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4.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题型突破18诗歌情感题__理顺情感“三步骤”课件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突破 18  诗歌情感题 —— 理顺情感 “ 三步骤 ” 基础 · 知识回扣 古代文人的思想脉络 兼 济 天下 功 成 思想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独 善 其 身 高洁 品性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远大抱负,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 报国无门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高洁,高雅脱俗,不愿与世同流合污 身 退 思想 正直、有气节 ( 节操 ) 、不摧眉折腰事权贵 坚贞不屈 隐逸、闲适 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 “ 物我两忘 ” 的空灵境界 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 (2019· 江苏卷节选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学情 · 准确诊断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第一步:读懂诗歌,泡开诗意 1 . 读标题: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唐宪宗元和五年 (810 年 ) ,省试 ( 礼部试 ) 为进士出的诗题为 《 精卫衔石填海 》 。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此诗。 [ 答题精准指导 ] 2 .读作者:韩愈曾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 ( 今广东阳山县 ) 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 ( 今广东潮州 ) 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的诗歌很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 3 .读正文: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 《 刺客传 》 不留名。 这首诗是为精卫填海而作的,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小女儿渡海时不慎溺死,死后化作精卫鸟,时时衔着石块或树枝投入海中,希望可以将海填平,便不会再有遇溺的悲剧。这么小的鸟,竟想去填平那么辽阔的海洋,确实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鸟儿的姿态与坚持,却又鼓舞着我们的意志与决心,使我们对于自己的力量有了更大的想象。此诗最有名的两句为: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这两句话的意思为:别人都讥笑他的轻率,随便;可是我却欣赏他的专业、精确。 第二步:精准审题,准确定位 1 . 答题范围:诗歌后六句 2 .答题方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第三步:品味诗句,分析感情 1 .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 .品味诗句 本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渝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全诗十二句,前六句写景状物,后六句议理抒情。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 “ 精卫 ” 二字,但 “ 偿冤 ” 一词已暗示之。 “ 山石细 ”“ 海波平 ” 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 “ 精卫 ” 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两句描写了精卫填海的失败。特别是用 “ 抱寸诚 ”“ 衔细石 ” ,与 “ 心望海波平 ” 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精卫鸟的心诚志坚;用 “ 渺渺 ”“ 区区 ” 等叠词,与 “ 功难见 ”“ 命已轻 ” 配搭,表达出对精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 “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 一句,是全诗主旨。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 “ 专精 ” 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 “ 人皆讥造次 ” ,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精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 “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 的无为、无奈的观点。 “ 我独 ” 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 “ 赏专精 ” ,是他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 “ 赏专精 ” 论点,充分展开议论。最后两句作者以 “ 精卫 ” 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当时不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答案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 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 ( 一 ) 准审题 —— 思考方向不跑偏 [ 常见设问 ] 1 . (2019· 江苏卷 )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2 . (2018· 全国卷 Ⅰ )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题型解题思路 ] 3 . (2018· 天津卷 ) “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 表达了哪些情感? 4 . (2018· 江苏卷 )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 (2017· 天津卷 )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6 . (2017· 江苏卷 )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 “ 愁 ” 的原因。 7 . (2015· 全国卷 Ⅰ )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8 . (2015· 全国卷 Ⅱ )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二 ) 析典例 —— 满分答案悟一番 (2018· 江苏卷 )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 三 ) 记通法 —— 答题模式照此办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两大步骤 ► 题型二 典故情感题 ( 一 ) 准审题 —— 思考方向不跑偏 [ 常见设问 ] 1 . (2016· 全国卷 Ⅰ )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这首诗运用 “××” 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 .诗歌的 × 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二 ) 析典例 —— 满分答案悟一番 (2016· 全国卷 Ⅰ )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①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 三 ) 记通法 —— 答题模式照此办 ► 题型三 整体情感题 ( 一 ) 准审题 —— 思考方向不跑偏 [ 常见设问 ] 1 . (2019· 天津卷 )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 . (2017· 全国卷 Ⅲ ) 请从 “ 戏赠 ” 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 . (2016· 全国卷 Ⅲ )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 《 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 ) 》 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4 . (2016· 山东卷 )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5 . (2016· 江苏卷 )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 . (2015· 江苏卷 )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 “ 开颜 ” 的原因。 ( 二 ) 析典例 —— 满分答案悟一番 (2017· 全国卷 Ⅲ ) 请从 “ 戏赠 ” 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提示   ①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 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 三 ) 记通法 —— 答题模式照此办 情感概括分析的策略 (1) 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 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 “ 对山村生活的 ×× ( 之情 ) ” ,如 “ 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 对山村生活的留恋 ” 等。 (3) 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 ( 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 “ 情由 ” ,情感的由来、原因 ) 。比如 “ 伤感 ” 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等。 (4) 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5) 要点的表述格式有两种,一种是 “×× 感情:作品中的某个内容 ( 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 ) ,表现了 ×× 感情 ” ;一种是 “ 通过 ×× 内容,抒发了 ×× 感情 ” 。答题时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 题型四 评价观点态度 ( 一 ) 准审题 —— 思考方向不跑偏 [ 常见设问 ] 1 . (2019· 全国卷 Ⅰ )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 . (2018· 北京卷 ) 清人陈廷焯 《 白雨斋词话 》 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3 . (2014· 江西卷 )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4 . (2014· 辽宁卷 )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5 .你是否同意 “××” 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 二 ) 析典例 —— 满分答案悟一番 (2018· 全国卷 Ⅲ )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观点一:同意。 ① 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 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 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 三 ) 记通法 —— 答题模式照此办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解题要点 1 . 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 . 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 ① 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②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③ 注意把评价观点态度和分析表达技巧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 . 归纳要全面,体察要细致。 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 4 . 评价要准确,分寸要把握。 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不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样对作者观点的评价都是有失公允的。 答题步骤: 1 . 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确定答题步骤。 2 .表明自己的观点。 ( 步骤 1) 3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内容并阐述理由。 ( 步骤 2) 一、 (2019· 石家庄模拟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 2 题。 秋 思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 碪 [ 注 ] 。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 注 ]   碪 :砧子,过去妇女捣衣用的石板。 [ 对点规范训练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来到了,园林一片秋色。 B .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 C .颈联情景交融,衰发与落叶、苦吟与砧声,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 D .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B 项, “ 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 ” 赏析错误, “ 云阴 ”“ 萧瑟 ”“ 峭深 ” 这些意象以及感受渲染表现出秋天的凄凉,再结合下联 “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 碪 ” 分析,情景交融,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所以表现的不是作者舒畅的心情,而是作者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忧愁之情。故选 B 。 答案  B ★ 2. ( 概括思想情感 )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联系作者陆游的生平以及思想,本诗尾联 “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 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 雁来不得中原信 ” 意思是虽然鸿雁到来,但是却得不到关于中原的消息,表达了作者对中原地区沦陷,不能收复的痛苦感情。 “ 抚剑 ” 这一动作表现了作者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何人识壮心 ” 表现出自己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有无人能理解,不被赏识的无奈之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答案  “ 不得中原信 ” 表达了国土沦丧的痛苦; “ 抚剑 ” 表达了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何人识壮心 ” 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3 ~ 4 题。 千秋岁 · 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①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 ② 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 ③ 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④ 。 [ 注 ]   ① 本词写于 1169 年,作者时任建康通判,金陵,即建康,今南京。史致道,时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置使。版筑役,指修建城墙,加强防卫的工程。 ② 得似:怎似。 ③ 凤诏:皇帝的诏书。 ④ 中书考: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用以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 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又报平安好 ” 一句意味深长,写出了边境暂时的安宁,为赞美史致道营造氛围。 B .词中 “ 珠玉 ” 句与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异曲同工,都表达对儒将风范的赞扬。 C .作者以梅写人,用语别出心裁,表面上说梅易凋谢,实际上是赞颂史致道品质高洁。 D .作为寿词,本词和一般寿词同以祝寿立意,但其中豪迈的情怀使它有了不凡的格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C 项, “ 实际上是赞颂史致道品质高洁 ” 错误。二句以梅衬人,言梅有衰时,而人并不像梅那样易老,用婉转手法,表达出祝君长寿之意。故选 C 。 答案  C ★ 4. ( 比较情感异同 ) 词中 “ 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 ” 与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辛弃疾 《 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 ) 》 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力。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 千秋岁 · 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 是一首寿词。其思路与寿韩南涧词相近,大致是赞颂寿主的事功,寄托词人的爱国情思。词的下片写对史致道的期望,祝史致道出将入相,整顿乾坤,建功立业。 “ 从容 ” 二句是说,史致道回 到朝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整顿乾坤,收复中原地区,把国家治理好。此词语美词工,格调恢宏,字里行间,不仅赞颂了寿主的功绩,还热切期望将领们挥军北伐,净扫强虏,恢复河山。这也是众多爱国志士们的共同心愿。都表达了作者重整山河、恢复中原的期盼。 答案  ( 同 ) 都表达了作者重整山河、恢复中原的期盼。 ( 异 ) 《 千秋岁 》 还表达了作者对史致道运筹帷幄之才的赞誉,对史致道得到重用、执政有为的美好祝愿; 《 破阵子 》 还抒发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美名传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