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 MB
  • 2021-05-14 发布

江苏高考生物真题试卷答案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1.答案:A ‎ 解析: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酶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脂肪不具有水溶性,其可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P,C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2.答案:B ‎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导致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如骨髓造血干细胞不断增殖分化为血细胞等,D错误。‎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 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 ‎3.答案:C ‎ 解析: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乳腺癌细胞的分裂能力比乳腺细胞强,所以乳腺癌细 胞比乳腺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A错误;细胞核移植可以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的细胞之间,B错误;由于胚胎分割形成的多胚中遗传物质和营养物质均比较少,成功的可能性低,所以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有限,C正确;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维生素、激素起调节作用,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证 明了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4.答案:D 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作为材料,通过研究其眼色的遗传,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尼伦伯格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后来科学家陆续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错误。‎ ‎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浓度 B.渗透压 C.浓度 D.浓度 ‎5.答案:B ‎ 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所以B项正确。‎ ‎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6.答案:C 解析:卵细胞为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核DNA含量减半为体细胞核DNA的一半,神经细胞、白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均为体细胞,是由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核DNA不变,所以四种细胞的DNA含量不同,A错误;同一人体中,所有体细胞内所含基因完全相同,不同体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各细胞的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但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错误。‎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7.答案:B ‎ 解析:发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A错误;胰蛋白酶在小肠中发挥作用,消化分解蛋白质,B正确;随着温度的降低,果胶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壁分解的速度减慢,果汁澄清速度越慢,C错误;白醋呈酸性,容易使酶变性失活,所以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会导致加酶洗衣粉中酶活性降低,D错误。‎ ‎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 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8.答案:D 解析:观察曲线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蔗糖组和细胞分裂素组中鲜花鲜重累积增加率高,说明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A正确;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产生更多能量,B正确;蔗糖+细胞分裂素组鲜花鲜重积累增加率最高,说明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C正确;第5天清水组鲜花鲜重积累增加率最低,此时脱落酸含量最高,D错误。‎ ‎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9.答案:B 解析:行道树灌木丛通常为狭长的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最为适合,A错误;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鸟类,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B正确;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但生态瓶容积有限,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成分是否齐全、生物种类和数量等,C错误;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捕食和躲避敌害,故为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D错误。‎ ‎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0.答案:D ‎ 解析:与图甲相比,图乙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间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A错误;甲1号染色体发生倒位形成乙,B错误;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序列不完全相同,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1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 ‎11.答案:B 解析:固定化酶实现了酶和底物的分离,酶可重复利用,A正确;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氧气,故固定化酶的应用不需要氧气,与溶解氧交换受阻没有关系,B错误;固定化细胞可用于生产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如分泌蛋白等,C正确;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没有化学键,不通过共价键结合,D正确。‎ ‎1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 C.密码子位于的环状结构上 D.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12.答案:A 解析: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和rRNA,A正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位于第一位,故甲硫氨酸不在图中a位置,B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因此mRNA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键的氨基酸的种类,D错误。‎ ‎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13.答案:B 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 ‎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14.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所以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有可能引起外来物种入侵,不利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大,抵抗力稳定性高,不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15.经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15.答案:A 解析: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起选择作用,不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A错误;X射线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可知该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突变性状,则为显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正常性状,则为隐性突变,C正确;若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突变性状,则为可遗传变异,若后代无突变性状,则为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16.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16.答案:D 解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识别功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因此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的糖蛋白,结果使白细胞黏着,A正确;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均是耗能过程,消耗ATP,B正确;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如图可知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是通过细胞间的细胞间隙进入炎症组织,并没有穿过细胞膜因此不是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1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17.答案:C 解析: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将腐乳胚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A正确;腐乳胚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B正确;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错误;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和同时内流 ‎18.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l-内流,D错误。‎ ‎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19.答案:D 解析: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20.下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 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溶液作为凝固剂 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 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20.答案:C 解析:胚状体是外植体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的,A错误;该过程中海藻酸钠是包埋剂,CaCl2溶液是凝固剂,B错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和能源,C正确;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可与空气相通,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 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21.答案:ABC 解析:图中Ⅰ、Ⅱ、Ⅲ、Ⅳ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图示表明强光照下叶绿素宽度变窄,类胡萝卜素宽度变宽,说明此时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增加,有利于抵御强光照,AB正确;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正确;画滤液细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需画2~3次,保证色素的含量,D错误。‎ ‎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22.答案:AC 解析:‎ 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则不同水体中藻类种群不同,是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A正确;藻大量繁殖,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类数量增加,种类不一定增加,B错误;图示表明夏季藻类种类最多,由于食物充足,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种类可能最多,C正确;浮游藻类的能量大约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元素等物质不存在该比例关系,D错误。‎ ‎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产生 ‎23.答案:BD 解析:苏丹Ⅲ染液能够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所以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出现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A正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B错误;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说明细胞具有活性,C正确;二苯胺与DNA在加热条件下呈蓝色,所以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DNA,D错误。‎ ‎24.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24.答案:ABC 解析: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而后进行无氧呼吸。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有CO2的产生,因此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而后减少,C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属于醋酸菌,需氧型微生物,最可能是由于发酵瓶漏气引起的,D正确。‎ ‎25.图1、2分别为“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25.答案:BCD 解析:图1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其中的核物质,图2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NaCl的浓度,使DNA的溶解度降低析出,A错误;由于DNA溶于水,所以图1中完成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需保留滤液,B正确;图2中DNA析出,则过滤后弃去滤液,保留黏稠物,C正确;在图1中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形成肽和氨基酸,溶于水,不利于去除杂质,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2)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有 (填序号),合成后通过 ‎ 运输到 (填序号)中进一步加工。‎ ‎(3)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 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 性。‎ ‎(4)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 (填序号)发挥作用。‎ ‎26.答案:(1)④⑤ (2)① 囊泡 ③ (3)核孔 选择 (4)④‎ 解析:①~⑤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 (1)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浆细胞中合成抗体蛋白的场所是附着于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3)mRNA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孔对mRNA具有选择性。 (4)丙酮酸脱氢酶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挥作用,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27.(8分)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 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 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释放量。‎ ‎(2)光合作用过程中,与结合生成 ,消耗的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3)由图可知,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 高,可以产生更多的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 ‎(4)栽培以后,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籽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 是 。‎ ‎27.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 O2 (2)C3 C3 ‎ ‎(3)[H]和ATP 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解析:(1)图1探究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则无关变量有光照强度、CO2浓度,需保证相同且适宜。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表示。 (2)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C3再经过还原形成C5和(CH2O)。 (3)P1叶绿素含量较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能用于光反应,产生更多的[H]和ATP;叶片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含有更多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使光合速率加快。(4)与对照组相比,P2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强,产生的有机物多,但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导致籽实的产量并不高。‎ ‎28.(9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的分泌活动,腺体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细胞的抗体和效应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细胞的一种 ‎ 病;胰岛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28.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解析:(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所以腺体A表示甲状腺和肾上腺。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不能进入靶细胞,所以胰岛素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 (4)Ⅰ型糖尿病具有种族差异性,由基因决定,由于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由于患者血液中含有抗体和效应T细胞,推测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29.(8分)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 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用解离的目的是 。‎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 (填序号)。‎ ‎①双缩脲试剂 ②醋酸洋红液 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 期且染色体 的细胞进行拍照。‎ ‎(5)由右上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 。‎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 (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①花萼 ②花瓣 ③雌蕊 ④花药 ⑤花芽 ‎29.答案:(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 ‎(3)②③ (4)中 分散良好 ‎ ‎(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 ‎ ‎(6)④‎ 解析:(1)由于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所以选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 (3)用卡宝品红将染色体染色,还可用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 (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所以该实验需寻找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细胞。 (5)由图可知,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 (6)为进一步验证推论,应选择进行减数分裂的材料进行观察,由于雄蕊产生的雄配子多,且过程连续,所以应选择花药作为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30.(7分)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 苯丙酮尿症(),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经限制酶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 。‎ ‎(2)依据探针杂交结果,胎儿的基因型是 。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患者的 倍。‎ ‎(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患者的概率为 。‎ ‎30.答案:(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XbY 1/3360‎ 解析:(1)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1基因型是aa,Ⅰ1基因型是Aa。 (2)由图2可知,Ⅱ1基因型是aa,推测Ⅱ2、Ⅱ3、Ⅲ1基因型均为Aa。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69/70AA、1/70Aa,与Ⅲ1(Aa)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A_)的概率是69/70×1+1/70×3/4=279/280。 (3)Ⅱ2和Ⅱ3‎ 的基因型都是Aa,其孩子正常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一正常异性(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两个正常男女(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1/70×1/70×1/4=1/19600,前者是后者的46.67倍。 (4)结合图2可知,Ⅲ1基因型均为Aa,又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Ⅱ2、Ⅱ3色觉正常,Ⅲ1患红绿色盲,则Ⅱ2、Ⅱ3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则Ⅲ1基因型是XbY,综合Ⅲ1基因型是AaXbY,Ⅱ2、Ⅱ3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再生一正常女孩,基因型是(1/3AA、2/3Aa)(1/2XBXB、1/2XBXb)与一正常男性[(69/70AA、1/70Aa)XBY]婚配,后代患两种病(aaXbY)的概率是2/3×1/70×1/4×1/2×1/4=1/3360。‎ ‎31.(8分)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右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和,在不同温度和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 ‎31.答案:(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 ‎(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量与活性 ① (5)J4 发酵过程中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 解析:(1)稀释涂布平板法中,培养基位于培养皿中,无菌水用于稀释,涂布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免杂菌污染,该过程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2)若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则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则需用酒精棉球擦净,以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有透明降解圈说明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催化降解,且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与活性有关,降解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越强,由图可知,①菌落周围的降解圈最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 (5)由于发酵过程中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所以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32.(9分)胰岛素、链分别表达法是生产胰岛素的方法之一。图1是该方法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 图2表示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基本流程(融合蛋白、分别表示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链融合的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因表达载体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 。‎ ‎(2)图1中启动子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目的基因的表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 。‎ ‎(4)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链或链融合表达,可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其意义在于 。‎ ‎(5)溴化氰能切断肽链中甲硫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能获得完整的链或链,且半乳糖苷酶被切成多个肽段,这是因为 。‎ ‎(6)根据图2中胰岛素的结构,请推测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游离氨基的数量。你的推测结果是 ,理由是 。‎ ‎32.答案:(1)终止子 (2)RNA聚合 作为标记基因,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 ‎ ‎(3)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防止胰岛素的A、B链被菌体内蛋白酶降解 (5)β-半乳糖苷酶中含多个甲硫氨酸,而胰岛素A、B链中不含甲硫氨酸 (6)至少2个 两条肽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氨基酸的R基中可能还含有游离的氨基 解析:(1)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图1基因表达载体缺少终止子。 (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使目的基因转录;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能够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可防止胰岛素的A、B链被菌体内蛋白酶降解。(5)由于β-半乳糖苷酶中含多个甲硫氨酸,而胰岛素A、B链中不含甲硫氨酸,所以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可获得完整的A链或B链,β-半乳糖苷酶被切成多个肽段。 (6)胰岛素共有两条肽链,每条肽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而氨基酸的R基中可能还含有游离的氨基,所以每个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33.(8分)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片段结合,‎ 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 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 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双链中 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 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 条荧光标记的片段。‎ ‎(3)、、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和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与植物乙()杂交,则其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 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 个荧光点。‎ ‎33.答案:(1)磷酸二酯 脱氧核苷酸 (2)氢 碱基互补配对 4 (3)6 2和4‎ 解析:(1)如图所示,DNA酶Ⅰ处理后将DNA分成一个个DNA片段,说明DNA酶Ⅰ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Ⅰ催化DNA的合成,以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 ‎(2)煮沸高温能够使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待测基因序列形成稳定的杂交分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4个DNA分子,分别与DNA探针互补,最多形成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 ‎(3)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F1染色体组成是AABC,由于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所以F1有丝分裂中期,其有4个A和2个B被标记,则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或AC,或A和ABC,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则两个子细胞中含有2个A和2个B或2个A,则可观察到2和4个荧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