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一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考点清单
定律
内容
图示
说明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①
椭圆
,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运动的轨道必有
②
近日点
和
远日点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在③
相等的时间
内扫过的
面积相等
行星从
近日
点向
远日
点运动时,④
速率变小
;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⑤
速率变大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
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
r
的三次方与其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的比值
都相等,即⑥
r
3
/
T
2
=
k
比值
k
只与被环绕天体
有关,与行星无关
二、万有引力定律
考点二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
1.三种宇宙速度
3.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
(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
现全球覆盖。
2.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
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
地球的半径
,其运行线速度约为7.9 km/s。
思考
:1969
年
7
月
20
日
,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只脚印
,
迈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的一大步。
探讨
1:
宇航员在月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为
m
的物体重力为
F,
怎样利用这个条件估测月球的质量
?
提示
:
设月球质量为
M
、半径为
R,
则
F=G
,
故
M=
。
探讨
2:
宇航员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表面飞行一周的时间为
T,
怎样利用这个条件估测月球质量
?
提示
:
设月球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
R,
得
M=
。
拓展一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及其理解
1.开普勒第一定律
(1)认识:尽管各行星的轨道半径不同,但它们的共同规律是所有行星都沿
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则位于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意义:否定了行星运动轨道为圆形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轨道理论,给出
了太阳准确的位置。
2.开普勒第二定律
(1)认识:行星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近日点速度最
大,远日点速度最小。
知能拓展
(2)
意义
:
描述了行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
,
线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
并阐明了
速度大小变化的数量关系。
3.
开普勒第三定律
(1)认识:它揭示了周期与轨道半长轴之间的关系,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
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大;反之,其公转周期越小。
(2)意义:比例常数
k
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
例1 (2019河南三模,15,6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年底
发射,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
标。若“嫦娥五号”在距月球表面
H
处的环月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运行的周期为
T
;随后“嫦娥五号”在该轨道上某点采取措施,降至椭圆
轨道Ⅱ上,如图所示。若近月点接近月球表面,而
H
等于月球半径,忽略月球
自转及地球对它的影响,则“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为
( )
A.
T
B.
T
C.
T
D.
T
解析 在Ⅰ轨道上,轨道半径
r
1
=
R
+
H
=2
R
,在Ⅱ轨道上,半长轴为
a
=
=
R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
,解得
T
2
=
T
,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拓展二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万有引力
F
表现为两个效果:其中一个分力等于重
力
mg
,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F
向
。
(1)在赤道处:
G
=
mg
1
+
mω
2
R
。
(2)在两极处:
G
=
mg
0
。
(3)在一般位置:万有引力
F
等于重力
mg
与向心力
F
向
的矢量和。
越靠近南、北两极,
g
值越大,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较小,常认
为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
=
mg
。
2.星球上空的重力加速度
g
'
星球上空距离星球中心
r
=
R
+
h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
',
mg
'=
,得
g
'=
,所以
=
。
3.万有引力的“两点理解”和“两个推论”
(1)两点理解
①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地球上的物体(两极除外)受到的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两个推论
①推论1:在匀质球壳的空腔内任意位置处,质点受到球壳的万有引力的合
力为零,即∑
F
引
=0。
②推论2:在匀质球体内部距离球心
r
处的质点(
m
)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球体
内半径为
r
的同心球体(
M
')对其的万有引力,即
F
=
G
。
例2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0。假设地球是一半
径为
R
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试求:
(1)在地面上方离地面距离为
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与在地面下方地球内
部离地面距离为
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
(2)设想地球的密度不变,自转周期不变,但地球球体半径变为原来的一半,
仅考虑地球和同步卫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该“设想地球”的同步卫星
的轨道半径与以前地球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的比值。
解析 (1)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知
=
mg
1
=
mg
2
且有
=
=
则
=
(2)地球对同步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同步卫星转动的向心力
=
m
'
r
1
=
m
'
r
2
M
=
ρ
·
π
R
3
M
1
=
ρ
·
π
解得
=
答案 (1)8∶9 (2)
拓展三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方法
已知量
利用公式
表达式
备注
质量的计算
利用运行天体
r
、
T
G
=
mr
M
=
只能得到
中心天体
的质量
r
、
v
G
=
m
M
=
v
、
T
G
=
m
G
=
mr
M
=
利用天体表面
重力加速度
g
、
R
mg
=
M
=
—
密度的计算
利用运
行天体
r
、
T
、
R
G
=
mr
M
=
ρ
·
π
R
3
ρ
=
当
r
=
R
时
ρ
=
利用近地
卫星只需
测出其运
行周期
利用天体
表面重力
加速度
g
、
R
mg
=
M
=
ρ
·
π
R
3
ρ
=
—
例3 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
G
,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
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引力常量为
G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
加速度为
g
,地球半径为
R
,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
T
1
(地球自转周期),一年
的时间为
T
2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
L
1
,地球中心到
太阳中心的距离为
L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的质量
m
地
=
B.太阳的质量
m
太
=
C.月球的质量
m
月
=
D.由题中数据可求月球的密度
解析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根据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
G
=
mg
,
则
m
地
=
,故A错误;根据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
=
m
地
L
2
,则
m
太
=
,故B正确;由题中数据无法求出月球的质量,也无法求
出月球的密度,故C、D错误。
答案 B
拓展四 人造卫星运行轨道与参量的分析
1.人造卫星的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提供向心力。因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必与地心重合,而这
样的轨道有多种,其中比较特殊的有与赤道共面的赤道轨道和通过两极点
上空的极地轨道。当然也存在着与赤道平面呈某一角度的圆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的三种轨道
2.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其所需向心力,由
G
=
m
=
mω
2
r
=
m
r
=
ma
可推导出:
⇒
当
r
增大时
例4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到的向心力为
F
1
,向心加速度为
a
1
,线速度为
v
1
,角速度为
ω
1
;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
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到的向心力为
F
2
,向心加速度为
a
2
,线速度为
v
2
,角
速度为
ω
2
;地球同步卫星所受到的向心力为
F
3
,向心加速度为
a
3
,线速度为
v
3
,
角速度为
ω
3
。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第一宇宙速
度为
v
,则
( )
A.
F
1
=
F
2
>
F
3
B.
a
1
=
a
2
=
g
>
a
3
C.
v
1
=
v
2
=
v
>
v
3
D.
ω
1
=
ω
3
<
ω
2
解析 根据题意,研究对象三者质量相等,轨道半径
r
1
=
r
2
<
r
3
。物体与人造卫
星比较,由于赤道上物体受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而人造卫星只
受万有引力,故
F
1
<
F
2
,故A错误;由选项A的分析知道向心力
F
1
<
F
2
,故由牛顿
第二定律可知
a
1
<
a
2
,故B错误;由A选项的分析知道向心力
F
1
<
F
2
,根据向心力
公式
F
=
m
,
m
、
R
相等,故
v
1
<
v
2
,故C错误;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
T
1
=
T
3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比人造卫星轨道半径大,根据周期公式
T
=2π
可知,
T
3
>
T
2
,再根据
ω
=
,有
ω
1
=
ω
3
<
ω
2
,故D正确。
答案 D
方法技巧
天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1.基本思路:一般行星或卫星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中
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2.常用关系:
(1)
G
=
ma
=
m
=
mω
2
r
=
m
r
。
(2)忽略自转时,
mg
=
G
(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
力),整理可得:
gR
2
=
GM
,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换式”。
拓展五 宇宙速度及其理解
1.第一宇宙速度
(1)认识: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备
的速度,即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2)推导:对于近地人造卫星,轨道半径
r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
R
=6 400 km,卫星
在轨道处所受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卫星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取
g
=9.8 m/s
2
,
则
方法一:
方法二:
(3)决定因素:由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
v
=
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
值由中心天体决定,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M
和半径
R
,与卫星无关。
(4)对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理解
①“最小发射速度”:近地轨道是人造卫星的最低运行轨道,而近地轨道的
发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
度。
②“最大环绕速度”:在所有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近地卫星
的轨道半径最小,线速度越大,所以在这些卫星中,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第
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
(1)
v
发
=7.9 km/s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7.9 km/s<
v
发
<11.2 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
(3)11.2 km/s
≤
v
发
<16.7 km/s,卫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4)
v
发
≥
16.7 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例5 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基本确定,将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已知
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下列关于
火星探测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发射速度只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
B.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
C.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且小于第三宇宙速度
D.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约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解析 要将火星探测器发射到火星上去,必须脱离地球引力,即发射速度要
大于第二宇宙速度,火星探测器仍在太阳系内运行,因此从地球上发射时,
发射速度要小于第三宇宙速度,A、B错误,C正确;由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
得
G
=
m
,解得
v
=
,故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与地
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
·
=
=
,D正确。
答案 CD
拓展六 卫星与宇宙飞船的变轨问题
1.卫星的变轨问题
卫星变轨时,先是线速度
v
发生变化导致需要的向心力发生变化,进而使轨
道半径
r
发生变化。
(1)当卫星减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
F
向
=
m
减小,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
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向低轨道变迁。
(2)当卫星加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
F
向
=
m
增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
星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向高轨道变迁。
以上两点是比较椭圆和圆轨道切点速度的依据。
2.飞船对接问题
(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地加
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
(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
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
3.卫星轨道的突变
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内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
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进入预定的轨道。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
时,可以分多过程完成:
(1)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
(2)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
v
1
,变轨时在
P
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
速率由
v
1
增加到
v
2
,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
(3)卫星运行到远地点
Q
时的速率为
v
3
,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
内速率由
v
3
增加到
v
4
,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例6 如图所示为卫星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
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
3。轨道1、2相切于
Q
点,轨道2、3相切于
P
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
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2上的周期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
Q
点时的速率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
Q
点时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
度
解析 卫星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
G
=
m
,
v
=
,因为
r
1
<
r
3
,所以
v
1
>
v
3
,A项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T
3
>
T
2
,B项正确;卫星在
Q
点从轨
道1到轨道2需要做离心运动,故需要加速,在
Q
点
>
,C项错误;在同一点
P
,由
=
ma
知,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
过
P
点时的加速度,D项错误。
答案 B
应用一 “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比较
实践探究
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
相同点: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都满足
=
m
=
mω
2
r
=
m
r
=
ma
。
由上式比较各物理量的关系,
r
越大,
v
、
ω
、
a
越小,
T
越大。
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
相同点:周期和角速度相同。
不同点:向心力来源不同。
=
ma
=
mω
2
r
只对同步卫星成立。
对于赤道上物体,有
=
mg
+
mω
2
r
。
因此要通过
v
=
ωr
,
a
=
ω
2
r
比较两者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例1 如图所示,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
r
,运行速率为
v
1
,向心加速度为
a
1
,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
2
,第一宇宙速度为
v
2
,地球
半径为
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
=
B.
=(
)
2
C.
=
D.
=
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
r
,运行速率为
v
1
,向心加速度为
a
1
;地球赤
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为
R
,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
2
;以第一宇宙速度
运行的卫星为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为
R
。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万有引
力提供向心力,则
G
=
m
,故
=
。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
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等,由
a
=
ω
2
r
,得
=
。故选A、D。
答案 AD
应用二 多星系统模型
实践探究
在天体运动中彼此相距较近,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围绕同一点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星体系统称为宇宙多星模型。
“双星”模型
“三星”模型
“四星”模型
情景
图
运动
特点
转动方向、周期、角
速度相同,运动半径一
般不等
转动方向、周期、角
速度、线速度大小均
相同,圆周运动半径相
等
转动方向、周期、角
速度、线速度大小均
相同,圆周运动半径相
等
受力
特点
两星间的万有引力提
供各星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向心力
每颗星所受万有引力
的合力提供各星做匀
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每颗星所受万有引力
的合力提供各星做匀
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规律
=
m
1
ω
2
r
1
=
m
2
ω
2
r
2
+
=
ma
向
,
×
cos 30
°×
2=
ma
向
×
2 cos 45
°
+
=
ma
向
,
×
2
×
cos 30
°
+
=
ma
向
关键
点
m
1
r
1
=
m
2
r
2
,
r
1
+
r
2
=
L
r
2
=
r
1
=
L
,
r
2
=
例2 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他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
O
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
天体称为“双星”,如图所示。已知双星的质量分别为
m
1
和
m
2
,它们之间的
距离为
L
,引力常量为
G
,求双星的运行轨道半径
r
1
和
r
2
及运行周期
T
。
解析 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对
m
1
:
=
m
1
r
1
ω
2
,
对
m
2
:
=
m
2
r
2
ω
2
,
且
r
1
+
r
2
=
L
,
解得
r
1
=
,
r
2
=
。
由
G
=
m
1
r
1
及
r
1
=
得
周期
T
=
。
答案
应用三 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实践探究
1.相距最近
两天体的运转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则两天体与中心天体在同一直线上,且位
于中心天体同侧时,两天体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天体运动关系应满
足(
ω
A
-
ω
B
)
t
=2
n
π(
n
=1,2,3,
…
)。
2.相距最远
两天体的运转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则两天体与中心天体在同一直线上,且位
于中心天体异侧时,两天体相距最远,从运动关系上,两天体运动关系应满
足(
ω
A
-
ω
B
)
t
'=(2
n
-1)π(
n
=1,2,3,
…
)。
例3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木星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时,称之为
“木星冲日”,2019年6月10日出现了一次“木星冲日”。已知木星与地
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木星到太阳
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肯定在2021年
B.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肯定在2020年
C.木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大
D.木星运行的周期比地球运行的周期小
解析 木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加速
度
a
=
=
,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倍,故木星运行
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小,故C错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
=
m
r
,得
T
=2π
,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倍,地
球公转周期为
T
1
=1年,那么木星公转周期为
T
2
=
T
1
≈
11.2
T
1
=11.2年;设
“木星冲日”的周期为
T
',则有
-
=1,解得
T
'=
≈
年
≈
1.1年,因20
19年6月10日出现了一次“木星冲日”,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肯定
在2020年,故A、D错误,B正确。
答案 B
相关文档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6-025页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2021-06-027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6-025页
- 通用版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2021-06-0294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6-024页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万有2021-06-0118页
- 2013届高三总复习单元综合测试卷:第2021-06-017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6-013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2021-06-015页
-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考点2021-06-0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