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读新题大仓储 (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第 14~15 题 古代诗歌鉴赏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48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 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 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 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BD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 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 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 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 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 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解析] B“路上行人”理解错误应指友人。D 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 经之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__示例: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 消沉。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 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 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 舍。__ [解析] 答出一个要点给 2 分,给满 6 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 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49 秋兴八首(其三) 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 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 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 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 为庶人。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BE )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诗人旅居夔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 3 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解析] B 首联的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 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E 二者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并不一致。“其一”通 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 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本诗借明丽的秋日景色抒发自己 的愤懑和忧国忧民之情。 4.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 退而讲经。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借多 已腾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__ [解析] 6 分,每联 3 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50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 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传 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 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 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BC ) 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 乐曲。 B.第三句诗人想象动人的瑟声引来水神冯夷,他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伴着音乐起舞。 C.第四句诗人想象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水的“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禁不住悲从 中来。 D.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 芳。 E.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 表现。 [解析] B“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水神的哀怨。C“不堪听”意为不忍心听,表明 楚客能理解乐曲里的哀怨之情。 6.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6 分) 答:__示例:①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_诗的前半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 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的画面,给读者留下 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②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 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③动静虚实突转,出人意料: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 止,诗境从虚幻世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__ [解析] 一点 3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概括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2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51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① 辛弃疾 谁向椒盘②簪彩胜③?整整④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 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 49 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 即位。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③彩胜:即幡胜。宋士 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④整整: 词人家中婢女。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E )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 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 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 同的感伤情怀。 D.“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 它很快凋谢。 E.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 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 [解析] A“元日”指正月初一。E 错在“喜”,这首词作者通篇只有忧愁感伤,没有 欢喜快乐。答 A 给 2 分,答 E 给 3 分。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示例:①对人生飘摇不定的感伤之情。花事盛衰,时光更替,词人数度宦海沉浮, 多年被迫闲居,身不由己。②对国事未来的忧虑之情。词人一生力主抗金,皇帝更替,期许 朝廷改变偏安政策,春天花期已定的自然现象和国事风雨的“无凭准”使人难免忧虑。③怀 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大自然的节候推移、眼前江山破碎和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 家大业所构成的矛盾使作者忧心如焚。__ [解析] 6 分,答出一个要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