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卷Ⅰ(模块总分100分)‎ 一、基础题(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3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长篙(gāo) 漫溯(sù) 木屑(xuè) 忸怩不安(ní)‎ B. 喋血(xuè) 攒射(chuán) 浸渍(qìn) 长歌当哭(dàng)‎ C. 解剖(pōu) 租赁(lìn) 修葺(qì) 叱咤风云(chà)‎ D. 揪心(jiū) 瞋目(chēn) 作揖(yī) 博闻强识(zh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A项木屑xiè;B项攒cuán射、浸jìn渍;C项叱咤zhà风云。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青睐 胚胎 无可厚非 悄无声息 B. 经典 苍桑 对症下药 一目了然 C. 文身 先妣 姗姗可爱 稍纵即逝 D. 枕藉 盘据 因地制宜 恰如其份 ‎【答案】A - 43 - / 4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B项,“苍桑”应为“沧桑”;C项,“姗姗可爱”应为“珊珊可爱”;D项,“恰如其份”应为“恰如其分”。故选A。‎ ‎3.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加点词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具以表闻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题干要求选出“与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加点词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手”,亲手;“犬马”,像犬马一样。A项是使动用法,“闻”,使……知道;B项是名词作动词,“乳”,喂养;D项是形容词作动词,“远”,远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43 - / 43‎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比如“乳”,本是名词,但在句中却带了宾语,故要活用为动词,因为只有动词才能带宾语。‎ ‎4.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而彼且奚适也?‎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判断句,ABD宾语前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险衅(xìn) 夙(sù)遭闵凶 门衰祚(zuò)薄 B. 床蓐(rù) 茕(qióng)茕孑(jié)立 猥(wěi)以微贱 C. 逋(pū)慢 陨(yǔn)首 犹蒙矜(jīn)育 D. 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终鲜(xiǎn)兄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逋读bū;此题注意易读错的有茕、猥、鲜、擢、渥。‎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要求找出读音有错误的一项,较简单,需要对原文熟悉。‎ ‎6.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43 - / 43‎ 冰雹活动 ① 与天气系统有关, ② 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③ 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很大, ④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⑤ 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 ⑥ ,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也 / 而且 因而 所以 B. 虽然 但是 也 因而 / 总之 C. 不仅 而且 也 加之 / 因此 D. / 它 当然 况且 所以 因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本题侧重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大意,理清思路。文段的大意是强调地形、地貌、对冰雹活动的影响,所以①②两处是递进关系,排除B、D两项。第⑥处是结论句,前文分析原因,后文得出结论,表示因果关系,排除A项。‎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巴西环境部门的统计,持续20余天的森林大火已烧毁超过15.5万公顷林地。有关人员表示,近期有望把剩余火灾全部扑灭。‎ B. 根据我们这些年来连续不断的跟踪调查显示,乡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在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大多存在着心理疾病。‎ C.‎ - 43 - / 43‎ ‎ 东汉虽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是汉献帝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增加了不少人气,使曹操有了巢4灭各路诸侯的理由和旗帜。‎ D. 用文言文撰写的古典文史作品,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不仅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火灾全部扑灭”搭配不当,“火灾”不能“扑灭”,应改为“大火全部扑灭”。B项,“根据我们这些年来连续不断的跟踪调查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我们这些年来连续不断的跟踪调查”和“我们这些年来连续不断的跟踪调查显示”两句杂糅到一起,应去掉后面的“显示”。C项,“东汉虽然……但是汉献帝……”,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因为第一句话的主语是“东汉”,第二句的主语是“汉献帝”,两句主语不一致的时候,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即应改为“虽然东汉……”。‎ ‎8.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针对丁某在该期间未提供劳动,而贸易公司未支付丁某工资也未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双方行为,我们可认定该期间为双方劳动关系的 履行状态。‎ ‎②作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重情重义,推崇知恩图报、一诺千金、舍生取义;那种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之人,历来为人们所 。‎ ‎③大楼里没有鼠患, ‎ - 43 - / 43‎ ‎ 不养猫,不放灭鼠器,老鼠也不会上门。如果你租住在这里,不必担心会有老鼠来骚扰。‎ ‎④对于农村还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我们要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提倡新风尚的做法,使其 缩小范围和影响。‎ A. 终止 不耻 虽然 逐步 B. 终止 不齿 即使 逐步 C. 中止 不齿 即使 逐渐 D. 中止 不耻 虽然 逐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考生要关注词语的意思、侧重点、适用对象、情感色彩。“终止”是结束、停止的意思,“中止”是中途停止的意思。第一句中前面说“该期间”,可见应是中途停止,应使用“中止”。“不耻”是不当做是耻辱,“不齿”是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第二句中是说人们对“那种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之人”表示鄙视,应使用“不齿”。“虽然”与“但是”连用表示转折关系,“即使”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常常与“也”连用。”“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指有意识而又有步骤性的变化。“逐渐”指渐渐,一般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第四句中说的是“陈规陋习”,应使用“逐渐”。‎ - 43 - / 43‎ 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终止”和“中止”,不同的语素是“终”和“中”,“终”意思是“最后”,强调是最后;“中”,意思是“中途”。(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比如“不齿”和“不耻”,两者情感色彩不同,根据句中的情感色彩可以确定答案。(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9. 下面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相夫子(xiāng) 悄无言(qiǎo) 愆期(qīn) 扈江离(hù)‎ B. 磨牙吮血(shǔn) 霓裳(shāng) 槛菊愁烟(jiàn) 勾当(gōu)‎ C. 卓越(zhuó) 伺候(cì) 靡费(mí) 芜杂(wú))‎ D. 饿莩(piǎo) 嫉恨(jí) 汗涔涔(jín) 估量(liàn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相夫子(xiàng), 愆期(qiān);B.霓裳(cháng),勾当(gòu),D.汗涔涔(cén),估量(liánɡ)。‎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 下列句子都属于通感修辞方法的一组是 ‎ - 43 - / 43‎ ‎①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④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⑤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A. ②④‎ B. ②⑤‎ C. ①③‎ D. ③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通感”这种修辞手法。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 下列诗句与“竹深喧暮鸟”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 点点露数岫 B. 花缺露春山 C. 松际露微月 - 43 - / 43‎ D. 寒塘露酒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仗也叫对偶,对是成对,偶是成双,对仗就是把两个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句子放在一起,在古代诗歌和对联中运用,从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角度筛选,答案为“花缺露春山”。‎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B. 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罔”同“网”;C项,“垂”同“陲”;D项,“辩”同“变”。‎ ‎13. 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要求结构相似,语意完整。‎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 43 - / 43‎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之间的“愁别”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朋友之间的“谢别”‎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诗句的引用,结构的一致和对诗句的解释与概括。‎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仿写有嵌入式放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首先是形似,然后是意蕴相符。形似要求有些词语要一致,有些句式的结构要一致,意蕴注意揭示的内涵要吻合。仿写往往伴随着修辞,注意修辞的一致。‎ ‎14. 根据情境,为下面这段文字拟写一个结论(不超过30字).‎ 有位企业家在商界有着惊人的成就。一天,他陪同父亲到一家豪华酒店进餐,富丽堂皇的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欣赏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一度为之疯狂,便对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在这儿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常常为失去的机会(或不曾取得的成就)二嗟叹,但往往忘了为现在的拥有而感奋。 (我们往往对得到的不以为意,但对没有得到的却格外羡慕。)‎ - 43 - / 43‎ ‎【解析】试题分析:和足以概括语段的主旨,原先失去艺术家成为企业家,现代又要想成为艺术家,从中总结得失的关系。‎ 二、课内检测(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18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 室以何年?‎ - 43 - / 43‎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5.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属三秋 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B. 彩彻区明 彩:日光 C. 识盈虚之有数 数:计算 D. 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20岁,古人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16.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访风景于崇阿 目吴会于云间 B. 临帝子之长洲 谁悲失路之人 C. 怀帝阍而不见 抚凌云而自惜 D. 处涸辙以犹欢 以十五城易璧 ‎17.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 “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 43 - / 43‎ C. “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 “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18. 翻译文中的句子。‎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3)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答案】15. C 16. D 17. A ‎ ‎18. (1)渔夫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回荡在衡阳的水滨。(关键词:穷、滨、惊、断、浦)‎ ‎(2)使贾谊遭委屈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关键词:屈、窜、岂、明)‎ ‎(3)只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数”,结合“盈虚”分析,应该译为定数。‎ - 43 - / 43‎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于”都译为介词,在。B项,“之”译为的,助词。C项,“而”译为却,转折连词。D项,“以”分别译为但是,连词,表转折;用、拿,介词。‎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A项,“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不当,“披绣闼”段内容主要写宴会之乐。‎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穷”译为遍、全,“滨”译为湖畔,“惊”译为被惊扰,“浦”译为水滨。(2)“屈”译为使……受委屈,“窜”译为使……逃窜,“明”译为昌明的。(3)“机”译为细微的预兆,“命”译为命运。‎ - 43 - / 43‎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参考译文:‎ 时当九月,季秋时节。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滕王阁前的沙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 43 - / 43‎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绍兴,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 43 - / 43‎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题和20题(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蛾眉亭①‎ 韩元吉②‎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①蛾眉亭,在××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临长江,山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李白墓在当涂东南之青山北麓。‎ ‎②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宋室南渡后,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后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力主收复失地。晋封颍川郡公,归老于信州南涧。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 ‎19.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其作用。‎ ‎20. 简要概括“试问谪仙何处?”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9. 这里运 - 43 - / 43‎ 用了拟人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前句是说,那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宛如美人刚刚用黛石涂过的两抹弯弯的蛾眉。“凝”,谓凝止、聚积,在这里则指蛾眉含愁带恨,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面对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应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 ‎ ‎20. 前句是说: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作者对着茫茫江水,呼唤寻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这既是对所倾心仰慕的诗人的凭吊,也是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 ‎【解析】‎ ‎1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试问谪仙何处?”,“谪仙”李白一生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却壮志未酬。对所倾心仰慕的诗人的凭吊,也是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词人借用典故和设问,抒发了自己虽心系边关,渴望收复失地,却在当时投降派掌权得势的情况下,无法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愁恨苦闷,想要摆脱愁恨苦闷而又不得的无可奈何。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 - 43 - / 43‎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21.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 ‎(4)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__。‎ ‎(6)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_____。‎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 ‎(8)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 ‎(9)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人命危浅 (3).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 彼且恶乎待哉 (5). 惠风和畅 (6). 形影相吊 (7). 齐彭殇为妄作 (8). 惟草木之零落兮 (9). 可以濯吾缨 (10). 可以濯吾足 - 43 - / 43‎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期”“举”“恶”“吊”“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王同学在课桌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做自己想做的”。有的同学建议他将“想”改为“该”,也有的同学建议他将“想”改为“能”。这一字之别,引起许多同学激烈的争论。‎ 对此,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想做”与“该做”‎ 应该做的事是一定要做的,受道德的约束,而想做的事是可以不做的,不受道德的约束。‎ 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想做的往往不能做,可做的又常常不该做!‎ 关于战略的教科书现在往往一写就是几百页,而且据说战略的定义也有上百种。其实,战略的作用本来就是帮助企业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太复杂。‎ - 43 - / 43‎ 什么是战略?我的理解,战略就是想明白企业到底该做什么。是在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环中找到一个很小的交集——这就是你真正该做的。‎ 想做包括一个企业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使命是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目的,它为客户和社会到底创造什么价值。愿景是企业对自己长远发展的一种期望。愿景又可以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企业的创始人往往会对其发展留下很深的烙印。所以我现在帮助一个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它的老板到底想要做什么:赚钱,成名,立业?做企业是很辛苦的事。是不是真想做(有没有激情),真想做什么,都是企业家首先要想清楚的事情。这是清晰战略的第一步。‎ 虽然一些天才在某些方面会有绝对的优势,但大部分的能力都是后天培养的。核心能力是靠资源的投入和学习积累起来的。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却要由“想做”和“可做”来决定。因为不能满足外部环境要求的能力是没有价值的。但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作为企业家,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把稀缺资源用于培养那些真正符合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能力。很多企业都在抱怨“想得到,做不到”,虽然有很好的战略,却没有能力执行。其实,任何能力都需要不断的资源投入和长期积累,临时抱佛脚自然行不通。‎ 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保障,另一方面却可能成为失败的原因。因为使一种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因也同样容易导致这种能力的僵化和难以改变。而环境的不断变化却要求企业的能力也必须随之而变,但这点很多企业都无法做到,从而走向衰落。高估自身能力,没有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僵化都是企业最常犯的错误。‎ - 43 - / 43‎ 战略就是找出你既想做,又可做,又能做的,这就是你该做的。最重要的是这三者的匹配。这是战略最根本的一点。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想做的往往不能做,可做的又常常不该做!‎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注意材料中的三个句子:“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从句子的意思中分析,应该是“要有梦想”“量力而行”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 43 - / 43‎ ‎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从三句话中选择一句进行立意,然后论证即可。‎ 卷Ⅱ(50分)‎ 四、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别,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不得了,又是好吃的又是带我买衣服,关爱殷殷,无所不至。‎ B. 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家的远见卓识和经营魄力。‎ C. 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D. 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一个时期。‎ - 43 - / 43‎ ‎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有气势。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B项的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有气势,属于使用对象不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铁道部已经走过了一个花甲之年,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一个实行政企合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璧垒,甚至被形容为“铁老大”、“国中之国”。‎ B. 救援突击队在飞机失事海域已连续搜索了三天,可是没有寻找到有关失踪飞行员的任何线索,看来飞行员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 C. 中国公务船连续几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执法,并且首次在执行渔业管辖权时,将附近一艘中国渔船上的3名渔民带上渔政船。日本方面急了,外务省要求中国驻日使馆对有关行为进行说明。‎ D. 李娜在澳网的表现仍是强势,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球技上的日臻完善,更表现在其心态上的放松、沉稳和“无所谓”的胜败观,展现了一位成熟球员的风范,经过连续的过关斩将,终于进级决赛。‎ - 43 - / 4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璧垒——壁垒;B.机率——几率;D.进级——晋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早年的春晚受欢迎,固然和人们当年的娱乐方式少、娱乐视野窄有关,但更多的却是通过春晚,感受到了娱乐的魅力、生活的滋味。‎ B. 网友发帖质疑沈阳地铁规定“衣冠不整、醉酒等不文明行为者”禁乘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颇。‎ C. 与上一部关注现实的小说《带灯》不同,贾平凹最新作品《老生》借助一位近乎不死的丧歌“唱师”之口,将视角对准中国20世纪近百年的历史变革。‎ D. 受困于雾霾的何止是北方,上月连晴五天的重庆同样遭到重度雾霾的侵袭。对此,有专家指出,不仅对抗雾霾要戴口罩,而且要多喝水,勤洗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感受到了娱乐的魅力、生活的滋味”主语应是“观众”; B 项歧义,“偏颇”的是禁乘规定还是发帖行为语意不明;D项语序错误,“不仅”应位于“对抗雾霾”之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之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43 - / 43‎ A. 辐辏(zòu) 骠骑(piào) 拧螺丝(nǐng) 枵腹从公(xiāo)‎ B. 划拨(huà) 股肱(gōu) 癫疯病(diān) 相机行事(xiāng)‎ C. 困扎(zā) 应允(yīng) 黑黢黢(qū) 生杀予夺(yǔ)‎ D. 侪辈(chài) 逶迤(wēi) 炸鸡块(zhà) 滂沱大雨(pān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辐辏(cóu),B股肱(gǔ)相机行事(xiàng),D侪辈(chái)炸鸡块(zhá)。‎ 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划”“相”“应”“扎”“炸”,形啊啊啊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如此题中的“辏”“骠”“枵”“癫”“侪”“滂”,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角jué 角斗 角色 群雄角逐 宫商角徵羽 B. 量liàng 量具 胆量 量入为出 量体裁衣 C. 着zhuó 着笔 着眼 当心着凉 着装完毕 D. 劲jìng 用劲 劲敌 鼓足干劲 疾风劲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分别为liáng liàng liàng liàng ‎ - 43 - / 43‎ ‎ C分别为zhuó zhuó zháo zhuóD分别为jìn jìng jìn jìng。‎ ‎2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正巧都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作秀的水平全是半斤八两。‎ B.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 父亲平时不苟言笑,对我十分严厉,但却有一颗温柔的心,真可谓是外强中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熟语)能力。本题要求选出“运用正确的一项”,A项,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符合语境。B项,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用于此处,望文生义。C项,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不符合语境。D项,外强中干: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不符合语境。故选A。‎ ‎2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 43 - / 43‎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 ,把销量、收视率、点击数、票房收入作为唯一依据,分辨和判断作品的高下优劣。‎ A. 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B. 一些文艺评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C.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D.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的一些文艺评论 ‎【答案】B ‎....................................‎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43 - / 43‎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语言连贯题中的选填一句话(选择题)。答题技巧如下:分析语段结构,把握语段话题(陈述对象)。比如这段话主要是对“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的评价。依据话题一致、陈述角度一致、感情色彩一致的原则,结合语境,分析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选择。具体可关注标点符号、关联词语等。‎ ‎3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________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台湾名导李安耗巨资拍摄的电影《色·戒》竞然________鼓吹冷酷汉奸的人性亲情,真叫人难以接受。‎ ‎③这家医药公司___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A. 审订 大肆 跻身 B. 审订 大事 跃居 C. 审定 大肆 跻身 D. 审定 大事 跻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词语意思和具体语境相结合。审阅订正。订正,主要指文字上的改正。如“审订书稿”,意即对书稿进行审查、修改、何正。‎ - 43 - / 43‎ ‎ 审定:审查决定。审,审查核对。定,决定;定稿。审订与审定都是动词,都含有审查、审阅的意思。审订侧重在“订”,即修改、订正其中的差错,不强调意见的最后确定;审定侧重在“定”,即审查后作出决定、评定,强调意见的最后确定。根据语境①句选用词语“审定”。大肆:毫无顾忌地。大事: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总得形势;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根据语境②句选用词语“大肆”。跻身:置身[某种行列、境域等];踏进。跃居:跨过某个阶段,跃升为 [某个地位]。根据语境,③句选用词语“跻身”。故选C。‎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运用词语结构特点把握词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李强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好不激动。‎ B. 这几个人一坐到一块就谈吃谈穿,真是百无聊赖。‎ C.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小丽呆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 D.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 43 - / 4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能力。A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不符合语境;B项,百无聊赖:指生活或感情上没有依托。不符合语境;C项,少不更事:年少经历世事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符合语境;D项,长篇大论:贬义词。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不符合语境。故选C。‎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 ‎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 43 - / 43‎ ‎7.再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五、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共享发展,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前提,没有发展,共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种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简而言之,没有“有质发展”就不会有共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30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变化大,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却在“蛋糕”的公平公正分配、改革成果的共建共享方面出观了一些偏差和缺失。因此,如何在确保“蛋糕”持续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着力化解分配领域的不公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社会阶层差距,已迫在眉睫。。‎ - 43 - / 43‎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提升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质量,确保发展惠及不同阶层、区域和城乡居民,着力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间翻一番;另一方面,要把发展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确保发展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平衡性。通过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制度安排,通过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确保所有群体、阶层和区域都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既要保持经济发展的中高速,又要注重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质量指标,还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毕其功于一时、一地、一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阶形态迈进,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区或城市之所以缺乏发展动力,一方面是受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等非持续性发展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单纯地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建设,从而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在切实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切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告别过于重视GDP的单向度发展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像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一样重视社会结构调整。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协调,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另一方面,重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有污染的GDP,坚持生态为先,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与环境优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确保既有经济增长又有碧水蓝天。唯有如如此,发展才会有效,才能共享。‎ ‎(摘编自周小毛、何绍辉《把握共享发展要义的三个维度》)‎ - 43 - / 43‎ ‎3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帜。‎ B. 当前,不仅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髙速增长,还要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这样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 C. 因为缺乏发展动力,一些地区或城市陷入高污染、髙能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 D. 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两个方面都重视才有利于共享发展。‎ ‎3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着“共享发展”这一话题,从发展的质盘、发展中的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 文章在第一段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比喻成“蛋糕”,将经济发展中的分配问题分析得浅显易懂。‎ C. 文章在论证中几次提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髙速增长,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 D. 文章第三段在论述一些地区或城市缺乏发展动力的原因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条理十分清晰。‎ ‎3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持续发展,共享社会资源才有可能;同样共享问题不解决好,也会影响发展。‎ B.‎ - 43 - / 43‎ ‎ 共享发展要坚诗以发展质量为核心,其发展质量指标具体体现在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方面。‎ C. 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 D. 只有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才是“有质发展”,才能共享。‎ ‎【答案】32. D 33. C 34. C ‎【解析】‎ ‎32.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不准确,原文只肯定了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没有信息表明这种增长是“富有质量的发展”。B项原文并没信息表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C项颠倒了因果,“缺乏发展动力”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 43 - / 43‎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B项曲解文意,C项颠倒了因果。‎ ‎3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 “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错,文章的立场是发展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 ‎3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错在“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把“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这个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 亲 陈玉兰 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 43 - / 43‎ 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的那个属相,也就是说父亲长母亲12岁。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母亲整天挂嘴边的只一句话: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说这句话时,母亲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了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拼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 43 - / 43‎ 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与排长依依惜别。‎ 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渣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一边数落:“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儿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检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 43 - / 43‎ 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母亲不解地问:“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 父亲认真地说:“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 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般汩汩涌出,母亲说: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 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楼在怀里。‎ ‎(有删改)‎ ‎35.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 B. “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 C.‎ - 43 - / 43‎ ‎ 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 D. 文章的结尾处通过母亲的心理“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突出父亲高大形象的同时,也道出了父亲心中多年的委屈。‎ E. 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36. 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7. 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8. 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案】35. B 36. ①温和、质朴:母亲发脾气时父亲并不焦恼,自己当爹,高兴得拍屁股;②勤劳、有责任感: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③爱得无怨无悔:默默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一生。 ‎ ‎37. ①“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②父亲的脸被阳光映得红润光鲜,像涂了油彩,暗示父亲在母亲眼中形象已经变化;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父亲、母亲真情流露的情节。 ‎ ‎38.‎ - 43 - / 43‎ ‎ ①第一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这句话时,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这时母亲对父亲是真的恨;②第二次,母亲说“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说明母亲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体现的是一种无奈;③第三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不再有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的动作,表明母亲已经开始接受父亲。作用: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深化文章的主旨。‎ ‎【解析】‎ ‎3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错误,母亲并不软弱,她“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极力反抗过;“姥爷急着给舅舅取媳妇”,这样做实属无奈,并非真的“无情”。C项,“隐忍度日”说法不准确。E项,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并不是想反映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3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并不焦恼”“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温和、质朴;“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勤劳、有责任感;“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爱得无怨无悔。‎ - 43 - / 43‎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吧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如本题“父亲并不焦恼”“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温和、质朴。‎ ‎3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画线语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画线语句为景物描写句,写太阳西落,联系后文中“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可知,“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暖暖地”“父亲的脸……红润光鲜”暗示母亲此时心理的变化。后文中父亲与母亲的真情流露也由此引出。‎ ‎38.‎ - 43 - / 43‎ ‎ 试题分析: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母亲三次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上下文分析母亲每次说这句话时的不同表现,从而分析母亲的心理。第一次,结合文本内容“每当说这句话时,母亲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分析,母亲说这句话时,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这时母亲对父亲是真的恨;第二次,母亲说“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说明母亲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无奈;第三次,结合文本内容“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一边数落”“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分析,不再有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的动作,表明母亲已经开始接受父亲。回答表达效果,不仅要明确语言描写是为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等服务的,还要对比三次描写,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用意。‎ - 43 - /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