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历史一模上海史材料分析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模拟卷上海史材料分析题汇总 ‎(卢湾 )34、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移民城市。‎ 材料一 青浦崧泽村考古发现的彩陶猪、玉器和陶壶 ‎ ‎ ‎ ‎ 材料二 ‎ 清末上海北大门 1907年外白渡桥 材料三 上海公共租界筑路情况:(沪西)1864年筑Jessfield Road(万航渡路);1901年筑Brenan Road(长宁路)、Hungjao Road(虹桥路)、Rubicon Road(哈密路)、Robinson Road(长寿路);1903年筑Kiaochow Road(胶州路)……‎ 问题:(12分)‎ ‎1)考古发现说明上海在 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材料一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要考证崧泽文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史料进行印证? (4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 除此以外,请列举近代上海城市取代老城厢的表现。 (4分)‎ ‎(1)上海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 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还可用的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考古遗址遗迹等。‎ ‎(2)历史信息:上海开埠,辟设租界;上海的道路建设和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已建立起基本的公共道路系统。说明上海开埠后,‎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道路交通建设的演进使上海城市格局和整体风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一座完全不同于老城厢的近代城市已经崛起。‎ 表现:经济功能与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民族工业创建、贸易导向性经济为主流。跻身于东亚以至世界大都市行列,(或:是国际资本在中国和远东的汇聚点和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同时也成就了繁荣的民族工业。)‎ 城市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完善: ‎ 公共照明系统的建立;(也可列举具体相关实例)‎ 城市供水网的初步建立。(也可列举具体相关实例)‎ 市民生活方式变化,衍生出石库门弄堂文化 ‎(嘉定 )35、上海开埠与租界 ‎1845年公布的《上海土地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开辟的一个中英地方协定,这个章程既确定了大致界域、外侨和侨民之间在上海的具体租地办法,又规定了界内的一些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行措施。这是近代上海主权将丧,但也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历史性的起点。 ——《上海志鉴》‎ 问题:(9分)‎ ‎(1)简述上海英租界设立的背景。(3分)‎ ‎(2)依据所学知识,在租界内上海丧失了哪些“主权”?(2分)‎ ‎(3)你是否同意开埠及租界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近代化”,并用史实证明。(4分)‎ ‎(1)1842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开埠。1845年,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及颁布,标志英租界的开辟。(3分)‎ ‎(2)领土主权、司法主权、行政主权等。(2分)‎ ‎(3)同意。上海逐渐建立起公共道路系统;交通工具也经历了从人力车到电车的变化;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系统等渐成规模。(4分)‎ ‎(浦东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乍一看,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环城修筑的城墙濒临坍塌,已有300年历史了。‎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材料二:‎ 英、美、法划定的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右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更是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 ‎——《上海乡土历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上海正式开埠于何时?为什么说“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2分)‎ ‎(2)上海道台为何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夷人”为何自选荒蔓之地?(2分)‎ ‎(1)‎1843年11月17日(回答到年即可)(1分);较其它口岸比较,上海仅是县治所在地,且市政建设落后(其它言之成理即可)(1分)。‎ ‎(2)一是上海道台没有现代化的视野,没有认识到上海城北地带的重要地位(1分);二是实现华洋隔离,免生事端(1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3)上海地处中国经济重心、据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该地块靠近黄浦江和苏州河,便于蒸汽轮船的航行,便于人员自由出入(2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崇明 )37、从煤气灯到电灯(10分)‎ 上海开埠后,城市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煤气灯和电灯则使这座城市“亮”了起来。上海最早的煤气灯和马路照明电灯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租界。‎ 请回答:‎ (1) 这两样新事物的出现分别与哪些重大事件有关?(2分)‎ (2) 简述租界在上海出现的背景及过程。(3分)‎ (3) 除了照明之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城市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分)‎ (4) 依据以上分析,简要说明租界对上海的影响。(2分)‎ (1) ‎(2分) 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 ‎(3分)简述租界在上海出现的背景及过程。‎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之后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宣告英租界的设立。之后,美法等国也相继设租界。‎ (1) ‎(3分)公共道路、交通工具、供水网络。‎ (2) ‎(2分)依据以上分析,简要分析租界对上海的影响。‎ 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科技的引进和城市建设的近代化等。‎ ‎(金山 )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1854年,英租界工部局成立,只有居住在租界、每年缴纳房地捐达白银500两以上或年付房屋租金1200两以上的外侨才有资格被推选为工部局董事候选人。……工部局还设有总办处、工务处、卫生处、财务处等各种管理和办事机构,另外,工部局还控制一支武装力量万国商团。 ‎ ‎1909年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董事均由选举产生,有任期规定,下设户政、警政、工政等科,均与租界工部局组织类似。 ‎ ‎——马长林:《近代中国租界变迁》 ‎ 材料二:“租界马路四通,城内道途狭隘;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尘,居之者几以为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较之租界,几有天壤之别。” ‎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材料三: 1882年,康有为乡试归途经上海,见“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从此大讲西学。这一次上海之行,成了他学术、思想的一大转折点。‎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1877年,美国人狄考文在租界的格致书院讲解、演示电的原理,用电引燃爆竹,慕名前往听讲的有五十多人,“观者无不赞美,无不欣悦”。 ‎ ‎——熊月之《格致书院与西方传播》‎ 材料五:20世纪初,清朝政府与租界交涉:“在租界中有一些中国的不法分子捣乱,我们要整治他们,你们要帮助我们。”于是巡捕房就传讯这些人(包括蔡元培),问他们是否私藏军火、杀人?蔡元培等人回答“都没有”,接着他们就被释放。‎ ‎——熊月之:《移民社会与上海文化》‎ 材料六: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于右任等革命党人主持的《民立报》1911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租界与华界市政管理机关的异同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所述“清朝政府不能直接整治租界中的中国不法分子”现象的原因。西方国家是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租界的认识。(16分)‎ ‎(1)同:董事均由选举产生;组织机构类似(2分)‎ 异:管理区域不同,分别为租界和华界( 1分) 性质不同,工部局独立于中国政府之外,城乡自治公所由政府授权地方自治机关 (1分)‎ ‎(2)原因: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行政治理范围取得了独立的地位。(1分)‎ 背景: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署《南京条约》,上海辟为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订立,英租界辟设,美法相继辟设租界;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造成租界内华洋杂居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租地章程,7月租界独立市政机关工部局产生并获得独立地位。(3分)‎ ‎(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闵行 ) 35、早期的“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曾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源源而入,“西学东渐”揭开了新的一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上海是西学传入的重要窗口,请叙述上海在上述两个阶段受“西学东渐”影响的有关史实。(12分)‎ ‎(1)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2)徐光启与李之藻等完成《崇祯历法》;‎ ‎(3)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开埠和《上海土地章程》订立,英美法在上海的租界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一个缩影。‎ ‎(4)清政府颁布《自治章程》,创办地方自治;‎ ‎(5)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广方言馆等洋务企业或新式学堂,上海成为洋务运动主要阵地;‎ ‎(6)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欧风美雨”影响下和洋务企业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等民营企业,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 ‎(7)上海经济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上海的城市建设迈开向现代化的步伐,公共道路交通建设、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网络系统等先后建立;‎ ‎(8)近代都市取代老城厢的诸种表现;近代科技引进;西书的翻译与出版;报刊业的繁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社会习俗的变化等;在文化上,上海市民创造了石库门建筑等;‎ ‎(9)1895年——1898年,上海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中心,《时务报》对解放人们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10)上海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基地。邹容在上海出版《革命军》,革命组织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徐汇 P70)38、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2分)‎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 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 ‎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2分)‎ 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15分)‎ ‎(1)鸦片战争(1分)中国失败(1分)‎ ‎(2)租界的建立(1分)《虎门条约》(1分)‎ ‎(3)电灯(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4)《申报》(1分)较为详实的记载了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曲折进程或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或堪称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宝库(1分)‎ ‎(5)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2分)‎ ‎0分:回答与问题本身无联系,如上海的近代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分:对上海近代化的起源、表现或影响做出其中一种直接的推断,未予论证评价。例如:上海的近代化是由于遭受入侵而引起的……‎ ‎2分:对上海近代化的起源、表现或影响做出其中两种直接的推断,未予论证评价。例如:上海的近代化是由于遭受入侵而引起,但同时客观上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6分)‎ 结合一种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得出一个结论3分,简要分析一种时代背景,加1分,增加一个事例加1分,总共不超过6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7—10分)‎ 运用材料分析史实的阅卷标准同第二层次。‎ 所归纳的结论根据语言简明扼要,结论清晰7—8分。与所列举事例具有逻辑联系,结论具有科学性等要求9—10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11-13分)‎ 第一个结论的评价标准参照第二第三层次。‎ 第二个结论的史与论约1—4分。其中,结论1—2分;要求见第三层次。史实分析最高不超过3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5分)‎ 注: ‎ ‎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但不可以照抄,必须自己重新进行组织 ‎2.浮动的分值,除以上参考标准外,还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 附: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要点:‎ ‎1原因:历史原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列强侵略因素,移民因素 ‎2表现:政治——租界 经济——列强工商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文化生活——中西交融,华洋杂处,领先国人 具体: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近代企业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报刊的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视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思想观念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习俗)近代化(西化);上海成为一座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近代化城市。‎ ‎3影响: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4问题:畸形,西方控制,鱼龙混杂,没有完成 ‎5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代化是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