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高考题物理计算的常见几种类型 题型常见特点 考查的主要内容 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的阶段性运动。‎ ‎(2)力大小可确定,一般仅涉及力、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计算,通常不涉及功、能量、动量计算问题。‎ ‎(1)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分析与受力分析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 ‎(3)选择最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位移、速度和时间。‎ ‎(4)特殊的阶段性运动或二物体运动时间长短的比较常引入速度图象帮助解答。‎ ‎(1)学会画运动情境草,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 ‎(2)加速度a计算后,应根据物体加减速运动确定运动学公式如何表示(即正负号如何添加)‎ ‎(3)不同阶段的物理量要加角标予以区分。‎ 力学二大定理与二大定律的应用 二大定理应用:(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运动:若出现二个物体时隔离受力分析,分别列式判定。‎ ‎(2)题目出现“功”、“动能”、“动能增加(减少)”等字眼,常涉及到功、力、初末速度、时间和长度量计算。‎ ‎(1)功、冲量的正负判定及其表达式写法。‎ ‎(2)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表达式的建立。‎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速度公式与单一动量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位移公式与单一动能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二个物体动能表达式与系统能量守恒式往往也是等价的。应用时要避免重复列式。‎ ‎(4)曲线运动一般考虑到动能定理应用,圆周运动一般还要引入向心力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往往考查到二个定理的应用。‎ ‎(1)未特别说明时,动能中速度均是相对地而言的,动能不能用分量表示。‎ ‎(2)功中的位移应是对地位移;功的正负要依据力与位移方向间夹角判定,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正负有时也可根据特征直接判定。‎ ‎(3)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答往往比较繁琐。‎ ‎(4)运用动量定理时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并依据规定的正方向来确定某力冲量,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 二大定律应用:(1)一般涉及二个物体运动 ‎(2)题目常出现“光滑水平面”(或含“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提示)、“碰撞”、“动量”、“动量变化量”、“速度”等字眼,给定二物体质量,并涉及共同速度、最大伸长(压缩量)最大高度、临界量、相对移动距离、作用次数等问题。‎ ‎(1)系统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2)涉及长度量、能量、相对距离计算时常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含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3)等质量二物体的弹性碰撞,二物体会交换速度。‎ ‎(4)最值问题中常涉及二物体的共同速度问。‎ ‎(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选择某一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2)系统合外力为零时,能量守恒式要力争抓住原来总能量与后来总能量相等的特点列式;当合外力不为零时,常根据做多少功转化多少能特征列式计算。‎ ‎(3)多次作用问题逐次分析、列式找规律的意识。‎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般出在选择题中)‎ ‎(1)涉及天体运动问题,题目常出现“卫星”、“行星”、“地球”、“表面”等字眼。‎ ‎(2)涉及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加速度、质量、离地高度等计算 ‎(3)星体表面环绕速度也称第一宇宙速度。‎ ‎(1)物体行星表面处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地面处重力往往远大于向心力 ‎(2)空中环绕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纬度和高度有关,涉及火箭竖直上升(下降)时要注意在范围运动对重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而小范围的竖直上抛运动则不用考虑这种影响。‎ ‎(4)当涉及转动圈数、二颗卫星最近(最远距离)、覆盖面大小问题时,要注意几何上角度联系、卫星到行星中心距离与行星半径的关系。‎ ‎(1)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两天体间距离r距与向心力公式中物体环绕半径r的区别与联系。‎ ‎(2)双子星之间距离与转动半径往往不等,列式计算时要特别小心。‎ ‎(3)向心力公式中的物体环绕半径r是所在处的轨迹曲率半径,当轨迹为椭圆时,曲率半径不一定等于长半轴或短半轴。‎ ‎(4)地面处重力或万有引力远大于向心力,而空中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重要的物理现象或史实跟相应的科学家 伽利略 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单摆的等时性 爱因斯坦(德美)‎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质能方程;狭义相对论指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相对论 法拉第(英)‎ 首先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研究电磁感应(磁生电)现象,电磁感应定律: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卢瑟福(英)‎ a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中子存在 卡文迪许(英)‎ 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测万有引力恒量 惠更斯(荷兰)‎ 单摆的周期公式;光的波动说 库仑(法)‎ 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 玻尔(丹麦)‎ 关于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圆满解释氢光谱 安培(法)‎ 分子电流假说、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左右手定则)‎ 查德威克(英)‎ 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奥斯特(丹麦)‎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贝克勒尔(法)‎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牛顿(英)‎ 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牛顿环、光的微粒说 托马斯·扬(英)‎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证实光具有波动性 楞次(俄)‎ 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布朗(英)‎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麦克斯韦(英)‎ 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光的电磁说,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皮埃尔居里(法)‎ 和玛丽居里(法)‎ 发现放射性元素钋、镭 赫兹(德)‎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发现并证实了电磁波,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约里奥居里(法)和伊丽芙居里(法)‎ 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汤姆生(英)‎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普朗克(德)‎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密立根 电子电量的测定 亨利 发现自感现象 开普勒(德)‎ 开普勒三定律 伦琴(德)‎ 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多普勒效应(奥地利)‎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康普顿效应 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现象 欧姆(德)‎ 欧姆定律 德布罗意(法)‎ 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斯涅耳(荷兰) ‎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富兰克林 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洛仑兹(荷兰)‎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昂尼斯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泊松(法)‎ 用波动理论推理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焦耳—楞次定律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主干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而不是其变形结果.‎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表示某点的电势,E表示电动势,表示电势能 ‎ ‎(4) 主干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一定要突出重要解题观点。‎ ‎(2) 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式子准确地表达你的解答过程,准确求得结果并得出正确结论。‎ 总结为一个要求:‎ 就是要用最少的字符,最小的篇幅,表达出最完整的解答,以使评卷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你的答题信息,就是一份最好的答卷。‎ 特别注意:板面的设计、布局。‎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进行连接,相除的也不要用“÷”,而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υ、r、ν、”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了.‎ ‎②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 ‎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要用到同一字母表示物理量,采用角上标、角下标加与区别。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某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V1用,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⑥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等.‎ ‎⑦物理量单位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如Hz、Wb. ‎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①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由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时有发生.‎ ‎②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轴正方向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 ‎ 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 ‎①绘制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 ‎②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 ‎③画函数图象,要画好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的数据.‎ ‎④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⑤高考答题时,必须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否则无法扫描,从而造成失分.‎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①看懂文句,‎ ②弄清题述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③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所经历的过程.‎ ‎1审题: ④状态或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物理规律.‎ ‎(是解题的关健) ⑤找出状态或过程之间的联系.‎ ⑥明确己知和侍求,‎ ⑦挖掘在文字叙述(语言表达)中的隐含条件,(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 对象:整体或隔离体(系统)、‎ ‎2.选对象、找状态、划过程(整体思想): 找准状态 研究过程:准确划分(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对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过程中(全或分)进行:受力,运动,做功特点分析。‎ 受力情况 ‎3.分析: 运动情况 必要时画出受力、运动示意图或其它图辅助解答。‎ 做功情况 ‎ 及能量专化情况。‎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个数);做什么性质的运动(v、a);及各力做功的情况等。‎ 搞清各过程中相互的联系,如:上一个程的末状态就是下一过程的初状态。‎ ‎4.依(运动、受力、做功或能量转化)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 ‎(对象所处状态或发生过程中的)‎ ①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三把“金钥匙”) 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等。‎ 注意:用能的观点解有时快捷,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可用以不同性质运动阶段的全过程。‎ 设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物理量 ‎5.运用规律列式前(准备) 建立坐标 ‎ 规定正方向等。‎ ‎6所选的物理规规律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 有时可能要用到数学的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式.‎ 主干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绐公式”形式进行列式,‎ 不同的状态或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6.统一单位制,将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组)求解结果。‎ ‎7.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其方向。‎ 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运动、做功情况分析,弄清所处状态或发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健。‎ 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分过程,不同的过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选用不同的规律,但要注意不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物理量。有时也可不必分析每个过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整个过程,会使解题步骤大为简化。‎ 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及过程中的受力、做功情况。‎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1.审题:是解题的关健,明确己知和侍求,看懂文句,弄清题述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挖掘隐含在文字叙述中的条件,从语言文字中挖掘隐含条件(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2.选对象和划过程:隔离体或整体(系统)、找准状态和准确划分研究过程(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3.分析:对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过程中(全或分)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情况分析及能量专化分析。有必要时画出受力、运动示意图或光路图辅助解答。‎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个数);做什么性质的运动(v、a);及各力做功的情况等。‎ 搞清各过程中相互的联系,如:上一个程的末状态就是下一过程的初状态。‎ ‎4.依对象所处状态或发生过程中的运动、受力、做功等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 ‎(三把“金钥匙”)①牛二及运动学公式;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等。‎ 注意:用能的观点解有时快捷,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可用以不同性质运动阶段的全过程。‎ ‎5.在依规律列式前设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物理量,建立坐标,规定正方向等。‎ 依据(所选的对象在某种状态或划定的过程中)的受力,运动,做功特点,‎ 选择依?物理规规律,并确定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有时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主干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绐公式”形式进行列式,有时要用到数学函数关系式或几何关系方程。不同的状态或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6.统一单位制,将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组)求解结果。‎ ‎7.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其方向。‎ 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运动、做功情况分析,弄清所处状态或发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健。‎ 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分过程,不同的过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选用不同的规律,但要注意不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物理量。有时也可不必分析每个过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整个过程,会使解题步骤大为简化。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及过程中的受力、做功情况。‎ ‎ [计算说明]‎ ‎1、单个物体问题情景 ‎ 物体平衡(+直线运动规律) 平抛运动+万有引力 F=m a + 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 P=FV(以不变功率运行等) 圆周运动+功能关系 ‎2、多个物体问题以“动量+功能”组合见多,出现机会最大 ‎3、①力电综合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多,体现出力、电、磁三主干内容学科内综合。②磁场中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综合物体的平衡、电路(欧姆定律)、磁场(安培力)、电磁感应四大内容,重新成为高考热点。‎ ‎4、要熟悉电子绕核运行时动能与等效电流、光子能量与太阳辐射等问题的分析 ‎5、解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 ‎ ⑴选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选过程(全过程和分阶段过程)‎ ‎⑵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各力大小方向、是否恒力、做功与否、冲量等)和运动情况(初末速度、动量、动能等)‎ ‎⑶ F=ma+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恒力作用下物理问题 功能关系—— 通常涉及位移情况时 选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式 动量理论—— 通常涉及时间情况时 ‎ 变力作用下物理问题 —— “功能关系+动量理论”‎ ‎⑷解方程,验根 ‎6、典型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专题问题 ‎ ⑴极板间加电场(图甲)‎ ① 不同时刻从b点由静止释放电荷,讨论其往返运动情况。‎ ② 电荷从中央a点射入,讨论电荷仍从中央线处射的条件等 ③ 电荷从b点由静止释放,讨论其到达另一极板的条件 ④ 极板电压改为u=U0cosωt等情况时,讨论电荷从a点连续高速入射时,电荷持续出射时间间隔 ‎⑵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比较 ① 电荷分别以相同初速垂直进入同宽度的有界电场E、磁场B中(图乙),偏向角均为θ,求初速v0‎ ‎② 电荷进入极板间的磁场(图丙等)中,讨论电荷不能出射的条件 ‎③ 带电环在电、磁场中沿竖直杆运动,讨论其运动的最大速度Vm、最大加速度am ‎⑶ 物体受恒力作用时的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只受洛仑兹力(B⊥v)时,运动轨迹为圆;受洛仑兹力和其它恒力作用时,所做曲线运动的轨迹既不是抛物线,也不是圆。‎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 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高考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意的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 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 ‎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①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 ‎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⑴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⑵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零 ‎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⑷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1≤V2‎ ‎⑸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⑺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 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 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R为半径)‎ ‎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Ⅳ…=1:3:5:7…‎ ②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1:t2:t3:…= 1:(√2-1):(√3-√2)…‎ 三.物理现象和过程中的隐含条件 ‎1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 ‎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态;三个力是共点力 ‎3物体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合=0‎ ‎4物体恰能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5机动车在水平里面上以额定功率行驶:P额=F牵引力V当F牵引力=f阻力,Vmax= P额/ f阻力 ‎6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电压不变;电容器断开电源,电量不变 ‎7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中掉下来的物体;做平抛运动 ‎8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出来的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9带电粒子能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F洛仑兹力=F电场力,出来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导体接地;电势比为零(带电荷量不一定为零)‎ 高考物理 “二级结论”集 一、静力学:‎ ‎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小F合F大-F小。‎ ‎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 ‎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 ‎ 时间等分时, , ‎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 ‎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 通过各段时间比1∶∶()∶……‎ ‎5.自由落体: ‎ ‎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 6.上抛运动:对称性:,, ‎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 11.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 1.水平面上滑行:a=g ‎ 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   ‎ ‎ ‎ ‎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 ‎ ,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 ‎ a ‎5.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角的位置! ‎ ‎    ‎ ‎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 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 ‎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 h大→V小→T大→a小→F小。‎ ‎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 ‎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 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2‎ ‎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 五、机械能:‎ ‎ 1.求机械功的途径:‎ ‎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 (5)由功率求功。‎ ‎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滑动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 3.一维弹性碰撞:,‎ ‎ 动物碰静物:V2=0, ‎ ‎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4.A追上B发生碰撞,则 ‎(1)VA>VB (2)A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 ‎(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 7.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 ‎(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 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 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 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8.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 (1)动量守恒 ‎ (2)能量关系。‎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 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U与R成正比,。 P与R成正比,。‎ ‎2.并联电路:I与R成反比, 。 P与R成反比, 。‎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4.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R1 R2 = r2 时输出功率相等。‎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12.纯电阻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减小;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绝对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增大;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 ‎13.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 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 (1) 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 (2) 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 “内接的表的内阻产生误差”,“好表内接误差小”(和比值大的表“好”)。‎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R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4范围内。‎ ‎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7.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法: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 (1) 通过尽量多的点,‎ (2) 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3) 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十一、磁场:‎ ‎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无关)。‎ ‎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 ‎3.带电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得出 和;‎ 解决问题必须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 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 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4.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没有平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 磁力矩大小的表达式,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为有效面积。‎ ‎5.安培力的冲量。‎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 ‎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 ‎6.转杆(轮)发电机的电动势:‎ ‎7.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 ‎8.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 最大电动势:‎ ‎ 与e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以中性面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 以垂直切割时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3.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 P, ,T ,f, ‎ ‎5.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3.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4.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光的颜色 偏折角 折射率 波长 频率 介质中的光速 光子能量 临界角 红色光 小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紫色光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十六、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 ‎6.反向截止电压为,则最大初动能 十七、原子物理: ‎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经过几次、衰变?先用质量数求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求衰变次数。‎ ‎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4.1u=931.5MeV。 ‎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 衰变、裂变、聚变都是放能的核反应;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6.氢原子任一能级上:E=EP+EK,E=-EK,EP=-2EK,‎ ‎ 量子数nEEPEK¯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