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86 KB
  • 2021-06-03 发布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三明一中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 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 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 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 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 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 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 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 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 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 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 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 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 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 - 2 - 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 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 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 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 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 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 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 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 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 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 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 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 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 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 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 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 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 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 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 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 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 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 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 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 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 - 3 - 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 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 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选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 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 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 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 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 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 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 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 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 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 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 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 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 4 -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 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要立 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4 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 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民族 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民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 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 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民族性了。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 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 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 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 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 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为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 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 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 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 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 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 - 5 - 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 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 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 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在《美国人性格》 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 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 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 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 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 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 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家族》) 5.下列关于中国乡土社会“家的性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作为一种事业社群,具有绵续性,而西方的家庭无需担负 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一般具有临时性。 B.氏族作为事业组织,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这种长 期性同样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所具备的。 C.家庭关系的主轴在纵向的父子、婆媳之间,而不是在横向的夫妇之间,这一显 著特点是由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决定的。 D.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注重绵续性,求效率,讲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只有夫 妻间的相近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依据人类学上的说法,部落是由氏族扩大形成的。部落和氏族都具备事业组织的 特点,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是相同的。 B.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根据事业的大小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事业可 以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 C.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跟该社群担负的功能有关。西洋家庭担 负生育功能,中国家庭担负事业功能。 - 6 - D.作者在《美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形容夫妻的两性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在生活上安慰夫妻双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乡土社会采取差序格局作为结构原则,这仅是作者的假设,由此得出的基本 的家具有氏族性的判断并没有客观依据。 B.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结构如仅限于亲子的小组合而不加以扩大,就会影响家 的长期绵续性,也就不利于经营复杂性事业。 C.中国的家法和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强调讲究负责和服从的纪律性,追求事业 维系和发展的效率,冲淡了家人间的亲情。 D.在论述“中国的家”的特点时,作者一再强调“乡土社会”这一概念,表明这 些特点的形成与乡土社会的性质密切相关。 8.上述文字多处运用对比的方法,试列举两例,并简析作者通过这些对比想要表达 什么观点。 ·(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50 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14 分)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 “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 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 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 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 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 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 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 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 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 - 7 - 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 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 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 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 逢吕后从长安 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 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 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 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作强请/乃许/ B.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 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 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 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 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 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 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 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3 分) (2)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3 分) 12. 彭越作为一个功臣最后却被灭族,你认为有哪些原因。·(3 分) (二)课内文言文(15 分) 13. 下列加点字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 分) - 8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⑥ 14.. 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吾从而.师之 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 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 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 ①④/ ②③/⑤/⑥/⑦⑧ 1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云青青兮欲雨.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⑥则群.聚而笑之 ⑦小学而大.遗 ⑧吾师.道也⑨栗深林兮惊.层巅 A.①⑤⑨/②⑥/③⑦/④⑧ B.①⑤⑥/②/③/④⑦/⑧⑨ C.①⑤⑧/②⑥/③⑦/④⑨ D.①⑤⑨/②④③⑤⑧/⑥/⑦ 16..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句读之不知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甚矣,汝之不惠 1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 - 9 - 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 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 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 “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 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D.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18-20 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树梢。 1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每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9.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 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 10 -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20. 同样是描绘三峡,《晓行巴峡》与杜甫《登高》中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4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 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被称为天外飞来之笔,一 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是对权贵的抗争,唱出了怀才不遇 之人的心声。 (2)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 (3)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 激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 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 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一句形容 大海上烟波渺茫。 (6)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 “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有些“士大夫之族” 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指出他们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 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 - 11 - (9)老子《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以“千里” 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从师为例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概括。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5 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 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 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 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 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 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 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 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 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 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 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 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 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 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 12 - D. 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2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 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 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 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5.下列选项中,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3 分) (1) 邱明是小有名气的画家,朋友郭东迁新居后,请他为客厅背景画一幅画。邱明画好 后,在画上落款:“……郭东先生___________。”(①指教②惠存③雅正) (2) 高一 16 班蒋同学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蒋同学受年级邀请,在大会上为全年级同 学交流学习经验,在发言结束时,蒋同学致谢说:“谢谢大家___________。”(④倾听⑤ 聆听⑥垂听) (3) 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者向人询问时,最恰当的表达是:___________。(⑦赏光⑧借光 ⑨沾光) A.①⑤⑦ B.③⑤⑨ C.②⑥⑧ D.①④⑦ 四、写作(55+5=60 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 在现代汉语里,“和”是一个多音字,有“和平、和谐”之意,也可理解为“应 和”“搀和”。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称之为“和”,社会没有战争配合适当称之为 “和”,两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也是“和”……不同的场合,它的含义不尽相同。中国 人历来十分注重“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一个“和”字可引发我 们许许多多的联想。 请以“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同学们请注意:写作内容满分 55 分,书写满分 5 分,书写工整得 5 分,字 - 13 - 迹潦草 3 分以下,涂改 1 处扣 1 分,直至扣完) - 14 - 三明一中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A 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进而”表递进关系,而原 文“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为并列关系。B 项, “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文无据。C 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 创造……”错误,说法绝对化,遗漏信息,原文第三段还提到了“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 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 2、答案 A 解析 A 项,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 变”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3、答案 ①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1 分)。用《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1 分)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以五四新文学运动 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③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 与崇洋者的异同;④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 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2 分,答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 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二论证方 法丰富。“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例证法,“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 乎时序”和马克思的话是引用论证,第二段用“盗火者”与崇洋者进行对比,从而证明对西 方文化的学习态度。 4、答案 ①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 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 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显现与发挥中国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 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依据材料一“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 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可从技术运用的创新和国际影响的发 展两方面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 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 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 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以及材料三中“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可从传统文化 本身及其继承性方面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三“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 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着力 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 ‘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方面进行概括。 - 15 - 5.D(“只有夫妻间的相近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表述过于绝对。) 6.C(“中国家庭担负事业功能”根据第一段可知中国家庭同样包括生育功能。) 7.A(文中的“假设”的对象是可以用“差序格局”这一理论术语来概括中国乡土社会的特 点,而不是“利用亲属 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这一客观特点本身。) 8. ⑴①把夫妻关系与同性别、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关系对比;②中国与西洋人在感情生活上的 表现对比;③夫妻之间分工不同的对比。⑵通过这些对比作者表达了乡土社会两性感情上是 矜持、保留甚至是冷漠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手法,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列举材料中两例对比,并分析通过对比要表达的观点。 先找出材料中的对比。如“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 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这是说夫妇之间关系的淡漠,“乡下, 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这是说同性别、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情 意,二者之间形成对比;如“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象西洋 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这里指出中国人和西洋人在 感情上的不同,二者形成对比;“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 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 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 这是把男子和女子的分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接着分析作者通过对比表达的观点。结合材料的出处《乡土中国》可知,这则材料反映的中 心是乡土社会,再结合比较的具体方面来看,“夫妻关系”“感情生活”“夫妻分工”,这 些比较都是围绕乡土社会中两性来谈的,在对比中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两性情感上的矜持、 保留甚至是冷漠。 9.【答案】B 句子大意是:过了一年多,泽中一百多个年轻人,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 彭越拒绝了他们,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 少年前去投奔彭越,彭越是“往从”的宾语,“曰”的主语为少年,排除 A 项;“少年”作 - 16 - 为“强请”的主语,排除 C 项;“百余人”为“泽少年”的定语,排除 D 项。 10.【答案】A 解析::A 项,“他没有此想法”错。从原文“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可见他有想法,只是在等待机会。 11.【译文】彭越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 到的有十多人。 【解析】“与”后补出省略“他们”,“期”,约定;“后期”,迟到;“后”,迟到。 【译文】刘邦在彭城战败,彭越又丢掉了他攻占的城池,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 【解析】“败彭城”,省略句,“败(于)彭城”;“亡”,丢失;“下”,攻占;“河”, 黄河。 12.【参考答案】①没有亲自帮刘邦讨伐陈豨;②手下人告发彭越谋反;③吕后认为不杀彭越 会养虎遗患。 【解析】彭越被灭族的原因主要在最后一段。考生应当筛选出来的句子有:“十年秋,陈豨 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微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 可概括出“没有亲自帮刘邦讨伐陈豨”;“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 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可概括出“手下人告发彭越谋 反”;“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 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可概括出“吕后认为不杀彭 越会养虎遗患”。 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字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 帮人做强盗。陈胜揭竿而起,有 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效仿他们"彭越 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一百多个年轻人,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 拒绝了他们,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彭越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 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 - 17 - 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一个人。 ” 命人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 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没有谁敢抬头看 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刘邦攻打昌邑,彭越援助他。汉二年,刘邦和各路诸侯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 万多人归附汉王,刘邦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刘邦在彭城战败,彭 越又把他攻占的城池都丢掉了,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汉三年,彭越经常往来 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汉四年,项羽和刘邦在荥阳相持, 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汉五年秋天,项羽的军队向南撤退,彭越又攻克昌邑旁 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来供给刘邦的军队食用。项羽死后,立彭越为梁王,定 都定陶。 汉十年秋,陈豨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说 自己生病了,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打 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 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彭越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逃到 汉高帝那儿,控告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刘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彭越,彭越不曾 察觉,因此被逮捕,刘邦把他因禁在洛阳。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刘 邦依法判处。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彭越走到郑县,正赶上吕 后从长安来,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 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 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就此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 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 13.D ①博见:古今同义,见得多,看得远。 ②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渊博。 ③江河:古义,长江与黄河;今义,大河的泛称。 ④因为:古义,于是作;今义,连词,表原因。 - 18 - ⑤兴:古今同义,兴起、产生。 ⑥寄托:古义,容身;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14. B【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③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②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⑦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⑧连词,表示假设。 15. C 16. C 例句为定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句读之不知”。B 项,状语后置句,应为 “于 水寒”。 C 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马” 。D 项, 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 甚矣” 。 17. D 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 18. C “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错误。 “巴峡”山区峡谷,不会有“万亩良田”。“万 井”应为“千万溪泉”。 19. 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要抓住关 键“鸟雀之声”“思乡”分析。A 项,“伤心玉镜台”,是借“黄鹂”之声传递女子“伤心” 之情;B 项,借“雁”声传递远客“思乡”之情。C 项,借“苍鸠”之声传递情人“相思”之 情;D 项,借“莺”声传递“春”来之讯。 20. 答案:①《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 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 不悲苦。②对比诗句:所用的“急风”“猿啸”“飞鸟”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冷, 色调凄冷,情感悲苦。(意思相近即可) 【20 题详解】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主旨情感的能力。 - 19 - 《晓行巴峡》写三峡的诗句集中表现于三至八句,“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诗人写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 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 横跨在树梢之上。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 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 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 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 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 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 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 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 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这 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 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 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 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 “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 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 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所用的“急风”“猿 啸”“飞鸟”等意象,渲染了巫峡的萧瑟阴冷的气氛,色调凄冷,诗人自身的悲苦和忧国忧 民之情融于景中,情感悲苦。 21.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4).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5) 依依墟里烟. 烟涛微茫信难求 . - 20 - (6). 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2. A 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 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 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 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 B。 23.C 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 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 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 AD。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 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 B。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 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 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 不是人,选“源远流长”。故选 C。 24.. B 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 CD;文段 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 项 “因素”赘余,排除 C。 25.答案:C (1)指教:客套话,用于请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提出批评或意见。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 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 对方指教。 根据情境应使用“惠存"。(2)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聆听:听。垂 听:敬辞,俯听。此处是感谢别人听自己发言,应使用 “垂听”。(3)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 - 21 - 接受自己的邀请,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沾光:凭借某种关系而 得到好处。故应使用“借光”。故选 C。 26 作文. 立意: ①“和”是伟力,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扫清历史的阴霾跨向美好未来的伟大力量。 ②“和”是宽容,是中华民族能够捐弃前嫌放眼蔚蓝色的明天的伟大胸怀。 ③“和”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孕育滋养,因而能够包容天下,更能够创建 新的辉煌的伟大民族的坦荡襟抱。 ④家庭和金不换,将相和国家兴,万事和万事成。 ⑤和谐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撑,相互提携。它是一笔 无形的资产,是上帝分配给人类的一份厚礼,是一种足以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⑥请以平和之心去看待得失,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⑦团结(团队精神)不能丢。 ⑧和平,是人类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