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1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活动学案鲁人版必修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活动 一、文本品读 1.结合注释阅读《张衡传》,把握文意。 活动提示:课后注释能帮助同学们疏通课文字、词、句及有关文化常识。对张衡的科学 及政治上的贡献都会有所了解,因此课下注释一定要认真阅读并掌握。 资料支持:按传记文学体例,文章以张衡的家世、学识、品性开篇,简略介绍其文学成 就。张衡一生所居官职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太史令,一个是河间相,分别体现了他的才和德。 张衡在科学上的贡献体现在科学著作与科学发明两个方面。科学发明主要是浑天仪与候风地 动仪,文章重点介绍了候风地动仪。任河间相体现了张衡政治上的成就。 2.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张衡传》《论无性造人》的主要内容。 活动提示:本项活动主要训练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完成该项活动须熟读 课文、了解各段大意,从中概括提炼文本内容。 资料支持:《张衡传》这篇课文叙述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成就,重点叙 述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张衡在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政 治家,尤其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著有《灵宪》《算罔论》等著作。 在技术方面,发明了浑天仪,尤其是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能精确地测定地震的方位。这一伟 大成就,比欧洲人要早 1700 多年。 张衡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做出成绩,与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慕荣利、反对骄奢、 不趋附权贵、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是分不开的,这些高贵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直 到今天,这些精神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与发扬。 《论无性造人》,文章由理论上的生物体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出克隆造人的话题,明 确自己的认识,认为其前景暗淡。并从被复制的人的窘境、克隆人的成长、克隆人的选择与 标准等几方面简要分析论证。在接下来的具体阐述中,首先对克隆造人的可能性提出疑问, 其次对克隆造人的必要性提出疑问,最后作者重申反对无性造人的观点,诚恳呼吁人类放下 无性造人的事。 3.依据文本,说说《张衡传》写作方面的特点。 活动提示:可以先回顾传记文学的有关知识,再考虑叙事及语言特点,最后结合文本完 成该项活动。 资料支持: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的痕迹, 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 4 段中仅用一百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之简洁;用酒 “尊”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叙事上的特点:本文是一篇传记,以记叙人物的事迹为主。这类文章最忌平均用力,使 文章像流水账一样,巨细无遗。本文没有这个毛病,作者采取概括记叙与重点记叙相结合的 方法,全面介绍了张衡在文学、科技、政治上的成就以及其性情品德。就全篇来讲,候风地 动仪一段是重点,其他都写得比较简括。 本文虽以客观记叙为主,但在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感情。如用“自书典所记,未之 有也”“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等语句来赞美候风地动仪。这些赞美之词,既符合事实,也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勾画出《论无性造人》中说明准确、表达生动的语句,体会其妙处;并依据文本为“克 隆”下定义。 活动提示:该项活动实际上是考查同学们对于说明方法的掌握,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一 般为比喻、拟人,所以在文中寻找此类句子即可。“下定义”要掌握下定义的句式特点。 资料支持:示例:(1)很难想象,一个未经配对儿的胞核能有什么孝心或敬意之类的事; 更难想象,一个人那新的、自行生育的自我,不过是一个绝对茕茕孑立、举目无亲的孤儿。 形象生动地指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试想,你要克隆一个不同凡响、成绩辉煌的外交家,好让他照管遥远未来的中东问 题。你必须逮住并说服他摘下一个细胞。 “克隆”定义:克隆是一种借助植物或动物的体细胞含有的 DNA 再造一个完全相同的植 物或动物个体的生物技术。 5.辩论比赛: 结合《论无性造人》,以“我(支持/反对)克隆人”为题组织一次辩论活动。 (1)正反双方依据文本并搜集有关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 (2)由辩论会主席主持现场辩论。 活动提示:A.正反双方依据文本并搜集有关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 说明:准备辩词可分以下五步: a.请老师对克隆人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以此激发同学们对辩题的兴趣。 b.同学们可利用文本信息和其他资源,搜集与克隆人有关的资料。 c.分组讨论辩论中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分工补充相关材料,小组研究辩 论技巧。 d.请老师分别对辩论技巧适当点拨。比如,辩论的素材并不一定完全是“克隆人”话题 内的,只要通过一定的联系,能驳倒对方,有利于己方观点即可。 e.形成书面材料。 B.辩论会主席主持现场辩论。 说明:辩论会主席要准备好主持词,让评委了解评判细则。 C.辩论结束后,每人写一篇关于克隆人的科幻文章。 说明:文章写好后,同学们可在班内相互评比。 资料支持: 永夜——2050 年第 364 个清晨 我生平第一次坐在户外的花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走进天堂般的感觉让我畅快不已。 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感受过人真正活着的感觉,每天面对的就只有枯燥的书本 和物理公式,那些穿着白大褂、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人如影随形般地徘徊在我的身边。我讨 厌这一切。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我是一个克隆人,一个被称为“爱因斯坦 2 号”的克隆体。现在我终于明白,在人世,我没有亲人,如果那个叫爱因斯坦的和我长得 一模一样的大物理学家是我唯一的亲人,他早已离世。如果那个生我的女人是我的母亲,她 已经变成了科学的机器而毫无意义。 我怨恨,怨恨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么卑贱,人类如此轻易地扼住了它的咽喉,为人类服 务那么自然地就成了我存在的准则。 我决定,逃离! 在我下决心以后不久,我所在的研究所就爆炸了。安装定时炸弹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难 事,因为我有爱因斯坦的聪明的大脑。 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中央调查局对于这件事的种种猜测,这么精明的人类居然没有怀疑 我,因为……也许他们认为我具备爱因斯坦高尚品格的基因。愚蠢的人类! 我来到了一个街心公园,在那里眼望着枝头的鸟雀,惬意无比。“叔叔,你吃雪糕吗?” 一个长相无比甜美的小女孩微笑着抬头问我。我的脸红了,慢慢地蹲下身,轻轻地吮了一口 她手中的雪糕。“真甜。”我微笑着对她说。 我们在花园里玩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和人类分享他们的快乐。突然,一大群警察包围 了我。“我是秀兰·邓波儿的克隆体。”小女孩依然微笑着说道。 我彻悟。 我在心里一直笑着我自己,我果然不是真正的人类,永远也比不过他们的精明,无论我 的头脑多么聪明。 伴随着我的将是永远的黑暗。 二、梳理·积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公车特征..拜郎中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活动提示:这项活动主要考查古今异义,可以借助文本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可以制成卡 片,供以后复习用。 资料支持:不行 古义:没有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特征 古义:特地指名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下车 古义:指官吏初到任。 今义:走下车子。 视事 古义:治事,任职。 今义:两个词,视,看;事,事情。 2.从《张衡传》中找出几个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句子,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活动提示:这项活动主要是训练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和古文翻译能力。 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固定句式等,本文中出现的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 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严格按照“增、删、调、补”的原则。 资料支持: 示例:(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人。 (2)被动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永元年间,(张衡)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他)也不去任职。 (3)省略句:再转,复为太史令。 译文:(张衡)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 (4)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种事。 (5)介宾短语后置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上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3.依据《张衡传》等学过的文本,仿照示例,分类整理与官职任命、变动有关的语句。 示例:表示征召、举荐官职 (1)举.(举荐)孝廉不行(《张衡传》) (2)连辟.(征召)公府不就(《张衡传》) 活动提示:这项活动主要训练同学们的积累整合能力。利用学过的课文注释、课外图书 或网络资源采集整理,有条件的可以制成专题网页。 (1)表示授予或提升官职。 ①公车特征拜.(授予官职)郎中(《张衡传》) ②再迁.(提升官职)为太史令(《张衡传》) ③陟.(提拔)罚臧否(《出师表》) (2)表示一般调职 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调动官职)(《张衡传》) ②再转.(调动官职),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③出.(京官外调)为河间相(《张衡传》) (3)表示降职 滕子京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守巴陵郡(《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