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7 哦香雪 Word版含解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 基础过关训练7 *哦,香雪 ‎[基础演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踮起(diǎn)      娇嗔(chēn)‎ 瞥见(piē)  怂恿(sǒng)‎ B.颤栗(zhàn) 凛冽(lǐn)‎ 蠕动(rǔ) 虔诚(qiān)‎ C.脊背(jī) 黝黑(yǒu)‎ 嘟囔(dū) 惆怅(chóu)‎ D.倾轧(yà) 轧钢(zhá)‎ 隧道(suí) 悸动(jì)‎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    的温存和粗暴。‎ ‎(2)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    。‎ ‎(3)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    。‎ A.给予 蠕动 慷慨大度 B.给予 蠕动 宽宏大量 C.寄予 前行 宽宏大量 D.寄予 前行 慷慨大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 7 -‎ B.虽然每天来山东博物馆参观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和不文明现象,实现了“十艺节”文明观展的倡导。‎ C.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橱柜品牌的好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D.这一次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谁又敢保证儿童乞讨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呢?‎ ‎5.下列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这次文学大赛得到众多名家的鼎力支持,莫言、铁凝、周国平等作家都忝列其间。‎ D.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在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课内精读]‎ 阅读“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到文章最后,完成6~8题。‎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三段中“小心地”“轻轻”两词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了主人公香雪对来之不易的铅笔盒的珍惜和重视。‎ B.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使香雪不再害怕了。因为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香雪拥有了铅笔盒就等于拥有了文化知识,这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C.“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一句中“被感动得战栗”比喻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现代文明唤醒,呼唤文明时代的到来。‎ D.选文第四段中的景物描写侧面衬托了香雪得到铅笔盒后高兴的心情及她的美好心灵。‎ - 7 -‎ ‎7.选文第三段写道“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这说明了香雪为什么要那么迫切地去换铅笔盒,这是不是香雪虚荣心的表现?你如何理解?‎ 答: ‎ ‎ ‎ ‎8.根据节选部分,概括主人公香雪的形象。‎ 答: ‎ ‎ ‎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 - 7 -‎ 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 7 -‎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C.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10.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 ‎ ‎ ‎ ‎ ‎ ‎11.“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 ‎ ‎ - 7 -‎ 基础过关训练7‎ ‎1.解析:B项,“蠕”应读“rú”,“虔”应读“qián”。C项,“脊”应读“jǐ”。D项,“隧”应读“suì”。‎ 答案:A ‎2.解析:“给予”范围广;“寄予”多指厚望等。“蠕动”指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比“前行”更准确。“慷慨大度”指毫不吝惜钱财;“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答案:A ‎3.解析:A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C项,把括号移至句末句号前,去掉括号内的句号;D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B ‎4.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五位女作家”后加“的作品”;B项,“实现”“倡导”,动宾搭配不当;C项,“原来的初衷”,语意重复。‎ 答案:D ‎5.解析:A项,“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B项,“治癌”与“致癌”同音,不当;C项,“忝列”是谦辞,有愧于排列其中,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不能用于他人。‎ 答案:D ‎6.解析:C项,“比喻”错误,应该是“拟人”。‎ 答案:C ‎7.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从香雪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考虑,同时还应考虑本篇小说的主旨。‎ 答案:这不是香雪虚荣心的表现。香雪的同学盘问她是讥讽她的贫穷,讥讽台儿沟的落后。香雪换铅笔盒是要争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争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8.解析:解答时应采用“×××是……形象”这一模式。‎ 答案:‎ - 7 -‎ 主人公香雪是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着追求新生活的美丽少女形象。‎ ‎9.解析:“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情节普通平淡。‎ 答案:D ‎10.答案:①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③“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11.答案:(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 ‎(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 ‎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在生活中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