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00 KB
  • 2021-06-02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后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 0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记一记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体系 ‎2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个规律——电荷守恒定律 辨一辨 ‎1.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2.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体.(×)‎ ‎3.玻璃棒和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带正电.(√)‎ ‎4.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5.电子的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通过实验测出的.(√)‎ 想一想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通常情况下,物体中的正电荷的量是相同的,对外不显示电性,当两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现象.其中失去电子的物体便带了正电荷,而得到电子的物体便带了负电荷.‎ ‎2.在感应起电过程中,被感应带电荷的物体所带电荷的性质由什么决定,与接地的位置有关吗?‎ 提示:被感应带电的物体总是带和施加感应的带电体所带电荷相异的电荷.与接地位置无关.‎ ‎3.元电荷e和电子的电荷差有何关系?‎ 提示: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它和库仑的换算关系为:1e=1.6×10-‎19 C,而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负的一个仑电荷(e)的电荷量.‎ 思考感悟: ‎ ‎ ‎ ‎ ‎ ‎ ‎ 练一练 ‎1.[2019·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不带电的金属导体通过绝缘支架固定在桌面上,将带负电的小球P移近金属导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M端带正电,N端带正电 - 9 -‎ B.导体M端带负电,N端带负电 C.导体M端带正电,N端带负电 D.导体M端带负电,N端带正电 答案:C ‎2.[2019·浦东新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铁钉 C.普通验电器能直接检测物体带有何种性质的电荷 D.电荷量存在某最小值 答案:D ‎3.[2019·北京丰台区期中考试]毛皮和硬橡胶棒原来都不带电,相互摩擦之后,硬橡胶棒就带上了负电,关于硬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产生了负电荷 B.在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了硬橡胶棒上 C.在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硬橡胶棒上 D.在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答案:B ‎4.(多选)[2019·河南郑州七中期末考试]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金属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CD - 9 -‎ 要点一 起电的三种方式 ‎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答案:BC ‎2.‎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项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囡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A、B所带电荷量也不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项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项错误;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会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D项错误.‎ 答案:AB ‎3.‎ ‎(多选)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动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带的电荷量如果不变,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两球时,使两球的电荷重新分布,甲、乙左右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先将两球分开,再移走棒,甲、乙两球就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若先移走棒,由于两球接触,先前感应出的等量正、负电荷发生中和,再分开两球后,球上不带电;将棒与其中一球接触后,三物体均带电,再把两球分开,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故A、C两项正确.‎ 答案:AC - 9 -‎ 要点二 电荷守恒定律 ‎4.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少?‎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少?‎ 解析:(1)设A、B带同种电荷,带电荷量均为q,则A、C接触后,A、C带电荷量为qA=qC=q.‎ C与B球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qB=aC′==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2)设qA=+q,qB=-q.‎ 则C与A接触后,A、C带电荷量为qA=qC=+q.‎ C与B接触后,B、C带电荷量为qB=qC″==-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答案:(1)2∶3 (2)2∶1‎ ‎5.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A小球带有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和小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C,qB=________C,qC=________C.‎ 解析:C、A接触后各带电荷量qA=qC=1.0×10-‎5 C,B、A由接触后各带电荷量:qA′=qB=0.5×10-‎5 C=5.0×10-‎6 C;B、C面接触后各带电荷量:qB′=qC′==0.75×10-‎5 C=7.5×10-‎6 C.‎ 答案:5.0×10-6 7.5×10-6 7.5×10-6‎ ‎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A′=QB′== C=1.6×10-‎9 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B=QB′-QB=[1.6×19-9-(-3.2×10-9)] C=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n===3.0×1010(个).‎ 答案:电子由B球转移到了A球,转移了3.0×1010个电子 要点三 验电器的使用 - 9 -‎ ‎7.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B项正确.‎ 答案:B ‎8.‎ ‎[2019·石家庄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荷,并靠近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触 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正电荷 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感应出了负电荷 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的下部箔片感应出了正电荷 答案:D 基础达标 ‎1.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解析:A和B相互吸引,又A带正电,说明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而B和C相互吸引,因此当B不带电时,则C一定带电,若B带负电,则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但C和A相互吸引,因此C不可能带正电,所以B、G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C ‎2.如图所示,某次实验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向空中散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箔屑被吸引是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B.散开的锡箔屑带负电 C.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碰撞 D.散开的锡箔屑带正电 - 9 -‎ 解析:根据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A项错误;锡箔屑与玻璃棒接触后带上与玻璃棒相同性质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铝箔屑散开,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3.(多选)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 答案:AD ‎4.‎ 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沿虚线c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