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6-03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二)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桂林道中作 李商隐①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 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②嘒嘒:蝉鸣声。 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嘒嘒”表示蝉的叫声,“依依”是指 依依不舍。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蝉以人的情感,它好像在对客居他乡的人发出 依依不舍的鸣叫。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这种艺术手法叫作寓情于物(移情)。 【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物(移情)的手法。作者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 上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 依不舍。(手法 2 分,分析 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注释中介绍了李商隐的不得志和写作背 景,从中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基调。首联描写“无秋色”“有暮晖”之景,暮色夕阳自然引 发诗人思乡之情。颔联中的“客”点明诗人寄居他乡,颈联中“独归”体现客的孤独寂寞之 感。尾联“欲成西北望”直接表明思乡之情。 【答案】 表达了客居异乡的寂寞孤独和思念故乡的情感。(2 分)“无秋色”“有暮 晖”隐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空余”“独归”等表现了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之感。(2 分)尾联“西北望”“鹧鸪飞”则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本诗作于大中元年 秋在桂林为郑亚的幕僚时。首联通过“无秋色”和“有暮晖”展现了当时的气候和天气,隐 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颔联运用了寓情于物的手法,将秋蝉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颈联描写“村小”“沙 平”的景色和“独归”的僧人,体现了作者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感。尾联“欲成西北望, 又见鹧鸪飞”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鹧鸪的叫声充满离愁别绪,声音凄清,引发人们 思念故乡之情。传说鹧鸪常南飞而不向北,这更增加作者寄居他乡的无限寂寞与孤独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 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3.词的上阕景物描写的时空安排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上阕 的内容。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清晨来临,但室内的短烛还在燃烧,暗示蜡烛燃烧了一夜。 后两句写春天来临,冬天的冰已经融化,暗示等待又是一年。从空间上看,前两句先写室外, 再写室内。后两句先写眼前,再写远处,眼前为实,远处为虚。 【答案】 ①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两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 的特点。②从空间上看,前两句由室外的晨光写到室内的残烛,后两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 处的融冰;内外、上下、远近,布置巧妙。(时间特点 2 分,空间特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女为悦己者容”,但眼前“悦己者” 并不在身边,闺中女子独守空房,孤单愁苦的心情折磨着她,“思君令人老”,女子“怯” 是不敢看到镜中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终于鼓起勇气正视自己,进行妆扮,却又觉得愁苦不 堪而停止了。 【答案】 ①表现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②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 现的。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 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情绪 2 分,表现手法 2 分,阐释 2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表达闺中之人对远人思念之情的词。词的上阕写景, 没有突出人物。从清晨写起,写晨光照进了妆楼,楼中的蜡烛还在闪着荧荧的光,经过一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的燃烧,蜡烛已经很短了。晨光与烛光相应,二者都呈现出暗淡的特色。接下来写晨风,晨 风吹动窗帘,给人“冷飕飕”的感觉,因为此时是初春时节,河面上还有“冰澌”随着流水 流动。初春时节乍暖还寒,“飕飕”晨风更使人感受到无限凉意。上阕似在写景,但景中的 暗淡、寒冷之意又似在表情,传递出女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凄凉。下阕先写女子晨起的打扮, 一个“怯”字展示了女主人公害怕看到自己因思念而憔悴的面容,这是心理的描写。接着是 描写动作,写她停下梳理头发的动作,自己的打扮又是为了给谁看呢,“悦己者”已经不在 身边了,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的愁绪。最后写女主人公不会将心底的心思用诗词表达出来, 只能两眼呆呆地看着镜子出神,此处应是“无声胜有声”,“凝眸”更能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 愁苦,这时她已经没有任何心思去想着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凝眸”就是最好的方式。 词的最后一句写景抒情,“两点春山”当指女子内心愁苦而紧蹙的双眉,她满脸的愁容映照 在镜子里。本句比喻生动形象,既展示了女子的容貌,又展示了女子的愁苦,给人丰富的想 象空间与回味的余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 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 代主帅。 5.本诗后面两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解题时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等入手。通过分析,诗歌后两联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来看,使用了描写和抒 情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表现了欢聚佳节的愉快之情。通过“征 雁”“塞云”等景物描写,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幸”“荷”直接表达作者心情,抒发了对 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和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 【答案】 ①间接抒情。颈联借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 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直接抒情。尾联“幸”字直接抒发了对边境安 定的欣喜之情,“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答出“间接抒情”并分析给 3 分, 答出“直接抒情”并分析给 2 分) 6.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题时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 人物形象,如颔联写了封将军给人以“霜威”和“杀气”的感觉,体现了他的威严峻厉;颈 联写他与将士们宴饮歌舞的情景,体现了他能苦中作乐的洒脱;尾联“边头幸无事”体现了 他能征善战、威名远播,“醉舞荷吾君”通过士兵对他的爱戴侧面表现了他的魅力。范词中 的将军通宵不眠,发为之白,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无从谈起,空有思乡之情。 【答案】 ①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 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纵情醉舞、荷“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登高 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每点 2 分) 【诗歌鉴赏】 首联“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二句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 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谐欢乐之景。颔联“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二句 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颈联“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二句是诗人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的情景,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二句 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导学号:20332029】 戏题牡丹 韩 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7.诗歌前四句表现了牡丹怎样的特点?诗人使用虚词“同、俱、何须、并、偏”对牡 丹的描写有何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牡丹的特点可从“隐 约”“不语情”“轻盈”“新妆面”等词中总结。虚词对牡丹描写的作用要结合虚词后面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词语一起理解,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去考虑其作用,可突出牡丹的美,暗含诗人的喜悦之情, 照应题目等。 【答案】 朦胧含蓄、柔美清新,(2 分)突出牡丹竞相展示自己的美,(2 分)照应标题 “戏题”,暗示诗人的喜悦之情。(1 分) 8.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和尾联,无一语明 写牡丹,却表现出牡丹的美。颈联中燕于花中拂掠,蜂于花中经营;尾联中诗人为赏牡丹抛 尽世事,观花而眼明。这些均从侧面写出了牡丹的美。 【答案】 侧面描写,(2 分)颈联通过描绘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来表现牡 丹的美,(2 分)尾联通过写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来表现牡丹的 美。(2 分) 【诗歌鉴赏】 本诗以花喻人。借题发挥,既描绘了牡丹的婀娜多姿与诱人魅力,又抒 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诗的前六句采用拟人手法,用戏谑调侃的语气,描绘出一 幅生机盎然的赏花画卷。结尾两句笔锋陡转,生发感慨,表现了诗人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 悦之情。 首联写了牡丹同开俱隐约,又写了它们之“斗轻盈”。“隐约”“轻盈”写牡丹的神态。 这一联里显然凝聚着诗人内心深处的难言之隐。究竟是比拟官场中人事纠葛,还是仕途升腾 降落,难以探究。诗人似乎是将自己的感慨寓于其中了,因而就格外有韵致。颔联就牡丹的 神态作进一层描绘。“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和上联“同”“俱”呼应。就牡丹自身而言, “斗轻盈”就已经具有人格意识了,“新妆面”“不语情”更强化了这种意识,这都是从牡丹 本体出发,自然显现。颈联“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描绘了牡丹花开之后燕舞 蜂忙的嬉闹场面。就艺术描写角度看,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姿态及其繁华场面,有很强的吸 引力,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尾联“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清楚地表露 了诗人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