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3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1.(2019·沈阳模拟)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和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的种群是 (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解析】选D。甲>乙>丙说明生殖前期的种群数量大于生殖后期,使得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甲>乙=丙说明生殖前期的种群数量大于生殖后期,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甲=乙=丙说明生殖前期的种群数量等于生殖后期,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甲<乙<丙说明生殖后期的种群数量较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减小,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 ‎2.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选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如表为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年份 第一 年 第二 年 第三 年 第四 年 第五 年 第六 年 第七 年 增长 速率 ‎0.50‎ ‎1.33‎ ‎2.69‎ ‎3.78‎ ‎2.88‎ ‎1.36‎ ‎0.09‎ A.第四年的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D.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 ‎【解析】选A。从题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7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曲线,第四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2,A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从增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C错误;对动物繁育中心的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D错误。‎ ‎4.(2019·武汉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解析】选D。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增长速率,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升后降最终为0,所以两曲线都表示“S”型曲线,A说法正确;增长速率大于0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说法正确;种群数量越多,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大,C说法正确;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对应时间分别为t3和t5,D说法错误。‎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B项,误认为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此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仍会上升。‎ ‎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初次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标记数,所得数据应再除以调查面积。‎ ‎(2)应注意区分“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前者强调同一物种数量的变化,后者强调不同物种种类的变化。‎ ‎【解析】选C。本题以农场生态系统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知识。鹰以鼠为食,因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故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100×280/(2×140)=100只/hm2,故B正确;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故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而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故D正确。‎ ‎6.(2019·太原模拟)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导学号14120433‎ A.从图中可知O~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时期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解析】选B。O~d时期,只能体现出R的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A错误;据图可知,a~b时期,R>1,即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c~d时期,R<1,即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正确,C错误;据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 ‎7.(2019·保定模拟)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结果如图所示。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 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D.黄鼠狼和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两岛社鼠数量超过最高点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最高点上下波动,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3~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B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正确;6~8月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括黄鼠狼的捕食,还包括竞争等,D错误。‎ ‎8.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完成的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计数方法为抽样检测法 B.本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D.a、b曲线交点处两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相同 ‎【解析】选D。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三组实验的结果不同,可能是温度、pH或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外因造成的;三组实验酵母菌的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不同,b组环境容纳量最大;a、b曲线交点处两曲线对应的酵母菌数量相同,但无法说明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同。‎ ‎9.(2019·广州模拟)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査,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14120434(  )‎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这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其种群数量还会增长,还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由题图可知,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这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D错误。‎ ‎【知识总结】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模型图(从上 到下依次为老 年个体、成年个 体、幼年个体)‎ 曲线图 柱形图(从左 到右依次为幼 年个体、成年个 体、老年个体)‎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0.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导学号14120435‎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解析】(1)样方法中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分析取样调查表可知,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2)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很低的密度时,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随投入的降低,害虫密度将较快增加,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可用曲线Ⅰ表示;A、B、C三点中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3)通过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生长所需的无机物。‎ 答案:(1)随机取样 16 (2)Ⅰ B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 ‎1.(10分)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导学号14120436‎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 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2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动物数量变化和分布的因素分析。‎ ‎【解析】选A。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增加幅度大;不灌溉,驱走大蚂蚁与不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可以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数量增长和活动范围,故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中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故B项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故D项正确。‎ ‎2.(20分)(2019·福州模拟)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4120437‎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只。 ‎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 ‎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______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 ‎【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导致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 答案:(1)288 (2)大 ‎(3)①B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 ②B 草场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