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65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全国卷语文限时训练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高考模拟检测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拆还是不拆?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是常见做法,而伴随着反思和乡村价值的再认识,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比如河南孟州的产业聚集区,没有拆掉莫沟村,而是引入乡建设计团队进行修复,在重塑村庄面貌的同时,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这样的案例启示我们,城市化并不是“毁村”运动。‎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地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卡。‎ 拆字当头的确可以使城市短暂扩张,但损失的是城市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质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各州就通过立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注重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以风景如画的郊区环境吸引中产阶级居住,更形成了城乡一体、多元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不可否认,在中国的不少地方还存在热衷于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的城市化,这样易导致“钢铁建筑、水泥路面、千城一面”的出现。正因如此,河南孟州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发展亮丽名片的做法,提醒我们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乡村不仅不会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更会为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价值不容忽视。这种价值不仅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诉求,也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继承延续。安徽徽州的乡村古宅曾被当地人视为“废物”,在城市化进程中被铲除不少,但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当地从“破坏”变成“守护”,通过引入艺术家修复改造、区域村落的整体规划,让这些老宅子焕发了生机,使其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宝藏。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应当是对价值的坚守和对历史的敬畏。‎ 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同时,让乡村承载更多绿水青山和精神文化的期待,我们就能以高质量发展托举更加美好的明天。(摘编自沈慎《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做法将被乡建设计团队修复重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 B.中国城市化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一系列问题。‎ C.近10年我国已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 D.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都以拆字当头,这使我们的城市发展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常见做法,结合河南孟州的经验提出观点。‎ B.文章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乡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C.文章第三段提到河南孟州的经验,意在强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及完善郊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我们对乡村价值有了新认识,但仍然无法改变乡村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的现实。‎ B.安徽徽州对乡村古宅从“破坏”变成“守护”,是因为当地对传统文化价值有了再发现。‎ C.在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决定的。‎ D.如果能将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就有可能避免强拆文化乡村事件的发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 材料二:‎ ‎(摘自中国产业网)‎ 注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还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C.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D.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6.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糖桂花 唐玉霞 炎热还未走远,桂花就开了,仿佛迫不及待。油绿的叶子里密密麻麻绽满了细细小小的花朵。雕琢般的四片花瓣,一星半点花蕊,能爆发出浓烈的芳香。来来去去的人,简直要在桂花香里迷失了方向。开黄色花的金桂,开橘红色花的丹桂,开淡黄近乎白色花朵的银桂,在村子里次第开放,熙熙攘攘地开着,浓浓的香气笼罩着整个村子,经久不散。‎ 这样酽酽地香醉几日,就有桂花窸窸窣窣地往下落 ‎,像下雨一样。老娘坐在树下补衣服,儿子、媳妇都在田里忙。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老娘插不上手。老娘已经下不了田,只能在家里烧烧锅,扫扫地,喂喂猪,其实也是不少事,但因为不割稻不插秧,家里的事情再多人也是看不见的。这一日老娘刷了锅,舀了两瓢子糠到桶里,余火热了洗锅水,连中午饭剩下的锅底,舀进桶里,搅拌了,拎到猪圈里。但是一拎却拎不起来。老娘不敢要强,慢慢挪到猪圈,自言自语,一定是今天糠舀多了,水倒多了,不然昨天还拎得起今天怎么会拎不起来呢?自从耳朵开始聋,老娘就喜欢自言自语。‎ 揣着一点心思,老娘做事有点儿走神。她拿扫帚把苹屑扫扫,扫到桂花树下,地上铺了一层落花。老娘索性不扫了,抱了张破床单铺在树下,她自己掇了条凳子,坐在桂花树下补衣裳。一个双抢,小孩撕开的褂子,大人磨烂的裤子,都堆积着。只是一条裤子绽开的裤线还没有缝完,老娘就打起了瞌睡。桂花扑簌簌地落在老娘头上、怀里,太阳暖烘烘地晒着,穿过桂花树,斑斑驳驳落在老娘头上,晒得老娘头皮有点燥热。一阵“咯咯哒”的叫声传来,惊醒了老娘,原来一只母鸡下了蛋。‎ 老娘拍打着身上的桂花,把缝了一半的裤子放下来。近来一坐下来就瞌睡,可是真上床躺下,又睡不着,这让老娘心里疑惑得很,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怕这样,这可不是个好兆头。黑蛋爷爷就是坐着打瞌睡,身子一歪死了。老娘虽然整天把死挂在嘴边,可她不想死。孙子还没有长大成家,她还想抱个重孙子再闭眼。老娘站在树荫里越想心里越不甘,索性不坐了。她取了支竹竿,竹竿的一头绑着一只兜,这是打柿子用的。老娘不等桂花落,她去给树们帮帮忙。竹竿在桂花树之间游走,轻轻触碰。桂花像急雨一样落下来。老娘胳膊举得酸了,看看破床单上落了一层,老娘拎起床单四角,把桂花倒进一只筲箕里。老娘有一只装雪花膏的玻璃罐子,装了何湾的豆糖、雍家镇的玉带糕,或者墨子酥、柿饼,都是娘家来人带给老娘,或者儿子去集镇里买给老娘的。一个夏天,什么样的东西都吃完了。老娘将桂花倒进玻璃罐子里,倒一点,加一点红糖,再倒一点,再加一点红糖。这红糖是老娘的宝贝,老娘不相信白糖,她相信红糖最补。她年轻时坐月子,想喝口红糖想巴了心。满满装了一只罐子,老娘将罐子收到床档下。想了想,老娘蹲下身,将罐子往床档深处推了推。‎ 老娘做的是糖桂花,总要等上月余的光景,红糖慢慢溶在桂花里,桂花由金黄转成巧克力色,若是白糖,颜色要明艳一些。打开罐子,浓香甜蜜。煮元宵的时候舀一勺,或者做桂花糕的时候舀一勺,甜还在其次,香味的醇厚最是销魂。前两日过中秋,乡下自己蒸月饼,糯米面里面包了糖粉。隔水蒸了,软软糯糯甜甜。媳妇就说,要是有糖桂花,包了糖桂花馅儿才叫又香又甜。桂花馅儿的月饼是做不成了,老娘要等到儿子冬日里下塘踩了藕,做桂花糯米藕。糯米和藕同煮,到糯米黏稠,藕也烂了,盛起来舀一勺糖桂花,就是老娘也能满满吃上两大碗。除了做糖桂花,老娘还会做桂花酱。前些年和儿子媳妇一起下田,桂花开了谢了,没有人管,这几年,老娘有心思了。‎ 太阳西斜的时候,儿子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老远就听见猪在猪圈里嗷嗷叫,拱着圈门,家里大门开着,却没有人影。桂花树下的凳子上,放着针线笸箩,一支长长的竹竿横在地上。儿子捡起竹竿说,这是谁放在这里,把娘绊倒了不是小事情,边说便往屋里走。‎ 屋里,老娘趴在床沿上一动不动,一只手还扶着床沿,她将罐头瓶子往里推一推,扶着床沿想站起身来,但是没有起得来了。一阵风吹过,桂花香从屋外飘进来,老娘觉得有点儿醺醺的,就此闭上了眼睛。(选自唐玉霞《悠然岁时迁》,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娘”“媳妇”“儿子”“黑蛋爷爷”等称谓不仅交代了亲密的人物关系,而且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对老娘的心理描写着力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C.太阳西斜时,“儿子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透露出正是孩子们的勤劳,让老娘的晚年生活甜美而安心。‎ D.文章哀而不伤,虽然写老娘之死,却不渲染死亡之悲切,而是努力营造“桂花静落”般动人的艺术情境。‎ ‎8.“糖桂花”在文中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 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京畿,指京城及其附近的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汉魏时期始有“京畿”之称。‎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称女子15岁为“及笄”,举行及笄礼时要为女子正式起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他幼时每天诵读数千言,所写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的职位。‎ B.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安排、推举朝臣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他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能一次写出百首绝句,一天起草九份诏书;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能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4~15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①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②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 ①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首词的字数都不足58字,属于词中的小令;由上、下两片构成,又属于双调。‎ B.欧阳词首句中的“尊前”,意为尊重友人,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而对方已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苏词写到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词作寄寓了作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D.在苏词中,面对难以排解的苦闷,作者认识到,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于是作者决定暂且抓紧时机,借吟诗饮酒以自娱吧!‎ ‎15.请指出两词在情感变化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到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两个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________,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________,化为________。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_______,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大小,作用的深浅,时间的广狭,空间的久暂,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如果套用一下古老的说法,可以说,(    );道在器中,器不离道。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末日黄花 昙花一现 B.物换星移 抱令守律 明日黄花 过眼云烟 C.时过境迁 抱令守律 末日黄花 过眼云烟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管它们内容的大小,作用的深浅,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B.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广狭,空间的久暂,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C.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D.不管它们内容的久暂,作用的大小,时间的深浅,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传统是形而下的器,传统文化是形而上的道 B.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 C.形而上的道是文化传统,形而下的器是传统文化 D.形成上的道是传统文化,形而下的器是文化传统 ‎20.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高考即将到来,我殷切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务必指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并加以斧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②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庄子 ‎③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⑤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⑥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电影台词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精析 ‎1.B [A项“将被乡建设计团队修复重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错,作者只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信息表明以后城市建设会怎么做。C项“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于文无据。D项“各地都以拆字当头”错,由原文可知,“推平村庄建设城市是常见做法”,“各地都”说法绝对。]‎ ‎2.C [“意在强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及完善郊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错,根据文意,应是指出我们应“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反对一味拆迁。]‎ ‎3.A [“仍然无法改变……的现实”错,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乡村不仅不会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更会为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4.B [结合文本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分析可知,“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曲解文意。]‎ ‎5.A [B项“大事也不出街道”扩大范围,材料三说“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C项“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错,材料四说“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且“完善道德”之说于文无据。]‎ ‎6.(1)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3)积极开发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7.B [“着力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错,心理描写表现的内容很多,并非“着力表现老娘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8.①折射了老娘晚年在卸下重担后可以顺从内心喜好而感到轻松自在的心态。以前,桂花开了谢了没有人管,这几年老娘“有心思”了。②寄托了老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一罐糖桂花引发了老娘对美味与未来岁月的期待,引发了她内心的愉悦之情。③表达了作者对带着希望悄然而逝的生命的遗憾与感动。老娘在对糖桂花的期待中,在醺醺的桂花香中死去,这既让人觉得遗憾,又心存安慰。④象征着母亲的勤劳与付出。母亲一生辛劳,默默付出,临终前的那一刻,还在做着糖桂花。‎ ‎9.①细腻温婉。作品对老娘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描写细腻,笔调温婉,塑造了一个平凡乡村老妇的典型形象。②朴实自然。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符合普通的乡村生活情境与人物身份,亲切感人,朴质自然。③生动形象。文章首尾的写景具体形象,清新优美,为故事和人物增添了诗化的意韵;做糖桂花的过程,文字逼真,如在眼前。④平淡而深沉。于平淡的语言中注入深沉,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无所不在的真情,通过做糖桂花等情景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温馨中又透着幽幽的浅愁。⑤修辞丰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叠词等修辞,如“‎ 桂花窸窸窣窣地往下落,像下雨一样”“老娘不等桂花落,她去给树们帮帮忙”,真切传神。‎ ‎10.D [从意思上看,画波浪线部分是刘定之的建议里的内容,“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的意思是“推举的标准,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的意思是“推举的标准不恰当,限制五品以上”,根据语境来看,前一种断句恰当。由此排除A、C两项。从结构来看,“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中,“朝臣迁秩”是主谓结构,“举一人自代”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朝臣”,“朝臣迁秩”与“举一人自代”之间应该断开,由此排除B项。]‎ ‎11.D [“举行及笄礼时要为女子正式起名”错,一般来说,女子及笄时会取字。]‎ ‎12.C [“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刘定之反对在灾年收取赋税的做法。]‎ ‎13.(1)公卿侍从,应当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和心术而决定升降他们(的职位)。‎ ‎(2)刘定之上疏引用先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实现派遣。‎ 参考译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年时有非凡的天资。父亲教授他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没让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见到他写的《祀灶文》,非常惊异。考取正统元年会试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京城发大水,应诏令陈述十件事,说:“颁布号令应该从公正出发,以正道来裁断,不能随意多次改变。公卿侍从,应当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和心术而决定升降他们(的职位)。归降而散居于京城的人,应该渐渐迁移到南方。郡县的职位以京城官员作补充,使他们轮番出入,朝廷内外没有偏重。推举的标准,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效仿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级,推举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他。武臣的子孙,教他们用兵的计谋。地方官员管理百姓是首要的事务,不要只让他们办理事情。群臣遭遇丧事,请求永远停止起复以倡导孝道。僧尼损害国家应当严厉杜绝。有钱人捐献粮食被授予官职的,有犯法的应当剥夺官职。”奏疏呈上被留在宫中。十三年,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同乡相互揭发,言辞牵连到刘定之,刘定之被投入监狱,事情得以辩白。任期满后,进升为侍讲。景帝即位,又进言十件事。奏疏呈上,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三年,升迁为洗马。也先的使者请求派遣回报的使臣,皇帝坚决不答应。刘定之上疏引用先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实现派遣。宪宗即位后,进升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江西、湖广发生灾害,有关官员正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说国家储备充实,粮仓已到了不能再盛的地步,而对于这些张口待哺的老百姓,却责成他们交纳赋税,这不是圣主体恤老百姓的本意。皇帝被他的话感动,立即下令停止征收。四年,进升为礼部左侍郎。万贵妃受到特别的宠爱,皇后很少能见到皇帝,储君没有征兆。郕 王的女儿已成年还未出嫁。刘定之趁着长久干旱,一并论及这些事。并且请求御前讲席兼讲太祖颁发的各种诏令,斥责异端邪教,不让它们危害政事、消耗财物。皇帝将他的奏疏留在宫中不下发。五年,死在任上。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刘定之谦虚恭敬、朴实正直,以文才闻名一时。曾经有皇帝的诏谕命他作元宵诗,内使退后站着等待。刘定之靠着桌子铺开纸张,立即写成七言绝句一百首。又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年代先后,像谱系一样,人们佩服他的敏捷和博学。‎ ‎14.B [B项“尊前”理解错误,“尊前”即“樽前”。]‎ ‎15.(1)都是由快乐到愁苦,再到超脱(在春日里却生发出无限的惆怅,结尾又跳出愁绪,自我调节)。(2)苏词上片眺望春色烟雨,满城大好风光,下片触景伤情,“咨嗟”思乡。最后以诗酒自娱,自我排遣,告诉自己时光易逝,要及时把握时机,珍惜眼前的时光,尽力去做能做的事,不负光阴。(3)欧阳词开篇对着欢宴美人,想到的却是“归期”便“惨咽”“肠寸结”,后又以“看尽洛城花”“容易别”冲淡现实中的苦别。‎ ‎16.(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7.D [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根据语境,应选“时过境迁”。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抱令守律: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根据语境,应选“抱残守缺”。末日黄花:形容人或事物即将消逝或失去光彩。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根据语境,应选“明日黄花”。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根据语境,应选“昙花一现”。]‎ ‎18.C [注意中心语和前面的修饰语搭配得当的问题。“内容”搭配“深浅”,“作用”搭配“大小”,“时间”搭配“久暂”,“空间”搭配“广狭”。]‎ ‎19.B [根据前句的解释“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所以“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再根据“道在器中,器不离道”可知,“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 ‎20.(示例)①“一位”改为“一名”。②“惠存”改为“保存”。③“殷切希望”改为“希望”。④“务必”改为“请”。⑤“斧正”改为“改正”。‎ ‎21.(示例)该标志包含“浪花”“双手”和整体的圆形。浪花表示海峡;双手表示两岸同胞交流合作;圆形将浪花和双手包容,寓意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携手并进的“和谐”“圆融”。‎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正确的立意,首先需要理解每一句话的含意。‎ 孟子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意思是“穷困时不失去道德,显达了不能背离做人的原则”。这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所提倡的“不失本心”。‎ 庄子的“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意思是“人不能囿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否则难成大事”。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历史和国家给了我们新的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担当。‎ 杜荀鹤的“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选自他的一首小诗《小松》,表达的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就要自信、自强,有追求,不畏世俗的眼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云开见日来。‎ 刘蓉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强调的是“人要做大事,就要先从小事做起”。这与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袁枚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四句出自他的小诗《苔》,表达的是“自信、自强、有追求、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个体的珍贵”。‎ 选自电影《无问西东》台词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强调的是“坚守本心、勇于担当”,“本心”就是“真心、真意、真挚、正义、无畏、同情、善意”。‎ 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进行整合立意,大体有以下几种立意角度:‎ ‎(1)①⑥组合,立意为:坚守本心/坚守道义。‎ ‎(2)②⑥组合,立意为:勇于担当/有家国情怀。‎ ‎(3)③⑤组合,立意为:自信、自强/有理想,有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 ‎(4)③⑥组合,立意为:听从本心,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5)⑤⑥组合,立意为:个体的珍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6)③④⑤组合,立意为:要实现理想与追求,要从小事做起。‎ ‎(7)③⑤⑥组合,立意为:虽然出身不同,资质不同,但都可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8)①②组合,立意为:既坚守道义,又不独善其身(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