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2.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3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 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x|x<1},B={x| },则( ) A. B. C. D. 2.如图,正方形 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 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 A. B. C. D.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若复数 满足 ,则 ; :若复数 满足 ,则 ; :若复数 满足 ,则 ; :若复数 ,则 . 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B. C. D. 4.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若 , ,则 的公差为( ) A.1 B.2 C.4 D.8 5.函数 在 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 ,则满足 的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6. 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 A.15 B.20 C.30 D.35 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 2,俯视 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 { | 0}A B x x= < A B = R { | 1}A B x x= > A B = ∅ 1 4 π 8 1 2 π 4 1p z 1 z ∈R z ∈R 2p z 2z ∈R z ∈R 3p 1 2,z z 1 2z z ∈R 1 2z z= 4p z ∈R z ∈R 1 3,p p 1 4,p p 2 3,p p 2 4,p p nS { }na n 4 5 24a a+ = 6 48S = { }na ( )f x ( , )−∞ +∞ ( 11)f = − 21 ( ) 1xf −− ≤ ≤ x [ 2,2]− [ 1,1]− [0,4] [1,3] 6 2 1(1 )(1 )xx + + 2x 3 1x < A.10 B.12 C.14 D.16 8.右面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 3n−2n>1000 的最小偶数 n,那么在 和 两个空白框中,可以分别填入 A.A>1 000 和 n=n+1 B.A>1 000 和 n=n+2 C.A 1 000 和 n=n+1 D.A 1 000 和 n=n+2 9.已知曲线 C1:y=cos x,C2:y=sin (2x+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把 C1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C2 B.把 C1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C2 C.把 C1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C2 D.把 C1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C2 10.已知 F 为抛物线 C:y2=4x 的焦点,过 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直线 l1 与 C 交于 A、B 两点,直线 l2 与 C 交于 D、E 两点,则|AB|+|DE|的最小值为( ) A.16 B.14 C.12 D.10 11.设 xyz 为正数,且 ,则( ) A.2x<3y<5z B.5z<2x<3y C.3y<5z<2x D.3y<2x<5z 12.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解数学题 获取软件激活码”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 1,1,2,1,2,4,1,2,4, 8,1,2,4,8,16,…,其中第一项是 20,接下来的两项是 20,21,再接下来的三项是 20,21,22,依此类推。 求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整数 N:N>100 且该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2 的整数幂。那么该款软件的激活码是( ) A.440 B.330 C.220 D.110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已知向量 a,b 的夹角为 60°,|a|=2,|b|=1,则| a +2 b |= _______ . ≤ ≤ 2π 3 π 6 π 12 1 2 π 6 1 2 π 12 2 3 5x y z= = 14.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 15.已知双曲线 C: (a>0,b>0)的右顶点为 A,以 A 为圆心,b 为半径做圆 A,圆 A 与双曲线 C 的一条 渐近线交于 M、N 两点。若∠MAN=60°,则 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 16.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 O,半径为 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中心为 O。D、E、F 为圆 O 上的点, △DBC,△ECA,△FAB 分别是以 BC,CA,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 BC,CA,AB 为折痕 折起△DBC,△ECA,△FAB,使得 D、E、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 cm3)的最大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12 分)△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ABC 的面积为 (1)求 sinBsinC; (2)若 6cosBcosC=1,a=3,求△ABC 的周长. 18.(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且 .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PAD; 2 1 2 1 0 x y x y x y + ≤  + ≥ −  − ≤ 3 2z x y= − 2 2 2 2 1x y a b − = 2 3sin a A 90BAP CDP∠ = ∠ =  (2)若 PA=PD=AB=DC, ,求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19.(12 分) 为了监控某种零件的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检验员每天从该生产线上随机抽取 16 个零件,并测量其尺寸(单位: cm).根据长期生产经验,可以认为这条生产线正常状态下生产的零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 . (1)假设生产状态正常,记 X 表示一天内抽取的 16 个零件中其尺寸在 之外的零件数,求 及 的数学期望; (2)一天内抽检零件中,如果出现了尺寸在 之外的零件,就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这一天的生产过程 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ⅰ)试说明上述监控生产过程方法的合理性;(ⅱ)下面是检验员在一天内抽取的 16 个零件的尺寸: 9.95 10.12 9.96 9.96 10.01 9.92 9.98 10.04 10.26 9.91 10.13 10.02 9.22 10.04 10.05 9.95 经计算得 , ,其中 为抽取的第 个 零件的尺寸, . 用样本平均数 作为 的估计值 ,用样本标准差 作为 的估计值 ,利用估计值判断是否需对当天的生 产过程进行检查?剔除 之外的数据,用剩下的数据估计 和 (精确到 0.01). 附: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则 , , . 90APD∠ =  2( , )N µ σ ( 3 , 3 )µ σ µ σ− + ( 1)P X ≥ X ( 3 , 3 )µ σ µ σ− + 16 1 1 9.9716 i i x x = = =∑ 16 16 2 2 2 2 1 1 1 1( ) ( 16 ) 0.21216 16i i i i s x x x x = = = − = − ≈∑ ∑ ix i 1,2, ,16i = ⋅⋅⋅ x µ ˆµ s σ ˆσ ˆ ˆ ˆ ˆ( 3 , 3 )µ σ µ σ− + µ σ Z 2( , )N µ σ ( 3 3 ) 0.997 4P Zµ σ µ σ− < < + = 160.997 4 0.959 2= 0.008 0.09≈ 20.(12 分)已知椭圆 C: (a>b>0),四点 P1(1,1),P2(0,1),P3(–1, ),P4(1, )中恰 有三点在椭圆 C 上. (1)求 C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不经过 P2 点且与 C 相交于 A,B 两点。若直线 P2A 与直线 P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 21.(12 分)已知函数 ae2x+(a﹣2) ex﹣x. (1)讨论 的单调性; (2)若 有两个零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 分)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θ 为参数),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 (1)若 a=−1,求 C 与 l 的交点坐标; (2)若 C 上的点到 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求 a.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10 分) 2 2 2 2 =1x y a b + 3 2 3 2 )f x =( ( )f x ( )f x 3cos , sin , x y θ θ =  = 4 , 1 , x a t ty t = +  = − ( 为参数) 17 已知函数 f(x)=–x2+ax+4,g(x)=│x+1│+│x–1│. (1)当 a=1 时,求不等式 f(x)≥g(x)的解集; (2)若不等式 f(x)≥g(x)的解集包含[–1,1],求 a 的取值范围.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 2.B 3.B 4.C 5.D 6.C 7.B 8.D 9.D 10.A 11.D 12.A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14.-5 15. 16.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12 分)△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ABC 的面积为 (1)求 sinBsinC; (2)若 6cosBcosC=1,a=3,求△ABC 的周长. 解:(1) 由题意可得 , 化简可得 , 根据正弦定理化简可得: 。 (2) 由 , 因此可得 , 将之代入 中可得: , 化简可得 ,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 2 3sin a A 21 sin2 3sinABC aS bc A A∆ = = 2 22 3 sina bc A= 2 2 22sin 3sin sinCsin sin sinC 3A B A B= ⇒ = ( ) 2sin sinC 1 23 cos cos sin sinC cos cos1 2 3cos cos 6 B A A B B B C A B C π  = ⇒ = − + = − = ⇒ =  = 3B C π= − 2sin sinC 3B = 23 1sin sin sin cos sin 03 2 2C C C C C π − = − =   3tan ,3 6 6C C B π π= ⇒ = = 3 1sin 3sin 23 2 ab BA = = × = 2 3 2 3 3 315cm 同理可得 , 故而三角形的周长为 。 18.(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且 .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PAD; (2)若 PA=PD=AB=DC, ,求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1)证明: , 又 ,PA、PD 都在平面 PAD 内, 故而可得 。 又 AB 在平面 PAB 内,故而平面 PAB⊥平面 PAD。 (2)解: 不妨设 , 以 AD 中点 O 为原点,OA 为 x 轴,OP 为 z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故而可得各点坐标: , 因此可得 , 假设平面 的法向量 ,平面 的法向量 , 故而可得 ,即 , 同理可得 ,即 。 因此法向量的夹角余弦值: 。 很明显,这是一个钝角,故而可得余弦为 。 19.(12 分) 3c = 3 2 3+ 90BAP CDP∠ = ∠ =  90APD∠ =  / / ,AB CD CD PD AB PD⊥ ∴ ⊥ ,AB PA PA PD P∴ ⊥ ∩ = AB PAD⊥ 2PA PD AB CD a= = = = ( ) ( ) ( ) ( )0,0, 2 , 2 ,0,0 , 2 ,2 ,0 , 2 ,2 ,0P a A a B a a C a a− ( ) ( ) ( )2 ,0, 2 , 2 ,2 , 2 , 2 ,2 , 2PA a a PB a a a PC a a a= − = − = − −   PAB ( )1 , ,1n x y= PBC ( )2 , ,1n m n= 1 1 2 2 0 1 2 2 2 0 0 n PA ax a x n PB ax ay a y  ⋅ = − = ⇒ = ⋅ = − − = ⇒ =     ( )1 1,0,1n = 2 2 2 2 2 0 0 22 2 2 0 2 n PC am an a m n PB am an a n  ⋅ = − + − = ⇒ = ⋅ = + − = ⇒ =     2 20, ,12n  =      1 2 1 3cos , 332 2 n n< >= = ⋅   3 3 − 为了监控某种零件的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检验员每天从该生产线上随机抽取 16 个零件,并测量其尺寸(单 位:cm).根据长期生产经验,可以认为这条生产线正常状态下生产的零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 . (1)假设生产状态正常,记 X 表示一天内抽取的 16 个零件中其尺寸在 之外的零件数,求 及 的数学期望; (2)一天内抽检零件中,如果出现了尺寸在 之外的零件,就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这一天的生产 过程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ⅰ)试说明上述监控生产过程方法的合理性; (ⅱ)下面是检验员在一天内抽取的 16 个零件的尺寸: 9.95 10.12 9.96 9.96 10.01 9.92 9.98 10.04 10.26 9.91 10.13 10.02 9.22 10.04 10.05 9.95 经计算得 , ,其中 为抽取的第 个 零件的尺寸, . 用样本平均数 作为 的估计值 ,用样本标准差 作为 的估计值 ,利用估计值判断是否需对当天的生 产过程进行检查?剔除 之外的数据,用剩下的数据估计 和 (精确到 0.01). 附: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则 , , . 解:(1) 由题意可得,X 满足二项分布 , 因此可得 (2) ○1 由(1)可得 ,属于小概率事件, 故而如果出现 的零件,需要进行检查。 ○2 由题意可得 , 故而在 范围外存在 9.22 这一个数据,因此需要进行检查。 此时: , 。 20.(12 分) 已知椭圆 C: (a>b>0),四点 P1(1,1),P2(0,1),P3(–1, ),P4(1, )中恰有三点在椭 圆 C 上. 2( , )N µ σ ( 3 , 3 )µ σ µ σ− + ( 1)P X ≥ X ( 3 , 3 )µ σ µ σ− + 16 1 1 9.9716 i i x x = = =∑ 16 16 2 2 2 2 1 1 1 1( ) ( 16 ) 0.21216 16i i i i s x x x x = = = − = − ≈∑ ∑ ix i 1,2, ,16i = ⋅⋅⋅ x µ ˆµ s σ ˆσ ˆ ˆ ˆ ˆ( 3 , 3 )µ σ µ σ− + µ σ Z 2( , )N µ σ ( 3 3 ) 0.997 4P Zµ σ µ σ− < < + = 160.997 4 0.959 2= 0.008 0.09≈ ( ) ( ) 161 1 0 1 0.9974 1 0.9592 0.0408P X P X≥ = − = = − = − = ( )~ 16,0.0016X B ( )16,0.0016 16 0.0016 0.0256EX == × = ( )1 0.0408 5%P X ≥ = < ( 3 , 3 )µ σ µ σ− +      9.97, 0.212 3 9.334, 3 10.606µ σ µ σ µ σ= = ⇒ − = + = ( )9.334,10.606 9.97 16 9.22 10.0215xµ × −= = = ( )15 1 1 0.0915 i x xσ = = − ≈∑ 2 2 2 2 =1x y a b + 3 2 3 2 (1)求 C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不经过 P2 点且与 C 相交于 A,B 两点。若直线 P2A 与直线 P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 解:(1) 根据椭圆对称性可得,P1(1,1)P4(1, )不可能同时在椭圆上, P3(–1, ),P4(1, )一定同时在椭圆上, 因此可得椭圆经过 P2(0,1),P3(–1, ),P4(1, ),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 故而可得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2)由题意可得直线 P2A 与直线 P2B 的斜率一定存在, 不妨设直线 P2A 为: ,P2B 为: . 联立 , 假设 , 此时可得: , 此时可求得直线的斜率为: , 化简可得 ,此时满足 。 ○1 当 时,AB 两点重合,不合题意。 ○2 当 时,直线方程为: , 即 ,当 时, ,因此直线恒过定点 。 21.(12 分) 已知函数 ae2x+(a﹣2) ex﹣x. 3 2 3 2 3 2 3 2 3 2 2 1 31, 1 24b aa = + = ⇒ = 2 2 14 x y+ = 1y kx= + ( )1 1y k x= − + ( )2 22 2 1 4 1 8 0 14 y kx k x kxx y = + ⇒ + + = + = ( )1 1,A x y ( )2 2,B x y ( ) ( ) ( ) ( ) 22 2 22 2 8 1 1 4 18 1 4, , ,4 1 4 1 4 1 1 4 1 1 k kk kA B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1 2 1 2 2 1 4 1 1 4 4 14 1 1 8 1 8 4 14 1 1 AB k k kky yk kx x k kk − + −− ++ +−= = +− −− ++ + ( )2 1 1 2ABk k = − + 1 2k ≠ − 1 2k = − 1 2k ≠ − ( ) 2 2 2 2 1 8 1 4 4 1 4 11 2 k ky x k kk − = − + + + + + ( ) ( ) 2 2 4 4 1 1 2 k k x y k + − + = − + 2x = 1y = − ( )2, 1− )f x =( (1)讨论 的单调性; (2)若 有两个零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 (1)对函数进行求导可得 。 ○1 当 时, 恒成立,故而函数恒递减 ○2 当 时, ,故而可得函数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2)函数有两个零点,故而可得 ,此时函数有极小值 , 要使得函数有两个零点,亦即极小值小于 0, 故而可得 ,令 , 对函数进行求导即可得到 ,故而函数恒递增, 又 , , 因此可得函数有两个零点的范围为 。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 分)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θ 为参数),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 (1)若 a=−1,求 C 与 l 的交点坐标; (2)若 C 上的点到 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求 a. 解: 将曲线 C 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方程为 ,直线化为直角方程为 (1)当 时,代入可得直线为 ,联立曲线方程可得: , ( )f x ( )f x ( ) ( ) ( )( )2' 2 2 1 1 1x x x xf x ae a e ae e= + − − = − + 0a ≤ ( ) ( )( )' 1 1 0x xf x ae e= − + ≤ 0a > ( ) ( )( ) 1' 1 1 0 lnx xf x ae e x a = − + > ⇒ > 1,ln a  −∞   1ln ,a  +∞   0a > 1 1ln ln 1f aa a   = − +   ( )1ln 1 0 0a aa − + < > ( ) 1g ln 1a a a = − + ( ) 2 1g' 0aa a += > ( )g 1 0= ( ) 1g ln 1 0 1a a aa ∴ = − + ⇒ < < ( )0,1a ∈ 3cos , sin , x y θ θ =  = 4 , 1 , x a t ty t = +  = − ( 为参数) 17 2 2 19 x y+ = 1 114 4y x a= − + − 1a = 1 3 4 4y x= − + 2 2 1 3 4 4 9 9 y x x y  = − +  + = 解得 或 ,故而交点为 或 (2)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即: , 化简可得 , 根据辅助角公式可得 , 又 ,解得 或者 。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10 分) 已知函数 f(x)=–x2+ax+4,g(x)=│x+1│+│x–1│. (1)当 a=1 时,求不等式 f(x)≥g(x)的解集; (2)若不等式 f(x)≥g(x)的解集包含[–1,1],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 将函数 化简可得 (1) 当 时,作出函数图像可得 的范围在 F 和 G 点中间, 联立 可得点 ,因此可得解集为 。 (2) 即 在 内恒成立,故而可得 恒成立, 根据图像可得:函数 必须在 之间,故而可得 。 21 25 24 25 x y  = −  = 3 0 x y =  = 21 24,25 25  −   ( )3,0 3cos , sin , x y θ θ =  = 1 114 4y x a= − + − 3cos 4sin 4 17 17 ad θ θ+ + −= ≤ 3cos 4sin 4 17aθ θ+ + − ≤ ( ) ( )17 4 3cos 4sin 17 4a aθ θ− − − ≤ + ≤ − − ( )13 5sin 21a aθ ϕ− − ≤ + ≤ − ( )5 5sin 5θ ϕ− ≤ + ≤ 8a = − 16a = ( ) 1 1g x x x= + + − ( ) 2 1 2 1 1 2 1 x x g x x x x > = − ≤ ≤ − < − 1a = ( ) ( )f x g x≥ 2 2 4 y x y x x =  = − + + 17 1, 17 12G  − −    17 11, 2  −−    ( ) ( )f x g x≥ [ ]1,1− 2 24 2 2x ax x ax− + + ≥ ⇒ − ≤ y ax= 1 2,l l 1 1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