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原一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
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
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
的工程师。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 6000 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
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
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
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
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
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
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
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秦代制器,
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
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
及分工负责制度。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
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 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
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
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
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
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
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
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并涌现了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匠。
如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等。
B. 宋应星写作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
星因此书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C.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不少辉煌的成绩,为中华文
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 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 6000 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
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
东洋货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B. 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一制度从根本上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促使工匠提高技艺。
C. 秦朝除了实行“物勒工名”制度保障质量外,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系统的技术与
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D. 秦朝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所以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这说明
秦朝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朝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包含三个方而的内容: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人讲求诚信、产品上打造精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既是质量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 中国古代文化极其灿烂,历朝历代都有名扬四海的精品名片,如玉器、瓷器、丝绸。
D. “Made in China”如今正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5G(the 5th 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英文简称。每平方千米数十太比特/
秒的流量密度,每小时 500 千米以上的移动性,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5G 这些令人瞠目
结舌的性能指标都比 4G 有一至数个数量级的提升。
对于在 20 年间经历了移动手机制式从 2G、3G 一路狂奔到 4G 的很多人来说,会自然而
然地把 5G 想象为一种更加快速的手机通信技术。不过,5G 与以往各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不
太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无线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集
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更为重要的是,从 5G 开始,移动通信技术不再单纯解决移动状态下
人和人、人和互联网之间的实时交互问题,而是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虚拟现实等
技术聚集在一起,成为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可以预见,云和数
字化转型会成为支撑 5G 应用发展的地基;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将加速 5G
应用于具体的生产生活场景;数十亿的传感器连接形成的智能管控将成为 5G 发展的巨大推
力。
随着 5G 的兴起,我们再一次看到技术变革带来的重大改变和机遇。5G 时代,不仅意味
着无处不在的“超级网速”,还将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新科技深
度融入生活打开大门。
(摘编自沈可、付智《5G 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科学》2018 年第四期)
材料二 早在2013 年2月,当时的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就联合成立了IMT-2020(5G)
推进组,对 5G 频谱问题、关键技术、标准化等问题展开研究和布局,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
主导和规划的国家 5G 试验。目前,中国在全球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方面率先实现技术突
破,中国主推的 5G 技术方案已有多项纳入国际标准。
企业方面,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和中兴作为中国 5G 军团的主力军,一直积极参与 5G
标准的制定工作,有序推进 5G 商用的建设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作为全球
5G 产业的领军者,早在 2009 年华为就启动 5G 相关研究,至今已至少投入 6 亿美元用于 5G
研究和创新,在全球已经建立 11 个 5G 研究中心,引进各国相关人才,参与 5G 研究的全球
专家超过数千人,目前已经获得全球首张 5G 产品欧盟无线设备指令型式认证,其 5G 产品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欧洲市场商用许可。中兴通讯近两年将 5G 作为战略重点,2017 年,中兴通讯的 5G 全球
合作版图已经扩展到全球多家运营商,并计划在 2018 年底或 2019 年初发布 5G 商用移动终
端。运营商方面,上个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布了自己的首批 5G 试点城市
名单,同时,中国移动成立国内首个具备基于 5G 最新标准端到端能力的开放实验室,将为
各类创新应用提供定制化的 5G 端到端技术服务。
(摘编自王萌《5G,大过想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5 月 4 日,有删改)
材料三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9 月 9 日报道:中美两国的设备制造商和电信服务商正
争相测试并开始推广未来一代无线网络,它将比现有的 4G 标准快 100 倍。政府也参与其中
——中国对此的推动更大。
报道称,虽然 5G 经济学仍在酝酿之中,但推动者说潜在的回报是巨大的。近年来,中
国对于 5G 技术的资金投入不仅大幅领先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甚至超出美国 240 亿美元。
拥有最大规模和最可靠网络的国家在研发技术上可以抢占先机,速度更快。占市场主导地位
的设备供应商可以让国家情报机构和军方在监控和扰乱对手国家网络中占据优势。报道称,
根据一些标准来看,中国正在领先。自 2013 年以来,中国政府领导的委员会便与中国移动
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协作进行测试和研发。这一国家主导的态度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确保华
为之类的中国公司可以销售大量 5G 设备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宝贵经验。
在美国,大部分试验是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威瑞森电信公司、三星电子公司和诺基亚
公司等主导的。
(《中美展开 5G 主导权之争》,摘自《参考消息》2018 年 9 月 11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 5G 不仅拥有超级网速,并
且具有流量密度大、移动性强、低时延的特点。
B. 日益发展的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大量传感器连接形成的智能管控将
助推 5G 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云和数字化的转型。
C. 2013 年,IMT-2020(5G)推进组就对 5G 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和布局,成为全球首个国
家 5G 试验,为中国互联网技术率先实现突破打下了基础。
D. 5G 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中美两国在测试和推广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同于中国,
美国的试验都是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主导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一直积极参与推进 5G 商用的建设进程,其中中国移动成立的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实验室为各类创新应用提供了定制化的 5G 端到端技术服务。
B. 人们对通信技术发展的追求从未止步,而且 5G 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回报,世界各国
都对 5G 投入了巨额资金,目前中国对 5G 的资金投入领先全球。
C. 每一次通信技术变革都为社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5G 让大量新科技深度融入现实
生活成为可能,相比于以往,5G 将带来更加广泛的影响。
D. 由于拥有最大规模和最可靠网络,中国在研发技术上抢占了先机,发展速度也更快;
依据某些标准来看,中国在中美的 5G 主导权之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6. 中国 5G 发展取得突出成果的经验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1984 年的北风
韦名
那是 1984 年的冬。
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
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
“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分地向台
下听众宣布,“11 月 14 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
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盛况空前!”
“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一支股票也
将要在这里诞生!”
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
“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 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一桶水,
明天还你一桶油!”
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
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人称“郭
大胆”的滨海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看新鲜,
有的碍于面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
②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离我们太远!”
“股票是什么东西?”
“一张纸的玩意有用吗?”
……
台下小声嘀咕着。
要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来换一张企业的内部认购纸,很多人舍不得。
“股民投资就是要有回报,给股民最大的利润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郭学慷慨激昂。
正在这时,一个人神色匆匆地从礼堂左边小跑上主席台,递给郭学一张纸条。
郭学停了停,折起纸条,放进口袋。
“我们为什么只发行 2000 万股?多发行点不行吗?我说,绝对不行!我们要对投资者
负责,让投资者有高回报!”郭学顿了顿,“刚才,秘书递给我一张纸条,吓了我一跳,让我
很为难!”
台下稍稍安静下来。
郭学眼光扫了扫会场,一脸难为情。
送纸条上去的秘书却一脸煞白!
“刚才啊,秘书告诉我,我们计划发行 2000 万股,可目前登记认购数量已超过 2000 万!”
郭学掏出纸条,认真看了看,轻轻拍在主席台上。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们滨海人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动!”郭学语气高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滨海市第
一支股票,我看只能这样,在认购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律按登记认购数额的 80%给!”
会场起了点小骚动。
“把 20%留给更多的滨海人!”郭学完全变成了从前的副市长角色。
一阵更大的骚动过后,很多人悄悄离开了座位。
③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动员讲话结束后,郭学带着三名副总经理从容走下主席台,到礼堂左侧贵宾室休息。
工作人员忙着引导大家到礼堂入口处登记认购股票。
秘书心急如焚,急冲冲跑进贵宾室,“郭总,您看错数了,目前只认购了 210 万,不是
2100 万啊!”
“啊?!”三名副总张大嘴,瞪大眼,不知所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错了吗?210 万股,对啊!”郭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认真地看了看,严
肃地说:“对外统一口径,就是 2100 万!”
“可是,到时认购数量不足 2000 万,股东大会就开不成,意味着我们股票发行失败!”
一位副总颤抖着说。
“今天来的都是冲着郭总您的面子,不是真来认购股票的!您还要按照认购数额度来打
折,怎么发够 2000 万股?”负责动员市里方方面面来撑台面的副总先前吃了不少闭门羹,
对参会人员会不会认购,心里明镜似的。
“当初就不应该搞什么融资发行股票,这下骑虎难下,搞不好要难堪了!”
……
④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
“都给我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郭学依旧不慌不忙。
经过极其漫长的三天煎熬等待,210 万的认购数量当真变成了 2100 万——很多人认为
这么多的人抢着买,股票肯定是个好东西,也跟着去买;还有的听说认购数量要打折,生怕
买不到,还托关系要求多认购……
周一股东会如期举行。“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标语挂满了市委礼堂四
周。
那是 1984 年的冬。北风那个吹呀,吹生了滨海市的第一支股票,也吹响了一个叫“郭
大胆”的人的传奇故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主人公郭学看错秘书纸条上的数字,以致在股票发行动员会上信心满满,结果反
而促成了股票发行的圆满成功。
B.尽管老总郭学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发行会上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反映了人们对
股票这一当时社会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也表现出人们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写照。
C.小说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作者通过语言、环境、表情、动作等描写手法的综合运
用,使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中 1984 年 11 月 14 日是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之日,滨海市新成立的某科技公司
也试图借此东风发行本市第一支股票。
8.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郭学的形象特征,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行文中反复对北风进行描写,试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分析其在情节过程中的作用。(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
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
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
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
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
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
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
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禅于
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
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
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
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
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 “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
让位于晋。
C. “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 “太子太傅”,古代“二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
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
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 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
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 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
车事才能。
D. 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
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凉州虏寇边,意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患,竟不从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从 军 行
[隋]明余庆①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注]①明余庆(约公元 588 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祥,
约陈末隋初间在世。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③笳:
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
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
雄壮。
B. 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
声。
C. 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
斗精神。
D. 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
利之城。
15.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壮阔雄奇景象的一联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
(2)《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法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
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
“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
“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由于奥赛能为升学加分,这一政策发挥了指挥
棒作用,引导着学校和千千万万家庭投入到奥赛竞争中。很多孩子对奥赛不感兴趣,甚至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赛训练为痛苦,家庭也因费用不菲而苦不堪言,但家长仍然________,不计成本地把孩子
送进奥赛培训班。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奥赛热降温,也________。
取消奥赛加分,让奥赛和升学脱钩,并不意味着奥赛不重要、奥赛不用学。随着高校自
主招生权限扩大,很多顶尖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高校
自主招生青睐学生的学科竞赛经历,与高考取消奥赛是否矛盾呢?其实并不矛盾。以前的高
考奥赛加分属于全国通用,是一种普适性加分,任何高校、任何专业都不能对之________。
而自主招生中对学科竞赛获奖学生降低分数线,只针对特定高校,并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
( ),后者实际上是将加分权力让渡给具体的高校,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通
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自主招生的初衷本也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的学生,
关注奥赛,自是________。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
“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B.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
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C.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
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D.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是为了治理“全
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力而为 无力回天 视而不见 理所当然
B. 全力以赴 无济于事 置之不理 理所当然
C. 尽力而为 无济于事 置之不理 天经地义
D. 全力以赴 无力回天 视而不见 天经地义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过去加分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不同
B. 与过去加分属于普适性质不同
C. 前者往往被看作是行政部门掌握加分权利
D. 前者表面上行政部门掌握加分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①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
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
为重要的是, ②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
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
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
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①
②
③
21.有个小女孩叫阿花,从五岁开始每天 6 点整就会起床做早餐,她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要
上幼儿园,要完成作业,还要照顾她的小狗。放学回家后,还要晒衣服、叠衣服、刷澡盆、
打扫、整理衣柜,有时候还要给晚归的爸爸做晚餐。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呢?
因为阿花的妈妈在阿花九个月时乳腺癌复发,她开始思考:教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阿花五
岁时,妈妈去世了,妈妈教会了阿花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这个故事就来自于日本畅销
书《会做饭的孩子,在哪里都能活下去》。
请你根据这个故事,用一个简练而深刻的句子总结出阿花妈妈的教育理念。(4 分)
答: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古今中外的经典无不以它永恒的艺术、思想道德价值和深邃的文化思想价值影
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网络文学流行的现在,不少人的思想表现出了一种前所
未有的浮躁,衍生出对经典著作的质疑与否定。在这一特殊时刻,大力提倡阅读经
典作品,借丰厚的文化内涵来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显
得尤为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
“经典,永恒的光辉”为正标题,以“——读《 》有感”为副标题,就你阅读过的一部经
典,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把副标题补充完整,不得另拟题目;(2)立意要高,思想要健康;(3)不得
少于 800 字;(4)不得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 D 试题分析:曲解文意.原文说“早在 6000 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并没有说
那时就开始追求精益求精;注解是朱熹对工匠精神的解说。
2. B 试题分析:产品质量的保证有多种原因,根本原因应该是工匠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而不
是“物勒工名”制度。
3. D 试题分析:找回工匠精神.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这并
不意味着“'Made in China”就是劣质产品。选项曲解文意。
4.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项,“进而促进云和数字化的转型”错误,
原文是“云和数字化转型会成为支撑 5G 应用发展的地基”;C 项,“成为全球首个国家 5G
试验”错,应该是“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国家 5G 实验”;D 项,原文是“大
部分实验是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主导的”,并非全部实验。故选 A。
5. C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 项,原文是“将为”,不是已然;B
项,原文是“中国对于 5G 技术的资金投入不仅大幅领先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不能得
出“世界各国都对 5G 投入了巨额资金”;D 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没有说中国拥
有最大规模和最可靠网络,且不成为“抢占了先机”的原因。故选 C。
6. ①政府主导,提前规划;②企业参与,团结协作;③巨额资金投入;④重视创新研发;
⑤引进优秀人才;⑥寻求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⑦做好国内市场,积累丰富经验。
7.A(不是看错,而是故意错看。)
8.形象特征:
(1)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开风气之先——创办公司、发行股票。
(2)沉稳大气、处变不惊——股票认购不足时。
(3)机智权变且令行禁止——故意看错、打折诱买(4 分,答出任意两点)
看法,正面:改革之初,为达到目的,运用一些手段,可以理解。
反面:无论目的如何高尚,采用欺骗手段终不可取。(2 分)(看法任选一面给分)
9.(1)首段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侧面交代时代背景。
(2)“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衬托人们对股票的不热心与不了解。
(3)“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暗示股票发行动员会可能失败。
(4)“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侧面表现了三名副总的焦虑、不
安。(任选三处,酌情赋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C 试题分析:本题画线句子大部分内容是李熹的话,其中,“见待”是“对待我”的意
思,“熹”是人名,指李熹,是李熹自称,因此“见待”后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再比
较 C、D 两项,“进退”指进仕或退身,中间不应断开;“明公”是对对方的尊称,在句中做
主语,故 D 项断句错误,答案为 C 项。
11. D 试题分析:D 项,“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不正确。从当时的局势及后文“二傅并摄
众事”可知,李意被起用为太子太傅时,制度、官员废缺已久,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一起管
理政事,可见得到重用,太子太傅并非虚衔。故选 D 项。
12. A 试题分析:A 项,“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错,由原文“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
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可知,李熹是以自己有病为借口推辞宣帝的征召。故选 A 项。
13. (1)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
(2)凉州的敌人侵犯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
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因”,介词,趁着;“其”,代词,这个;
“隙会”,机会;“启闻”,奏报;“辄”,就;“便宜”,便利;“遂”,于是;“克”,胜利。(2)
“寇”,侵犯;“唱”通“倡”,倡导;“之”,代词,他们;“谓”,认为;“为”,造成;“竟”,
最终;最后一个“之”,代词,代李熹的建议。
参考译文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李熹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
北海管宁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宣帝又征召李熹为太傅属,
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偷偷翻越泫
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熹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熹说:“过去先公
征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
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
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吏,升任御史中丞。他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
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乐安人孙璞,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
不久他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熹为军司。不久,李熹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
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熹
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他被授予冀州刺史,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等到
魏帝向晋禅让时,李熹以司隶校尉的官职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他被封为祁侯。
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制度荒废缺损,官
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
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谋划。因年老退位。当初,李熹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
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
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李熹自从做官,家中没有积蓄,
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
14. B 本题中,B 项,“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错。颔联描述的是隋军
同仇敌忾,奋力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响
起。故选 B 项。
15. ①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
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
②尾联用典抒情,希望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
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③全诗格调昂扬向上,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
隋朝的边塞诗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
【点睛】诗歌注释说“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
之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这就暗示了诗歌的第一个情感,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
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 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
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
敌军入侵,边关报警,我军摆阵迎敌。诗人描写边塞的苦寒,借助想象和典故,来反映边塞
战事的紧张、营地军纪的严明,表现将士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的豪情。 诗的大意是:边
关烽火四起,敌情汹溯,我军派出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前线。士兵们摆出威力无穷的“常
山阵法”,以风卷残云之势扑向敌阵,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
在军纪严明的隋军军营里响起。深宵清冷的月色下,凛冽的寒风中,守卫的士兵彻夜不眠,
士兵刀剑上霜花闪闪。我们一定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得战争的胜利,到时候也在
这里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其中“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是名句,“弓月”
为新月,此句写出了边塞的苦寒、隋军军纪之严明,突现士兵保家卫国的豪情。
16、 (1).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 C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须在“校外培训机构”前加上“严禁”。排除
AD 两项。二是“目的是……”和“是为了……”句式杂糅,可保留其一。排除 B 项。综合
分析可知,C 项修改最恰当。
18. B 全力以赴、尽力而为:两者均有竭尽全力去做某事的意思,但“全力以赴”的感情
色彩更强烈一点,程度更深些。语境中,家长对孩子的“奥赛”训练过于执着,用“全力以
赴”更为恰当。据此分析可排除 AC 两项。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无力回天:形容事
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语境中,地方
政府采取措施给“奥赛”降温,也不能改变现状,用“无济于事”较为恰当。据此分析可排
除 D 项。视而不见:虽然睁着眼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后者侧重于主观上应采取行动却不采取行动。选“置之不理”更为恰
当。理所当然:指从道理上讲应该如此;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语境中,
自主招生单位根据自身的培训目标,在自主招生中设置了一些录用的标准,是合乎情理的,
应选“理所当然”。分析可知,B 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 B。
19. A 本题,B 项,在内容上与下文衔接不当;C 项,“往往被看作”不妥;D 项,“表面上”
不妥,应是“实际上”。故选 A。
20.①还拥有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或: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世界)
③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或从善)
【解析】根据“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以及“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
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一处应为“还拥有另一个精神世界”;根据“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
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二处应“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根据“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可知,第三处应为“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21.【答案】答案示例: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22、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415页
-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2021-06-0417页
-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龙海二中高三2021-06-0415页
- 语文卷·2018届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2021-06-046页
-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2021-06-0425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2021-06-0417页
-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2021-06-0413页
-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2021-06-0411页
-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2021-06-0413页
- 语文卷·2018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2021-06-0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