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纲导读
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
高考导航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数列的考查已从最低谷走出,估计以后几年对数列的考查的比重仍不会减小,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是必考内容,数列与函数、三角、解析几何、组合数的综合应用问题是命题热点.
从解题思想方法的规律着眼,主要有:① 方程思想的应用,利用公式列方程(组),例如等差、等比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② 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图像、单调性、最值等问题;③ 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等方法的应用.
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
基础过关
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N*或其子集{1,2,3,……n}的函数f(n).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an…,简记为{an},其中an是数列{an}的第 项.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an}的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用一个公式an=f(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数列{an}中,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为:
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其它方法
⑴ 公式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采用首项与公差(公比)确定的方法.
⑵ 观察归纳法:先观察哪些因素随项数n的变化而变化,哪些因素不变;初步归纳出公式,再取n的特珠值进行检验,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对归纳出的结果加以证明.
⑶ 递推关系法:先观察数列相邻项间的递推关系,将它们一般化,得到的数列普遍的递推关系,再通过代数方法由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面各数列的前n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 -,,-,…;
⑵ 1,2,6,13,23,36,…;
⑶ 1,1,2,2,3,3,
解: ⑴ an=(-1)n
⑵ an=
(提示:a2-a1=1,a3-a2=4,a4-a3=7,a5-a4=10,…,an-an-1=1+3(n-2)=3n-5.各式相加得
⑶ 将1,1,2,2,3,3,…变形为
∴
变式训练1.某数列{an}的前四项为0,,0,,则以下各式:
① an=[1+(-1)n] ② an=
③ an=
其中可作为{an}的通项公式的是 (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解:D
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求通项.
⑴ Sn=3n-2
⑵ Sn=n2+3n+1
解 ⑴ an=Sn-Sn-1 (n≥2) a1=S1
解得:an=
⑵ an=
变式训练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的和Sn满足关系式lg(Sn-1)=n,(n∈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
解:当n=1时,a1=S1=11;当n≥2时,an=Sn-Sn-1=10n-10n-1=9·10 n-1.故an=
例3. 根据下面数列{an}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探求其通项公式.
⑴ a1=1,an=2an-1+1 (n≥2)
⑵ a1=1,an= (n≥2)
⑶ a1=1,an= (n≥2)
解:⑴ an=2an-1+1(an+1)=2(an-1+1)(n≥2),a1+1=2.故:a1+1=2n,∴an=2n-1.
⑵an=(an-an-1)+(an-1-an-2)+…+(a3-a2)+(a2-a1)+a1=3n-1+3n-2+…+33+3+1=.
(3)∵
∴an=
变式训练3.已知数列{an}中,a1=1,an+1=(n∈N*),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方法一:由an+1=得
,∴{}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n-1)·,即an=
方法二:求出前5项,归纳猜想出an=,然后用数学归纳证明.
例4. 已知函数=2x-2-x,数列{an}满足=-2n,求数列{an}通项公式.
解:
得
变式训练4.知数列{an}的首项a1=5.前n项和为Sn且Sn+1=2Sn+n+5(n∈N*).
(1) 证明数列{an+1}是等比数列;
(2) 令f (x)=a1x+a2x2+…+anxn,求函数f (x)在点x=1处导数f 1 (1).
解:(1) 由已知Sn+1=2Sn+n+5,∴ n≥2时,Sn=2Sn-1+n+4,两式相减,得:
Sn+1-Sn=2(Sn-Sn-1)+1,即an+1=2an+1
从而an+1+1=2(an+1)
当n=1时,S2=2S1+1+5,∴ a1+a2=2a1+6,
又a1=5,∴ a2=11
∴ =2,即{an+1}是以a1+1=6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由(1)知an=3×2n-1
∵ =a1x+a2x2+…+anxn
∴ =a1+2a2x+…+nanxn-1
从而=a1+2a2+…+nan
=(3×2-1)+2(3×22-1)+…+n(3×2n-1)
=3(2+2×22+…+n×2n)-(1+2+…+n)
=3[n×2n+1-(2+…+2n)]-
=3(n-1)·2n+1-+6
归纳小结
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关键在于找出这些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通项法,转化为特殊数列法等.
2.由Sn求an时,用公式an=Sn-Sn-1要注意n≥2这个条件,a1应由a1=S1来确定,最后看二者能否统一.
3.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见形式有:an+1-an=f(n),=f(n),an+1=pan+q,分别用累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或换元法).
第2课时 等差数列
基础过关
1.等差数列的定义: - =d(d为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⑴ an=a1+ ×d
⑵ an=am+ ×d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 .
4.等差中项:如果a、b、c成等差数列,则b叫做a与c的等差中项,即b= .
5.数列{an}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充要条件是:
⑴ 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写成an=pn+q(p, q∈R)
⑵ 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可写成Sn=an2+bn
(a, b∈R)
6.等差数列{an}的两个重要性质:
⑴ m, n, p, q∈N*,若m+n=p+q,则 .
⑵ 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2n-Sn,S3n-S2n成 数列.
典型例题
例1. 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15=10,a45=90,求a60;
(2)已知S12=84,S20=460,求S28;
(3)已知a6=10,S5=5,求a8和S8.
解:(1)方法一:
∴a60=a1+59d=130.
方法二:,由an=am+(n-m)da60=a45+(60-45)d=90+15×=130.
(2)不妨设Sn=An2+Bn,
∴
∴Sn=2n2-17n
∴S28=2×282-17×28=1092
(3)∵S6=S5+a6=5+10=15,
又S6=
∴15=即a1=-5
而d=
∴a8=a6+2 d=16
S8=
变式训练1.在等差数列{an}中,a5=3,a6=-2,则a4+a5+…+a10= .
解:∵d=a6-a5=-5,
∴a4+a5+…+a10=
例2. 已知数列{an}满足a1=2a,an=2a-(n≥2).其中a是不为0的常数,令bn=
.
⑴ 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⑵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⑴ an=2a- (n≥2)
∴ bn= (n≥2)
∴ bn-bn-1= (n≥2)
∴ 数列{bn}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⑵ ∵ b1==
故由⑴得:bn=+(n-1)×=
即:= 得:an=a(1+)
变式训练2.已知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与数列满足,且,
(1)判断是何种数列,并给出证明;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1),即 为等差数列。
(2)。
例3. 已知{an}为等差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7=7,S15=75,Tn为数列{}前n项和。求Tn.
解:设{an}首项为a1公差为d,由
∴ Sn=
∴ ∴Tn=
变式训练3.两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的比,则的值是 ( )
A. B. C. D.
解:B 解析:。
例4. 美国某公司给员工加工资有两个方案:一是每年年末加1000美元;二是每半年结束时加300美元.问:
⑴ 从第几年开始,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总共加的工资多?
⑵ 如果在该公司干10年,问选择第二种方案比选择第一种方案多加工资多少美元?
⑶ 如果第二种方案中每半年加300美元改为每半年加a美元.
问a取何值时,总是选择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多加工资?
解:⑴ 设工作年数为n(n∈N*),第一种方案总共加的工资为S1,第二种方案总共加的工资为S2.则:
S1=1000×1+1000×2+1000×3+…+1000n
=500(n+1)n
S2=300×1+300×2+300×3+…+300×2n
=300(2n+1)n
由S2>S1,即:300(2n+1)n>500(n+1)n
解得:n>2
∴ 从第3年开始,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总共加的工资多.
⑵ 当n=10时,由⑴得:S1=500×10×11=55000
S2=300×10×21=63000
∴ S2-S1=8000
∴ 在该公司干10年,选第二种方案比选第一种方案多加工资8000美元.
⑶ 若第二种方案中的300美元改成a美元.
则=an(2n+1) n∈N*
∴ a>=250+≥250+
=
变式训练4.假设某市2004年新建住房400万平方米,其中有250万平方米是中低价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8%.另外,每年新建住房中,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平方米.那么,到哪一年底,
(1)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以2004年为累计的第一年)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平方米?
(2)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
解:(1)设中低价房面积形成数列{an},由题意可知{an}是等差数列,
其中a1=250,d=50,则Sn=250n+=25n2+225n,
令25n2+225n≥4750,即n2+9n-190≥0,而n是正整数, ∴n≥10.
到2013年底,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平方米.
(2)设新建住房面积形成数列{bn},由题意可知{bn}是等比数列,
其中b1=400,q=1.08,则bn=400·(1.08)n-1·0.85.
由题意可知an>0.85 bn,有250+(n-1)·50>400·(1.08)n-1·0.85.
由计箅器解得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正整数n=6.
到2009年底,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
归纳小结
1.欲证{an}为等差数列,最常见的做法是证明:an+1-an=d(d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2.a1,d是等差数列的最关键的基本量,通常是先求出a1,d,再求其他的量,但有时运算较繁.
3.对等差数列{an}的最后若干项的求和,可以把数列各项的顺序颠倒,看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进行求和.
4.遇到与等差数列有关的实际问题,须弄清是求项的问题还是求和的问题.
基础过关
第3课时 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q(q为不等于零的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⑴ an=a1qn-1 ⑵ an=amqn-m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4.等比中项:如果a,b,c成等比数列,那么b叫做a与c的等比中项,即b2= (或b= ).
5.等比数列{an}的几个重要性质:
⑴ m,n,p,q∈N*,若m+n=p+q,则 .
⑵ 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0,则Sn,S2n-Sn,S3n-S2n成 数列.
⑶ 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是等差数列,则{an}的公比q= .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n=66,a2an-1=128,Sn=126,求项数n和公比q的值.
解:∵{an}是等比数列,
∴a1·an=a2·an-1,
∴,解得或
若a1=2,an=64,则2·qn-1=64
∴qn=32q
由Sn=,
解得q=2,于是n=6
若a1=64,an=2,则64·qn-1=2
∴qn=
由Sn=
解得q=,n=6
变式训练1.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9=64,a3+a7=20,则a11= .
解:64或1
由
或 ∴ q2=或q2=2,∴ a11=a7 q2,∴ a11=64或a11=1
例2.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它的前n项和为40,前2n项和为3280,且前n项中数值最大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项.
解:若q=1,则na1=40,2na1=3280矛盾,∴ q≠1.∴
两式相除得:qn=81,q=1+2a1
又∵q>0,∴ q>1,a1>0
∴ {an}是递增数列.
∴ an=27=a1qn-1=
解得 a1=1,q=3,n=4
变式训练2.已知等比数列{an}前n项和Sn=2n-1,{an2}前n项和为Tn,求Tn的表达式.
解:(1) ∵a1+2a22=0,∴公比q=
又∵S4-S2=,
将q=-代入上式得a1=1,
∴an=a1qn-1=(-) n-1 (n∈N*)
(2) an≥(-) n-1≥()4
n≤5
∴原不等式的解为n=1或n=3或n=5.
例3.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解:设这四个数为a-d,a,a+d,
依题意有:
解得: 或
∴ 这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变式训练3.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等于( )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 D。解析:由得,再由。
例4. 已知函数f(x)=(x-1)2,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q≠1),若a1=f(d-1),a3=f(d+1),b1=f(q-1),b3=f(q+1),
(1) 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cn}对任意的自然数n均有:,求数列{cn}前n项和Sn.
解:(1) a1=(d-2)2,a3=d2,a3-a1=2d
即d2-(d-2)2=2d,解之得d=2
∴a1=0,an=2(n-1)
又b1=(q-2)2,b3=q2,b3=b1q2
即q2=(q-2)2 q2,解之得q=3
∴b1=1,bn=3n-1
(2)
Sn=C1+C2+C3+…+Cn
=4(1×3°+2×31+3×32+…+n×3 n-1)
设1×3°+2×3´+3×32+…+n×3 n-1
31×31+2×32+3×33+…+n×3 n
-21+3+32+33+…+3 n-1-n×3 n=-3 n·n
∴Sn=2n·3n-3n+1
变式训练4.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二项,第五项,第十四项分别是
等比数列{bn}的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
⑴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⑵设数列{cn}对任意正整数n,均有,求c1+c2+c3+…+c2007
的值.
解:⑴由题意得(a1+d)(a1+13d)=(a1+4d)2(d>0) 解得d=2,∴an=2n-1,bn=3n-1.
⑵当n=1时,c1=3 当n≥2时,∵∴ 故
归纳小结
1.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当公比q≠1时,适用公式Sn=,且要注意n表示项数;当q=1时,适用公式Sn=na1;若q的范围未确定时,应对q=1和q≠1讨论求和.
2.在等比数列中,若公比q > 0且q≠1时,可以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确定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
3.若有四个数构成的函数,前三个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时,关键是如何巧妙地设这四个数,一般是设为x-d,x,x+d,再依题意列出方程求x、d即可.
4.a1与q是等比数列{an}中最活跃的两个基本量.
第4课时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基础过关
1.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⑴ m,n,p,r∈N*,若m+n=p+r,则有 .
⑵ {an}是等差数列, 则{akn} (k∈N*,k为常数)是 数列.
⑶ Sn,S2n-Sn,S3n-S2n构成 数列.
2.在等差数列中,求Sn的最大(小)值,关键是找出某一项,使这一项及它前面的项皆取正(负)值或0,而它后面的各项皆取负(正)值.
⑴ a1> 0,d <0时,解不等式组 可解得Sn达到最 值时n的值.
⑵ a1<0,d>0时,解不等式组 可解得Sn达到最小值时n的值.
3.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⑴ m,n,p,r∈N*,若m+n=p+r,则有 .
⑵ {an}是等比数列,则{a}、{}是 数列.
⑶ 若Sn≠0,则Sn,S2n-Sn,S3n-S2n构成 数列.
典型例题
例1. 是否存在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a、b、c,使它们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 a+b+c=6
② a、b、c成等差数列.
③ 将a、b、c适当排列后成等比数列.
解:设存在这样的三位数a,b,c.
由a+b+c=6,2b=a+c 得:b=2,a+c=4
① 若b为等比中项,则ac=4,∴ a=c=2与题设a≠c相矛盾.
② 若a为等比中项,则a2=2c,则a=c=2(舍去)或a=-4,c=8.
③ 若c为等比中项,则c2=2a,解得c=a=2(舍去)或c=-4,a=8.
∴存在着满足条件的三个数:-4,2,8或8,2,-4.
变式训练1.若a、b、c成等差数列,b、c、d成等比数列,成等差数列,则a、c、e成(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以上答案都不是
答案:B。解析:由,由,由
∴,即成等比数列。
例2. 已知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满足a2a4+a4a6+a6a2=1,a2,a4,a8依次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解:设{}的公差为d(d>0),由a2,a4,a8成等比数列可知,,也成等比数列,
∴()2=·
∴(+3d)2=(+d)(+7d)
化简得d2=,∴=d
又a2a4+a4a6+a6a2=1化简为
++=
∴3·=·
∴·=3,即(+d)(+5d)=3
2d·6d=3 ∴d=,=
∴=+(n-1)d=
∴an=
变式训练2.已知成等差数列,求证:也成等差数列。
解析:由成等差数列,则
∴
即成等差数列。
例3. 已知△ABC中,三内角A、B、C的度数成等差数列,边a、b、c依次成等比数列.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解:由2B=A+C,且A+B+C=180°,B=60°,由a、b、c成等比数列,有b2=ac
cosB===
得(a-c)2=0,∴ a=c ∴△ABC为等边三角形.
变式训练3.若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且,则= ( )
A.4 B.2 C.-2 D.-4
答案: D.解析:依题意有
例4. 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且a1=1,an+1=Sn,n=1,2,3……
求:⑴ a2、a3、a4的值及{an}的通项公式;
⑵ a2+a4+a6+…+a2n的值.
解析:(1)由a1=1,an+1=Sn,n=1,2,3,…得a2=S1=a1=,a3=S2=(a1+a2)=,a4=S3=(a1+a2+a3)=
由an+1-an=(Sn-Sn-1)=an(n≥2),得an+1=an(n≥2),又a2=,∴an=·()n-2(n≥2)
∴ {an}通项公式为an=
(2) 由(1)可知a2、a4、…a2n是首项为,公比为()2,项数为n的等比数列.
∴ a2+a4+a6+…+a2n=×
=[()2n-1]
变式训练4.设数列的前项的和,
求首项与通项。
解析:(I),解得:
所以数列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所以:
得: (其中n为正整数)
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
1.在三个数成等差(或等比)时,可用等差(或等比)中项公式;在三个以上的数成等差(或等比)时,可用性质:m、n、p、r∈N*,若m+n=p+r,则am+an=ap+ar(或am·an=ap·ar)进行解答.
2.若a、b、c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有2b=a+c(或b2=ac).
3.遇到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一般要注意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性质.
4.在涉及an与Sn相关式子中用Sn-1和Sn的关系表示an时应该注意“n≥2”这个特点.
第5课时 数列求和
基础过关
求数列的前n项和,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 .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① 当q=1时,Sn= .
② 当q≠1时,Sn= .
3.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与原数列相加.主要用于倒序相加后对应项之和有公因子可提的数列求和.
4.错位相减法: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
5.裂项求和法: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直接求和的数列.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数列:1,,,,…,,求它的前n项的和Sn.
解:∵ an=1+++……+
= ∴an=2-
则原数列可以表示为:
(2-1),,,,…
前n项和Sn=(2-1)+++…+
=2n-
=2n-=2n-2
=+2n-2
变式训练1.数列前n项的和为 ( )
A. B.
C. D.
答案:B。解析:
例2. 求Sn=1+++…+.
解:∵ an==
=2(-)
∴ Sn=2(1-+-+…+-)=
变式训练2: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若前n项之和为10,则项数n为( )
A.11 B.99
C.120 D.121
解:C .an==,
∴Sn=,由=10,∴=11,
∴n=11
例3.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bn=an·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取n=1,则a1=a1=1
又Sn=可得:=
∵an≠-1(n∈N*) ∴an=2n-1
∴Tn=1·2+3·22+5·23+……+(2n-1)·2n ①
2Tn=1·22+3·23+5·24+……+(2n-1)·2n+1②
①-②得:
∴-Tn=2+23+24+25+……+2n+1-(2n-1)·2n+1
=2+-(2n-1)·2n+1=-6+(1-n)·2n+2
∴Tn=6+(n-1)·2n+2
变式训练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2n2,{bn}为等比数列,且a1=b1,b2(a2-a1)=b1.
⑴ 求数列{an}和{bn}通项公式.
⑵ 设Cn=,求数列{Cn}前n项和Tn .
解:(1)当n=1时a1=S1=2,当n≥2时,an=Sn-Sn-1=4n-2,故{an}通项公式为an=4n-2,即{an}是a1=2,d=4的等差数列,设{bn}的公比为q,则b1qd=b1,d=4,∴ q=,故bn=b1qn-1=
(2)∵Cn==
∴Tn=C1+C2+…+Cn=1+3×4+5×42+…+(2n-1)4n-1
∴4Tn=1×4+3×42+5×43+…+(2n-3)4n-n+(2n-1)4n
两式相减 3Tn=
∴ Tn=.
例4. 求Sn=1!+2·2!+3·3!+…+n·n!.
解: an=n·n!=(n+1)!-n!
∴ Sn=(n+1)!-1!=(n+1)!-1
变式训练4.以数列{an}的任意相邻两项为坐标的点Pn(an、an+1)均在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上,数列{bn}满足条件:bn=an+1-an,且b1≠0.
⑴ 求证:数列{bn}为等比数列.
⑵ 设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S6=T4,S5=-9,求k的值.
解:⑴由题意,an+1=2an+k
∴ bn=an+1-an=2an+k-an=an+k
bn+1=an+1+k=2an+2k=2bn
∵ b1≠0,∴ =2
∴ {b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⑵ 由⑴知an=bn-k
∵ bn=b1·2n-1 ∴ Tn=
Sn=a1+a2+…+an=(b1+b2+…+bn)-nk
=Tn-nk=b1(2n-1)-nk
∵ ∴
解得:k=8
归纳小结
1.求和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其一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或者转化为求自然数的方幂和,从而可用基本求和公式;其二是消项,把较复杂的数列求和转化为求不多的几项的和.
2.对通项中含有(-1)n的数列,求前n项和时,应注意讨论n的奇偶性.
3.倒序相加和错位相减法是课本中分别推导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用到的方法,在复习中应给予重视.
数列章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数列则是该数列的( )
A.第6项 B.第7项 C.第10项 D.第11项
2.方程的两根的等比中项是( )
A. 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它的前10项的和( )
A.138 B.135 C.95 D.23
4、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则
A. B. C. D.
5.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前4项之和为40,最后4项之和是80,所有项之和是210,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
A.12 B. C.16 D.18
6、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且,则( )
(A)12 (B)13 (C)14 (D)15
7、在数列中,, ,则 ( )
A. B. C. D.
8.两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的比,则的值是( )
A. B. C. D.
9.{an}是等差数列,,则使的最小的n值是( )
A.5 B. C.7 D.8
10、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的块数是( )
A. B.
C. D.
11.若数列前100项之和为0,则的值为( )
A. B. C. D.以上的答案均不对
12.设2a=3,2b=6,2c=12,则数列a,b,c成
A.等差 B.等比 C.非等差也非等比 D.既等差也等比
二、填空题
13、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a12=-8,S9=-9,则S16= .
14、由正数构成的等比数列{an},若,则 .
1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某三角形三边之比为,则该三角形最大角为 .
16、给定(n∈N*),定义乘积为整数的k(k∈N*)叫做“理想数”,则区间[1,2008]内的所有理想数的和为 .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是一次函数,且成等比数列,设,()(1)求;(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
(1)求{an}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bn}的各项为正,其前n项和为Tn,且,又成等比数列,求Tn
19、假设某市2004年新建住房400万,其中有250万是中低价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另外,每年新建住房中,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那么,到哪一年底,
(1)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以2004年为累计的第一年)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
(2)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
20、已知数列中,,,其前项和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为非零整数,),试确定的值,使得对任意,都有成立.
21、已知直线与圆交于不同点An、Bn,其中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22、已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它的前项和为,,.
(1)求公差的值;
(2)若,求数列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
(3)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数列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C
C
B
B
A
D
B
D
C
A
二、填空题
13、-72 14、7 15、
16、2026.
解:换底公式:.为整数,,m∈N*.k分别可取,最大值≤2008,m最大可取10,故和为22+23+…+210-18=2026.
三、解答题
17、解:(1)设,()由成等比数列得
,----------------①, 得
∵ ∴---------------② 由①②得, ∴
∴,显然数列是首项公差的等差数列
∴=
(2)∵
∴=
2=
-==
∴=。
18、(I)由可得,两式相减得
又 ∴,故{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得等比数列 ∴.
(II)设{bn}的公差为d,由得,可得,可得,
故可设 又由题意可得
解得
∵等差数列{bn}的各项为正,∴,∴ ∴
19.(1)到2013年底,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将首次不少于4750
(2)到2009年底,当年建造的中低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将首次大于
20、解:(1)由已知,(,),
即(,),且.
∴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要使恒成立,
∴恒成立,
∴恒成立,
∴恒成立.
(ⅰ)当为奇数时,即恒成立,
当且仅当时,有最小值为1,
∴.
(ⅱ)当为偶数时,即恒成立,
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
∴.
即,又为非零整数,则.
综上所述,存在,使得对任意,都有
21.(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2)
相减得
22.解:(1)∵,∴
解得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函数在和上分别是单调减函数,
∴当时,
∴数列中的最大项是,最小项是
(2)由得
又函数在和上分别是单调减函数,
且时;时.
∵对任意的,都有,∴ ∴
∴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