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00 KB
  • 2021-06-04 发布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龙岩一中 2020 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 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 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 “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 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 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 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 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 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 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 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二是打造创新引擎,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乡愁资源,要做好科学规划与 引导。在宏观层面的总体布局中,应正确协调好新区与老区、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对乡 愁特色资源有干扰影响的建筑、产业或项目,应明确处理措施。 此外,以“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盲目求快、求大、求高,而要远近结 合、量力而行。在模式机制上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推动小城镇特色发展方面,政府、 市场、民间力量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守住乡愁文化底线;市场不 能为所欲为,要遵守规矩、担起责任;民间力量不能盲目跟风,需要引导与培育。只有在尊 重地方文化特色、定居者的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重新组合既有资源、要素,综合考虑产业发 展、就业岗位、住房保障等因素,摸清乡愁记忆的来龙去脉,充分发挥体制内外的合力,才 - 2 - 能让小城镇保持特色、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乡愁是一面镜子,一方面审视“旧”故乡过去的发展 历程,另一方面照亮“新”故乡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政府来讲,职责是守住底线,科学引 导乡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于众多游子而言,将乡愁记忆化为建设故乡的行动才是祛除 乡痛的最好良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愁记忆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力量,它能让栖息寄居之人及返乡者找到精神的源头。 B.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歌曲“小城故事”将不断深入人心,挑战着人们的乡愁记忆。 C. 小城镇中的特色老街、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和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都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D. 建设有特色的小城镇,需要多方协作,合力发展,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生活习惯的 背景下,多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健康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当前乡愁记忆面临困境出发,讨论了乡愁记忆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B. 文章首段提出问题,之后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一段总说,重申乡愁的作用。 C. 文章从保护原有文化和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两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证了怎样利用乡愁资 源的问题。 D. 文章论述严密,除了方法外,先对政府、市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又给出了注意事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使小城镇健康发展,就要保育好城镇地方文化资源,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 B. 如果能有效开发利用乡愁资源,就可以很好引导我国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健康发展。 C. 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地政府不能贪大求快。 D. 乡愁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有较大作用,所以政府可在乡愁记忆上着力。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 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 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曲解文意,错在“歌曲‘小城故事’…… 挑战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原文第一节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 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 - 3 - 以正确的表述是“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面临挑战,而不是歌曲挑战着乡愁。故选 B。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 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 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 是否有依据。A 项考查分析论点,B 项考查论证思路,C 项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D 项考查论 证思路。B 项,不是“首段提出问题”,是“第二段提出问题”“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 特色发展的引擎”,第一段只是对乡愁记忆的现状进行了阐释;最后一节也不是重申乡愁的 作用。C 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D 项,顺序颠倒,“给出了注意事项”在“对政府、市 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之前。故选 A。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 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 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 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 后认真对读,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间的关系的寻找细微的 差别。A 项,曲解文意,“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与原文不符。文中第三段提到“坚持守 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 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 系”“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 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等措施,第四段也提到“打造创新引擎, 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所以不是“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而是“保护好”或“保留 好”地方文化形式。故选 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 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 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 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 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 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4 - 三大通信运营商谈网信事业:安全、创新、人才缺一不可 光明网北京 4 月 26 日电(记者李政葳)25 日下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 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 通信运营商代表在座谈会上,结合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中国移动通信 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目前,物联网 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 要抓手,今年要推动实现 1 亿物联网用户,推进窄 带的互联。在 4G 基础上推动 5G 技术的发展,另外,在 IT 转型方面,应大力推动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切实把创新发展融入 日常工作各个方面。 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李跃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涉及千家万户。当前,中 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 3 亿,每月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三千万次以上,每月拦截色情 网 站 1.3 万个。另外,李跃还提到,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同时,还要看到网络安全方 面的人才需求,“因为好方案也依赖于人。所以,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 中国联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容忽视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 得好网络,这为运营商提供了艰巨任务,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陆益民认为,网信事业建设离不开基础网络和基础 通讯服务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中国联通积极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 费的部署,移动网加大 4G 网的建设,固网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一季度 4G 网络基本覆盖 了全国县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 陆益民还表示,在加强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加 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陆益民坦言,在做好各项网络信息安 全工作的基础上,须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部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防范,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数据安全应急处置,保证企业内部平台安全。 中国电信: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推动转型 如何将网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杨小伟表示,中 国电信未来三年将持续投资两千五百亿左右,主要用于 4G 网络和有线光纤网络发展,加大 4G“光改”力度,将过去 ADSL 模式全部改成光纤,让最偏远的农村都能享受 50 兆以上的高 带宽接入。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 - 5 - 要同步推进。针对习总书记在 19 日座谈会上的这一论述。杨小伟表示,公司将对信息安全技 术、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梳理,落实实名制工作,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安全。 “过去公司人员在传统基础网络方面较多,于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欠缺,我们 需要做一些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几年时间实现电信人才转型。”杨小伟说。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央网信办召开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 信运营商代表都在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B. 在 4G 基础上推动 5G 技术的发展,在 IT 转型方面,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 展,这些都是将创新发展融人日常 T 作的具体表现。 C. 因为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且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 抓手,所以,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D. 本则新闻除主标题外还有三则小标题,小标题分嵌于新闻材料之中,简练、准确,有概括 性,介绍了新闻每一大部分的内容,具有分类的作用。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 3 亿,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三千万次以上,拦截的色情网 站 1.3 万个,以上数据说明当前网络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 B. 为了让网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电信三年来加大投资力度,做好发展有线光纤等工作, 让最偏远的农村都能享受 50 兆以上的高带宽接入。 C. 本则新闻的主标题并没有刻意追求趣味性,但概括了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协助读者 理解新闻内容,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把握新闻的核心。 D. 通过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等部署,中国联通实现了 4G 网络覆盖 全国县以上城市和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的目标。 6. 结合所给材料说一说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答案】4. C 5. C 6. ①观念上,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及人才观,引进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加强队伍律设; ②技术上,加强技术防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信息安全 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梳理,落实实名制工作,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安全;③机制体 系上,加强网信机制律设,做好各项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工作,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部安全 体系建设。 【解析】 - 6 -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 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 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C 项,“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为“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 19 日座谈会讲话中多次提及‘核心技术’一词。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 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目前,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前 后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 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 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A 项,“说明当前网络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说法过于绝对,能拦截、封堵并不能说明安全 隐患已得到控制。 B 项,“中国电信三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说法错误,把未然改成依然,原文是“中 国电信未来三年将持续投资两千五百亿左右”; D 项,“网络覆盖全国县以上城市和乡镇”,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基本覆盖”“大部分”。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 要求,然后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所给材料说一说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在三 则材料中均有涉及,但是侧重点不同。材料一,重点在于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同时, 还需要网络安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材料二,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 部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防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 数据安全应急处置,保证企业内部平台安全。材料三,将对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进 行梳理,落实实名制工作,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安全,需要大规模地引进人才。由文中 “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同时,还要看到网络安全的人才需求,‘因为好方案也依赖于 - 7 - 人。所以,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可总结出观念上的要求;由“加强技 术防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公司对信息安全技术、网络 安全技术将进行梳理,落实实名制工作,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安全”,可总结出技术上 的要求;由“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在做好各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基础上, 须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部安全体系建设”可总结出机制体系上的要求。根据以上分析,从 观念上、技术上、机制体系上三个方面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 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 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 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 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 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 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 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 爸,还 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 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 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 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 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 - 8 - 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 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 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 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 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 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 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 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 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 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 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上,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 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 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 在那里,乡下的奶奶 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 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 着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 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 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 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 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补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 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 - 9 - 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C.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间 接描写,也有他人的介绍评价。 D. “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 在面对他 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8. 本文以“虎子”为故事叙述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9. 本文的标题是“英雄”,但作者却不惜笔墨写“乡下奶奶”?请就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讲述故事,显得真实,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可信度。以“我”为见证 人,更为真实地揭示“我”的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②串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通过“我”之口,讲述了我与乡下奶奶的深厚感情。③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虎子”是被救 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观察,使奶奶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侧面衬托出奶奶 儿子的优秀品质。④彰显主题。“虎子”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奶奶的 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突出弘扬浓郁的人间大爱的主题。 9. ①“英雄”是小说的线索,构成情节上的因果呼应。没有“乡下的奶奶”的伟大,也就没 有“英雄”的儿子。正是“乡下的奶奶”的优秀品质,才培养出心肠好的叔叔。②突出小说 人物形象。英雄奶奶,英雄母亲,英雄儿子。③深化小说主题。奶奶也是英雄,她既是英雄 的母亲,也帮全家树立了英雄的典范,也延续了英雄儿子的好心肠,如拒绝为自己修墙以帮 助小学,心疼爸爸的劳累等。爸爸不祭奠英雄心里不踏实,让我给英雄鞠躬,说明全家以英 雄为榜样,以崇敬英雄为家风,洋溢着正能量。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本题具有一 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 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 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 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 伤。从考查的角度来看,A 项考的是内容和手法,B 项考的是内容和手法,C 项考的是内容和 手法,D 项考的是内容和主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 手法。最后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 项,叙事方式搞错,不是“补叙”,是“插 - 10 - 叙”手法。“插叙”是指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并不会改变全 文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补叙”是指行文中 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本小说写的主要事件是清 明节下乡祭扫,中间插入了父亲帮“乡下奶奶家”砌墙,叔叔就“我”等事情,使相关故事 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文章次要人物和叙事人称的作用。考核的是文章的叙述者,回答本 文以“虎子”为故事叙述者的作用,首先明确“虎子”在文中的地位,文中说“虎子不是别 人,就是我”,是“事件的当事人”,是被叔叔救的对象。以“虎子”为叙述对象,采用第 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 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本文的叙述者是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的,叙述的事件都 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这样就使小说真实可信。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 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以“我”为见证人,就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真实 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际和命运。然后看“虎子”的特征,年龄小,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 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回答本题从串联和推动故事情节,衬托主要 人物形象,彰显主题方面,以及第一人称本身的真实可信等角度回答即可。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标题意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先要通过题干明确该题的提问方向,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以“英雄” 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对于这个问题,考生要从两个层面理解:花大量 笔墨写“乡下的奶奶”,这样写和“英雄”的标题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分析中要紧扣“乡 下奶奶”作为小说人物的重要作用,谈其与“英雄”的标题之间的关联。要分析人物的作用, 先要对人物在小说中的身份定位,要有全面的认知,“乡下奶奶”作为文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在文中有三重身份:作为讲述人的身份,从叙事的层面,便于交代叔叔生前的情况,让我们 对英雄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作为烘托“叔叔”这一形象的次要人物,“乡下的奶奶”的质朴、 善良、坚韧、有大爱的性格从侧面烘托了叔叔的形象,揭示了叔叔成为英雄的原因。同时“乡 下的奶奶”又是小说着力表现的一个主要人物,面对不幸,她坚强、隐忍、有大爱,也是小 说要着力刻画的英雄。借此我们可以以“乡下的奶奶”为切入点,发掘出“英雄”作为标题 的多重意蕴,但发掘标题的意蕴,探索标题的内涵,还要立足作者和读者,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对读者有何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反差,小说以“英雄”为题,却花了大量笔墨来写“乡 - 11 - 下的奶奶”,这就引发读者的思考。本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以及情节结构等方 面分析。 【点睛】解答标题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 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 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 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 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 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 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 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县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 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 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 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 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 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 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 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 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 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 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 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 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 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 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 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 何灌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 - A. 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 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退缩,收缩。 C. 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D.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籴:运送。 11. 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B.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C.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D.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 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 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 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 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 招 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 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他整理弓箭再次射中了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乞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守卫西部边角。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 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D 项,“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的意思是“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 子”,所以“籴”的意思是“买进,收购”。故选 D。 - 13 -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辽 使 ”“ 玉 津 园 ”“ 发 ( 箭 ) ”“ 的 ( 靶 心 ) ”“ 客 ”“ 太 尉 ”“ 礼 ” , 虚 词 “则”“耶”“也”“以”“耳”,标志词“曰”, AD 项,“玉津园”作“陪辽使射”的状语,意思是“‘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 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 C 项,“则否”意思是“却没有射中”,作“再发”的谓语,意思是“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 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客”作“曰”的主语,意思是“客人说”,中间不能断 开,据此排除 C 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却没有 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让让客人你。” 句子可以断开为: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 耳/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项,“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 己”说法有误,原文说“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可见经略使 韩缜赏识他。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整弓复中之”,省略主语“他”,翻译时补齐;“复”,再次;“中”,射中; “之”,代词,代指靶心;“诵叹”,赞叹;“劳”,犒劳。(2)中“至”,到;“乞”, 乞求;“不许”,不答应,其前省略主语“皇上”,翻译时补齐;“控守”,指守卫;“隅”, 角落,边角;“西隅”,西部边角。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 14 -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担任河东从事的官职。河东经略使 韩缜对他说:“您是位奇士啊,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的位子。”(后来)何灌担任府州、 火山军巡检的官职。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告戒并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 来。辽国人忿怒地兴兵进犯。何灌面对敌军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射中山崖, 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 之后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会,说起往昔的事情,历数何巡检的神妙箭法。何 灌说:“那就是我何灌啊。”萧太师震惊地起身向何灌行礼。何灌在河东做将领,与西夏人 相遇,敌人的装甲骑兵追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贯穿敌人的铠甲,甚至于洞穿前胸,从后 背射出,叠连贯穿后面的骑兵,西夏人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 了他,询问西北边境的情况,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并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 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观察(掌握)之中了。”何灌担任提点河东刑狱,迁西 上阁门使、并兼任威州刺史、治理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再升任转运使。朝廷下令运粮 三十万石到太原等三州。何灌进言说:“河水太浅负载不起大船, 如果改用陆路运输又要用 八千辆车,这时沿边麦子正好成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请报上 去,得到了许可。过了不多久,何灌又治理岷州,引邈川水灌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 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弓箭 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田不受旱灾之苦,那么人民就会 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要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兴修水 利。不到半年,就得到了质量良好的耕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与) 其他行政路区(相比)最成功的。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 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 让让客人你。”他整理弓箭再次射中了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 15 - 何灌升任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进犯,朝廷全部调出禁军交付梁方平带领守卫黎阳。靖康元 年正月二日,金兵打到滑州,梁方平往南败逃。何灌 的军队也望风而溃。整个黄河南岸没有 一个人可以抵挡敌军,金兵于是径直南下进攻京城。何灌来到,乞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 命令他守卫西部边角。何灌在京师城下坚守奋战了共三天,受伤死在战场上,当时六十二岁。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 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宫殿及墓地等作标志与装饰用 的石柱。⑤才:隐约。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14. 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 城的荒凉。 B. 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地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 今衰的景象。 C. 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 址的景象。 D. 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和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15. 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 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破败和凄凉。不同点:①《春望》描写了战 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了战乱后的遗迹。②《春望》描写了国都景象,《汉寿城春 望》描写了地方景象。③《春望》描写了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 - 16 -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 的生气”有误;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于 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 莽,没有可以观赏的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这类题目的特点如下:选材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 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命题角 度,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 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题型设置,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 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 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 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 分析。”是要求学生比较本诗与杜甫《春望》在内容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属于“同中求异”, 即既要答出相同点,也要答出不同点。然后仔细阅读两首诗歌,找出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分 析场面的特点,比较两首诗歌内容上的一同。《春望》中,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 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 哀怨和衰老。这首诗描写的是战乱中的场景,且所写的是国都长安的景象。《汉寿城春望》中, 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是汉寿城,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榛 莽等,唯独没有人烟,这是战乱后的遗迹。据此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 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 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 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名篇名句默写 - 17 -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两种是“至人”“神人”的境界, 表现另外一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风”“月”反衬自己悲痛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圣人无名。 (2).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3). 小楼 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 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 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苟”“闻达”“不堪”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 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 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 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釆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 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___的孩子长 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____________的路上!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 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___的星 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 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虛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 18 - D.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18.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岀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B.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 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C.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 据研究杋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D.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 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 于求成,反而坏事。“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根据语境说的是部分家长热衷于“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显然选 “揠苗助长”,所以排除含有“快马加鞭”的 CD 两项。“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 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语境 是说“很少”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故填“屈指可数”,从而排除含有“凤 毛麟角”的 BC 两项。再看,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 和目的完全相反。语境是讲家长的做法就是“行动和目的相反”,应选“南辕北辙”。“璀 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 - 19 - 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语境是修饰什么样“的星”,显然填“璀璨夺目”, 从而排除“光彩照人”。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 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句的病因之一:句式杂糅。“根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是两套句子结构,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D 项,还有 句式杂糅的毛病,应排除。原句的病因之二:成分赘余或语义重复。 “超过七成多”应改为 “超过七成”或“七成多”。B 项,语义重复未修改,应排除。而 A 项,在修改中,又造成一 个成分残缺的病因。应在“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加“以”。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 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所补写的语句是全文的总结句,作者是从反面来说的,用了一个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 后面是“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这说明“如果”后的内容是错误的做法。从文 章第一自然段,讲家长们“沉醉于‘童星制造’”,第二自然段,讲想要“早成名”,而且 “早成名”是“童星制造”的目的,所以语序上先说“童星制造”,再说“成名”。第三段 讲的是“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即把孩子的童年当作“快消品”。 总结句其实是对前面几个段落要点的归纳,所以补写的句子要按照段落的顺序来排列。综合 以上分析: 故选 D。 20.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 20 -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答案】(1)画面由人物的对话组成,一个女人用手指着一个男孩训斥道:“你天天说谎, 将来能干什么?”男孩立正姿势回答:“做广告” (2)对当前广告中存在的虚假现象给予鲜明的讽刺。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对广告中不 实、过分夸大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消除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需 要看漫画的标题、画面及细节、文字、夸张之处等。一是观察漫画中的人物,可以看出,漫 画里有两个人物。结合“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做广告”分析,一个正在训斥对 方,另一个字巧言辩解。二是悟寓意。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 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 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从“说谎”与“广告”的联系中可以看出,此漫画 事对当前虚假广告的讽刺。 21.有人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 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 请将你生活中类似的见闻和体会,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 要求:(1)不得少于 60 字;(2)要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 佛一曲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的眼睛也总是笑眯眯地眯成一 条缝。 (2)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 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 2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首先给一条 关“幸福”的微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生活见闻,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其实就是 考查雪山姑娘仿写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 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 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本题在,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微博,其采用 的模式为“人物+主要活动(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的精神特点”,拟写时注 意采用这种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内容上要体现幸福的主题,在句式形式上,可采用一系列的 细节描写的形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题时,考生必须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选取一 个精彩的画面,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和描绘,表现作者对“幸福”的诠释。同时还要注意字 数要求,比如本 写作 22.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用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对智能手机断然说“不” 现在是个信息社会,手机的更新日新月异。特别是智能手机,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宠儿。 一机在手,畅游天下;一机在手,掌控生活。面对着花样不断翻新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 高中生也是人手一部,机不离手。于是,有人就说了,何不因势利导,让智能手机成为高中 生的学习用具,让他们遇到问题随时“有机可询”,岂不美哉? 诚然,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对象复杂,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棘手的问题。有时老师 都不在身旁,查一下百度,什么问题都可在刹那间迎刃而解了。此等做法,赞同者振振有词, 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究,终究不住推敲。实则,高中生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用具,弊 大于利,害莫大焉。作为高中生,要勇敢地对智能手机说“不”。 古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言中的“其器”,是与“其事”密切相关的, 即“做好此事”就必须要“利好此器”的。否则,此事就做不好或做不成。然而,智能手机 于高中生来说,根本不是必须的“器”,此器非彼器。主张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习用 具的人,无非看中了智能手机轻巧方便功能多多的所谓的优点。若智能手机可作为学习用具, 那其它类似于智能手机的电子产品,不也是可以作为学习用具吗?若这种学习用具过多过滥, 学生必定会依赖成惯的。那接下来就有好戏看了,在自习课和晚修课上,学生不是在看书做 题,而是在不断地用手指戳手机屏。大道至简,其实,于“学习”而言,其“器”就是必要 - 22 - 的“书笔纸”,外加一个还不算愚蠢的大脑。高中生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会运用知识 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无需用手机便可以完成的。 在学习中,幻想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用具,其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高中生学习的内 容,无外乎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文科知识,在课本上足以查到。需要借助手机查的内容, 不是主流。文科生不把知识点回归到课本,而是依附于手机,这就是学知识不扎实不落地的 表现。理科知识,鲜活的多死呆的少,演算推理的多记忆背诵的少。此种情况下,还要高喊 用智能手机,那只能是扯淡了。至于说要用智能手机编排文档,对于繁忙的高中生来说,既 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必要。真要把文档形成电子版,用电脑不是更快吗?何必要用手机呢? 不可否认,现在是“微时代”,微博微信大行其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海量信息铺天 而来,用智能手机是可以略知一二的。可是,某些知识点信息,学校和老师完全可以提供。 另外,别忘了,贪玩是人与生俱来的人性,不好把控。那些叫喊着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用具 的学生,大部分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稍稍用智能手机查了一下资料后,转身就开始浏览网页, 趣打游戏,微信 Q 聊,一发而不可收拾。玩手机是有瘾的,成年人尚且如此,遑论未成年的 高中生? 由此观之,把智能手机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有点作用,但作用不大。某中学当众砸 毁学生手机,先不论其做法如何,单从此举看,玩手机所造成的危害真的是让老师和家长有 切肤之痛啊。成年人万万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旦你的孩子打着用手机作为学习用具的幌 子而行玩乐之实,成为手机奴,那时再大喊冤枉,岂不悲乎?!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文题是关于智能手机是否可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 的话题,切中时代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说清。正反观点,能自圆其说,都可以。可以 从利的方面谈如下内容,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 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与以前的同学交流,可以保持原 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等。 从弊的方面来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良习惯的影响,健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谈。 立意: (1)手机的弊端:影响学业事业,影响身体、心理健康。 (2)手机的好处:保持友谊,充实生活,丰富人生,成就人生等。 (3)全面地看待手机,一分为二地谈其利弊。 素材: - 23 - (1)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种益处。它是加强彼此间联系的工具,是我们可以浏览整个 世界的月光宝盒,它还是能帮助我们了解时政要闻,掌握商务信息,帮助我们实现无纸化办 公。 (2)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手机帮助人们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望。从前亲戚、朋友难得 一见,彼此只能靠书信来往,如今一个电话打过去,远在天涯的人便可感觉近在咫尺。通过 手机,我们可以认识许多的陌生人,扩大交际范围,扩大社交网络覆盖面。从而便于我们及 时获取信息,了解最新动向。甚至,通过手机,你还可以找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朋友; 被你喜欢的明星关注,还可以和本国总理连线,参政议政。 (3)有利就有弊,手机是把双刃剑。每天早晨坐上公交车时,车厢内没有了记忆的喧哗,取 而代之的是寂静与沉默。无声的寂静,可怕的寂静,弥漫在整个车厢。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拿 着一部手机,发着短信,聊着 QQ。人们宁愿听那一遍又一遍的信息提示音,用微信打招呼, 也不愿意拍拍他人的肩膀,给他人打招呼。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淡漠,人与人之间爱的情 感 越来越淡。 (4)老人是最不喜欢用手机的了,有老人说:“自从有了这手机,儿女们回家问候的次数越 来越少,甚至连电话都不打,用短信代替。有好几次,她和老伴收到的短信内容是:“爸, 妈,我今天有事,不回家吃饭了,你们吃吧。”看到这些,老人们只有无奈的叹息,唉,手 机啊手机,你联系得了千万人,坚固千万人的联系网,为什么把我们家亲情这张网,拆得越 发松散了呢?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通过阐述得出观点:作为高中生,要勇敢地对智能手机说“不”。文章 接下来论述了“手机”对于学生是无用的,又接着阐述在学习中,幻想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 用具,其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文章通过论述玩手机是有瘾的,论证了“手机”对学生的 弊端。文章结尾得出结论:把智能手机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有点作用,但作用不大。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 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 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 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 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 24 -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 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从材料来看,“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用具吗”, 这是一个两面的问题,既可以说“可以”,从利的角度来谈,可以说“不可以”,从弊的角 度来谈,也可以关注利弊两个角度。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