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4.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9高考物理探究性实验力学实验专题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力学实验专题 ‎1、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案无效)‎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 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 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 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 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④ 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⑥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关系曲线。‎ (1)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 斜面倾角的余弦= ;‎ ②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①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 ②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2)3.62cm ‎【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 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②根据③根据运动学公式,有,即有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1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1×‎1mm=‎3.61cm或者‎3.62cm也对.‎ 打点计时器 滑块 砝码 托盘 ‎3、(2008宁夏卷)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说明:关于纸带的计算 ‎ ‎1.40‎ ‎1.89‎ ‎2.40‎ ‎2.88‎ ‎3.39‎ ‎3.88‎ ‎4.37‎ 单位 cm ‎0‎ ‎1‎ ‎2‎ ‎3‎ ‎4‎ ‎5‎ ‎6‎ ‎7‎ ‎⑴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⑵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⑶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理论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答:⑴0.495~0.497 m/s2; ‎ ‎ ⑵①CD; ②天平;‎ ‎⑶对滑块和砝码盘由牛顿第二定律 ‎ 偏大;打点计时器振动时会对纸带产生阻力,使测得的加速度偏小,因而使测量的μ偏大。‎ 问题:你不觉得这个实验太麻烦了吗?这个实验能否简化呢?怎样简化?‎ ‎4、‎ ‎(2003江苏物理第12题)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打点计时器 纸带 图1‎ 纸带运动方向 ‎7.72 7.21 6.71 6.25 5.76 5.29 4.81 4.31‎ 图2‎ 单位:cm ‎【解析】由给出的数据可知,重物落地后,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7.72cm,s2=7.21cm,s3=‎6.71cm,s4=‎6.25cm,s5=‎5.76cm,s6=5.29cm,s7=‎4.81cm,s8=‎4.31cm 以a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又知T=0.04s,解得a=‎-3.0m/s2。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解得μ=0.30。‎ ‎【答案】根据图2中数据利用逐差法得 ‎=‎-3.0m/s2。‎ 由-μmg=ma,解得μ=0.30。‎ ‎【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定律、逐差法、牛顿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 问题:还可以怎样简化。‎ ‎2013年新课标卷(改造了2008年宁夏卷的实验题)‎ 评价: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为了简化实验。‎ ‎5、(2007广东卷)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a)‎ ‎2.72‎ ‎2.82‎ ‎2.92‎ ‎2.98‎ ‎2.82‎ ‎2.62‎ ‎2.08‎ ‎1.90‎ ‎1.73‎ ‎1.48‎ ‎1.32‎ ‎1.12‎ 单位:cm a b c 图11 (b)‎ ‎⑴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⑵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的_________。‎ ‎⑶如果取重力加速度10 m/s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6、验证机械能守恒 A、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 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h    B.l.5h C.2h D.2.5h B、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①物块的质量m1、m2;‎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 ‎7、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速度。‎ ① 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 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 (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 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 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 ‎ 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 ,横轴表示的是 。‎ 小车 打点计时器 纸带 接电源 图2‎ ‎8、某同学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 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步骤如下: ‎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还的小车沿平板斜面 向下运动,重复几次。‎ 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 点迹,从便于度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中 ‎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t图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4‎ ‎15‎ ‎16‎ ‎17‎ ‎18‎ ‎19‎ ‎20‎ ‎0‎ ‎1‎ ‎2‎ ‎3‎ ‎4‎ ‎5‎ ‎6‎ S1‎ S2‎ S3‎ S4‎ S5‎ S6‎ 图3‎ ‎0‎ ‎1‎ ‎2‎ ‎3‎ ‎13‎ ‎0‎ ‎1‎ ‎2‎ ‎5‎ 图4‎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填选项代号)‎ S t ‎/cm•s-1‎ t/×0.01s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5‎ ‎10‎ ‎15‎ ‎20‎ ‎25‎ 图5‎ A.电压合适的50Hz的交流电源 ‎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 E.天平 F重锤 ‎②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4所示,则S2= cm , S5= cm ‎③该同学在图5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图线。‎ ‎④根据-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v0=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 例题9:乙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研究的实验。‎ ‎ 纸带 ‎ 电火花计时器 图3‎ 配重 垫木 ‎ 小车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点速度的大小,分别记为、、、……,再求出它们的平方、、、……;‎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坐标点,再连成图线;‎ ‎(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在步骤d中,该同学测得,则配重重力所做的功 J;‎ ‎②该同学得到的图象如图4所示。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 图4‎ ‎0‎ ‎0.1‎ ‎0.2‎ ‎0.3‎ ‎0.4‎ ‎0.5‎ ‎1.0‎ W/J υ2/(m2﹒s-2)‎ ‎0.6‎ ‎2.0‎ ‎3.0‎ ‎0.5‎ ‎1.5‎ ‎2.5‎ ‎ m/s;‎ ‎③小车的质量M= kg.‎ ‎10、(09广东)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 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图13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 图13‎ ‎ ‎ ‎15.(1)①小车;②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 ‎③改变小车质量.‎ ‎(2)0.600J,0.610J.‎ ‎(3)△E-W图线如图所示 ‎ ‎ 评价:图像问题斜率和截距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