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0 KB
  • 2021-05-14 发布

版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万用公式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 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 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 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 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宁 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 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 寂静。(2 分)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3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 4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 骤三)。 答题示例 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 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的志向。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 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 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 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 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 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 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 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 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 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 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 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 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 “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 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 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 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 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 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 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 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 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 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 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 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 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 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 ——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 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 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 分)。诗人精神 愉快、神清气爽(1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 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 明情感)(想像 1 分,画面描绘 2 分) 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 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 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 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 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 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 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 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 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 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 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 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 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 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 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 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 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 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 “‘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 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附:古代诗歌鉴赏万用公式 角 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 修 1.本诗在表达感情 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修辞(表现)手法?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 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 本诗(或第 X 句或第 X 联)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 离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 “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 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 辞 手 法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 赏析。 2.诗的第 X 句/X 联 运用了什么表现 (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试结合全 诗作简要赏析。 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 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 感。 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 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 句内容+表达情感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 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 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 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 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 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描 写 手 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 写很成功,试结合 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 写上有何特色和作 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 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 (细节描写、白描、 正面与侧面描写;景 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 虑动静、虚实、上下、 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 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 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 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 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 (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 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 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 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 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 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 写的成功之处。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 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 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 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 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 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 浓浓的乡思之情。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 上有何特点?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 样抒发感情的?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赏 析。 3.第 X 句值得玩味,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 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 情还是间接抒情;若 是间抒,则再确定具 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 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 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 方式的作用,要用到 术语,如含蓄蕴藉、 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 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 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 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 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 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 接考查点])+抒发(寄寓、 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 感的分析。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 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 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 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 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 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 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 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思 想 感 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 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 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 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 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 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 +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 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 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 感的分析。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 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 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 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 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 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 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悲叹。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 这首诗的评价?为 什么?请结合诗句 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 (内容形式?整体局 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 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 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 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 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 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 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 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 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 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请说说理由。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 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 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 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 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 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 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 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 “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 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 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观 点 品 评 比 较 鉴 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 了…,各有什么寓 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何异 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 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 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 点;②后写出异同之 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研究;③最后指明 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 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 (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 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 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 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 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 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 (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 了(某某)表达作用。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 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 斜阳。 病 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 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 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 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 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 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 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 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 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 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 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 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 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 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 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 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 意象?结合全诗分 析意象在全诗中的 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 一意象在两首诗中 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 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 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 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 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 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 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 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 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 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 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 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 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 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 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 仿佛令人 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 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 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 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1.这首诗营造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有 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 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 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 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 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 特点)+交融的感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 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 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 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 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 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 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 乡愁。 意 境 品 味 字 词 推 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 你认为用得好不 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 版本中某个字不同, 你认为写得好不 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 最生动传神的是什 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 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 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 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 有 无修辞或描写手法, 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 作用,C 对诗人感情表 达的作用。 X 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 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 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 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 或作用。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 “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 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 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 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 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 人出塞后的孤寂。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 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 最生动传神的是什 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 诗的诗眼,你同意 吗?说说你理由。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 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 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 该 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 手法,若有则指出其 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 意境的作用,C 对诗人 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 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 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 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 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 或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 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 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 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 达意上的作用。 ① “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 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 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 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语 言 风 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 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 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 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 色;如: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委婉含蓄、 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 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 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 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 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 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 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 味及效果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 言特色。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 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 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 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 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 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 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 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 感慨。 人 物 形 象 1、你从诗中看到了 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形象? 2、“…(诗句)” 勾勒出了怎样的形 象?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 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词主旨,指 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 用和效果。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 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 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 格、特征+形象称谓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 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 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 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