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山东卷word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山东卷)理综 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 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 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必做,共87分) 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 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14.A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下的唯一因素,选项A 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选项C错误。 15.2011年11月3日,“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 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州九号”交会对接。变轨前和 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线速度 大小分别为 1v 、 2v 。则 1 2 v v 等于( ) A. 3 1 3 2 R R B. 2 1 R R C. 2 2 2 1 R R D. 2 1 R R 15.B解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2 2 Mm vG mR R  ,得 GMv R  ,所以 1 2 v v  2 1 R R ,选 项B正确。 16.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 高点的过程中,v 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16.AC解析:根据 v t 图像可知,前3s内货物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 超重状态,选项A正确;最后2s内货物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3 /va m st   , 受重力和拉力作用,选项B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 0 2 tv vv  ,前3s内与 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都为3 /m s ,选项C正确;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 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错误。 17.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 1OO 、 2OO 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 、 1O 、 2O 转动,在O 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 f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 N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 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 1O 、 2O 始终等高,则( ) A. fF 变小 B. fF 不变 C. NF 变小 D. NF 变大 17.BD解析:把重物M和两木块m看成整体受力分析可得,竖 直方向合力为零,始终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 2 2fF mg Mg  , 选项A错误B正确;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对结点O受力分析 可得,轻杆弹力增大,对木块受力分析得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增大,选项C错误D正确。 18.图甲是某燃气炉点火装置的原理 图。转换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图乙所示的 正弦交变电压,并加在一理想变压器的原 线圈上,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 1n 、 2n 。V为交流电压表。当变压器副线圈电压的瞬时值大于5000V时,就会在钢针和金属 板间引发电火花进而点燃气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等于5V B.电压表的示数等于 5 2 V C.实现点火的条件是 2 1 1000n n  D.实现点火的条件是 2 1 1000n n  18.BC解析:电压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所以等于 1 5 2 2 mEU V  ,选项A错误B正确; 实现点火的条件是 2 5000U V ,所以 2 2 1 1 1000n U n U   ,选项C正确D错误。 19.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 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 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 A.带负电 B.在c点受力最大 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有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19.CD 解析: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可知,粒子带正电,选项A正确;根据库仑定律可知, 离点电荷最近时最大,选项B错误;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选项C错误; 同心圆间距相等,所以a点到b点电势差大于b点到c点的电势差,所以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 大于有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选项D正确。 20.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上端接有定值电阻,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 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将质量为m的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当速 度达到v 时开始匀速运动,此时对导体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下 的拉力,并保持拉力的功率为P,导体棒最终以 2v 的速度匀速运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 且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2 sinP mgv  B. 3 sinP mgv  C.当导体棒速度达到 2 v 时加速度为 sin2 g  D.在速度达到 2v 以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R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20.AC解析:当速度达到 v 时开始匀速运动,受力分析可得 2 2 sin B l vmg R   ,导体棒最 终以 2v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拉力为 sinF mg  ,所以拉力的功率为 2 sinP mgv  ,选 项A正确B错误。当导体棒速度达到 2 v 时安培力 1 sin2F mg  ,加速度为 sin2 ga  ,选 项C正确。在速度达到 2v 以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R上产生的焦耳热等 于拉力所做的功加上重力做的功,选项D错误, 【必做部分】 21.(13分)(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 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 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 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 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a = m/s2,若用 a g 来计 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21.(1)①6;7【或7;6】 ②1.00;1.20 ③2.00;偏大 解析:①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是常数 2x aT  ,可 知开始位移之差为2cm,所以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0.2001 / 1.00 /0.2v m s m s 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0.2329 / 1.17 /0.2v m s m s 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 的大小为 2 24 3 2 1 2 2 0.1060 0.0861 0.660 0.0460 / 2.00 /4 4 0.1 x x x xa m s m sT         ,由 于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阻力,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偏大. (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试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 xR(阻值约 4 ,额定电流约 0.5A );电压表:V(量程 3V ,内阻约 3k ) 电流表: 1A (量程 0.6A ,内阻约 0.2 ); 2A (量程 3A ,内阻约 0.05 ); 电源: 1E (电动势3V,内阻不计) 2E (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R (最大阻值约 20 )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mm。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 、电源应选 (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中(间答题卡)完成电路原理图。 21.(2)①1.773【1.771~1.775均正确】 ②A1;E1; 电路图如右。 解析:②电压表量程3V,所以电源应选E1,通过待测金属丝 的最大电流约为 3 0.754I A A  ,所以电流表应选A1。 22.(15分)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 段为一半径 1.0R m 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 0.5L m 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 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 0.2m kg ,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1 0.4  。工件质 0.8M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0.1  。(取 210 / )g m s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 高度差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 ①求F的大小 ②当速度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 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22.解:(1)物块从P点下滑经B点至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1 0mgh mgL  ① 代入数据得 0.2h m ② (2)①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 ,P点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 ,由几何 关系可得 cos R h R   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有 tanmg ma  ④ 对工件和物体整体有 2( ) ( )F M m g M m a    ⑤ 联立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 8.5NF  ⑥ ②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 ,水平位移为 1x ,物块落点与B间的距离为 2x , 由运 动学公式可得 21 2h gt ⑦ 1x vt ⑧ 2 1 sinx x R   ⑨ 联立②③⑦⑧⑨式,代入数据得 2 0.4x m ⑩ 23.(18分)如图甲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竖直边界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 垂直纸面向里,在边界上固定两长为L的平行金属极板MN和PQ,两极板中心各有一小孔 1S 、 2S ,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正反向电压的 大小均为 0U ,周期为 0T 。在 0t  时刻将一个质量为 m 、 电量为 q ( 0q  )的粒子由 1S 静止释放,粒子在电场力 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在 0 2 Tt  时刻通过 2S 垂直于边界进入 右侧磁场区。(不计粒子重力,不考虑极板外的电场) (1)求粒子到达 2S 时的速度大小 v 和极板距离d (2)为使粒子不与极板相撞,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应 满足的条件。 (3)若已保证了粒子未与极板相撞,为使粒子在 03t T 时刻再次到达 2S ,且速度恰 好为零,求该过程中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时间和磁感强度的大小 23.解:(1)粒子由 1S 至 2S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2 0 1 2qU mv ① 由①式得 02qUv m  ② 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0Uq mad  ③ 由运动学公式得 201 ( )2 2 Td a ④ 联立③④式得 0 02 4 T qUd m  ⑤ (2)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2vqvB m R  ⑥ 要使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与极板相撞,须满足 2 2 LR  ⑦ 联立②⑥⑦式得 024 mUB L q  ⑧ (3)设粒子在两边界之间无场区向左匀速运动的过程用时为 1t ,有 1d vt ⑨ 联立②⑤⑨式得 0 1 4 Tt  ⑩ 若粒子再次达到 2S 时速度恰好为零,粒子回到极板间应做匀减速运动,设匀减速运动的时 间为 2t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22 vd t ⑾ 联立式得 0 2 2 Tt  ⑿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 0 0 1 23 2 Tt T t t    ⒀ 联立⑩⑿⒀式得 07 4 Tt  ⒁ 设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由式结合运动学公式得 2 mT qB  ⒂ 由题意得 T t ⒃ 联立⒁⒂⒃式得 0 8 7 mB qT  ⒄ 【选做题】36.(8分)【物理—物理3-3】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 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 20l cm (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 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 管水银面 10h cm (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 0 75p cmHg ) ①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做单位) ②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 (填“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气体 将 (填“吸热”或放热“)。 36.(1)ab解析: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减小,分子间斥力也减小,选项c 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选 项d错误。 (2)①设U型管横截面积为S,右端与大气相通时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 1p ,右端与一 低压舱接通后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 2p ,气柱长度为 2l ,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为 p 。左 管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1 1 2 2pV p V ① 1 0p p ② 2 hp p p  ③ 1 1V l S ④ 2 2V l S ⑤ 由几何关系得 2 12( )h l l  ⑥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50p cmHg ⑦ ②做正功;吸热 37.(8分)【物理—物理3-4】(1)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 传播, 0t 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 P 、Q 分别位于 2x m 、 4x m 处。从 0t  时刻开始计时,当 15t s 时质点刚 好第4次到达波峰。①求波速。②写出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 (2)如图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 R ,O 为球心, AB 为直径。来自 B 点的光线 BM 在 M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 AB ,另一光线 BN 恰好在 N 点发生全反射。已知 30ABM   ,求 (1)玻璃的折射率。(2)球心O到BN的距离 。 37.解:(1)①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v ,波长为  ,周期为T ,有图像知, 4m  。 由题意得 33 4t T T  ① v T 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1 /v m s ③ ②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0.2sin(0.5 )y t m ④ (2)设光线BM在M点的入射角为 i ,折射角为 r ,由几何关系可知, 30i   , 60r   ,根 据折射定律得 sin sin rn i  ⑤ 代入数据得 3n  ⑥ 光线BN恰好在N点发生全反射,则 BNO 为临界角C 1sinC n  ⑦ 设球心到BN的距离为d,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d R C ⑧ 联立⑥⑦⑧式得 3 3d R ⑨ 38.(8分)【物理—物理3-5】(1)氢原子第 n能级的能量为 1 2n EE n  ,其中 1E 为基态 能量。当氢原子由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时,发出光子的频率为 1 ;若氢原子由第2能级跃 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频率为 2 ,则 1 2    。 (2)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 3Am m 、 B Cm m m  , 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 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38.(1) 1 4 解析:根据跃迁公式 nm EEh  即可解得。 (2)设AB碰撞后,A的速度为,B与C碰撞前B的速度为,B与V碰撞后粘在一起 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A、B木块: 0A A A B Bm v m v m v  ① 对B、C木块: ( )B B B Cm v m m v  ② 由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 Av v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0 6 5Bv v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