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9.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化学二轮热点专题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热点专题:第2讲 化学与传统文化 ‎ 1.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钻木取火     B.百炼成钢 C.水乳交融 D.蜡炬成灰 解析:A项,“钻木取火”是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B项,“百炼成钢”是生铁中的C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从而使含C量降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C项,“水乳交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正确;D项,“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答案:C ‎2.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  )‎ A.生石灰 B.草木灰 C.明矾 D.漂白粉 解析:该物质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呈碱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故草木灰、漂白粉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呈碱性;明矾溶于水,由于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该物质”为明矾,C项正确。‎ 答案:C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对“CaCO3→CaO”的转化进行拟人化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转化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转化过程放出大量热 C.生成的CaO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D.CaCO3是水泥的主要成分之一 解析:CaCO3受热分解生成CaO和CO2‎ 气体,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A项正确;该转化过程需吸收大量热,B项错误;CaO属于碱性干燥剂,能与氯气反应,故C项错误;CaCO3是生产水泥的原料之一,D项错误。‎ 答案:A ‎4.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物品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解析:A项,青铜器是金属材料;B项,瓷器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钢化玻璃成分与普通玻璃成分相同,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航天服的成分是涤纶,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D ‎5.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解析:酒曲捣碎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是物理过程,A错;酒曲发酵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是化学过程,B正确。高温蒸馏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将乙醇蒸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过程,C错;泉水勾兑是乙醇和水的简单混合,属于物理过程,D错。‎ 答案:B ‎6.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解析:A项,“粉身碎骨”指碳酸钙受热分解,“要留清白在人间”‎ 指氢氧化钙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钙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错误;B项,雾是气溶胶,正确;C项,“试玉要烧三日满”指玉具有高温稳定性,和硬度无关,错误;D项,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酿酒的过程是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错误。‎ 答案:B ‎7.中国古代化学成绩斐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造纸是以木材等为原料,用去除杂质后的纤维素制成纸,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火药是由硫黄、木炭、硝酸钾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得的 C.“China”来源于我国闻名于世的陶瓷,陶瓷是一种硅酸盐产品 D.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它是由纯铜制作的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它的主要成分是铜、锡、铅,不是由纯铜制作的,D错误。‎ 答案:D ‎8.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B ‎《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涉及化学变化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解析:选项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A项正确;选项B,“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选项C,硝酸钾、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答案:B ‎9.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下面是一些在历史文化中出现的现象或传说及其化学解释,其中解释合理的一组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其乃“腾云驾雾”而行,其中的云不是胶体,雾是胶体 B.《水浒》中经典片段——智劫生辰纲中,晁盖等人用蒙汗药药倒杨志等人,其使用的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可能是NaCN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擒拿南王孟获时路遇哑泉,人饮用了哑泉水后,一个个说不出话来,其主要成分是CuSO4。智者指教,饮安乐泉水可解毒,安乐泉水主要成分可能是氢氧化钙 D.《红楼梦》中有经典语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而质软,泥因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质硬。这句话借此形容男女的性格差异 解析:云也是胶体,A错误;蒙汗药不能使人致命,NaCN有剧毒,能直接使人死亡,B错误;哑泉有毒,说明哑泉溶有有毒性的物质CuSO4,安乐泉能解毒,说明安乐泉溶解的物质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饮安乐泉水能解毒,C正确;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实际含义是指男子没有女子洁净清爽,俗气,追求功名利禄,不是指性格的软硬,而且水质软与氢键无关,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 答案:C ‎10.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B.“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 C.“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D.“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 解析:“鼻冲水”易挥发、不可服用、可贮存在玻璃瓶中,故“鼻冲水”为氨水,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H2OH++OH-‎ ‎,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A项错误;氨水中存在粒子:NH3、H2O、NH3·H2O、H+、NH、OH-,B项错误;氨水是混合物,NH3·H2O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氨水和二氧化硅不反应,D项正确。‎ 答案:D ‎1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瓦由无沙粘土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根据“蒸令气上”知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项正确;硝石(KNO3)灼烧时火焰为紫色,朴硝(Na2SO4)灼烧时火焰为黄色,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C项正确;该过程发生反应:HgS△,Hg+S、Hg+S===HgS,上述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