nm之间。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 溶液和胶体。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易错点13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   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 化硅晶体)。一般采用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 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 一。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 较大。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 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错点15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概全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 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较。三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 式。解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化合物的方法思路:定位置,推价态,想可能,比性质。 ‎ ‎  易错点16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和实验想象导致推断元素错误   导致这类题推断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对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不熟悉。(2)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不能联系取来推断,缺乏综合思维能 力。做好元素推断题要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如晶体类型,特别是 形成多晶体结构,典型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氧气中氧气中燃烧的想象不同;(3)学会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将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推断; (4)积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见的化学反应。   易错点17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忽视多条件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以改变体系的压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 是否使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若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若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易错点18化学反应基础不牢,不会辨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解答离子共存问题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颜色问题,要记住一些典型离子的颜色。(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和氧化还原性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   易错点19不会熟练运用守恒原理分析离子浓度关系   任何电解质溶液都存在三个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2)物料守恒,根据物质组成写出物料守恒式;(3)质子守恒(即得到的氢离子总数等于电离的氢离子总数)。质子守恒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   易错点20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产物成分判断错误   理解电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此类易错点的关键。在电解时,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往往会导致电极附近的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关系,导致产物的不同,进而会引起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发生变化。‎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 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 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高中化学易错点:32个“不一定”‎ ‎1.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HMnO4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 ‎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5.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7.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 ‎10.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11.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只有在常温时水的离子积是1×10-14,此时pH=7的溶液才是中性。‎ ‎12.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试纸用蒸馏水湿润,测得溶液的pH不一定有误差。‎ ‎13.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不含共价键。‎ ‎14.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如Cl2、O3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5.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可被还原为Fe2+。‎ ‎16.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2H2O=2H2↑+O2↑,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 ‎17.强氧化物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硫酸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但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因二者不发生反应。‎ ‎18.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19.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 ‎20.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周期表中ⅣA、ⅤA、ⅥA中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 ‎21.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不一定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如HCO3-、HS-等离子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2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不一定越高。一般情况下该结论是正确的,但因H2O、HF、NH3等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均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 ‎23.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属于分子晶体。如NH4Cl属于离子晶体。‎ ‎24.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Cl4、CO2等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25.铁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不一定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浓硫酸、硝酸等反应,若铁过量则生成亚铁离子。‎ ‎2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硅都具有金属光泽,它们属于非金属单质。‎ ‎27.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 ‎28.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29.强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性可以很弱,而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如果离子浓度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 ‎30.弱电解质被稀释时,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如冰醋酸在稀释时,H+、CH3COO-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3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32.1mol某气体的体积是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