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 MB
  • 2021-06-04 发布

2019-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5荔枝赋并序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5 课  荔枝赋并序 【 助读链接 】 一、作者名片 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 —— 张九龄 简介 : 张九龄 (678—740), 字子寿 , 谥号 文献。韶州曲江 ( 今广东曲江 ) 人 , 世称 “张曲江”或“文献公”。唐代政治 家、文学家。长安年间进士 , 始调校书郎。唐玄宗开元时历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 他是唐代有名的贤相 , 在朝直言敢谏 , 曾预料安禄山的反叛。后被李林甫排挤出朝 , 罢政事 , 贬为荆州长史。 贡献 :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他的五言古诗 , 诗风清淡 , 以素练质朴的语言 , 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 , 对于扫除唐初所沿袭的六朝绮靡诗风 , 贡献尤大。著有 《 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 》 。誉为“岭南第一人”。 评价 : 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的文学家 , 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在唐代诗坛上 , 他是继陈子昂之后 , 力排齐梁颓风 , 追踪汉魏风骨 , 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二、背景回放 托物言志 , 排遣心中之块垒   本文写于张九龄转任桂州刺史、充岭南道按察使 期间。张九龄为人刚正不阿 , 直言敢谏 , 因而时常遭李 林甫等人的排挤 , 其内心自然也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 奈 , 联想到众多仁人志士连遭贬谪 , 正义不能伸张的苦 闷和愤慨 , 他于此时有感而发 , 写下 《 荔枝赋并序 》, 托 物言志 , 排遣心中的块垒 , 以荔枝虽美却无人欣赏来象征仁人志士之不得志 , 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伸的苦闷和无奈。 【 拓展链接 】 一、文化常识 古代排序用字 “季”在古代是指排名在最后的 , 末了。 1. 兄弟排行次序中最小的。 伯 : 最大 , 老大。 仲 : 老二。 叔 : 老三。 季 : 最小的。 2. 每季中最后一个月为“季月”。每季中第一个月为“孟月” , 中间一个月为“仲月”。 如 : 孟春、仲春、季春 ; 孟夏、仲夏、季夏 ; 孟秋、仲秋、季秋 ; 孟冬、仲冬、季冬。   二、 风度得如九龄否 ? 也许很多人记不起他的名字 , 但在八月十五 , 一定会有人吟唱“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他协助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 国富民强 , 百姓安 居乐业 ; 他重修了梅岭古道 , 使南粤大地不再是蛮夷之 邦 ; 他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 , 宜早诛灭” , 未被采纳 ; 他大力帮助后进诗人 , 让孟浩然做了他的从事 , 提拔王 维为右拾遗 , 是位既有权位又受人仰慕的文学巨匠 ; 他 改良诗歌 ,《 感遇 》 诗十二首 , 情辞委婉 , 兼有“风” “ 骚”的情韵 ; 他也很擅长写爱情诗 ,“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使人一看三叹 , 感人至深。 他就是张九龄 , 唐代有名的贤相。自他去世后 , 唐玄宗每览宰相人选 , 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壮哉 , 张九龄 ; 伟哉 , 张九龄。 【 文言归类 】 一、一词多义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 名词活用 (1) 未玉齿而殆销 ( )_________ (2) 若乃卑轩洞开 ( )_________ ﹒ ﹒ ﹒ 名词作动词 用玉齿咬 名词作状语 像洞一样 2. 形容词活用 (1)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 ( )___________ (2) 以为甘旨之极也 ( )_____ (3) 夫物以不知而轻 ( )_______ (4) 其珍可以羞王公 ( )____________ ____ 形容词作名词 高贵的地位 形容词作名词 极品 形容词作动词 被看轻 形容词作动词 进贡 ( 给人进 食 ) ﹒ ﹒ ﹒ ﹒ (5) 不丰其华 , 但甘其实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 沉美李而莫取 , 浮甘瓜而自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不高不卑 , 陋下泽之沮洳 ( ) 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 丰 盛 , 使 …… 甘美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 使 …… 沉水 , 使 …… 漂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陋 , 瞧不起 ﹒ ﹒ ﹒ ﹒ ﹒ 3. 数词的活用 此甘滋之不一 ( )_____ ﹒ 数词作形容词 一样 三、古今异义 1. 每至季夏 , 其实乃熟 古义 :_________ 今义 :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承上文 , 多含转折意 ) 2. 因道扬其实 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 : 实际 , 表转折 ﹒ ﹒ ﹒ ﹒ 它的果实 它的真实情况 3. 虽受气于震方 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 : 遭受欺侮 4. 蒂药房而攒萃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 出售药品的商店 , 医院或诊疗所里供应药物的部 门 禀受自然之气 芍药的子房 ﹒ ﹒ ﹒ ﹒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是时二方不通 , 传闻之大谬也。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 …… 也”表判断 那时盛产荔枝的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域之间不通 往来 , 这是传闻谬误所导致的。 2. 柿可称乎梁侯 , 梨何幸乎张公 ? 亦因人之所遇 , 孰能辩 乎其中哉 !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动句。“乎”表被动 柿子何以被梁侯欣赏 , 梨子何以被张公赏识 ? 也是 因个人赏识的不同 , 谁能说得清其中的缘故呢 ? 3. 余往在西掖 , 尝盛称之 , 诸公莫之知 , 而固未之信。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 , 代词宾语“之”分别置于 “ 知”和“信”前 我以前在中书省的时候 , 曾经大力赞美荔枝 , 诸公 没有人知道它 , 当然不肯相信它了。 4. 果之美者 , 厥有荔枝。虽受气于震方 , 实禀精于火 离。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定语后置句。定语“美”置于“果”后 ,“ 之” 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美味的果实 , 就是荔枝。虽然是受东方之气 , 实际 得南方的精华。 5.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 , 其珍可以羞王公 , 亭十里而莫致 , 门九重兮曷通 ?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荐”后省略介词“于” 它的高贵可以敬献给宗庙 , 它的珍奇可以进贡给 王公 , 十里长亭它难以逾越 , 九重宫门它怎能开通 ? 【 初读思考 】 文章从整体上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行文思路 ? 答案 : 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 一为“序” , 一为“赋” , 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 ,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 , 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 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 , 全部融为一体。 【 审美鉴赏 】 1.《 荔枝赋并序 》 第一段为“序”的部分 , 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 , 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 明确 】 本文的写作缘由是 :“ 况士有未效之用 , 而身在无誉之间 , 苟无深知 , 与彼亦何以异也 ?” 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2. 第二、三段描写了荔枝的什么特点 ? 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 明确 】 特 点 示 例 姿态优美 紫纹绀理 , 黛叶缃枝 , 蓊郁而霮 , 环 合而棼纟丽。如盖之张 , 如帷之垂 , 云 烟沃若 , 孔翠于斯  品位高洁 灵根所盘 , 不高不卑 , 陋下泽之沮洳 , 恶 层崖之崄巇 特 点 示 例 微文妙质 不丰其华 , 但甘其实 甘美无比 未玉齿而殆销 , 虽琼浆而可轶。彼众味之有五 , 此甘滋之不一。伊醇淑之无准 , 非精言之能悉 3.“ 夫物以不知而轻 , 味以无比而疑 , 远不可验 , 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 , 而身在无誉之间 , 苟无深知 , 与彼亦何以异也 ?” 这句话写荔枝遭遇 , 目的是什么 ? 【 明确 】 此句借荔枝的遭遇暗示了全文的主旨 , 前四句表面论说的是荔枝 , 实际是指不得志的仁人志士。后四句由物联想到人 , 水到渠成 , 抒发了仁人志士不得志的苦闷和无奈。 4.“ 闻者欢而竦企 , 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蠲忿 , 口爽可以忘疾。”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又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荔枝的 ? 有什么深刻含义 ? 【 明确 】 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人们的反应来间接描写荔枝的甘美及价值。寓意仁人志士的高洁品质及其才能。 【 备选要点 】 1. 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 , 在价值、际遇方面 , 荔枝与某些文人有着相同之处 , 阅读时找出二者相对应的地方。 【 明确 】 相同之处 荔枝 某些文人 价值方面 营养丰富 , 除鲜食外也可制成其他食品。其药用价值也较高 , 适当吃些荔枝 , 能保脑健身 , 开胃益脾 , 延年益寿 具有正直品行 , 以天下为己任 , 为国家为人民奔走呼告 , 关心百姓疾苦 , 推动社会发展 , 因而具有较高的人才价值 , 使用价值 相同之处 荔枝 某些文人 际遇方面 虽被广泛食用却不登大雅之堂 连遭贬谪 , 正义不能伸张 2.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 明确 】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向人说明荔枝之美 , 而在于借荔枝虽味美但因远在边远之地而不能被王公品尝、不能尽其所用的事实 , 抒发仁人志士不被欣赏、不被重用 , 甚至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 3. 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 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 【 明确 】 最后一段在前文充分描摹展现荔枝珍奇的基础上 , 写荔枝完全可以进献给宗庙王公 , 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 , 是作者言志的部分。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 , 由物及人 , 托物言志。 【 素养提升 】 一、思想启迪 《 荔枝赋并序 》 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 作者撷取常见的荔枝入文并对荔枝大加赞叹 , 称荔枝为果中珍品 , 认为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 , 甚至比天降甘露还要神奇 , 作者将怀才不遇的人才比作荔枝 , 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与无奈。 【 运用角度 】 心灵的选择、遭遇挫折、心境与遭遇、出路。   二、写法借鉴 1. 托物言志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 把对荔枝的描写与 对不被人赏识的士人的同情融为一体。荔枝就像那些 高洁之士一样 , 心怀美玉却不被赏识。文中所写的荔枝 , 其实就是士人。荔枝的珍奇象征士人的才德 , 荔枝的情 态象征士人的品格 , 荔枝的“罕获知于贵躬”象征了士 人不能被掌权者赏识重用的悲哀。荔枝与士人两相映衬 , 引人同情和感叹。 2. 结构严谨 文章先写了小序 , 交代了写作动机 , 也概括了下文 的写作内容。 接着铺叙渲染荔枝的奇秀和甘美 , 将荔 枝称为席上珍品。又写荔枝的神奇功效。接着笔锋一 转 , 发出由衷的慨叹。荔枝空有凌云志 , 空有好皮囊 , 最 终不能物尽其用 , 且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被冷落、被 遗忘。最后作者发出“亦因人之所遇 , 孰能辩乎其中 哉”的喟然长叹 , 文气悠忽宕开 , 戛然而止 , 却如余音绕梁 , 耐人寻味。作者擅长铺陈蓄势 , 吊足读者的胃口 , 然后陡然逆转 , 既一脉贯通 , 又水到渠成 , 给人以美感和无穷的回味。 三、文脉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