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必看 29页

  • 428.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复习必看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1. 原因(自然、人为) 2.条件(有利、不利) 3、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评级(积极、消极)‎ 第一篇.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 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 主要组成; 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 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答案: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害! 1段落化(多少问就分多少段) 2要点化(一个要点2-3分) 3序号化 4语言书面化 5书写规范化和合理化 6内容形成知识链 ‎ 7.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6)应用举例:‎ ‎2013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沿着古丝绸之路对中亚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以卡拉库姆大漠中的绿洲阿什哈巴德拉开序幕,从穆尔加布河岸边的马雷,到世界上年轻的首都阿斯塔纳(以“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主题贏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从阿拉套山麓的“苹果城”阿拉木图,到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塔什干;再从“东方璀璨的明珠”撒马尔罕,到天山脚下的山城比什凯克……习近平主席呼吁中国和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图中a为中亚局部地形图,图b为阿斯塔纳的气候资料图。‎ ‎(1) 简述阿拉木图苹果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 举二例分析阿斯塔纳新能源丰富的原因。(8分) (3) 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拟加快修建中国新疆—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铁路,推测修建该铁路需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并说出你推断的理由。(8分)‎ 过好三道关——审题关、析题关、答题关,有效提高做题效率。以本题问(2)为例说明(举二例分析阿斯塔纳新能源丰富的原因。)‎ ‎1.审题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狭义审题主要包括审设问的行为词、设问的中心语、修饰语、赋分值;广义审题还包括审材料、图表等。‎ 审问(2):行为词(分析)、中心语(原因)、修饰语(新能源丰富),结论:要分析二例新能源丰富的原因,不是简单地描述。‎ 位置:离冬季风源地近 影响风的大小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形:平坦 影响太阳能的因素 纬度 海拔 天气 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根据信息解读,筛选掉 ‎2.析题关:调动所学知识,在正确理解题意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调动知识框架,构建答题模板,经过再次对图表、材料信息的解读,筛选答题模板。‎ ‎3.答题关:根据分值、答题意图,讲究条理性、逻辑性,规范语言,运用术语,将答题有层次性地表达完整。‎ 问(2)答题:分二层次,规范性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①风能丰富: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平坦,有利于冬季风的进入;‎ ‎②太阳能丰富: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 附录:老师改卷分析 学生对中亚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答题时还不能把握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或答题时也仅凭记忆而缺乏对材料的再认识和解读,导致答题不全。学生答题丢分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题号 答题丢分原因 问1‎ ‎“万金油”答题模式,没有对图形再次解读,对影响苹果种植的气候因素把握不准,甚至出现知识点错误:该地光照充足、降水丰富。‎ 问2‎ 对新能源的概念不清,对风能、太阳能的影响因素不知,调动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差 问3‎ 调动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差,读图能力差,论证理由不充分。‎ 整体丢分的原因还有语言表述不规范:不清、不全、不准、语言口语化、空洞化;答题层次结构混乱;书写潦草等。‎ 第二篇.高考地理综合题微型答题模板汇编 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一、农业小专题:‎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 气候湿润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 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 自然条件恶劣;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 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国印度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大于中国,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⒁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 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 交通便利;④ 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 土壤肥力下降;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⑤ 市场广阔; ⑥ 工业比较发达;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 二、 洪涝小专题: ‎ ‎⑴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三、 干旱小专题: ‎ ‎⑴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调;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⑻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四、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 ‎⑴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五、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开垦梯田,既扩大耕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六、 海洋资源小专题: ‎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 ‎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七、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 ‎⑴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 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⑹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③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 有利于社会稳定 ;‎ 战略意义: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八、 地质地形小专题: ‎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 洲: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   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人为原因:④ 对植被的破坏 九、 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 ‎⑴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 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 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 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⒁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⒂ 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⒃ 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⒄ 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⒅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⒆ 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 ,原因为: 背风坡,降水量少。‎ ‎⒇ 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分析区位: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十、 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 ‎⑴ 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⑵ 火地岛(新西兰南北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⑶ 赤潮问题:发生赤潮的原因:‎ ‎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外因)‎ ‎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 ‎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 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⑸ 酸雨带来的影响: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 危及人体健康。‎ ‎⑹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⑺ 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 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⑻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开采; ② 过度放牧;③ 过度开垦;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 相结合 ‎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⑼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⑽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① 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 实行雨季回灌 十一、 工业小专题: ‎ ‎⑴ 日本工业集中在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①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 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⑶ 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⑷ 工业集聚:① 传统工业区:‎ ‎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  ② 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 轻工业为主;③ 生产过程分散;④ 资本集中程度低;⑤ 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 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 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 树立品牌意识;⑥ 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 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⑹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社会经济因素:① 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 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 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⑺ 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十二、 人口数量、分布小专题: ‎ ‎⑴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 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 续发展.‎ ‎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十三、 人口迁移小专题: ‎ ‎⑴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 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 ②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③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⑹ 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十四、 兰州问题: ‎ ‎⑴ 石化工业区不合理:① 位于河流谷地 工业废气不利于扩散;②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造成城市大气污染;③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⑵ 山谷地形的不利影响:①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②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城市大气污染;③ 使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⑶ 布局形式与地域形态:‎ 位于黄河谷地,发展被迫沿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地形、河流 条带式 分散疏松式 ‎  ( 因素 ) (地 域 形 态 ) (布 局 形 式 )‎ 十五、 城市小专题 ‎ ‎⑴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③ 科技发达;④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⑶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 ② 广阔的消费市场; ③ 高素质的劳动力;④ 宽广的经济腹地;⑤ 充足的商品供应; ⑥ 丰富的农副产品;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 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 ② 居住拥挤③ 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 用地紧张。‎ ‎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 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 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 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 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 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 城市规划: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② 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 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⑷ 城市道路网问题:形 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 作 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 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两大问题: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 措 施: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 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 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 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十六、 文化小专题: ‎ ‎⑵ 为什么说都江堰是顺应了自然规律?① 既可防洪又可灌溉② 没有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变式:为什么说江南丘陵的梯田顺应了自然规律? ① 丘陵地区坡度较小,开垦梯田后,既没有造成环境污染,也没有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②开垦梯田后,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光热等自然资源,又使农业得以充分发展。‎ ‎⑶ 民族风情、民族的节日 元宵节舞龙灯--汉族 泼水节--傣族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  芦笙节--苗族 火把节---彝族 十七、 黄山与庐山旅游问题: ‎ ‎⑴ 欣赏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夏季,最佳天气是雨过天晴。‎ ‎⑵ 黄山四绝中的"怪石"在游览时,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庐山黄山比较:① 游览价值:黄山大,庐山小;② 市场距离:黄山较短,庐山较长;③ 地区接待能力:黄山较小,庐山较大;④ 交通通达性:黄山道路较少,交通不便;庐山有京九铁路和长江航线,通达度较好。⑤环境承载量:黄山缺少较大平台,环境承载量较小;庐山有较大平台,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承载量大 ‎⑷ 在规划黄山旅游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旅游活动的规模与黄山游览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⑸ 黄山与庐山较好协调了旅游活动的规模与黄山游览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均获"世界人类和自然遗产"殊荣,成为著名旅游区 ‎⑹ 制约黄山夏季旅游游客数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承载量 ‎⑺ 黄山与庐山两地开发条件不同,主要原因是:环境承载量;地区接待能力 ‎(8) 对黄山开发为旅游区的影响作出评价:‎ 利: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弊:环境污染、动植物的破坏、背景环境的破坏、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9)对黄山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从游览价值方面分析) ①"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较高;② 集群状况优良;③ 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10)西欧旅游业发达的原因:① 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丰富;② 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③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八: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小专题: ‎ ‎⑵ 我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①持续的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② 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③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④争取国内、国际稳定的政治局势。‎ ‎⑶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 当前世界国家、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② 可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改善出口商品构成;③利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⑷ 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起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 跨国公司:国外组织生产的原则(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① 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金;②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③ 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利: ‎ 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 对我国传统工业造成冲击 ‎⑻ 西亚地区倍受西方列强关注,原因:① 西亚石油资源丰富,是西方列强主要的能源供应地;② 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战略位置重要. ‎ 十九、 三峡工程小专题: ‎ 意义:① 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② 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③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③ 航运、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成败的关键:移民 移民安置最大困难: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移民安置政策:本地安置(就近后靠安置)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农村移民政策 移民方针:开发性移民---------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 开发性移民好处:开发性移民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的长治久安 二十、能源小专题: ‎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 ‎  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 调整措施:‎ ‎①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 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利用乙醇汽油。‎ ‎⑹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 ‎  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⑺ (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  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 对西部的意义:‎ ‎  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  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  c. 增加就业机会;d.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二十一、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 ‎⑴ 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 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⑵ 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大城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地区--------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形式 ‎⑶ 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⑷ 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 ‎①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 ‎② 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变式:武汉、西安分别是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 ‎  芝加哥是美国中部商业中心的原因。‎ ‎⑸ 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  ① 世界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 ‎  ② 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二十二、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 ‎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第二版块 应用案例模板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 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 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 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eg: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eg: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eg: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eg: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eg: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eg: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eg: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 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 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 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 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 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 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 :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 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 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 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 3.市场 4.科技 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 6.国家政策 区位选择类问题 ‎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eg.港口的建设:上海、纽约、天津等 ‎⑴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① 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② 港阔水深,不淤不冻;③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以鹿特丹为依托;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 ‎⑵ 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原因分析类问题 ‎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 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 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 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意义影响类问题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 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a.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 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a. 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特色和吸引力 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 影响区域环境:‎ a.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价值作用类问题 ‎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 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 方法措施类问题 ‎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温馨提醒:‎ 高考综合题答题要实现“四化”‎ ‎(1)段落化:在一个题目中若有几个问题,回答问题要分层次分段落。 ‎ ‎(2)序号化:要分点答题。高考改卷:“踩点给分|”分点答题十分重要!‎ ‎(3)规范化:答题语言用书面语,不要用方言答题。答题模板最大的缺点就是:答题空洞。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模板,联系材料和信息,调动课本知识,规范答题语言。‎ ‎(4)清晰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第三篇.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 综合题型(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半球位置 ‎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 ‎ 点状:具体的经纬度 面状:某地的经纬度范围、穿过某地的重要经纬线及其所跨的纬度带和热量带 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洋东西侧,临海、距海较近、深居内陆 相对位置 ‎ ‎ 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与哪些行政区相邻 位于某地(比如山、河、城市等)的什么方位 综合题型(2)地形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地形类型 ‎ 由哪些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组成,以哪几种为主 地形分布 ‎ (在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地势特点 ‎ 海拔高度、地势的起伏状况 剖面特征 ‎ (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的特征 典型地貌 ‎ 该区域有哪些特殊或典型的地貌形态 综合题型(3)气候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 气温特征 恒温型 ‎ 热带:终年高温 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 ‎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 ‎ 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综合题型(4)气候成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纬度 因素 ‎ 纬度是影响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热量不足 海陆 因素 ‎ 同纬度陆地比海洋夏季气温高,同纬度陆地比海洋冬季气温低;内陆降水少 ‎ 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夏季气温低,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近海一般降水多 大气 环流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受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特点不一样 ‎ 季风环流:受夏季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地形因素 ‎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洋流因素 ‎ 暖流经过: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 寒流经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综合题型(5)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类 ‎【思维建模】‎ ‎1.河流水系特征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流程长短 ‎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轮廓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海岸)则河流较短,如台湾西海岸河流较东海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河流流向 ‎ 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支流、面积 ‎ 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河道特征 ‎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地壳可能同时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易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致密或疏松、凹岸或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提醒】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 ‎(1)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干、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2)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3)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散)状分布,如亚洲总体的水系特征。‎ ‎(4)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5)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6)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呈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2.河流水文特征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流量 流量大 或小 ‎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多少;流域面积大的,一般流量也大 水位 水位变化 大或小 ‎ 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含沙量 含沙量 大或小 ‎ 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 最冷月均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 凌汛 有或无 ‎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提醒】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 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量,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 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量,使河流水位变化减小 修建水库 湖泊对河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变化减小 ‎ 水库以下河段河流的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综合题型(6)区域特征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明确区域空间范围 ‎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邻区的相对位置 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 地形的类型及地势起伏状况 气候 ‎ 气候类型及气温、降水特征 水文 ‎ 河流水系特点及水文状况 土壤 ‎ 土壤的类型及特点 生物 ‎ 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 综合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 工农业类型及其分布 ‎ 经济结构(工农业、交通)‎ ‎ 区域内的地区差异(工农业)‎ ‎ 区域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归纳区域特征 ‎ 区分差异,归纳共同性 综合题型(7)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 角度 答题模板 纬度 ‎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呈负相关。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海拔 高度 ‎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海拔(地势)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低,太阳辐射越弱 天气 状况 ‎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云量呈负相关。云量越大,太阳辐射越弱;云量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空气 密度 ‎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空气密度呈负相关。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空气密度大,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 坡向 ‎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也与坡向有关。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日照 时间长短 ‎ 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小 ‎【提醒】 (1)运用上面的模板分析具体问题时,在保证角度全面的前提下,还要抓住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主要分析纬度、海拔高度和天气状况。空气密度等方面可以与海拔高度一并分析,如: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海拔低,空气密度大,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2)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虽然它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又因大气储存的热量少,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综合题型(8)某地区缺水的原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气候 ‎ 降水较少或不丰沛,蒸发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河流 ‎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 ‎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利用不合理 ‎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综合题型(9)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与解决措施类 ‎【思维建模】‎ ‎1.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性缺水 ‎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工程性缺水 ‎ 水利设施不完善,季节调控能力差;基础设施差,供水能力不足 污染性缺水 ‎ 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质恶化 浪费性缺水 ‎ 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2.水资源缺乏的解决措施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开发水源 ‎ 时间上,修坝蓄水,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 ‎ 空间上,开渠引水,进行跨区域调水 ‎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 采取全 面节水 措施 ‎ 倡导公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 ‎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工业节水)‎ ‎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 综合题型(10)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纬度 ‎ 山地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海拔 ‎ 山地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 相对高度 ‎ 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纬度 ‎ 山地所在纬度——纬度低,垂直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垂直自然带海拔低 坡向 ‎ 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海拔,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综合题型(11)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及美洲东部。‎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 地形 ‎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 气候 ‎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水 ‎ 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 ‎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 ‎ 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 ‎ 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 政治文化 ‎ 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综合题型(1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 自然原因 水系特征 ‎ 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平原上河道弯曲 水文特征 ‎ 河流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气候异常 ‎ 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引起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 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 围湖造田,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综合题型(1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气候 ‎ 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地形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差,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 山区城市一般都分布在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水源 ‎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土壤 ‎ 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兴起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城市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交通条件变化引起城市兴衰 政治 ‎ 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国家特殊的政策,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军事 设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形成城市,并且城市规模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宗教 ‎ 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 科技 旅游 ‎ 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 综合题型(14)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条件 气候 ‎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等 地形 ‎ 地形平坦开阔 水源 ‎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等,灌溉用水充足 土壤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多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 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产品供不应求 交通 ‎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劳动力 ‎ 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 科技 ‎ 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机械化水平高、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家政策 ‎ 国家实施“种粮补贴”政策、政策支持 ‎【示例】 中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有利条件 制约因素 青藏 高原 ‎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 ‎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势高,气温低,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短 河西 走廊 ‎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 ‎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水资源紧缺;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 东北 平原 ‎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季多积雪和季节性冻土,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墒情 ‎ 纬度高,气温较低,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短;易受洪涝、寒潮、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华北 平原 ‎ 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处暖温带,热量相对充足 ‎ 春旱,多风沙;旱涝灾害频繁 综合题型(15)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条件 原料 ‎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 接近燃料产地(煤矿、油田、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 接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 接近市场(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劳动力 ‎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技术 ‎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农业基础 ‎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区,农业基础好 社会条件 国家政策 ‎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工业惯性 ‎ 搬迁费用高 环境条件 风向 ‎ (会污染环境的企业)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不污染城区大气 水源 ‎ (会污染环境的企业)位于河流的下游,(远离水源地)不污染城区水源 歌谣记忆 位交原市政动力(历),地水环协(社会协作)别忘基 综合题型(16)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选线时要本着尽量少占好地的原则,并且要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应尽量平行于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质 线路应尽量避开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最好从背斜部位开凿 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带来的不利影响 资源条件 ‎ 资源丰富地区发展交通运输是开发资源的需要,发展交通运输能够促进资源丰富地区资源的开发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 ‎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科技条件 ‎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示例】 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 铁路 制约因素 青藏铁路 ‎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南昆铁路 ‎ 暴雨集中,多泥石流、滑坡;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崎岖,河流密布,山高谷深; 少数民族集中,经济技术落后 综合题型(17)交通线路修筑的意义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交通布局 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 经济意义 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 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交流,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 政治意义 巩固国防、保持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繁荣 综合题型(18)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 ‎ 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船舶停泊、靠岸、避风)‎ 筑港条件 ‎ 陆地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 ‎ 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的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城市依托 ‎ 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政策条件 ‎ 对外开放地区易建成自由贸易港 综合题型(19)影响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交通条件 ‎ 便利的交通条件: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设立原则:交通最优)‎ 市场条件 ‎ 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商品供应 ‎ 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综合题型(20)水库坝址选择的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地形条件 ‎ 坝址在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地形区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地质条件 ‎ 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区、断层区 水文条件 ‎ 保证水量充足 社会条件 ‎ 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以及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少淹没居民点 综合题型(21)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地形 ‎ 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温带海域 冬季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河口处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渔场 ‎ 寒暖流交汇处或 ‎ 上升流海区 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综合题型(22)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调整经济结构 ‎ 对原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调整工业布局 ‎ 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 发展交通运输 ‎ 发展交通运输设施,完善交通网 治理环境污染 ‎ 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大规模地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示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方向 ‎(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3)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4)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综合题型(23)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类 ‎【思维建模】‎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上游 调洪 ‎ 加强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修建水库 中游 分洪、蓄洪 ‎ 严禁沿湖围垦,要退耕还湖、疏浚河湖、搞好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 下游 泄洪、束水 ‎ 加固两岸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示例】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措施 开发核心 ‎ 河流的梯级开发 措 施 防洪 ‎ 干支流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航运 河流水位稳定,通航里程长,沟通范围广 ‎ 廉价的水运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电 ‎ 发展水电(30座水电站)、火电、核电,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促进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能耗工业的发展,河流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提高 水质 ‎ 影响范围: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措施:污染防治、营造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旅游 ‎ 环境的不断改善及公园、风景区和野生动物管理区等的建立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旅游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且带动了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土地 利用 ‎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设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稳固河、湖岸线,防治水土流失;对矿区土地进行恢复和治理。‎ 效果 ‎ 减少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综合题型(24)水利工程的利弊评价类 ‎【思维建模】‎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经济效益 ‎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社会效益 ‎ 降低洪涝威胁,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产业调整,推动库区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上游地区 ‎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 河口 三角洲 ‎ 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 ‎ 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 ‎ 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综合题型(25)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类 ‎【思维建模】‎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影响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 对调入地区 ‎ 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对调出地区 ‎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对调入地区 ‎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对调出地区 ‎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对调入地区 ‎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对调出地区 ‎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生态 对调入地区 ‎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调出地区 ‎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综合题型(2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类 ‎【思维建模】‎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 国家 ‎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中 国家 ‎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发达 国家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发展中 国家 ‎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发达 国家 ‎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物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发展中 国家 ‎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环境污染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 国家 ‎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 国家 ‎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综合题型(27)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类 ‎【思维建模】 ‎ 河流航运价值的大小与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变化的大小和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河流航运价值越大;水量越小,水量变化越大,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低,河流航运价值越小。‎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自然 条件 地势落差 ‎ 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 径流流量 ‎ 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 河流冰期 ‎ 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人文 条件 经济水平 ‎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 人口城市 水运网络 ‎ 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综合题型(28)城市化的影响类 ‎【思维建模】‎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人口转化 ‎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 ‎ 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 ‎ 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不利影响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问题 ‎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问题 ‎ 过量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 ‎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质恶化 ‎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环境问题 ‎ 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烟尘、废气 ‎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染水源 ‎ 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增多 ‎ 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社会问题 ‎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综合题型(29)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是黄河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口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河流入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多个冲积扇形成冲积扇平原。‎ ‎※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卡维尔盐沼的成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综合题型(30)点状、线状、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地区范围在哪;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④看极值——看等值线闭合情况,反映局部某地区的偏大(或偏小)状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