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24页

  • 41.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    分析: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含义是指最高的德行是像水一样,做人也像水一样柔能克刚,随圆就方。‎ ‎    读懂材料是第一位的,阅读、理解、分析、思考、结论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没有阅读理解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没有分析与评论的可能。所以,能不能听懂别人说话,能不能看懂文字,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前提。‎ 上善若水:生命(王燕晶)‎ 生命(王燕晶)‎ ‎ ‎ ‎    生命本就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片空地上。我们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于生命的浮华、尘世的喧腾中,我们从沉默到成熟,从成熟到繁华已尽,人世的种种,值得思量。‎ ‎    ‎ 事实是最残酷的证明,而现实,则是最残酷的事实。生活的潮流总会有一天让你看到最丑恶的人生百态,而随着时间轴一起向前进的,则是我们逐渐被磨平的棱角。而纵使有一天,你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从此碌碌无为,存在于社会的最底层。那么,这本就是生活的面貌,我们无从改变生活的真相。我们艳羡于所有站在顶端的人,却不知道他们是用多少倍的付出与煎熬成就如今的宏图。‎ ‎    时间从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止它流转的步伐。我们得像所有忙于寻求生命意义的人一样,学会适应。当然,有些执著于一己而无果的则会永远逝去。‎ ‎    变通只是一种态度,与之相对应的刚正不阿则是一种心灵的存在方式。我们的一切生活都是为了探寻未来生命的烛光。而这种探索,则需要我们思索人生,对未来则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信心与追寻。‎ ‎    外圆内方不是工于心计。像古代所有的皇亲国戚争权夺位,谋取一片江山,而表面却波澜不惊,言辞句句有所指却又不点破,这应该被称之为圆滑吧,却偏偏他们内心恶毒,手足相残,亦所不辞。好似所有的帝王都是踩着鲜血登上皇位的。而在整个过程中,被称为圆滑的东西最自私,也最丑恶。‎ ‎    我们的确要有一套自己的处世模式,我们总是要以人心为背景,在自己的舞台上用生命来旋转、歌颂。我们的确得有心计,但在友情、亲情及所有值得我们去回忆的篇章里,取得胜利的永远都是包容、朴素、真诚与善良。‎ ‎    ‎ 每个人都有想法,但我们却需要以另一种形式来呈现自己的观点。即使困难重重,我们依旧不能改变自己善良的本质。变通只是一种策略和方式,而内心的方正与坚守,却是在时间的逝去中流徙不掉的,永远存在的。我们要坚守心灵,要刚正不阿,要正气凛然。‎ ‎ ‎ ‎    分析:王燕晶用散文式的笔法写了一篇美文。如果说缺点,那就是没有在开篇就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到了文中才出现了论点。高考作文与日记、随笔是不一样的,改卷老师没有阅读耐心,因而,学生也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抒情。老师们从读标题、看两头、抓中间做起,快速地浏览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虽美,却未必能得高分。‎ 方圆(赵琦)‎ 我们都很熟悉“上善若水”,但极少有人知道后面还有“任方圆”三个字。或许,这被我们忽略的内容才是水之至善的真正原因。‎ 的确,我们有时需要变得“方”一点,这一种责任感和正义感,是方舟子敢于一次又一次揭破骗局、不懈打假的坚毅果敢,是斯诺登敢于爆出美国“梭镜”计划窃听丑闻的英勇无畏;“方”不是面对劫匪我自岿然不动的胆小懦弱,不是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起的顾虑重重……如果没有正义,没有有棱有角、不惧身后千夫所指的勇士,我们的社会不知道会少多少真相与正能量。‎ 但这种“方”‎ 绝不是肆无忌惮与跋扈不羁。如今,我们的言论更加自由,可很多人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变得无知无畏,只要张扬个性,只要跳脱不羁,面对他人的批评或建议,一句“我不在乎”就轻松带过。他们因无知而放任,无畏而善斗,忘了自己内心应该还有一条底线去遵守。这样的“方正”,我们宁可不要。‎ 所以,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变得“圆”一些。这不是妥协退让,而是一种更为高明的生存与斗争的智慧。古人云:“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任何事情太过极端便都是错误,懂得各退一步才会海阔天空。萧伯纳面对路人“我从来不给愚蠢的人让路”的挑衅,并没有生气,没有愤怒,没有用一贯刻薄的笔调进行嘲讽回击,他只是淡淡一笑,“我恰恰相反。”彬彬有礼地将一场矛盾化为无形,却让挑衅者无言以对。这才是智慧。‎ 当然,“圆”不意味着圆滑世故,不是为了某些利益去阿谀奉承,不是在唯唯诺诺中丧失自己的主见,更不是让无情的现实将曾经的热血青年打磨成精明势利的“老油条”。‎ 有人说,你变得有棱有角的唯一好处就是让别人吃掉你的时候更容易下口;而你变成一个圆,则会让你越滚越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那就让我们做水一样的人吧,“上善若水任方圆”,任它改变形态,亦不失其本心。‎ ‎ ‎ 分析:赵琦的文章,论点明确,层次清晰。第一段明确提出论点,文章从“方”与“圆”两方面论述,最后归结为“那就让我们做水一样的人吧,“上善若水任方圆”‎ ‎,任它改变形态,亦不失其本心。”这样的文章易得高分。只是在语言上还需用心经营,摘抄、仿写、创造,是学习写作不错的途径。‎ 赵琦的文章所举到的事例,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所以,在事实论证的时候,有典型人物事例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储备大可不必惊慌,生活现象随手就可拈来使用。‎ 世间万物,方圆之间(刘昕)‎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题记 ‎(分析:以诗文开篇点题,既文学,又明晰。)‎ ‎ ‎ 上善若水任方圆(张瑶)‎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不恶,而攻坚强莫之能胜。”‎ ‎——题记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并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气度,滴水穿石是种一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水泽万物而不图回报,能够随着外界的环境而变化形态,与之相适应。它不因谦就而卑怯,却因虚和得永生。它不似牛奶需要在方盒子里体现价值,也不必像酒一般在方盒子里彰显身份。它拥有“自我”,却更能做到“无我”。它不争不抢,淡然超脱,于无形中而幻化为有形。一旦发威,不可阻挡,这就是智者。‎ 我们做人就应“上善若水任方圆”,外圆内方,心境淡然而不脱于世外,圆通处世却不迷失自我,改变“外我”却永保“本我”。‎ ‎(分析:题记表明主题,已经表明了作者对材料透彻的把握。第一段又以整齐哲理的排比句出现,更深刻地写出了“上善若水”的水的特质,表明至善如水。)‎ ‎ ‎ 杨晨雅:水虽然始终沉默不语,但它的行动却响亮地告诉我们,灵活变通会使自己足迹遍及各处。‎ ‎ ‎ 郭雅伦:房子总是建成方的,箱子也总是棱角分明,这样的形状赋予它们稳固,却也限制了它们的变化。轮子是圆的,球也是圆的,这给予了它们随心所欲的自由,却也容易让它们脱离轨道、失去控制。方有方的好,圆自然有圆的妙。上善若水,遇方则方,当圆则圆。人生若棋盘,圆形的棋子可以演化出千万般变化,也需要在方格棋盘的限制之内。‎ ‎ ‎ 曹凯利《方圆——处世哲学》‎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 ‎——题记 故事中的渔夫无疑是可悲的。他曾经有三次机会,都放弃了,而一味地停留在过去的眼光里,太过偏执。处事不知变通而最终只能一无所有。‎ 方是人格的自立、原则的坚守,是目标,是理想,是信念;圆是灵活,是变通,是劈波斩浪的手段,是搏击人生的策略。‎ ‎ ‎ ‎(分析:题记很经典很精彩。不仅准确把握了材料含义,也高度精炼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只这一句,就奠定了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础。)‎ ‎ ‎ 葛晶晶《圆之规,方之矩》‎ 头顶的天空还未褪去淡淡的星光,远处的天边却出现了一抹霞光。这是新的一天。日子这样安然地反复着,生命却并未单调重复。日出日落,春华秋实,寒来暑往……绿芽新吐,叶茂根深,残落凋零……这是造物主对生命的礼赞,诉说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 规矩是什么?它不是刻舟求剑的死板,它不是画蛇添足的多余,它更不是拔苗助长的荒唐。它是万物的尺度,是对事物约束的法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的罗盘。‎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一语道出了规矩对人们约束的重要性。‎ 单说以法律形式存在的规矩,你可曾试想过它的重要性?若少了这些规矩和约束,我们面临的将会是怎样一个可怖的世界:交通因失去秩序混乱不堪,坏人因不受管制而制造事端,该是医生做的事却被司机推给了厨师……那将会是一个怎样令人痛心的“人间地狱”?‎ 正因为规矩,我们才可以欣赏到日出日落的美仑美奂,才能体会到夏雨秋风的四季变化。‎ ‎ ‎ ‎(分析:作者显然没有读懂材料,理解的正误是作文及格与否的前提。然而,打出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的评议语言优美,注意了结构的安排,在句式的编排上也较用心。)‎ ‎442班比我们多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开放性的题目,更考察大家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平时没有思考意识与总结习惯的同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什么看法也没有的。原啸的文章,有很好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 ‎ 书籍,在传承与发展间 原啸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写到一个极端守旧的老头,穿复古的衣服,蹬过时的款式的皮靴,最要命的是他从来不接受新的思想,只翻看过百年前的经典名著,一生只读过一本新书,那是小城车站的《铁路指南》。‎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集合体,那么最容易留于形式的又恰恰是内容。如果一个人的内容没有被足够重视,落后于时代,陈腐、守旧,那么生命就会如一潭死水,灵魂就会失去鲜活。‎ 而书籍,决定了人的生命是鲜活还是死板。‎ 高尔基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书籍能不能引领人们探寻新世纪的光辉,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时代精神。中化文化之烛火千年不灭,上道轩辕,下至于兹,满含兴亡成败的曲折。漫漫青史,不仅浸透了为史者厚重的笔墨,也浸满了每一个读史的国人慷慨的热泪。我们为自己生在一个百世长存的文明古国而自豪,更为祖国五千年灵魂不灭的文化而倾倒。有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厚重稳健的民族在近代会被多国瓜分蚕食,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什么外邦西夷会轻而易举扣开国门?圆明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为什么孔孟的“仁者爱人”没能教化他们放下屠刀?为什么杜甫的“山河破碎”没能唤起国人奋起的勇气?永乐大典上万卷、数亿言,在战争烈火中化为残页?它的命运就像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一样,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接处面临拷问。‎ 如今,又是一个太平盛世,但是昨日末世的阴云却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我们应该清楚,面对现代化,不能再空说春秋大义,要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完善自己;手里捧着的不能再仅仅是当年士子的四书五经,而是要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但另一个极端往往是,一部分人盲目地迷信西方教条,不惜完全割断身后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承认《基督山伯爵》中厚重的拜金主义,却不屑于孟子的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向往《安娜》中奢华的上层社会,却启动老庄安贫乐道的哲言,听不进刘禹锡陋室抚琴的高歌。‎ 事实证明,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不能也不可能切断历史而独立存在,一切完全放弃传统的国家都是没有未来的。胡锦涛总书记的话坚定有力,至今传响。‎ 我们不约而同地生活在同一部历史当中,我们的文化接受着历史的选择。我们既不能完全舍弃历史的过往,也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什么样的文字更适合当下,什么样的思想能够指引未来,书籍任重而道远,我们的选择更要合理而谨慎。‎ 古诗词鉴赏手法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拟人 槛菊愁烟兰泣露。‎ 猿猱欲度愁攀援。‎ 拟人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形象生动。‎ ‎3.借代 低眉信手续续弹。‎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连锋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5.设问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的特点: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其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6.反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7.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怜子情如水,谐音相关)‎ 春蚕到死丝(思念,谐音相关)方尽。‎ 暖风得醺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8.互文 互文,是指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9.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知否?知否?就是绿肥红瘦。‎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10.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的作用:句式整齐,便于吟诵,结构一致,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可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11.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兴的作用:托寓象征,引发联想。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引起下文的故事,或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12.排比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排比的作用: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直抒胸臆的作用:富有感染力,能将情感表达的更强烈,更能打动人。‎ ‎2.景情关系(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以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以景结情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托物言志(借物表达思想、志趣)‎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的作用: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4.怀古诗 ‎(1)借古抒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怀古伤今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借古讽今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描写手法 ‎1.白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的作用:以其简单质朴的风格突出被描写的对象,使其简洁明了,表现力更强,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2.动静 ‎(1)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以动衬静(衬托)‎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4)化动为静 遥望瀑布挂前川 ‎(5)化静为动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虚(想象)实相生 在古典诗歌中,虚与实是相对出现的,一般而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②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 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4.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 ‎5.远近、点面、俯仰、视听、色彩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面”是整个蜀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其他手法 ‎1.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古今对比、怀古伤今)‎ 对比的作用: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衬托、烘托、对比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之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友情之深)‎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离愁)‎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写天姥山奇伟)‎ ‎3.烘托与渲染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烘托。‎ 看托体与主体是否相属。‎ ‎(1)“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从属关系,“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是肃杀苍凉秋天的属类,肃杀苍凉藉“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而存在。在渲染中,托体(描写对象)与主体(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托体是主体的具体表现,主体是托体的抽象概括。‎ ‎(2)汉乐府《陌上桑》,托体是行人、少年等人的反应,主体是罗敷之美,托体能够反映主体,但托体并不是主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托体和主体并不相属。(也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4.用典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的作用:‎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简洁精练,内涵丰富。——《锦瑟》‎ ‎5.抑扬 ‎(1)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2)欲抑先扬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生活实例 别人向你借钱,先冷面无情拒绝,后热情送钱。‎ 小伙子第一次见丈母娘提亲,只提了六个小苹果,吃饭狼吞虎咽,不拘小节。等丈母娘脸色极差,要把他赶出家门时,他又挤进门说:“不知道您喜欢啥,带了点小礼物。”丈母娘打开一看,是六万块钱。‎ 抑扬的作用: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6.照应 江晴(郑燮)‎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吐”照应“雾裹”。‎ 照应的作用: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7.象征(以物)‎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的高洁傲岸。‎ 象征的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