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Ⅰ
2020.6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6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疫情留给湖北的是很多人力无法承受的有毒残留,网络上有关“湖北农产品残留新冠病
毒”的说法 。受此影响,湖北无数农产品滞销腐烂,相关从业者可能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这绝不是 。但就在 4 月 12 日,央视新闻频道出手了,主播欧阳夏丹与“云搭档”王祖蓝
组成首席带货官,进行公益直播,为湖北带货。“谁都无法‘祖蓝’我‘夏丹’”,相信接
下来中国人的胃,一定 得了湖北人的苦。”
A. 满城风雨 耸人听闻 消融 B. 甚嚣尘上 耸人听闻 消化
C. 甚嚣尘上 骇人听闻 消融 D. 满城风雨 骇人听闻 消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
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结合“网络上有关‘湖北农产品残留新冠病毒’的说法”分析,
选用“甚嚣尘上”。
骇人听闻:某种事件使人听了感到恐惧。耸人听闻: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结合“湖
北无数农产品滞销腐烂,相关从业者可能因此遭受灭顶之灾”分析,选用“耸人听闻”。
消化: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经过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变为能够溶解于水并可以被机体吸收的
养料。比喻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态上的雪、粒雪或冰的损
耗。或指物体消失、融化。“消化”与“胃”搭配。
故选 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
- 2 -
息, 。
①携手各国实施联防联控,向一些国家派出医疗专家
②第一时间分享病毒研究成果
③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的重大意义
④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
⑤及时向世界公开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
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
A. ②④③①⑤⑥ B. ②⑤④①⑥③
C. ④②⑤①③⑥ D. ④①⑥②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
意的提示。
根据前文“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后文应该
谈论发布的相关疫情信息,所以第二句和第五句是有关疫情的信息应该紧随其后,根据第五
句“及时向世界公开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与“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
联系紧密,逻辑思维一致,“国际合作”就需要“携手各国实施联防联控,向一些国家派出
医疗专家”最后“诠释”精神,彰显意义。
故选 B。
【点睛】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
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
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
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
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
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
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
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
格式的一致性。
3.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王国维的年谱材料,时间已打乱。根据年谱中的干支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3 -
国学大师王国维 1911 年~1915 年大事纪要:
1911 年,辛亥,校《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①191X 年,甲寅,撰《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并作序。
②191X 年,壬子,撰《古剧脚色考》。
③191X 年,癸丑,撰《宋元戏曲考》。
④191X 年,乙卯,撰《古礼器略说》,译《教育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法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先后顺序,即:(天干)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
亥。根据首句中的“辛亥”提示,往下四个的天干顺序依次应为壬、癸、甲、乙,地支顺序
依次应为子、丑、寅、卯。
故选 D。
4.对下列材料理解不贴切...的一项是( )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
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
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A. 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
B. 要战胜自己,走出自己思维的局限。
C. 要敢于创新,不要畏惧困难害怕失败。
D. 要敢于尝试,不要被空想的困难吓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
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
- 4 -
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
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理解不贴切的一项”。
C 项,从材料看,盲子“两手攀楯,兢兢握固”,“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
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盲人走出困境是出于意外,所发出的感叹实际上是他自负的
一种表现,从本质上讲,盲人内心是拒绝尝试的,而且“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
也。’”盲人对过路的人的话都不听,更谈不上创新了,故 C 项表述有误。
参考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
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
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
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大道理(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之中,执著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贞庵传
李东阳
贞庵姜公,名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也。少为县学生,博览强记,尤精《尚书》学。
举景泰庚午乡贡,登天顺甲申进士,擢行人司左司副。以官政自律,与僚属胥劝戒,一时奉
使争检饰尚廉节,被简为御史者相继。会司正阙,众属贞庵,贞庵荐行人林雍而处其下,人
以是多之。
九载秩满,以母老图便养,迁南京刑部郎中。谳鞫明恕,遇亲属交讼,必委曲开导,务
全其恩。若挟势挠法者,则不少贷.。尝有疑狱,历数司不能直,立为判决。尚书周庄懿公以
“公平清慎”书上考,擢知漳州。值岁歉,海盗蜂起。乃发廪赈乏,招贼党数十人。其弗率
者,简.练勇壮,授以方略,擒其魁,余党悉散,民赖以不扰。又筑堤捍潮,浚塘置仓,以备
旱溢,禁佛斋,作义冢,立乡约。以高东溪之名节,陈北溪之道学,皆建祠祀之。治行为诸
郡首。成化甲辰,入觐归,母益老,遂乞终养。漳民恳请不赴,则相与建生祠,勒惠政、去
思二碑。弘治辛亥,知府阙,耆老数辈请之朝,庚申又请焉,皆不果。
贞庵家居几二十年。睦处宗族,母丧礼葬,葬兄嫂皆尽制。以无子立兄子某为后,其自
处益严甚。未尝轻入城府,视官事若相浼乎其身。齿德并积,屹然为乡邦之望。尝于先垄东
自作寿藏,名曰“敦艮”,封树深密,时与宾友载酒肴游乐其中,识者又称其达云。
- 5 -
贞庵素负.赏识,不轻许可。其试于礼部也,与刘公时雍及予讲学京邸,相知厚。及同举
进士,与方石谢公交亦然。今予承乏内阁,时雍为右都御史总两广军务,方石为礼部右侍郎
掌国监事,而贞庵独执德抱艺,敛而弗耀,人事之不齐乃尔,然其所自守亦耿耿不可磨灭。
二公谓古有生为友作传者,以贞庵属予,故采其事行之大著于篇。
张御史稷巡闽,还报官吏贤否,籍谓贞庵有“盗化民安”语。予见而问曰:“化亦易言
哉?”张曰:“漳人有某某者家为盗,姜守抚谕.之,遂感化不复作。”如化盗事,予于贞庵
尚不能知,况他人哉!及贞庵退处久而不易其节,大夫经其邑里者未始不重之,谓其尚可用。
而贞庵亦老矣,虽荐且不出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不少贷. 贷:宽恕
B. 简.练勇壮 简:挑选
C. 贞庵素负.赏识 负:依仗
D. 姜守抚谕.之 谕:告示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姜贞庵年少时勤奋好学,为官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下属官吏在他勉励警戒下约束装饰崇
尚廉洁,相继被选拔担任御史。
B. 姜贞庵擅长判决案件,遇到亲属之间相互诉讼,一定委婉开导他们,有不能得到公正判决
的疑难案件,他立刻加以判决。
C. 姜贞庵在漳州任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百姓造福,政绩在各郡中是最好的。他因母亲年老
离职,百姓建生祠刻碑纪念他。
D. 姜贞庵坚守品德和准则,做事内敛而不张扬,保持节操,内心明亮,与作者感情深厚。作
者在他的嘱咐下,为他写下这篇传。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司正阙,众属贞庵,贞庵荐行人林雍而处其下,人以是多之。
(2)未尝轻入城府,视官事若相浼乎其身。齿德并积,屹然为乡邦之望。
8. 作者为什么认为姜贞庵可惜?请根据最后一段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5. C 6. D
7. (1)恰逢官署长官空缺,众人属意(或译:归心于)姜贞庵,姜贞庵却推荐行人林雍(担
任),自己职位处于他下面,人们因为这个称赞他。
- 6 -
(2)(姜贞庵离职后)未曾轻易进入官府,于他自身,他看待做官就好像玷污自己一样。随
着年龄的增长和品德的提升,姜贞庵如山峰高耸被乡邻景仰。
8. 姜贞庵的政绩不被人熟知;姜贞庵有节操、才能,却已年老不愿做官。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
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
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C 项,“负:依仗”错误,“负”在这里是承受、蒙受的意思。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作者在他的嘱咐下,为他写下这篇传”错误,应是刘、谢二公嘱咐作者为姜贞庵写传
的。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会,恰逢;阙,空缺;属,属意、归心于;多,称赞。
(2)城府,官府;视,看待;浼,玷污;望,景仰。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和
范围,然后回归文本,结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依据“如化盗事,予于贞庵尚不能知,况他人哉!”可概括为:姜贞庵的政绩不被人熟知。
依据“及贞庵退处久而不易其节,大夫经其邑里者未始不重之,谓其尚可用。而贞庵亦老矣,
- 7 -
虽荐且不出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可概括为:姜贞庵有节操、才能,却已年老不愿做官。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
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
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
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
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
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
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
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姜贞庵,名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年少时为秀才,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尤其精
通《尚书》。考中景泰庚午乡贡、天顺甲申进士,提拔为行人司左司副。为官时严格要求自己,
劝勉警戒下属官吏,一时间,奉命出使的争相约束装饰,崇尚清廉的节操,相继被选拔担任
御史。恰逢官署长官空缺,众人属意姜贞庵,姜贞庵却推荐行人林雍(担任),自己职位处于
他下面,人们因为这个称赞他。
九年任职期满,母亲年老,为了便于赡养,升任南京刑部郎中。审讯明察宽大,遇到亲
属之间相互诉讼,一定委婉开导他们,致力于保全他们的亲属恩情。如果有依仗势力,扰乱
法律的人,则丝毫不宽恕。曾经有疑难案件,经历多个官署都不能审清,他立刻加以判决。
尚书周庄懿公以“公平清慎”为由,将其列入官员考核的上等。姜贞庵被提拔为漳州知州。
恰逢年成歉收,海盗蜂拥而起。于是打开粮仓,赈济贫乏的百姓,招降几个叛贼同伙,其中
不是头领的,挑选训练其中勇猛强壮的士卒,教给他们方法与谋略,捉拿叛贼首领,其余同
党全部遣散,百姓生活得以不被扰乱。又修筑堤坝,防治海潮,疏通水塘设置粮仓,防备旱
涝灾害,禁佛斋,建立埋葬无主尸骨的坟墓,建立乡约,因为高东溪有名节,陈北溪的有道
学(成就),所以都为他们建立祠堂祭祀。为政的成绩是各郡之首。成化甲辰年间,入朝觐见
皇帝,(这时)母亲更加年老,于是请求辞官归家以奉养母亲。漳州百姓恳请其留任,姜贞庵
没有赴任,百姓们于是一起为他建立生祠,雕刻了惠政、去思二碑。弘治辛亥年间,知府空
- 8 -
缺,几批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请姜贞庵入朝,庚申年间又请他,都没有成功。
姜贞庵在家居住将近二十年,与宗族和睦相处,母亲去世,以礼安葬,安葬兄嫂,都完
全按照礼制。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所以立兄子某为后代,从此他对待自己更加严格谨慎。(姜
贞庵离职后)未曾轻易进入官府,于他自身,他看待做官就好像玷污自己一样。随着年龄的
增长和品德的提升,姜贞庵如山峰高耸被乡邻景仰。曾经在祖先坟墓的东侧自建墓圹,命名
为“敦艮”,周围种植茂密的树木,时常与宾客好友带着美酒佳肴在这里游玩,有见识的人
又称他见识高远。
姜贞庵向来蒙受赏识,不轻易做出允诺。他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与刘时雍及我在京都
的邸舍讲学,感情深厚,等到我们一同考中进士,与谢方石相交往,也像这样(感情深厚)。
如今我暂任内阁,刘时雍担任右都御史总两广军务,谢方石担任礼部右侍郎掌国监事,只有
姜贞庵坚守品德和准则,做事内敛而不张扬,像这样不为官,然而他所坚守的(信念)也是
耿耿于怀,不可磨灭。刘、谢二公说,古时有为活着的人作传的,于是把为姜贞庵作传的事
托付给我,因此,我选取了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写成了文章。
御史张稷巡视闽地,回朝上报官吏的贤能与否,对姜贞庵写了“盗化民安”的话。我看
见后问:“教化也是随便说的吗?”张稷说:“漳人有某某者家为盗,姜太守告示他,于是
受到感化,不再为盗。”像这样教化盗贼的事,我尚且不知道,更何况是其他人呢!等到姜
贞庵归隐已久,但仍不改节操,大夫经过贞庵的乡里未尝不看重他,认为他还可以重用。但
是贞庵老了,即使被举荐也不出任。难道不可惜吗,难道不可惜吗!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①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②田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①该诗作于作者贬官夷陵的路途中。②滮,水流的样子。
9. 清代宋长白《柳亭诗话》评价此诗颔联“纡徐不迫”,请简要赏析。
10. 请探究尾联的表达效果。
- 9 -
【答案】9. “纡徐不迫”:缓慢从容。 诗人贬官途中,心情抑郁难免;独自漂泊江面,迷
路失向,孤独、迷茫顿生;但诗人“看斗辨西东”——仰看北斗细辨方位,不急不躁、不慌
不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从容淡定。
10. 典故:巧用张翰秋风起思念家乡美味弃官归里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被贬却逢秋风起江
南美味正当时的喜悦之情;结构对比反转:与诗歌开端的因被贬孤独前往异地的忧伤迷茫构
成对比反转,表现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
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
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首先理解题干“纡徐不迫”,意思是缓慢从容。赏析颔联侧重于赏析此联表露的诗人的情感。
再理解句意,“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我行到靠水的山脚,将船帆调转,在
夜空中看北斗星来判断东西。“山浦转帆迷向背”写出贬官途中夜行江面产生的迷茫、失落,
体现了路途的幽远与孤寂,作者融情入景,看到如此空旷的场景,内心产生了幽寂、苍茫的
情感。“夜江看斗辨西东”“看斗”“辨西东”这一仰看北斗细辨方位的情态动作描写,又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从容淡定、不急不躁。由此可见写得平易流畅,纡徐不迫。
【10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注意从内容
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
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题要求探究尾联的表达效果。尾联“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意思是,家乡的
莼菜和鲈鱼味道正鲜美,远方归来的我更喜欢秋天的凉风。化用“秋风莼鲈”的典故,用晋
人张翰因为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美食的典故,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远来犹喜
及秋风”直接抒发秋风起归家江南美味正当时的喜悦之情。结构上与首联形成对比,表现作
者由忧伤到豁达的思想转折。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
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
- 10 -
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6)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路》)
(8)青山一道同云雨,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送柴侍御》)
【答案】(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萧关逢候骑(3)轻拢慢捻抹复挑(4)望帝春心托杜鹃
(5)莫笑农家腊酒浑(6)寻常巷陌(7)见小利则大事不成(8)明月何曾是两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负、萧关、候骑、轻拢慢捻、挑、腊、浑、巷陌。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万物复苏的季节
冷清秋
站在北岭的麦田里四下看,经过一冬的沉睡,麦苗们此刻都苏醒过来了。韭叶一样的叶
子绿油油地透着勃勃生机,就像是每一根麦苗里都暗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秋子姐洞悉这些,
她懒洋详地握着锄头的手在麦垄中间轻轻一划拉,就把那些杂草带走了。
秋子姐说,听——麦苗快要拔节了。我侧耳听听,什么也没听到。
但我信秋子姐的话。秋子姐那么美丽,那么美丽的秋子姐又对我那么好,她说的任何话
我都该相信。哪怕她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是我妈捡来的,我也信。为什么不信呢?信秋子
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何况只要跟着我秋子姐,时不时就有好吃的水果硬糖,那裹着
- 11 -
透明印花的玻璃糖纸,变戏法一样从秋子姐的手里安放在我的手心儿。
水果糖是穿白衬衣的小学教师带来的。人们都叫他白老师,我大娘叫他白蘸糖。我才不
信,一个大男人凭什么起这样叫人发笑的名字?尽管后来秋子姐说我是馋猫只记得吃,我也
不信。秋子姐是我大姐,不是亲大姐的亲大姐,虽然我真有个亲大姐,但她拧起我的耳朵一
点都不惜力气,即便是为了我的耳朵着想,我也要想着从不拧我耳朵的秋子姐。
秋子姐是我本家大娘家的女儿。但我觉得秋子姐生错了家或者我投错了胎。不然,我就
可以时时刻刻保护她。
三忙时的晚上,秋子姐拿叉杆在麦场上翻麦子,不知怎的她脚下一滑,整个人就从打麦
场飞倒在了麦场下面的窑洞院子里……躺了三个多月后秋子姐终于可以起来下地走路了,但
是她走路的样子好奇怪,整个身子一瘸一拐又一抖,就像是她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惹人发笑。
大娘早先给秋子姐瞅下的那家好人家自此再无照面。待冬月来时,听说好人家敲锣打鼓
迎娶了邻村的赵家姑娘。
本家二嫂气不过,撺掇着要和秋子姐去闹腾个不好看来,秋子姐惨白着脸淡淡一笑再无
接腔,转过身儿她自己该忙啥照样忙着。
俗话说,有女不愁嫁。何况秋子姐正当芳华,眉眼生得俊俏不说,家里地里她都能拿下,
虽说是腿脚略有残疾也不怕。黄了那家有别家,那段时间大娘一趟趟赶着催,隔三岔五就有
媒人领着男的来相看。可相来相去,秋子姐只是咬着嘴唇冷着脸不说话。
望着越拐越厉害的秋子姐,我大娘下了狠心。她得闲就拎着一匣子点心一趟趟朝媒人家
里去催,那架势摆明了急着把秋子姐赶紧立马马上嫁出去。一匣子一匣子点心送过去,终是
有了效果,媒人说家里穷倒插门的可行?就秋子姐一个女儿的我大娘一下子转悲为喜,就像
是原本想甩包袱不要呢,不料捡着一个大元宝。
于是,很快家里就多了自愿倒插门的一贫如洗的白老师白姐夫。
白老师姓白,清清白白的白,白玉无瑕的白。他除了会教书居然还会吹笛子,星子洒满
夜空的晚上,大娘家小院里嘈杂的人声渐渐会随着悠长辽阔清凉的笛音慢慢静下来,一颗一
颗心追着笛音跑出去老远老远,到了小河边也徜徉着不愿回来,有时,甚至会随着笛音到了
天上,软软附在云朵上不下来。
但令人惊奇的不止这些,最惊讶的是和白老师结婚后,秋子姐的瘸腿竟然不治而愈了。
秋子姐每天挎着篮子或扛着锄头跟着白老师下地或者赶集,一对人儿就那样默默无语地
一前一后走在路上,谁也没有说更多的话,但即便是傻子也看出来俩人之间的脉脉情谊。
春季天寒。清晨,白衬衣姐夫拎着水桶去井边打水,多嘴的二嫂子亦步亦趋地追着问:
- 12 -
“哎,白蘸糖——白蘸糖,你俩是不是之前就认识?人家都说你们使的是苦肉计?有人之前
赶集见过你和秋子在后墙站着?”
打好水的白衬衣并不接话,只是叫声二嫂子说:“二嫂子,你褂子穿反了。”二嫂子“哎
呀”一声低头看,骂上一句就急匆匆朝回走。待走几步再回头,白衬衣已经消失在拐角了。
那时,热辣辣的太阳升起来老高了,照耀着村东头的大槐树和大槐树新生的嫩叶,照耀
着大槐树下面的辘轳和井台,以及井台上湿漉漉的水印子。村子的小道上偶有坦然漫步的黄
狗懒洋洋地望你一眼望他一眼,即便是有扑棱翅膀的鸡子路过,彼此双方也相安无事。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注定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发生!
(选自《辽河》2018 年第 6 期,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人物活动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背景,奠定了
全文的感情基调。
B.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热情可爱的孩子,文本从“我"的视角串起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
使情节更显得真实而生动有趣。
C. 二嫂是个好冲动的人,大娘给秋子姐瞅下的那家好人家再无照面后,她撺掇着要闹腾个不
好看,从反面衬托了秋子姐的善良。
D. 笛声和星夜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宁静而优美的意境,也烘托出白老师多才多艺、纯真多情的
美好形象。
13. 分析小说第一段对秋子姐形象塑造的作用。
14. 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案】12. C 13. ①充满生机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秋子姐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热
烈情怀。②秋子姐“洞悉”春天的信息:暗示她内心爱的力量的涌动。③秋子姐“懒洋洋地
握着锄头”:慵懒的形象隐含她眼前生活境遇的不如意。④秋子姐“轻轻一划拉,就把那些
杂草带走了”:细节描写体现她的智慧、灵性和能干。
14. ①因为春天万物复苏,透着勃勃生机,所以春天展现给人们的注定是美好的。②美丽的
乡村、纯朴的村民形成了和谐的民风,注定了村民们生活的美满。③秋子姐对爱情的智慧坚
守,注定会迎来幸福美好的生活。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爱情的赞美以及对执著追求爱情的
精神的热情讴歌。
【解析】
【12 题详解】
- 13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从反面衬托”错。二嫂是一个直爽、善良的人,不是“反面”人物。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开头段落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小说
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有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等。
“麦苗们此刻都苏醒过来了。韭叶一样的叶子绿油油地透着勃勃生机”,烘托了秋子姐追求
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热烈情怀。“就像是每一根麦苗里都暗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秋子姐
洞悉这些” 秋子姐“洞悉”春天的信息:暗示她内心爱的力量的涌动。“她懒洋详地握着锄
头的手在麦垄中间轻轻一划拉,就把那些杂草带走了”通过“懒洋洋”表现她对现实生活的
不满,而“轻轻一划拉,就把那些杂草带走了”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表现她是一个勤劳能
干的人。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段落的赏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理解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可
以将这句话分开理解,前半句说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后半句注定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发生!
两句话有共同点,都是美丽的,可逐句分析。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因为春天充满着生机勃勃,春天景色给人一种美好。根据文章内容,
写了美丽的乡村以及充满人性美的村民形成了美好的民风,村民们生活美满。后半句注定会
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发生!是指秋子姐对爱情的坚守,会迎来美好的未来,从主旨上看,表达
了对爱情的赞美和追求爱情的讴歌。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 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度历史:整体史研究新尝试
倪凯
①进入 21 世纪以来,“深度历史”成为整体史书写的新范式,它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引入生物学、人类学以及遗传学等知识,以探寻人类身体和人类文化的进步。
②微观史、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性别史等新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小见大”。然而
在实践中,很多史学研究者过于关注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刨根问底,却忽视了整体意义,导致
史学碎片化。历史时间的碎片化是一种认识的碎片化,例如纪元、时代、时期、时段、朝代
等,历史学家会根据需要,在绝对时间之外建构出便于理解的相对历史时期,当然这也跟不
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时间)的认知范围有关。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斯迈尔指出,对于
过去的研究来说,历史时间的碎片化产生于高度随机性的历史趋势。19 世纪 60 年代的时间革
命扩大了人类历史的时间范围,短时序列将(人类生活的)世界想象为大约 6000 年的历史。
深度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将史前时代纳入史学研究的
范畴,史学研究的时间上限被追溯到 600 万至 800 万年前,当时人类祖先刚从类人猿的祖先
中分化出来。
③历史的碎片化还表现在研究历史的学科的多元化,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学、考古
学以及区域研究等都涉及对人类过去的研究;这些研究有自己独立的话语系统,这导致了历
史研究的分散化。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斯迈尔指出,考古学家、生物进化学家以及古
人类学家的许多分析方法事实上适用于古代与近代社会的研究。在 19 世纪以来的人类学中,
血缘关系与语言的研究连接了短时序与长时序。新的领域,例如基因学,允许分析者在更为
宏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研究,遵循基因传递的脉络,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的放射性碳元素的测定方法,使得绝对时间(太阳历时间)和相对年代(例
如白垩纪、旧石器时代)的测定变得日益精确可靠,这为深度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
时序保障。
④深度历史吸收了思辨历史学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叙事结构,也吸收了后现代史学
注重语言分析的叙事理论。深度历史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人类的活动逐渐摆脱自然的适应性过
程,这一过程的发展趋势是螺旋式的上升。身体是连接人类祖先的活的媒介,血缘关系、交
流、扩展、食物以及谱系这些概念在价值取向和应用上总是历史的,可以用它们建构与过去
的联系,更确切地说,它们经历了整个人类历史。深度历史有着很强的语言学自觉,不仅探
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探索语言、身体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知识的产生,
- 15 -
还自觉地阐释文本中的隐喻。这些隐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理解既推动
变化又限制变化的连接力度。
⑤深度历史会不会成为今后历史研究的趋势,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强调历史的不确定性,
而忽视历史中存在共性、普遍性和规律性,也是不妥帖的。学科发展的多元化强调一种共生
关系,新与旧、整体与碎片总是相对的,如果史学研究缺少发展的眼光,就问题而研究问题,
管窥蠡测,缺少整体的视角,历史学很可能会陷入自娱自乐的困境。史学研究的突破需要实
践与理论的双重突破,碎片最终还是要作用到具体问题,为历史的整体服务。强调共性而否
定个性,或者强调个性而否定共性,都是危险的,将二者综合到一种新的整体的叙事结构中,
未尝不是历史书写的一种新路径。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度历史”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整体史书写的新范式,它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
入多门学科知识,来探寻人类身体和人类文化的进步。
B. 在过去的史学研究中由于很多史学研究者过于追究某个具体问题,力求“以小见大”,殊
不知此种研究方法忽视了整体意义,导致史学碎片化。
C. 历史研究引入基因学后,分析者可以根据基因传递的脉络,在更为宏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
研究,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
D. “深度历史”重在通过语言研究,探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帮助人们更好
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以及推动变化的连接力度。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围绕“深度历史”和“历史碎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突出“深度 历史”可以
弥补过去历史学研究的不足。
B. 文章通过 19 世纪 60 年代将人类生活的世界想象为大约 6000 年的例子,论证了高度随机
性的历史趋势易使历史时间碎片化。
C. 本文②③两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从而论证了“深度历
史”在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D. 文末作者从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地论证了“深度历史”和“历史碎片化”的各自存在问
题,强调历史研究需两者结合。
17.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述“深度历史”研究的意义。
【答案】15. D 16. C
- 16 -
17. ①“深度历史”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
制;②“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能够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为历史
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时序保障;③“深度研究”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
和变化的连接力度;④“深度历史”可以使历史研究中共性和个性互补,为历史书写提供一
种新的路径。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深度历史’重在通过语言研究……”表述不当。原文是“深度历史有着很强的语言
学自觉,不仅探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探索语言、身体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
用与知识的产生,还自觉地阐释文本中的隐喻”,可见语言研究只是“深度历史”的一个方
面,选项的“重在”表述不当。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错。原文是“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史学研究者过于关注
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刨根问底,却忽视了整体意义,导致史学碎片化”“这些研究有自己独立
的话语系统,这导致了历史研究的分散化”,可见作者并没有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
只是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
问题。
结合“19 世纪 60 年代的时间革命扩大了人类历史的时间范围,短时序列将(人类生活的)世
界想象为大约 6000 年的历史。深度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
- 17 -
将史前时代纳入史学研究的范畴,史学研究的时间上限被追溯到 600 万至 800 万年前,当时
人类祖先刚从类人猿的祖先中分化出来”可概括出“‘深度历史’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突破
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
结合“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允许分析者在更为宏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研究,遵循基
因传递的脉络,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这为深度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
可靠的时序保障”,可概括出“‘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能够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
的人群联系起来,为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时序保障”;
结合“深度历史有着很强的语言学自觉,不仅探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探索
语言、身体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知识的产生,还自觉地阐释文本中的隐喻。这些隐喻能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理解既推动变化又限制变化的连接力度”,可概括出
“‘深度历史’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和变化的连接力度”;
结合“强调共性而否定个性,或者强调个性而否定共性,都是危险的,将二者综合到一种新
的整体的叙事结构中,未尝不是历史书写的一种新路径”,可概括出“‘深度历史’可以使
历史研究中共性和个性互补,为历史书写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
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
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4 月 12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
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首先介绍说,4 月 11 日,
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97 例,为疫情发生以来单日最高,提示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增大,
给入境城市带来压力,各地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准备,进一步提升检测
和救治能力。
材料一:
有记者提问,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全国爱卫办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对疫情防控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针对疫
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他们从抓设施、强基础的角度出发,以城乡的垃圾、污水、厕所的
整洁卫生等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的管护,推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此外,他
- 18 -
们还针对如何加强个人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问题开展了科普
宣传。
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
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发动,引导我们每个人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健
康治理,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毛群安司长还提到,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和各相关部门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
把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大家比较关注的分餐制,把它形成制度。”
材料二: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说,随着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
武汉市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已经从高峰的 247 吨/天下降到 117 吨/天,全国接收医疗污水的
2029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平稳,均严格落实了消毒措施。
针对北京的情况,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疫情防控中,共计组织了
140 万人参与维护社会防控秩序、劝导居民改变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等等。4 月份以来,北京
市一共累计组织了 80 万人次,开展周末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共清理垃圾 20 万吨,
处理病媒孳生地 17.7 万处,整治各类超市市场 640 个,投放鼠药 28 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
群众健康意识、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的爱卫活动和疫情防控工作,将会推动社区管理、群众运动
和疫情防控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有效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各
项任务要求。
材料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介绍,环卫工人承担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日常环卫作业,另一方面,除日常工作以外,还承担了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
比如集中隔离点消杀、方舱医院公厕管理、医疗废弃物协同处置等。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环卫工人的应急任务有所下降,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量有所
增加。进一步做好生产调度,通过轮休、调休、补休等措施,能够让一直高负荷奋战在一线
的环卫工人身心得到调整。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落实补贴措施,也能帮助环卫工人解决实
际生活困难。目前各地都将启动这些工作。
材料四: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城市对一些小区实行了封闭化管理,这些
小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就会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当中,这是否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造成一
- 19 -
定的影响?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回应称,截至 2019 年底,直辖
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 46 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 70%。
其他地级以上城市,这项工作也全面启动。总的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引领低碳生活
的新时尚。
他表示,疫情的发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分
类的入户宣传以及在小区内生活垃圾投放环节的现场引导等工作没有办法正常开展。但是从
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广州、厦门、杭州、宁波、苏州等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早的
城市,群众工作基础好,很多小区居民在疫情期间,在没有现场引导、监管的情况下,仍然
能够自觉地定时定点地分类投放垃圾。
“下周开始我们将努力补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短板,把疫情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造成
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完成好全年的目标任务。”他说道。
(选自 4 月 13 日《环球网》)
1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国卫生运动中广泛的社会发动,不仅可以引导全民承担社会责任,更可以有效地改善环
境的卫生状况。
B. 北京市多次组织居民参与社会防控、劝导以及卫生清理工作,有利于强化群众的责任意识
和公德意识。
C. 落实补贴措施和调节休息时间一样,都可以让一直高负荷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得到切实
的关怀。
D. 疫情很大程度上造成入户宣传以及在小区内现场引导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导致生活垃圾
分类工作的推进难度加大。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增大,入境城市特别要做好应对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准备,进一步提升
检测和救治能力。
B. 加强个人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宣传也属于抓设施、
强基础的工作范畴。
C.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武汉市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大幅下降。全国接收医疗污水城
镇均严格落实了消毒措施。
D. 46 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接近七成,说明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
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 20 -
20.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政府部门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
【答案】18. A 19. B
20. 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②广泛动员群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③进一步加强对环卫工
人的人文关怀和补贴措施;④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
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
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
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
A 项,“广泛的社会发动,不仅可以引导全民承担社会责任,更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卫生状
况”因果关系有误。结合“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为
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发动,引导我们每个人承担起应尽的
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健康治理,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分析,引导全民承担
社会责任是广泛发动群众产生的效果,而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卫生状况是其他措施产生的效果。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 项,“加强个人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宣传也属于抓设
施、强基础的工作范畴”归类有误。结合“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他们从抓设施、
强基础的角度出发,以城乡的垃圾、污水、厕所的整洁卫生等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环境设
施的管护,推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此外,他们还针对如何加强个人防护、培养良好的
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问题开展了科普宣传”分析,抓设施、强基础的工作不包
括围绕个人防护、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这些是科普宣传工作的范畴。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 21 -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工作情况”“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
了良好基础”分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结合“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的爱卫活动和疫情防控工作,将会推动社区管理、群众运
动和疫情防控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有效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
各项任务要求”分析,广泛动员群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环卫工人的应急任务有所下降,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量有
所增加。进一步做好生产调度,通过轮休、调休、补休等措施,能够让一直高负荷奋战在一
线的环卫工人身心得到调整。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落实补贴措施,也能帮助环卫工人解决
实际生活困难”分析,进一步加强对环卫工人的人文关怀和补贴措施;
结合“疫情的发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入
户宣传以及在小区内生活垃圾投放环节的现场引导等工作没有办法正常开展”分析,全面启
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治标易,治本难,标本兼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中有的人热衷治标,有的人注
重治本;有的事需要先治标后治本,有的事必得先治本再治标……
【答案】例文:
标本兼治,谨防“坑贫”
药材被一点一点碾碎,盛进厚实的药罐,配上刚刚漫过顶的清泉,用恰到好处的小火细
细熬煮,就这样熬制出中医的独特学问——治本。
不像西医那般急于求成,“治标不治本”,我们的中医讲究的是筑基,筑实身体素质,
即“治本”。这也养成了我们遇事从容的性子,“治本之道”充分体现在我们的为人处事之
中。
为了实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些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
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就在扶贫工作前景一片大好的环境下,却出了件“腌臜”事,让扶贫成
了“坑贫”。
2018 年 8 月,有媒体报道,甘肃安定新集乡一扶贫新村中不少房屋的围墙开裂严重,被
- 22 -
村民们用吊着磨盘的树干勉强支撑,有的房屋已经彻底塌没了。据村民介绍,有的房屋甚至
在人搬进去之前便已经塌掉一间客厅、两间卧室。想象着那样的场景,愤怒与心寒久久停驻
在心口,无法释怀。若稍有差池,毁掉的不仅是财物,还有鲜血淋淋的生命,更毁了一个家
庭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与信心。
这样敷衍塞责、流于形式的扶贫,实在是对扶贫工作的亵渎。
相比之下,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的“土豆接力”扶贫帮困活动,真正落实到“精准”二
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扶贫群众的小康,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治标也要治
本,精准扶贫还要扶民心。若扶贫工作只是政府的独角戏,不将贫困户的需求和市场跟进、
民众的关切相结合,那只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豆腐渣扶贫房”导致的扶贫变“坑贫”
的尴尬局面将会时时上演,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治标易,治本难。标本兼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唯有像北京市东城区扶贫工作人员
一样,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对症下药地举办“土豆接力”活动,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我们要充分发扬中医所恪守的“治本”原则,而后治标,先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建
房、装潢,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2020 如期而至,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要让“豆腐渣”彻底消失,让扶贫工作标本兼治,
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1.审题:这是一则典型的命意型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标与本”,材料一共三句话,分为
两层:第一句话是第一层,从大家熟知的认知入手,引导考生思考“标与本”的问题,明确
“标本兼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核心观点。第二层由两句话构成,一是从人的角度
思考,一是从事的角度观察,“省略号”提供了更多的无限可能,扩大了考生思维的空间。
因为前面第一句话已经明确了核心观点,所以“有的人”的做法都不是最理想的措施,当然
我们就可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如何纠正;而“有的事”“标与本”谁先谁后的问题,也
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先治标后治本,什么样的事必得先治本再治标,这也就
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事情的外在客观条件等,省略号或许提供的就是有的“人和事相
- 23 -
结合”,“标和本”也没有绝对的先后,“标和本”也许是个并行不悖的问题,等等。
2.立意:
材料中的“标”本意是指树的末梢,后来喻指事物的枝节或表面;“本”本意是指草木的茎
或根,后来喻指事物的根本、根源;“标本兼治”指对事物的枝节和根本都加以治理。行文
时对“标”、“本”和“标本兼治”的理解不能脱离这个立意。写作时应该从材料出发,谈
“标本兼治”的价值、现实意义,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都应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标本兼治”的主体可以是人、社会、国家(民族),内容可以是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
富强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传递的是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
参考立意:
(1)关注自身的角度
处理好外在需求与内在追求的关系;处理好眼前与远方的关系;处理好立身之本,与身外之
物之间的关系。
(2)关注生活的角度
比如思考求学、创业、审美、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抓住问题主要方面,寻求主次矛盾的解决
方法、路径,拥有合适的态度,方法,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3)关注社会角度
透过纷繁复杂社会万象,立足根本,寻求标本兼治的社会良策;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处理
好各种矛盾与关系:比如个人与集体,国家与社会、国际之间等。
关注社会热点,比如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精准扶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社会热点问题,
激发处理好标与本的关系并担当起社会责任的社会公民意识。
参考素材:
(1)很久以前有一天枭遇到了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移。”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是暂时的,甚至它只是一种麻醉剂,是麻药,治
标还需要治本,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源还是要授之以渔啊。
(3)久久为功方可滴水穿石,驰而不息才能善作善成。越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的
时候,越不能泄气松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治标不
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
本。”这为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给出了方法、指明了路径。
(4)标本兼治是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 24 -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高举起反腐大旗,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案必
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初步
实现了“不敢腐”的目标。与此同时,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不能腐”;坚定理想信
念宗旨,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选对人、用好人,强化“不想腐”。四年多的实践证明,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阶段性胜利,形成
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
(5)去疴当用猛药,刮骨才能疗毒。有些病症需要采取保守疗法、慢慢恢复元气,有些病症
则需要动动手术、及早切除病灶。治标不松劲,就是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不减弱、零容忍态
度不改变,继续保持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不能让腐败分子心存侥幸,误以为反腐会是
一阵风;就是要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对那些党的十八大后仍然不收敛、不
收手的决不姑息;就是要对那些敢于触碰纪律“红线”特别是顶风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的党员、干部严肃问责,使全体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就是要突出惩治群众身边的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决不能让“蝇贪”啃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败坏党的形象。
结构示例:《标本兼治,谨防“坑贫”》,议论文文体。文章紧扣材料核心,抓住治标与治本
的关系,阐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鲜明观点。文章首先从治本的中医治病原则引出治标要治本
的为人处世之道。接着从当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热点问题出发,从正反两面实例论证扶贫
要精准,更要扶民心的观点,充分体现精准扶贫治标更要治本,并达到标本兼治的社会期许。
全文思路清晰,关注社会热点,论证有理有据,不枝不蔓,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智慧与社会担
当意识。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
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
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
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
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
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
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 25 -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四模指导试题
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
成 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奇
珍满目,徒惹得 ,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
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 ,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A. 深思熟虑 心猿意马 自欺欺人 B. 深文周纳 心花意乱 弄巧成拙
C. 深思熟虑 心花意乱 自欺欺人 D. 深文周纳 心猿意马 弄巧成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
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此类题型,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把握大意;第二
要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要
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要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
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①空,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思索考虑;深文周纳: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
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这里用来形容“习惯”,
故应选用“深思熟虑 ”。第②空,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重主观本身心思不专;心花意乱:内心喜悦兴奋,思绪杂乱不宁,重客观使然。根据这里的
语境“惹得”,可见是客观使然,故应选用“心花意乱”。第③空,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
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
结果反而坏了事。文段里没有“耍手段却坏了事”之意,故应选用“自欺欺人”。
故选 C。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
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 , 。 , , 。
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情感,是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 26 -
②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
③因而是主客观的统一,即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④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即更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
⑤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
⑥作家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它们本身,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
A. ③①④⑤②⑥ B. ③①⑥⑤②④ C. ③⑤①②④⑥ D.
③⑤④①②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
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语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意境与意象是主客观的统一,作家着意表现的是以客观物象为
载体的主观情思”。根据⑤中“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的“这种”,可见⑤呼应③中的
“因而是主客观的统一”的“主客观的统一”,应紧承③后。据此可排除 A、B 项。根据⑤中
“也有侧重”,应指“主客观”两方面有所侧重,而由④“主导方面是主观”推出侧重“主
观”,可见④紧承⑤后。由此可排除 C 项。再根据①中“当然”②中“但”、“这些都不是”
和⑥中的“不是”“而是”的呼应衔接,以及⑥中“载体”与后文的衔接,进一步确认 D 正
确。
故选 D。
24.疫情期间,扬州一包姓老太太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激
之情,她想送一面锦旗。以下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锦旗内容的是( )
A. 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痛。 B.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C. 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 D. 今日杏坛风似鲁,向来铁砚志如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具体考查根据指定情景理解辨析锦旗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所给情景,明确题目要求,本题锦旗内容感谢的对象是医护人员;
然后逐一理解分析选项所给锦旗内容,抓住关键信息明确感激对象;最后根据要求选出正确
- 27 -
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以下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锦旗内容的”。
A 项,“悬壶济世”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 “妙手回春”是指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
的病人治愈。“医苍生”“解疾痛”直接点明医者价值。
B 项,出自宋代张景的《题董真人》一诗中。晋代葛洪《神仙传》中记载了董奉与杏林的故事:
“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
郁然成林,而山中百虫群兽,游戏杏下,竟不生草,有如耘治也,于是杏子大熟……以其所
得粮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岁消三千斛,尚余甚多。”这个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医者道德
操守的殷切期望,因此广为流传,并由此衍生出代表美好愿望的成语如杏林春暖、虎守杏林
等。
C 项,“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直接表明对医护人员技术德行的赞颂。
D 项,“今日杏坛风似鲁”中的“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
今喻教育界。所以此锦旗内容适合送给学校、老师。
故选 D
2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红氤氲着古朴宏放的秦汉气息; 异彩缤纷的魏晋脉络;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
宋遗风;流转着 的元明清神韵。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凝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
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循环往复、 的历史。
A. 沿袭 独一无二 绵延不绝
B. 沿袭 独领风骚 生生不息
C. 沿用 独一无二 生生不息
D. 沿用 独领风骚 绵延不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
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
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沿用:继续使用。根据“异彩缤纷的魏晋脉络”前者
更符合语境。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比的;独领风骚:才华、文采超群出众,没有
谁可与之相比。根据语境应该是中国红独具元明清神韵,没有谁可与之相比。后者更符合语
境。绵延不绝:延续不断的样子;生生不息: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根据前面的“循环往
- 28 -
复”用后者更符合语境。
故选 B。
26.下列诗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文体看,对语言要求最考究的是诗。诗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宏大如“ ”,
壮阔如“ ”,精致如“ ”,微妙如“ ” ……但诗人的语言是单纯和
稳定的。
①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②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
首先应该理解每句诗歌的含义,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
①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句意为: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
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
景色,景色比较微妙。
②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
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
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
了。诗句中事物比较精致。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广袤的沙漠上,可以看到一缕轻烟在向上飘,没有一丝的风,
烟也显得孤独无依。长长的河水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让整个画面更加悲壮。诗句中的
画面比较壮阔。
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意思是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
却常常怀有千万年的忧愁。叙述比较宏大。
故选 C。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就美感作为一种情感来说,它也是非常复杂的, 同一美感中也有发展转变的过程,
往往是生理和心理交互影响的。
- 29 -
①可是它又不等于一般的快感,
②喜剧和滑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也是如此。
③过去美学家们大半认为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感觉,
④有时美感也不全是快感,
⑤不像渴时饮水或困倦后酣睡那种快感。
⑥悲剧和一般崇高事物如狂风巨浪、悬崖陡壁等等所产生的美感之中却夹杂着痛感。
A. ③①⑤④⑥② B. ④⑥①⑤③② C. ③①②④⑤⑥ D.
④②③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
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愉快的感觉”“一般的快感”“那种快感”分析,③应该在①⑤的前面,可以排除 B
项、C 项。
⑥是对④的更一步说明,④应该在⑥的前面,排除 D 项。
故选 A。
28.《兰亭集序》有“惠风和畅”一句,下列诗句中的“风”最具有“惠风”特点的是
A.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昨夜朔风能凛冽,冰花亦结砚池中。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题“《兰亭集序》有‘惠风和畅’一句,下列诗句中的‘风’最具有‘惠风’特点的是”,
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例句中“惠风”指和风;
A 项,“长风”指远风,大风;
B 项,“东风”指从东方吹来的风;
C 项,“朔风”指北风;
D 项,“春风”指的是和风。
故选 D。
- 30 -
29.对下列材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驴子一直怀疑马的听力有问题,决定好好考验一下它的听觉。有一天,它轻手轻脚地走
到马背后 10 米的地方。“喂,老马,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马没有反应,它又走到 5 米的
地方。“老马,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马依然没有答腔,它只好走到离马 3 米的地方。“你
听到我的声音了吗?”“听见了。”马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回答你了!”
A. 一个人最大的弱点,在于他自以为很聪明。
B. 无论是为人还是做事,我们要多一点耐心。
C. 一个人自以为是之时就是他愚昧开始之际。
D. 当你封闭自己的内心时,就难以接受别人的劝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题“对下列材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
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结合“驴子一直怀疑马的听力有问题,决定好好考验一
下它的听觉”“马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回答你了!’”分析,材料主要讲驴子的自以为
是。
A 项,“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驴子也没有认为自己“聪明”;
B 项,所讲内容不是材料核心意思;
D 项,“封闭自己的内心”理解错误,马的回答也不是“劝告”。
故选 C。
3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___;适百里者,宿舂粮。(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____,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8)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 31 -
【答案】 (1). ⑴腹犹果然 (2). ⑵日月忽其不淹兮 (3). ⑶黄发垂髫 (4). ⑷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⑸山肴野蔌 (6). ⑹佛狸祠下 (7). ⑺闻义不能徙
(8). ⑻寄意寒星荃不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髫”“栈”“钩”“蔌”“徙”“荃”
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至人无己,___________,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8)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奈何取之尽锱铢 (3). 神人无功 (4). 金
就砺则利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陟罚臧否 (7). 有情芍药含春泪
(8). 本立而道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蜉蝣、锱铢、俱、
陟、臧、芍药。
3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32 -
(1)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
(4)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
(8)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1). 蟪蛄不知春秋 (2). 无以至千里 (3). 不抚壮而弃秽兮 (4).
江州司马青衫湿 (5). 落英缤纷 (6). 欲渡黄河冰塞川 (7). 既往不咎 (8).
物换星移几度秋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蟪”“至”“秽”“咎”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护士的遗憾
吕斌
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的眼神不是看着大家,而是盯着屋
子的某一处,一副深思的样子。大家在争着抢着提名、并且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她却置身
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
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
主持会议的院长忽然喊一句,陈菊花,大家把眼光转向她,身旁的同事捅她,她才回过
神来,看着院长,院长说,有人提你当今年的先进个人,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陈菊花非常意外,她刚来这个医院三年,怎么能和在座的老医生老护士比呢。去年评选
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接触她的
人都喜欢她。就像三月的茵陈,给患者带来福音。
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她这一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都
- 33 -
说,是呀,她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现在,她见大家都望着她,她还是那句话,我还年轻,不应该过早地获得荣誉,还是把
先进的名誉给老医护人员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呀,她虽然人好,工作好,但是还年轻,应该把先进评给老医护
人员,她以后有的是机会。
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天天就是为患者拿药,她要记住每种药的药理,要记住每种药放
的位置,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见到
她,心情舒畅,都赞扬地说,她真是三月的茵陈,药到病除。
听到人们的这种评价,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说话,她在医学院读书时,就熟悉茵陈这种药,
三月份从平民百姓的菜桌到高档饭店,是常见的佳肴,作为一种野生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
食用,加上本身具有的中药身份,追求健康的人们更是喜爱。
她要像三月的茵陈一样被人喜爱,她心里暖洋洋的。
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
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
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转眼间,她眼角有了鱼尾纹,头发白了几根,且已经是药
房主任。药房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
年终的评选先进,她依旧坐在角落里,听大家纷纷提名、争论不休,又有人提到了她。
主持会议的院长已经是新人,他不知道之前的事,也不知道陈菊花有一个别名叫茵陈,
他看看人到中年的陈菊花,征求意见似地对陈菊花说,老陈,咱们医院这几年新进了一批人,
从培养新人、鼓励新人的目的出发,先进个人在年轻人里评选,就不考虑你这样的中年人了。
陈菊花点头同意。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何况自己已经过了青春期,荣
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
陈菊花依然故我地在药房里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也渐渐地变老,额头爬上
了皱纹,白发更多,动作也变得缓慢了,人们似乎忘记她曾经有过的茵陈称呼。
又是年终的评选先进,角落里,坐着的是一个老医护人员,头发斑白,满脸皱纹,望着
屋子的某一处,再有一年,她就退休了。
人们在提谁该当选今年的先进个人时,交锋很激烈,虽然都在为别人争,实际是在为自
己得到这份荣誉而暗战。整个过程,没人提起角落里的陈菊花,甚至忽略了屋子里还坐着这
样一个老医护工作者。
陈菊花望着窗户外的院子,花坛里的花已经谢了,冬天什么时候来的她都没注意,冷风
- 34 -
就呼呼地刮起来了。她习惯性地默念一些药品的药理,或者回顾一些药品的习性,这是她念
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多年不变,冬天来了,春天不会太远,三月的时候,阳气上升、百草
发芽,茵陈也会旺盛生长,是采茵陈中药的最佳时间。而到了四月,便成了蒿,药性渐减,
多被普通百姓作为食材。而到了五六月只能当柴烧。所以,民间也流传着“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
她,陈菊花,已经是五月、六月的茵陈了。
3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一个护士的遗憾”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表达了
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感情真挚。
B. “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
者心里敞亮”,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陈菊花对患者的关爱。
C. 陈菊花退休前一年,在评选先进个人时,大家不再重视她了,说明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
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
D. 小说用茵陈的特性来象征陈菊花的品质,抒发了对陈菊花的赞美之情。全文语言朴实有味,
叙事自然平实。
34. 小说在刻画陈菊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35. 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简要分析这样设计有哪些作用。
【答案】33. C 34. ①任劳任怨,敬业务实: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能记住每种
药放的位置和价格;②性情淡泊,谦虚礼让:能主动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③富有爱心,
体贴周到:递药时总是保持微笑。
35. ①情节:以点带面,运用典型场景复现的手法突出了陈菊花一生的经历,构成小说主要
情节;②人物:通过叙写四次经历中人们的争名逐利,反衬陈菊花的淡泊名利;③主题:深
化小说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引导我们关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凸显
小说主题。
【解析】
【3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说明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分析错误。不是“了
- 35 -
解并且接受”,而是大家都忽视了这个谦让淡泊、不重名利的老护士。
故选 C。
【3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
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
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
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
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本题,答题时,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
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可从“任劳任怨,敬业务实”、“性情
淡泊,谦虚礼让”、“富有爱心,体贴周到”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
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的眼神不是看
着大家,而是盯着屋子的某一处,一副深思的样子。大家在争着抢着提名、并且气氛逐渐紧
张的时候,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
她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接触她的人都喜欢她。就像
三月的茵陈,给患者带来福音。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她总
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见到她,心情舒畅,都赞扬地说,她真是三月的茵陈,药到病
除”、“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
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综
上,本题围绕她是一位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性情淡
泊,不重名利,谦虚礼让的护士来分析即可。
【3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请简要分析这样设计有哪些作用”,这属于分析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
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反
复出现这一情节,可从突出强调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的角度分析。
本文中反复出现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而且这一情节贯穿了陈菊花的一生,从年轻到老年的
人生历程用四次评选先进的经历展现,构成了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时间跨度大,重点突出,
抒发了对陈菊花的赞美之情。所以可从突出人物形象,前后情节互相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的
角度分析。这四次评选先进的经历看似简单重复,实则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倾向愈加鲜明,
- 36 -
深化了小说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引导我们关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
所以还要从深化小说主题的角度分析。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
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
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
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
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
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
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
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
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 37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21-06-0412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2021-06-0417页
-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2021-06-0414页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425页
- 江苏省六市(南通、泰州、徐州、淮安2021-06-0431页
-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21-06-0418页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2021-06-0414页
-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2021-06-0411页
-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届高三新高考统2021-06-0417页
-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6-0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