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1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1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 年全国卷 I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 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 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 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 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 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 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8.1871 年 4 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 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 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 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1.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 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 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图 5 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3.1962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 30 年不 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34.1985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 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 1%,工资总额增长 0.3%~0.7%,最多不得超过 1%。这 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 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 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 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 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 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 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 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 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 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 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 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 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 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 其原因。(1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 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 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 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 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 1500 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 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 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 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 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 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 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 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 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 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 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 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 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 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 分) 46.(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 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 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 年 10 月 3 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 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 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 分) 47.(15 分)【20 世纪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 12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 分) (2)根据图 12 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8 分) 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 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 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 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 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 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 年 2 月 12 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 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 分) 2011 年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 24-28CDCBD 29-33AABDA 34-35CB 40.(25 分) (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 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 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 的官吏队伍。(7 分)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 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10 分) 41.(12 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 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 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15 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 会、政治组织。(5 分)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 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 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0 分) 46.(15 分)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 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 实现宪政。(4 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 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 分) 47.(15 分) (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 分)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 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 分) 48.(15 分) (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 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 矫枉过正。(8 分) (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