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5-13 发布

人教版本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轮复习学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31讲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3·威海期末)某老师在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时,给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草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画的代表佳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过于绝对,印刷术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起了推动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③错误,草书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排除①③,答案为D项。‎ ‎2.(2012·泰安一模)“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A项错误。此材料属于二手资料,不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首要依据应该是实物遗存,B项错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比用缣帛更便宜,对原料的选择降低了造纸的成本,D项错误。由于“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人们为了降低造纸的成本选择新的原料,C项为正确答案。‎ ‎3.(2012·深圳一模)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复本相当少”“唐宋以后”“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再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相继出现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从而使得图书数量增多,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故选D项。‎ ‎4.(2013·海淀期中)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 A.《离骚》 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归类内容都是古代中国科技。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古代科技,A、D两项属于文学类,C项属于思想类。答案为B项。‎ ‎5.(2013·安徽模拟)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A、C、D三项都是其原因,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 ‎6.(2013·玉溪一中月考)中国四大发明中被马克思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刷术、造纸术促进了进步思想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火药则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指南针对新航路的开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水手之友”。‎ ‎7.(2013·泰安期末)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 姓名 生卒年代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 ‎《天工开场》‎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当时中国科技吸取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及特点。16~17世纪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即封建社会后期,该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而④只是在《农政全书》中有所体现。‎ ‎8.(2013·北京四中期中)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火药传入欧洲,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运用于远洋航行,促进了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9.(2013·滨城一中月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科技。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能力。材料是对指南针的描述,指南针传到欧洲,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大作用,故选C项。‎ ‎10.(2013·天津一中月考)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经使用火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B项显然不对;而A从材料中也不能反映出来;C项,因为作者是明代的,而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只有D项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故选D项。‎ ‎11.(2013·莱芜一中测试)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写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历法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体现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成就突出。但古代科技大多是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经验积累,缺乏科学理论研究。故排除③。‎ ‎12.(2013·青岛二中月考)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的三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是中国社会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经济方面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不相关。‎ 二、非选择题 ‎13.(2013·西城模拟)美国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说:“科学史的目的是,考虑到精神的全部变化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全部影响,说明科学事实和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其中,科学的进步是注意的中心,而一般历史经常作为背景而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科学史权威薮内清精辟地指出:“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地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同治元年(1862),恭亲王奕、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7年增天文算学馆。1872‎ 年拟订了课程计划,其中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上海格致书院,中国近代著名书院,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中国科学家徐寿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不仅“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然史论亦在所不废”。书院的考试命题,一般也都由洋务派官员、早期维新思想家来命名,使得格致书院不但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而且造就了一批从事社会改革的人才。‎ ‎(1)分别列举两汉、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至少两项)。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科学成就取得的社会背景。‎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格致书院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创办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 (1)成就:张衡发明浑天仪;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背景:专制统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需要;“天人感应”思想。(答对2点即可)‎ ‎(2)特点:反对明朝中期以来知识界“空谈心性、不重实事”的学风;亲身实践、强调实验;对前代科学成果进行总结。‎ ‎(3)特点:学习西学;经世致用。‎ 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新式人才。‎ 意义:推动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传播。‎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相关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特点归纳。第(2)问据材料二可看出三位科学家都注重实践、实验,都对前代科学成果进行了总结,这实际上是对明中期以来严重脱离现实的空疏学风的冲击。第(3)问第一小问据两所学校的授课内容概括;第二小问背景根据两校建立的时间“‎1862”‎年“‎1874”‎年分析。意义可以从教育、思想等方面归纳。‎ ‎14.(2013·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 ‎,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材料四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转型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原因: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2)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作用:推动西欧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发展的辉煌与失落为主题展开。注意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注意把课本知识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不要盲目照搬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