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8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专题四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类型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 ‎ ‎ ‎ ‎ ‎ ‎ ‎ ‎ ‎ ‎ ‎ ‎【思考】〖04年全国文综卷Ⅲ〗右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 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12分)‎ ‎【析】部颁答案为: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若改为“简要说明该地地质作用的表现”,则应作如下分析:①内力作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地热丰富;石灰岩广布地区大理岩丰富,说明变质作用强烈。②外力作用: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流水化学侵蚀作用强;泥石流和滑坡频繁。‎ ‎3.区别与联系 ‎⑴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将高山 削低,把盆地填平。‎ ‎⑵总来说,地质作用以      为主,      为辅。‎ 二、地壳运动 ‎1.分类 ‎⑴水平运动 ‎①→ ←:形成                 。(巨大的褶皱山系)‎ ‎②← →:形成                 。(裂谷或海洋)‎ ‎⑵垂直运动 ‎↓↑: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⑶关系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     为主,     为辅。‎ ‎2.地壳运动理论 ‎⑴大陆漂移学说 ‎〖扩展阅读〗解释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演变的一种学说。1912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起初,魏格纳看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南、北美洲和非洲、欧洲的边缘相吻合的现象设疑,从而进行系统研究。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其余部分称为泛大洋。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导致大陆发生从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由于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导致大陆向西的运动。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初,使泛大际漂浮分开。美洲大陆漂得最快,亚洲、澳大利亚大陆漂得最慢。在美洲大陆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首先形成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洲大陆间形成印度洋。直到新生代第四纪初期,才形成现代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世界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被挤压褶皱而形成。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陆地向西漂移时留下的残块。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西向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的挤压结果。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确的大地测量数据证实,目前大陆仍在缓慢地保持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也表明,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的位置,而是经过了位移。但最初的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泛大陆分裂的古生代褶皱带,不能解释升降运动;因此这一学说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接受。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给这一学说以新的解释。‎ ‎⑵海底扩张学说 基本观点:海岭(大洋中脊)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 如右图,C为岩浆喷发处,为海岭,即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它形成后,不断将旁边的岩石往两侧推移。‎ ‎〖思考〗A、B、C三处岩石年龄大小关系是      。(A<B<C)‎ ‎〖规律总结〗 海底岩石年龄以    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⑶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认真阅读教材和教材插图后,独立完成下列空格:‎ ‎①     (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整体上分为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依次是:‎ ‎②其中,唯一的大洋板块是      。‎ ‎③印度洋板块包括的大块陆地有:    、    、    。‎ ‎④大西洋被    、    、    三大板块分割。‎ ‎⑤秘鲁一带沿海属于    板块,加利福尼亚半岛属于    板块,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属于    板块,喜马拉雅山属于    板块,冰岛被    和    分割,红海处于    和    边界上。‎ ‎⑥板块边界 生长边界:分布于                                  ;‎ 消亡边界:分布于                                  。‎ ‎⑦地壳活动状况对比:板块内部,      (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       (活动频繁)。‎ ‎⑧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   或   ,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陆 → ← 海:即陆海相撞,形成                  三大主要地貌。‎ 陆 → ← 陆:即陆陆相撞,形成             ,如           。‎ 陆 ← → 陆:即陆陆相离,形成   和   ,如       和        。‎ 三、地质构造 ‎1.褶皱 ‎⑴基本单元:‎ ‎⑵基本形态:‎ ‎⑶“地形倒置”现象及其成因:‎ ‎⑷背斜和向斜的判别方法 法一:岩层弯曲状况(特别注意地面以下的岩层弯曲状况与地面上的地表起伏之间的差别)‎ 背斜——‎ 向斜——‎ 法二:岩层新老关系(同一水平线上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 向斜——‎ ‎〖思考〗如右图,若岩层年龄1>2>3>4,则:‎ ‎① b、c各是什么地质构造?‎ ‎② 已知岩层2为含煤地层,则分别从a、b、c、d四处打井,能钻到探到煤的点有   (ac)。‎ ‎⑸应用 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背斜:储油构造,为什么?‎ ‎〖思考〗 ①交通隧道宜选择     ,为什么?‎ ‎     ②水库大坝宜选择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