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4.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考试说明
I.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刨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三、地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l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
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
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 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全日
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
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地理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地理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另外,由于高中与初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周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l、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粪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变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宅问形态和商业同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办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舁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凋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台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四部分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
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
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
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选考三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志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25道题,每题4分,共10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4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共6道题,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2道题,共11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级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3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必做题部分根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必考内容命题。其中.思想政治必做题的分值比重约占36%,地理、历史必做题的分值比重分别约占32%。
Ⅳ.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右囤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l~2题。
l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台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墟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2图中I、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片j形成的是
A I、Ⅱ B.Ⅲ、Ⅳ c I、Ⅲ DⅡ、Ⅳ
【答案】D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睛)18时。监测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 B 12℃ C 16℃ D 18℃
【答案】C
4.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 8日15时左右 B 8日22时左右
c.9日1 5时左右 D 9日18时左右
【答案】c
日本某汽车,^\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日东
日本大地震厦随后的海啸、棱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竞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套司
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5~6题。
5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R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答案】B
6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答案】c .
7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
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右
图)。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
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读右图,完成8~9题。
8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
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士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答案】D
9图示区域内,与占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变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答案】B
右图为我国采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固完成i0~12题。
10.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
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答案】B
1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
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答案】D
12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n天山山脉
【答案】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囤回答13~14题。
13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答案】B
14.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
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
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圈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一旧金山一盐湖城)及
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
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下表内容。
表加利福尼亚各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比较区域
比较内容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
(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太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
给量;大盐湖是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人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
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一淤芝
加“福尼Ⅱ善地(#部)
女盘地
农业发展∞自然蒂件
夏季光热克足、降水少,
冬车m和;自c地中海气
《.±壤肥&。
夏季光热£足.冬季末夸
十慷、阵水稀少(温带走
日性气候);水*}足;荒
凄草原广布.±
壤贫舟:
适i开展的农业±产活动
适i开展的农Ⅱ±产活
自种植Ⅲ和目tⅢ(乖
采、蔬菜、花卉等栽培)
盲牧业和灌溉农Ⅱ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
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圈c为图a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搿
水涌l^,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人海流量。说明建坝
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赫决淡
水资源短献的办法,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j)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阿。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
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埘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呲前.水偏戚。原困: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术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
2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肋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
足16千苯。下圉圈a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圉b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办法一: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
多淡水。两国之问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办法二: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
产淡水。
办法三: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荇水)产
生量大。
(提出其它合理办法且论述正确、完整也可得分)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
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
量较太。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
桑蚕丝生产度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
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
主产区。自20世纪未.我国桑蚕养殖业开
始了空间转移。右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
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O 1吨)的省
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全国总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
: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 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太;西部以广西为代表
f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
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
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4【地理一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
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
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
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
右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问题。
(1)菜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
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z)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参考答案】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高。旅游线路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
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5【地理一旅游地理】
分析下图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
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6.【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压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袁回答下列
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参考答案】
(1J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的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I洪、泥石流、滑
坡等次生灾害。
7【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套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
区,地质剖面如右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
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目,还在L坡面上
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
面山的上部山体太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
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
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主。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
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t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8.【地理一环境保护】
右圉为我国熹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
B城市的唯一水源,【’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
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11.坡上开辟采石场.指
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
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9【地理一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灞撤的蛮仆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变化特点:]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土壤侵蚀加剧;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