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训练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训练 ‎1.如图,平面平面,其中为矩形,为梯形,,,,为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 ‎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菱形,,,为与的交点,为棱上一点.‎ P A B C D E O ‎(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若平面,求三棱锥的体积.‎ 9‎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平面ABCD,CD=PD=2EA,PD//EA,F,G,H分别为PB,BE,PC的中点.‎ ‎(Ⅰ)求证:GH//平面PDAE;‎ ‎(Ⅱ)求证:平面平面PCD.‎ ‎4.如图,在矩形中,点为边上的点,点为边的中点, ,现将沿边折至位置,且平面平面.‎ ‎ ‎ ‎(Ⅰ)求证:平面平面;‎ ‎(Ⅱ)求四棱锥的体积.‎ 9‎ ‎5.如图,AB为圆O的直径,点E、F在圆O上,AB∥EF,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圆O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2,AD=EF=1.‎ ‎(Ⅰ)求证:AF⊥平面CBF;‎ ‎(Ⅱ)设FC的中点为M,求证:OM∥平面DAF;‎ ‎(Ⅲ)设平面CBF将几何体EFABCD分成的两个锥体的体积分别为,求.‎ ‎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 E A B C D B1‎ A1‎ D1‎ C1‎ F ‎(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证明://平面;‎ ‎(Ⅲ)若正方体棱长为1,求四面体的体积.‎ 9‎ ‎7.如图,四棱锥中,是正三角形,四边形是矩形,且平面平面,,.‎ ‎(Ⅰ)若点是的中点,求证:平面; ‎ ‎(Ⅱ)若点在线段上,且,当三棱锥的体积为时,求实数的值.‎ ‎8.如图,三棱柱中,侧棱垂直底面,,,D是棱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求三棱锥的体积.‎ 9‎ ‎9.已知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把三角形沿折起至位置,使得,是线段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面面;‎ ‎(3)求四棱锥的体积. ‎ ‎10.如图, 已知边长为2的的菱形与菱形全等,且,平面平面,点为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 ‎(Ⅲ)求三棱锥的体积.‎ 9‎ ‎11.如图,三棱柱中,,,平面平面,与相交于点.‎ C C1‎ B1‎ A A1‎ B D ‎(Ⅰ)求证: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平面,∥,且 ‎(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 9‎ ‎13.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侧面底面, ,点是的中点,点在边上移动.‎ ‎(Ⅰ)若为中点,求证://平面;‎ ‎(Ⅱ)求证:;‎ ‎(Ⅲ)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试判断点在边上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14.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 ‎(1)求此几何体的体积的大小;‎ ‎(2)求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二面角A-ED-B的正弦值. ‎ 9‎ ‎15.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侧面,且 ‎(1) 求证:;‎ ‎(2)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求锐二面角的大小.‎ ‎16.如图所示,正方形与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2)求证:;‎ ‎(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二面角的大小为?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 ‎17.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为棱上的动点,.‎ ‎⑴当为的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⑵当的值为多少时,二面角的大小是45.‎ ‎ ‎ ‎ ‎ ‎ ‎ ‎ ‎ ‎ ‎ ‎ ‎ ‎1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大小 9‎ ‎19.如图,正方形与梯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3)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20.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平面,,,,.‎ ‎(1)若是线段的中点,求证: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9‎ 参考答案 ‎1.(Ⅰ)详见解析; (Ⅱ)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证明:(Ⅰ)取的中点,连接,可得, 又因为,‎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在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果.(Ⅱ)取的中点,连接、,可得,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因为,‎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所以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果.‎ 试题解析:证明:(Ⅰ)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分别是,的中点,‎ 所以, 2分 又因为,‎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4分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5分 ‎(Ⅱ)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分别是,的中点,‎ 所以, 7分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 9分 因为,‎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所以 11分 因为 所以平面 37‎ 所以 12分 考点: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Ⅰ)证明见解析;(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根据题意,需证平面,因为底面为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得证;(Ⅱ)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平行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同时为中点,所以为中点,所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三棱锥即为三棱锥体积的一半,进而求得三棱锥的体积.‎ 试题解析:(Ⅰ)平面,平面,.‎ 四边形是菱形,,又,平面.‎ 而平面,平面⊥平面. 6分 ‎(Ⅱ)平面,平面平面,,‎ 是中点,是中点.‎ P A B C D E O H 取中点,连结,四边形是菱形,,‎ ‎,又,平面,‎ ‎. 9分 ‎. 12分 考点:1.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3.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37‎ ‎3.(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取PD、EA中点,利用中位线得,,而,∴,∴说明是平行四边形,∴,∴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平面;第二问,先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即平面,最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平面.‎ 试题解析:(1)分别取的中点的中点连结.‎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 .‎ 因为,所以,‎ 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4分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6分 ‎(2)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平面.‎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12分 考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4.(Ⅰ)见解析(Ⅱ)‎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第一问要证明面面垂直,关键是把握住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可,而在找线面垂直时,需要把握住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注意做好空间中的垂直转化工作,对于第二问,注意在求棱锥的体积时,注意把握住有关求体积的量是多少,底面积和高弄清楚后就没有问题.‎ 试题解析:(Ⅰ)证明:在中,‎ 37‎ 在中,,‎ ‎,. 3分 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 ‎ 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6分 ‎(Ⅱ)解:过做,‎ 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 ‎ 平面,‎ 四棱锥的高. 8分 ‎ ‎ ‎ 10分 则. 12分 考点:面面垂直的判定,棱锥的体积.‎ ‎5.(Ⅰ)参考解析;(Ⅱ)参考解析;(Ⅲ)‎ ‎【解析】‎ 试题分析:(Ⅰ)要证线面垂直等价转化为线线垂直,由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即可得AF与BF垂直,再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得CB与AF垂直.由此即可得到结论.‎ ‎(Ⅱ)线面平行等价转化为线线平行,通过做DF的中点即可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即可得到线线平行,即可得到结论.‎ ‎(Ⅲ)根据四棱锥的体积公式,以及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其中有些公共的线段,由此即可求出两个体积的比值.‎ 试题解析:(Ⅰ)证明:∵平面ABCD⊥平面ABEF,CB⊥AB,平面ABCD∩平面ABEF=AB,‎ ‎∴CB⊥平面ABEF,∵AF平面ABEF,∴AF⊥CB, ‎ 又∵AB为圆O的直径,∴AF⊥BF,∴AF⊥平面CBF.‎ ‎(Ⅱ)设DF的中点为N,则MN,又,‎ 则,MNAO为平行四边形, ‎ 37‎ ‎∴OM∥AN,又AN平面DAF,PM平面DAF,∴OM∥平面DAF.‎ ‎(Ⅲ)过点F作FG⊥AB于G,∵平面ABCD⊥平面ABEF,‎ ‎∴FG⊥平面ABCD,∴, ‎ ‎∵CB⊥平面ABEF,∴,‎ ‎∴‎ 考点:1.线面垂直.2.线面平行.3.棱锥的体积公式.‎ ‎6.(Ⅰ)详见解析(Ⅱ)详见解析(Ⅲ)‎ ‎【解析】‎ 试题分析:Ⅰ)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证明线面垂直出发:因为面所以.又,所以面,所以平面面.(Ⅱ)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证明线线平行出发,这一般可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得以证明:设,则易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面 (Ⅲ)求棱锥体积,关键在于确定其高。可以利用等体积法将其转化为可确定高的棱锥:‎ 试题解析:(Ⅰ)证明: ‎ 因为为正方体,‎ 所以面;‎ 因为面,所以. 2分 又因为,,所以面 ‎ 因为面,所以平面面. 5分 ‎(Ⅱ)连接,//,且, ‎ 37‎ E F A B C D B1‎ A1‎ D1‎ C1‎ 设,‎ 则//且,‎ 所以//且,‎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9分 又因为,.‎ 所以//面 11分 ‎(Ⅲ) 14分 考点: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线面平行判定定理,棱锥体积 ‎7.(Ⅰ)证明见解析;(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将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通过做辅助线可证明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出平面;(Ⅱ)如图所示作辅助线,通过题意可先分将问题转化为求,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平面,进而平面,得到平面,故,进而确定,再由 37‎ 试题解析:(Ⅰ)如图,连接,设,又点是的中点,‎ 则在中,中位线//, 3分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5分 ‎ ‎ ‎(Ⅱ)依据题意可得:,取中点,所以,且 又平面平面,则平面; 6分 作于上一点,则平面,‎ 因为四边形是矩形,所以平面,‎ 则为直角三角形 8分 所以,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 10分 由得: 12分 考点:1、线面平行问题与线线平行问题的互化;2、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问题的互化;3、综合分析能力.‎ ‎8.(1)见解析 (2)‎ ‎【解析】‎ 试题分析:对应第一问,关键是要掌握线面垂直的判定,把握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第二问注意椎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 试题解析:(1)由题设知,,‎ ‎∴平面. (2分)‎ 37‎ 又∵平面,∴. (3分)‎ 由题设知,∴,即. (4分)‎ ‎∵,∴平面. (6分)‎ ‎(2) ∵,D是棱的中点,‎ ‎∴ (7分)‎ ‎∴, (9分)‎ ‎∴的面积 (10分)‎ ‎∴ (11分)‎ ‎∴,即三棱锥的体积为. (13分)‎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椎体的体积.‎ ‎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3.‎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问题,可取的中点,连接构造辅助线,得到,进而证明出平面;(2)此题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问题,可取的中点,连接构造辅助线,借助于余弦定理,得出,即为直角三角形,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出,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面面;‎ ‎(3)由棱锥的体积公式得,梯形的底边为2、4,高为,由(2),代入上式即可求得.‎ 试题解析: (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 37‎ ‎ 为中点 ‎,且 ‎ ‎ 为平行四边形边的中点 ‎,且 ‎ ‎,且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 ‎ 平面 4分 ‎(2)取的中点,连接 ‎,,,为的中点 为等边三角形,即折叠后也为等边三角形 ‎,且 在中,,,‎ 37‎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在中,,,,‎ ‎,即 又,所以 又 面面 10分 ‎(3)由第(2)问知 ‎3‎ ‎ 14分 考点:1、线面平行;2、面面垂直;3.棱锥的体积 ‎10.(Ⅰ)见解析;(Ⅱ)见解析; (Ⅲ)‎ ‎【解析】‎ 试题分析:(Ⅰ)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这条直线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可,连结,易得为三角形的中位线,所以,,平面;要证明线线垂直,一般通过线面垂直得到,易得平面,,在菱形中,平面 ‎(Ⅲ)利用等体积法即可,即 ‎ 试题解析:(Ⅰ)连结, ..1分 因为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又,‎ 37‎ 所以,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2分 所以,.‎ 又平面,平面 平面 4分 ‎ ‎(Ⅱ)因为四边形是菱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且交线为 平面, 2分 又 平面 ‎ 3分 在菱形中,,‎ ‎ 4分 平面 平面 5分 ‎ 6分 ‎(Ⅲ)由题知,=2,故,‎ 在三角形中,,,所以=. 1分 又,所以,所以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所以 2分 又面,所以,点C到面的距离 3分 所以 4分 考点: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 ‎11.(Ⅰ)见解析 ;(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2)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本题即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Ⅱ)求面面角方法一是传统方法,作出二面角,难度较大,一般不采用,方法二是向量法,思路简单,运算量稍大,一般采用向量法.‎ 试题解析:(Ⅰ)依题意,侧面是菱形,是的中点,因为,所以,‎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 37‎ 所以平面. 5分 ‎(Ⅱ)[传统法]由(Ⅰ)知平面,面,所以,‎ C C1‎ B1‎ A A1‎ B D H 传统法图 又,,所以平面,‎ 过作,垂足为,连结,则,‎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 所以, 12分 所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14分 ‎[向量法]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6分 C1‎ B1‎ A C A1‎ B D x z y 向量法图 由已知可得 ‎ 故,‎ 则, 8分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 37‎ 则,即,解得 令,得 11分 显然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12分 所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14分 考点:线面垂直、二面角 ‎12.(1)详见解析;(2)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解析】‎ 试题分析:(1) 因为EA∥CF,所以ACFE是一个平面图形,在这个平面图形中,AC=AE=2,所以Δ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FO.易得OC=FC,所以ΔOCF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可证得EC⊥OF.又由三垂线定理可证得,从而可得平面.法二,‎ ‎ 以点A为坐标原点,AD所在的直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y轴,AE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也可证得面.(2)由(1)知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再用向量方法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即可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 试题解析:(1)(法一)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FO.过点O作OH∥AE交EC于点H,连接HF,因为O是AC的中点,所以H是EC的中点,所以,因为EA∥CF,且EA=2CF,所以OH∥CF且OH=CF,又因为 所以四边形OCFH为菱形,而垂直于平面ABCD,‎ 所以从而,从而四边形OCFH 为正方形进而 又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 又 且从而面,‎ 则 又且所以平面. ..............6分 ‎(法二)‎ ‎ 以点A为坐标原点,AD所在的直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y轴,AE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 所以 37‎ 从而有·=0,·=0‎ 所以 又因为从而面 ‎ ‎(2)由(1)知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令得 故 ‎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考点:1、空间线面间的位置关系;2、二面角.‎ ‎13.(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3)点F为边BC上靠近B点的三等分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二面角、向量法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第一问,在中,E、F分别是BP、BC中点,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得,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得出结论;第二问,由正方形ABCD得出,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平面PAB,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再从中证出,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PBC,所以AE垂直面PBC内的线PF;第三问,利用已知的这些条件整理出AD、AB、AP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得出向量坐标,分别求出平面AEF和平面ABF的法向量,利用夹角公式列出表达式,求出m,即得到BF的长,从而得到点F的位置.‎ 试题解析:(1)在中,∵点E是PB中点,点F是BC中点,‎ ‎∴,‎ 又∵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PAC.‎ ‎(2)∵底面ABCD是正方形,∴.‎ 又∵侧面PAB底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且平面ABCD,‎ ‎∴平面PAB.‎ ‎∵平面PAB,‎ ‎∴,‎ 由已知,点E是PB的中点,‎ ‎∴,‎ 又∵,‎ ‎∴平面PBC.‎ 37‎ ‎∵平面PBC,‎ ‎∴.‎ ‎(3)点F为边BC上靠近B点的三等分点.‎ ‎∵,,‎ ‎∴,‎ 由(2)可知,平面PAB.‎ 又,‎ ‎∴平面PAB,即,‎ ‎∴两两垂直.‎ 分别以AD,AB,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不妨设,则,.‎ ‎∴,.‎ 设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 ‎∵,得,取,则,,得.‎ ‎∵,,,‎ ‎∴平面ABCD.‎ 即平面ABF的一个法向量为.‎ ‎∴,解得.‎ 37‎ ‎∵,‎ ‎∴,即点F为边BC上靠近B点的三等分点.‎ 考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二面角、向量法.‎ ‎14.(1)16;(2) ;(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三视图易得AC⊥平面BCE,则体积;(2)取EC的中点是F,连结BF,可证∠FBA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的角,在△BAF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3)过C作CG⊥DE交DE于G,连AG,可证DE⊥平面ACG,‎ 易知∠AGC为二面角A-ED-B的平面角,在△ACG中,可求得二面角A-ED-B的的正弦值为.‎ 试题解析:(1)AC⊥平面BCE, 则 ‎ ‎∴几何体的体积V为16.‎ ‎(2)取EC的中点是F,连结BF,则BF//DE,∴∠FBA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的角.‎ 在△BAF中,AB=,BF=AF=.∴.‎ ‎∴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3)AC⊥平面BCE,过C作CG⊥DE交DE于G,连AG.可得DE⊥平面ACG,‎ 从而AG⊥DE,∴∠AGC为二面角A-ED-B的平面角.‎ 在△ACG中,∠ACG=90°,AC=4,CG=,∴.∴.‎ ‎∴二面角A-ED-B的的正弦值为.‎ 37‎ 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与三视图;2.空间几何中的线面角与二面角 ‎15.(1)详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 取的中点,连接,要证 ,只要证 平面 ‎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可知 ,只需证,因此只要证明平面 事实上,由已知平面侧面,平面,且 所以平面成立,于是结论可证.‎ ‎(2) 思路一:连接,可证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则 ‎ 过点A作于点,连,可证即为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在直角中 ,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思路二:以点为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求出这两个法向量的坐标,进而利用法向量的夹角求出锐二面角的大小.‎ 试题解析:.解(1)证明: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因,则 由平面侧面,且平面侧面,‎ 得,又平面, 所以.‎ 因为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则,所以.‎ 又,从而侧面 ,又侧面,故.‎ 37‎ 解法一:连接,由(1)可知,则是在内的射影 ‎∴ 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则 在等腰直角中,,且点是中点,∴ ,且, ∴ ‎ 过点A作于点,连,由(1)知,则,且 ‎∴ 即为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 且直角中:,又,‎ ‎∴ ,‎ 且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 ,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 解法二(向量法):由(1)知且,所以以点为原点,以 37‎ 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且设,则,,,,,,, ‎ ‎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 得:‎ ‎ 令 ,得 ,则 ‎ 设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则 得,解得,即 ‎ 又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同理可得,‎ 设锐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且,得 ‎ ‎∴ 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 考点:1、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7‎ ‎16.(1)祥见解析;(2)祥见解析;(3)存在满足条件的.‎ ‎【解析】‎ 试题分析:(1)O是AD1的中点,连接OE,由中位线定理可得EO∥BD1,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BD1∥平面A1DE;‎ ‎(2)由正方形AA1D1D与矩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AB⊥平面ADD1A1,进而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AB⊥A1D,结合A1D⊥AD1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1D⊥平面AD1E,进而D1E⊥A1D;‎ ‎(3)以点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M(1,a,0)(0≤a≤2),分别求出平面D1MC的法向量和平面MCD的一个法向量,根据二面角D1-MC-D的大小为,结合向量夹角公式,构造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可得M点的坐标,进而求出AM长.‎ 试题解析:(1)连结交于,连结,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所以为的中点,又点为的中点,在中,有中位线定理有//,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因为正方形与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 而,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3)存在满足条件的.‎ 依题意,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则,,,,,所,‎ 易知为平面的法向量,设,所以平面的法向量为,所以,即,所以 37‎ ‎,取,‎ 则,又二面角的大小为,‎ 所以,解得.‎ 故在线段上是存在点,使二面角的大小为,且.‎ 考点:1.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3.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 ‎17.(1),(2).‎ ‎【解析】‎ 试题分析:(1)此小题考查用空间向量解决线面角问题,只需找到面的法向量与线的方向向量,注意用好如下公式:,且线面角的范围为:;(2)此小题考查的是用空间向量解决面面角问题,只需找到两个面的法向量,但由于点坐标未知,可先设出,利用二面角的大小是45,求出点坐标,从而可得到的长度,则易求出其比值.‎ 试题解析:‎ ‎ ‎ ‎ ‎ ‎ ‎ ‎ ‎ ‎ ‎ ‎ ‎ ‎ ‎ ‎ ‎ ‎ ‎ 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⑴因为为中点,则,‎ 37‎ 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得,取,则,设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为,则,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⑵设,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取,则,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得,即,所以当时,二面角的大小是.‎ 考点: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线面角与面面角问题,要掌握线面角与面面角的公式,要注意合理建系.‎ ‎18.(1)详见解析;(2)二面角的大小是.‎ ‎【解析】‎ 试题分析:(1)求证:平面,证明线面垂直,先证线线垂直,即证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由已知可得,只需证明,或,由已知平面平面,只需证明,就得平面,即,而由已知,在直角梯形中,易求,从而满足,即得,问题得证;(2)求二面角的大小,可用传统方法,也可用向量法,用传统方法,关键是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利用三垂线定理来找,但本题不存在利用三垂线定理的条件,因此利用垂面法,即作,与交于点,过点作,与交于点,连结,由(1)知,,则,,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出 37‎ 的三条边,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用向量法,首先建立空间坐标系,先找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作为坐标轴,观察几何图形可知,以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个点坐标,设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求出它们的一个法向量,利用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关系,即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1)在直角梯形中,由,得,,由,则,即,又平面平面,从而平面,所以,又,从而平面;‎ ‎(2)方法一:作,与交于点,过点作,与交于点,连结,由(1)知,,则,,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直角梯形中,由,得,又平面平面,得平面,从而,,由于平面,得:,在中,由,,得,‎ 在中,,,得,在中,,,,得,,从而,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可得,在中,,所以,即二面角的大小是.‎ 37‎ 方法二:以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各点坐标如下:,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可算得,,由得,,可取,由得,,可取,于是,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的大小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础知识,空间向量的应用 ,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论证,运算求解能力.‎ ‎19.(1)证明过程详见解析;(2)证明过程详见解析;(3).‎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证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作出辅助线MN,N为中点,在中,利用中位线得到,且,结合已知条件,可证出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得∥平面;第二问,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判断面,再利用已知的边长,可证出,则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BDE,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平面;第三问,可以利用传统几何法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也可以利用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BEC和平面ADEF的法向量,利用夹角公式计算即可.‎ 37‎ ‎(1)证明:取中点,连结.‎ 在△中,‎ 分别为的中点,所以∥,且 ‎.由已知∥,,所以 ‎∥,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因为平面,且平面,‎ 所以∥平面. 4分 ‎(2)证明:在正方形中,.又因为 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所以. 6分 在直角梯形中,,,可得.‎ 在△中,,所以. 7分 所以平面. 8分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9分 ‎(3)(方法一)延长和交于.‎ 在平面内过作于,连结.由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得,于是.‎ 37‎ 又,平面,所以,‎ 于是就是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 平面角. 12分 由,得.‎ 又,于是有.‎ 在中,.‎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4分 ‎(方法二)由(2)知平面,且. ‎ ‎ 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易得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因为,所以,令,得.‎ 所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12分 ‎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为. ‎ 则.所以平面与平面 37‎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4分 考点: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证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二面角.‎ ‎20.(1)详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结合得到,再利用点为的中点得到,从而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最终结合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2)建立以点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试题解析:(1),,,,‎ ‎,,‎ 由于,因此连接,由于,,‎ 在平行四边形中,是线段的中点,则,且,‎ 因此,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 又平面,、、两两垂直。‎ 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37‎ 则、、、,‎ 故,,又,,.‎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取,得,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 ‎,∴,取,得,所以,‎ 所以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考点:1.直线与平面平行;2.利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