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单元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质量检测(三) 小说(2)‎ ‎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守口如瓶。‎ ‎②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孙杨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 ‎③杭州彩民刘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 040万,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三缄其口。‎ ‎④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⑤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讳莫如深。‎ ‎⑥最近,湖南张家界大峡谷高空玻璃桥成功合龙,但很多专家认为其危险性近似与虎谋皮,不值得其他旅游景点效仿。‎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解析:选C ①守口如瓶: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符合语境。②初试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与前面“再次”矛盾,不合语境。③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符合语境。④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不合语境。⑤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符合语境。⑥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喻指一定办不到。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本的海上巡逻机于2月2日下午2点左右,在日本青森县西南大约150多公里处发现正在航行的中国海军舰队。‎ B.据媒体发布的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D.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12‎ 解析:选B A项,不合逻辑,“大约150多公里”的“大约”和“多”不能一起使用;C项,语序不当,“不但”放在“这种精神”后;D项,“采用”后面缺宾语,“高雅、时尚”与“作用”和“功能”搭配不当。‎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绝大多数人几乎天生怕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穴居生活有关,    ,有“恐惧”基因的人,会本能地躲开毒蛇的伤害。这意味着有“恐惧”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强。‎ A.因为毒蛇极易攻击穴居的人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 B.因为穴居人类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 C.即使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对蛇的“恐惧”基因也形成了 D.因为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 解析:选D 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横线处应解释人类形成对蛇的“恐惧”基因的原因,表述主体前后应该一致,故应选D。‎ ‎4.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解析:选C 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③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并与后文“积淀在我们血液里”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相契合,所以①②应接在③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朝鲜已经进行了四次核试验,大大重挫了国际社会在促使朝鲜弃核上的努力。 ① 说有什么经验的话, ② 大国协作是有效影响朝鲜行为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能影响朝鲜的外部行为方式极少。“萨德”入韩使得中美韩在应对朝鲜核问题上的协作几乎难以为继。通过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我们 ③ 隐约感受到美韩已经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放弃与中国合作的意味。这对于解决朝鲜核问题而言极为危险。 ④ 没有中国的合作, ⑤ 朝鲜拥核将成为现实,弃核就是一句空话; ⑥ 美韩就通过战争方式解决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1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即使 也 甚至 因为 要么 因为 B 如果 就 进而 如果 那么 因为 C 如果 那么 甚至 因为 要么 要么 D 即使 那么 进而 如果 那么 要么 解析:选C  ①②处明显构成了假设关系,但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与选用,“如果……就……”在这里用在开头不妥;③处表示语意的递进,用“甚至”,不填也可以;④处下面几句是针对上面一句的原因;⑤⑥所在的句子为并列关系,每一处又构成了选择关系,可以用“要么”。‎ 二、阅读能力训练(5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 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 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12‎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文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皆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木质(体性)却是“其致一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 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四书·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为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其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12‎ 解析:选D A项,“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是“才”的表现。B项,是对“才”的评说,无内涵。C项,依据文意及“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可知此处的“才”仅指“人之才”。‎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所写的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解析:选B B项,文中只说有宝玉的文才,而选项中说“所写的人物之才多为‘文才’”。‎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B.才与善,二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鉴定人才的超标准尺度。小说作品只要表现其中一条主旨要义,就堪称“文化小说”。‎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副。‎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的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解析:选C A项,两大条件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伟大作品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B项,应特指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D项,即使写出了这两点也未必成“文化小说”,无必然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 将 军 刘建超 ‎①“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 ‎②‎ 12‎ 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③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又下棋又连输三盘。师傅抻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痛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师傅掏出一沓菜票:“挑上下个月吃咸菜了!”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力,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地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 ‎④15年后,哥没有当上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撅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地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污染严重,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子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子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⑤上将升中学时,城里兴起建房热,许多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坊为庆祝新房建成,请哥去喝酒,饭桌上,哥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云梦河是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之一,横跨半个省,途径四个城市,是造成春夏两季洪灾的主要因素。现今世界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年20年之后,则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却是水患之根,治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从地理位置看,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葫芦口处筑堤,被淹者职工新区首当其冲。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⑥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生。嫂子因失去女儿精神恍愡 12‎ ‎,晾晒衣服时从二楼坠下,治疗3个月最终还是截瘫。为给嫂子治病哥花光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置家当,还背了两万元的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小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选自《中国小小说典藏品》)‎ ‎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①段通过“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这一简短语言的描写和“轻轻拍打着左手心”“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一个充满自信、有雄心大志、少年老成的“哥”的形象跃然纸上,开篇就让读者感受到哥的非同寻常。‎ B.“哥”在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并“干脆利索连胜三盘”,说明“哥”是一个不念师恩、好胜心强的人。‎ C.“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说明“哥”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完成“哥”的理想,当上将军,也同时说明“哥”儿时当将军的理想完全破灭了。‎ D.“哥”闲暇时,与人对弈,无论其棋艺高低,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他都会踌躇满志,俨然一位将军,这说明“哥”棋艺高超,在现实人生中没能当上将军,希望在棋盘上获胜。‎ E.“目前局势是这样的”,这是“哥”的口头禅,表现出“哥”虽不是将军,但灵魂深处的将军梦和有关的学习等,使他具有了将军的一些特质。‎ 解析:选AE B项,说明哥是“一个不念师恩、好胜心强的人”不准确,该情节表现哥的深谋远虑。C项,“理想完全破灭”不妥,从“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可知说法太绝对化。D项,“说明‘哥’棋艺高超”不准确,该情节表现的是哥在遭遇了人生挫折后,仍能坦然处之,精神、斗志都不垮,有着将军的气质。‎ ‎10.关于“‘哥’下棋最终能赢师傅”这一情节在前文中已有暗示,请你从第③段中简要概括出三处暗示的内容。(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哥屋里堆满了棋书,而且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②哥和师傅下棋连输三盘后却来一句“兵不厌诈,你还不懂”;③哥学徒期满那天拿出三条烟主动向师傅挑战。‎ ‎11.小说着力刻画的“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概括。(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充满自信、有雄心大志。12岁就立下了要当将军的雄心壮志。②‎ 12‎ 能伸能屈。因政审没通过,哥没当上飞行员,哥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③深谋远虑。与师傅下象棋,哥在工作之余看棋谱,虽能赢但依旧输给师傅,在学徒期满那天,干脆利索连胜三盘。④分析事物和形势有战略眼光,分析嫂子工厂的发展前景、判断职工新区的结局都看出哥的分析准确。⑤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精神、斗志不垮,坦然乐观。面对人生的挫折:女儿车祸去世,妻子意外瘫痪,哥“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在闲暇时,哥仍然下棋,对手无论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 ‎12.有评论认为,《将军》写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性人物。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同意。“哥”具备了一个当将军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一个将军,分析事物和形势要有战略眼光;做人要能伸能屈,能谋大事;身处逆境还要百折不饶,精神、斗志不垮……这些在“哥”15年的生涯中都有很生动的体现——他分析嫂子工厂的发展前景、他判断职工新区的结局;他下象棋赢师傅的深谋远虑;他面对家庭困境的精神状态等细节,都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素质和能力。但是,“哥”生活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因为“政审”不合格,他没有能参军。这是极左的大环境扼杀人才的缩影。因为在工厂当学徒工,这种个人生活的小环境,注定了“哥”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永远囿于小市民生活圈中,他所有的理想、潜能都永远无法激活、发挥。时代和环境决定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主题让我们在《将军》这篇作品里再一次深切地领略了“哥”的悲剧实际上是时代的悲剧。(答“不同意”也可,但要言之有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骑 桶 者 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非常清楚地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 12‎ 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 ‎“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 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 ‎“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 ‎“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 ‎“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中的活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说:“谁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休息一下子。”‎ ‎“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向上面看一下,你们会立刻发现我的,我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会高兴得发疯。其他顾客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能听到煤在桶里发出格格的滚动声。”‎ ‎“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迈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呆着,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想想你夜里那吓人的咳嗽声,为了一桩生意,而且是臆想出来的生意,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好,我去。”“告诉他我们仓库中所有煤的种类,价格我在后面给你报。”“好吧。”妇人说着,上了街道。当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 ‎“他想要点什么?”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我们关门吧,天太冷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遗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 12‎ ‎“你这个恶魔,”当她半蔑视,半得意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 ‎1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因为贫穷没有煤烧而去向煤贩子求助,竟然是骑着空桶去的。‎ 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骑桶者的形象。‎ C.最后,煤店老板娘凶狠、冷漠地拒绝了“我”借煤的请求,但如果老板出来的话,他就会借给“我”。‎ D.小说中将“现在不行”比喻为钟声,说它“令人神魂颠倒”,写出了残酷的现实对“我”精神的震撼。‎ E.“我”在去向煤贩子借煤之前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却遭遇了现实残酷的打击。‎ 解析:选AD B项,文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C项,老板出来也不一定会借给我。E项,“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错误。从小说中第一段“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看,“我”其实是没有信心的。‎ ‎14.文章第一段通过哪些内容表现了骑桶者的贫困和绝望?(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物资匮乏,煤用光了;②环境寒冷,屋子里充满严寒,窗外冰冷;③面临被冻死的困境。‎ ‎15.这篇小说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精彩,请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对比手法:①骑桶者良好的愿望与悲惨的结局对比;②骑桶者生活贫苦与煤贩子生活富足对比。(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作用:对比手法的运用突显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16.请探究骑桶者所骑之桶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8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空的,桶是空的,煤都用光了。寓示骑桶者物质的匮乏。②能够飞行,骑桶者骑着桶飞行在街道上,寓示仅存的自由和希望。③‎ 12‎ 轻,没有反抗力。桶非常轻,浮在空中,老板娘用围裙都可以赶走,寓示骑桶者的弱小与无助。‎ 三、表达能力训练(16分)‎ ‎17.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阅读的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电子阅读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获得文字太方便、太快捷的时代,然而人们又总是那么忙忙碌碌,所以, ① ,就像吃零食一样。现在,我们从微信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有时候我们会问自己, ② ?即便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个“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思考。就像零食只是食物的一种,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就会让我们变成 ③ 。‎ 答:①  ‎ ‎②  ‎ ‎③  ‎ 参考答案:①阅读经常是碎片化的  ②一个人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信息吗 ③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 ‎18.下图是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标志,请写出构图特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标志整体形似眼睛,意指会议中见识的拓展。②标志图形取大会中文全称中的“互”字,以点明互联网的主题。③“互”字中心由八个圆形交织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的纵横交错。④圆形交织所形成的菱形格,形同于水乡乌镇中楼阁的窗纹,蕴含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的地域特点。⑤“互”的上下两笔以毛笔书法来表现,寓意中华文化通过互联网融入世界。(答出三点即可)‎ ‎19.请从杜甫、鲁迅、雨果以及卡夫卡中任选一个作为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我喜欢”为开头,另写一个含有“倒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实在是因为……”句式的句子。(5分)‎ 例句: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12‎ 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 我喜欢  ‎ ‎  ‎ ‎  ‎ 参考答案:(我喜欢)雨果,倒不是因为他是法国文学的一面旗帜,也不是因为他在那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荣,实在是因为他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热情、睿智而又平和。‎ 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 2月23日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之一梁启超的诞辰日。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是梁启超当年在京的居住之所。记者探访时发现,各种自建房屋已将故居切割成大杂院,只有门口的东城区文保单位标牌表明该院落有着特殊身份。‎ 据院内居民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某单位宿舍,院里的很多小房子都是大家自建的。起初后花园里有两座假山,其中一座现在已经被铲平,山石全被当了地基,另外一座土山周围也秘密地盖了房子。胡同内不少居民表示,希望故居内的私搭乱建能够得到治理,恢复昔日的容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梁启超后人,故居院内的居民或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文心”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特殊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揭示了梁启超故居没有被保护好的现象,梁启超故居作为历史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居民、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的保护,要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仅是市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我们普通居民的责任。根据写作要求,要将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保护责任以书信的形式写给梁启超后人、故居院内的居民或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若给故居院内的居民写信,则可从保护文化工作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责任角度来写;若给文化局管理部门,则可从制度和管理建议方面来写。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人统一为“文心”。‎ 写作时,要从文化或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立意。切不可抛开命题意图,而从其他角度来谈。由于写作要求是写一封信,因此要注意书信的正确格式,例如,称谓、问候语、正文、结束语、署名和时间及此致敬礼等。在写称谓的时候,要注意自己选取的收信人,例如,梁启超后人、居民、文化局等,要顶格写,用冒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