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届高三年级寒假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
又频现于网络。“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
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
包翻译员。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②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2016 年,有媒体组织的“24 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
有 5307 人参加,超过 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
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③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
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2014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
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
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④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
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
率和质量。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
“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
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⑤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表情包出现在严
肃、正式的交际场合,显得不合时宜,出现在讲求效率的对话中则浪费时间和空间。滥用的
表情包就像滥用的成语一样,不能起到调节情绪、提高效率的作用,反而带给人们不少烦恼。
表情包带来的交际便利是工具性的,而引发的焦虑是文化性的,但这两者摩擦引起烦恼,与
毁掉语言、降低表达能力着实不在一个层面。
⑥其实,“正在毁灭语言”的东西已经不少了,从寻呼机、手机到互联网,再到流行语、
字母词,还有时不时跑出来的英语乃至各种外语。著名语言学家刘海涛曾表示,语言本质上
是人驱的自组织系统,即语言是活的,是语言社团自发形成和认同的,而不完全是规定的。
语言和语言社团的动态性使各种进入其中的异质符号可以有机融入语言生活之中,而这个过
程充满了符号形式之间、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正如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外来词、字母词,假以
- 2 -
时日,很多表情符号会保留和稳定下来,成为和它们一样不再引人注目的语言形式。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对表情包放松警惕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针对斗图现象以及表情包的滥用与误用提出担心,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语
言能力。
B. 在作者看来,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难以离弃的表情包已经确定成为人们语言使用的
一部分。
C. 表情包,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能够在任何以文本交流为主的空间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
量。
D. 在作者看来,寻呼机、手机以及互联网等都是毁灭语言的东西,人们在使用时应该慎重选
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文采用纵向式论证,先指出人们怀疑表情包危害的现象,再分析表情包的实质,最后指
出应有的态度。
B. 第②段运用举例论证,2016 年有关媒体所做的活动及结果表明,有不少人对表情符号有较
强的依赖性。
C. 第③段又列举了两个美国的具体例子,从正面进一步强调,表情包不仅可以表情达意,还
能促使政见统一。
D. 最后一段引用语言学家刘海涛的话证明语言是活的,其言外之意,表情符号也会成为一种
语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语言形式,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
B. 作为工具性的表情包给交际带来便利,但滥用误用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C. 表情包一旦被稳固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外来词或字母词而不再引人注目。
D. 从表情包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没必要过于担心其对语言的影响。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
- 3 -
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B 项,“已经确定成为”的表述不符合文意,原文第三段说“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C 项,“任何以文本交流为主的空间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为“表情包在以文本交
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表情包出现在严肃、正式的交际场合,
显得不合时宜,出现在讲求效率的对话中则浪费时间和空间”;
D 项,文中“‘正在毁灭语言’的东西已经不少了”是引用有关人士的担心而言的,并不是真
正“毁灭”,文中也没有“在使用时应该慎重选择”的意思。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 项,“还能促使政见统一”的说法属于断章取义。原文中奥巴马的话——“如果全世界还有
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其含义是在表情包的解读上,大家都能读
懂。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
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
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C 项,文中说“正如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外来词、字母词,假以时日,很多表情符号会保留和稳
定下来,成为和它们一样不再引人注目的语言形式”,并不代表表情包就会成为“外来词或
字母词”。
故选 C。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
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
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
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4 -
材料一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
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
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 世纪 80 年代末,
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
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等文
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
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
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自“中国社会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 1600 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
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
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資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
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一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
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 3D 虚拟环境中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
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 2015 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
开发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 APP 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
非遺的地理位置、传承人、传承基地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
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 2000 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籍
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
成本非常高,如一册 300 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 60 万到 90 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
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教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
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
故障的风险。
(综合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
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
- 5 -
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資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増
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
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
平台,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
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
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4.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 世纪 80 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
字化进程是不落后于国际的。
B. 中国文化产的数字化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是保护文化遗产
的一重要技术手段。
C. 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对敦煌、古书籍的保护。
D.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进产的数字化发展,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
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 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裁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
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 多年前,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
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②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③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④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
源。⑤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 6 -
⑥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⑦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⑧加强国际
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
断。本题中,D 项,根据材料三可知, 参与国际交流只是中外技术互补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
意味着“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因此选项中的
“只有才..”说法太绝对,将"借鉴国际经验”这个充要条件当成了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学
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的必要条件。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
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源"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
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可知,选项中说"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是不
恰当的。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
由材料一中联合国和中国的各项举措可见: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由“从
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
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可见: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
防护工作以及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由原文“由国家统一规划,通
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
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可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
完备的综合数据源。由“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
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可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
- 7 -
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
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可概括出: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由“鼓
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见:鼓
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由“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
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文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
全面的合作与发展”可见其措施为: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月菩提
周海亮
第二次与他见面,他送她一串星月菩提。是他亲自打磨的,用了两年时间。两年时间打
磨出一串菩提,却在第二次见面就送给了她,爱情来得突然并且果断。
他说,佛教徒需要历练,爱情也是。他不信佛,可是他信缘份,信爱情,信地久天长。
星月菩提从此成为她的随身之物。戴上脖子,或缠上手腕,她显出一种与别的女孩不同
的秀美与安静。时间久了,菩提珠开始变色、包浆和挂瓷,碰撞之时,清脆有声。她迷恋那
种声音。
相恋一年后,他回老家过春节。之前因一点小事,两个人闹了别扭,临行前,她没有去
送他。她很快后悔了。后悔了,却使着性子,既没有给他打电话,也没有给他发短信。整个
春节她过得惴惴不安,心里总感觉有什么堵着,有时候,正盘着菩提,虎口会突然蹦跳起来,
越来越快,不得控制。然后,她突然接到他的短信。他在短信里说:我不能再回去了。分手
吧!
她被这句话击倒,病床上躺了整整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她感觉到事情的蹊跷。她给他
发短信,问:为什么?他答:我去了远方。她问:哪里?他不答。再问:哪里?仍不答。他
的态度又让她病了一场,这次,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以后,她鼓足勇气拨他的电话,他却不接。几分钟以后,再拨,仍不接。两小时
以后,还拨,还不接。第二天,继续拨,继续不接。之后的半年,她不停地拨他的电话,然
那边的他,从未接起。只是,她给他发短信,他偶尔会回。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我不再回
去了。
她哭。夜里,冲着墙,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串星月菩提。菩提珠颜色更深,更统一,每一
颗珠子全都明亮似玉。他曾告诉她,星月菩提需要日久天长才能有玉般的感觉,而她,不过
- 8 -
用了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她似乎走完一生。
她还年轻,可是她竟有了老人的模样和心境。她的人生开始加速,不见他的日子里,度
日如年。有两个菩提珠开始开片,裂纹完美,温润逼人——那是别人需要一辈子甚至几辈子
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人劝她去找他。他们说,就算找不到他,也能找到他的老家。去他的老家问问,总该
给个说法。她笑笑,不语。
也有人劝她忘记。他们说,她那么漂亮,那么聪明,又弹得一手好琴,不值得为一个负
心人去等待。她笑笑,仍不语。
她开始读佛经。她读:菩提心是菩萨净土。她读: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她读:菩萨初发
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她读: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她读:菩提心,
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她想忘掉他,她想变得刀枪不入,然她知道,这不可能。
她终日以泪洗面。但她拒绝去找他。
又一年过去,某天,她突然寻一庵闾,削发为尼。除了那串星月菩提,她什么也没有带。
她终日诵经,手持星月菩提,二目沉静并且窅远。她断了他的音讯,断了她的尘缘,可
是夜里,有时候,很多时候,当她轻轻摩挲那串星月菩提,当玉石般的菩提珠发生清脆的声
响,她的心会痛,然后,越来越痛,越来越痛……
日久天长,菩提珠会变成玉,变成石。她的心呢?她希望她的心,也能变成玉,变成石。
如此,她便不会痛苦。
她不知道,三年以前,在遥远的大山里,他被一块滚落山坡的巨石砸中,不幸身亡。临
死前,他对姐姐说,别告诉她。
别告诉她。他不知道他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即将死去,世间没有给他留下过多的思
考时间。
姐姐也不知道,她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她开着他的手机,却不敢接她的电话,只是偶
尔,她会回她的短信。好几次,她想将弟弟去世的消息告诉她,她一次次写好短信,又一次
次删掉。她不敢,不忍。她想她终会来。她来,她就将一切告诉她。
可是她终没有来。她守着庵闾,诵经,种田,熬尽一生。
她不知道这些。她想知道,又不敢知道。她的心里,一万种可能,唯没有他已负心。她
相信他,却不敢去找他。她怕在世间,找不到他。
- 9 -
她宁愿守着自己,盘着化为玉石的菩提,每一天,胆战心惊中等待。
(有删改)
7. 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通过主人公凄婉的故事,隐含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助与无奈,借以歌颂男女主人公
对爱情的坚守,寄托了作者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
B. 相恋一年后,“他”回老家过春节前两人之间的那段别扭,播下了两人爱情悲剧的种子,
为两人最终阴阳相隔、无法修成正果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C. “病床上躺了整整半个月”“这次,整整一个月”,不同的时长,表现了“她”受到打击
的程度在加深,表现了“她”由震惊到绝望的心理变化。
D. 小说不厌其烦地引用“她读”佛经的内容,含蓄地表现了她由伤心无助到醒悟的心路历
程,最终决定彻底断绝尘缘,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
8. 作品在构思上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9. “他不知道他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立足生命的偶然性构思全篇:通过因意外事故而无法圆满的爱情故
事表现生命的悲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②一线贯穿:以“星月菩提”为线索贯穿全文,推
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③悬念迭生:“他”为什么提出“分手”?
为什么不接电话?为什么只有一句话“我不能再回去了”“她”为什么既不去找“他”,又
不肯忘掉“他”这些始终都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9. 示例一:“他”做错了。①“他”让“她”用一生守候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毁掉了
“她”重新选择生活的幸福。②“他”让“她”和“姐姐”为了心中的矛盾而生活在痛苦之
中。③“他”给了“她”幸福的承诺,却用这种无法兑现的承诺折磨得“她”身心俱疲。④
长痛不如短痛。告诉“她”真相,带给“她”的只是一时的悲伤;不告诉“她”真相,却让
“她”痛苦一生。示例二:“他”做对了。①哀莫大于心死。“他”留给“她”的是虽然渺
茫却永远存在的希望,而不是绝望。②时间往往可以消尽悲哀。“他”不告诉“她”真相,
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他”希望“她”心中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去,不至于因消息
突然而无法接受。③“她怕在世间,找不到他”,足以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她”
是一个无法正视现实的人。④不让“她”伤心,是对最心爱的人的保护,无可指责。示例三:
无所谓对与错。①事发突然,生命没有留给“他”思考的时间。②等待与否,取决于“她”
自己的选择,与“他”是否告知真相没有必然的关系。③真实消息的传递,方式很多,不是
非得“他”告诉不可。
- 10 -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
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
C 项,“由震惊到绝望”表述错误。由第六段内容可知,“她”并未对“他”绝望,如果绝望
的话,“她”不会一次次地给“他”拨打电话,一次次打电话说明“她”还心存希望。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构思的外延比较广泛,作答时可以从立意与
选材、结构与思路、表达与效果角度考虑等。从立意与选材的角度看,文本选择因意外事故
而无法圆满的爱情故事题材来表现生命的悲哀,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深沉而伤感;从结
构与思路的角度看,文章以“星月菩提”的为线索贯穿全文,以“星月菩提”的不断变化来
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文中“她”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作者不停地设
置悬念,“我不能再回去了。分手吧!”“对不起,我不再回去了。”以及“她”为什么既
不去找“他”,却又不肯忘掉“他”,这些都牵引着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答
时再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答
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
由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大的题目,无论从什么角度答题,都有空间,但观点要明确,理
由要充分,而且要结合文章内容陈述理由。文中“他不知道他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题干
要求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认为“他”做错了,可以从“他”的做法让“她”
用一生去等待、去守候,让她一直处于无尽的期盼中却没有结果的角度阐述理由。如果学生
认为“他”做对了,可以从他的做法,给“她”自由选择的机会,等待与否,取决于“她”
自己的选择,与“他”是否告知真相没有必然的关系,另外,不让“她”知道“他”发生意
外的消息,可以让她减少得知真相的痛苦等角度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
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
- 11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也。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
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徒于中山。皇始初,先于井陉归顺。太祖后以先为丞相卫王府左
长史。从元仪平邺,到义台,破慕容驎军,回定中山,先每一进策,所向克平。车驾..还代,
以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谓先曰:“今蠕蠕屡来犯塞,朕欲讨之,卿以为何如?”先曰:
“陛下神武,威德遐振,举兵征之,必将摧殄。”于是北伐,大破蠕蠕。转七兵郎。太祖问
先曰:“天下何书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对曰:“唯有经书。”又问曰:“天下书籍,
凡有几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备?”对曰:“伏羲创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传国记..,
天文秘纬不可计数。陛下诚欲集之,严制天下诸州郡县..搜索备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难。”
太祖于是班制天下,经籍稍集。太祖之讨姚兴于柴壁也,问先,对曰:“臣闻兵以正合,战
以奇胜。夫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因,兵法所忌而兴居之,可不战而取。”太祖从其计,
兴果败归。太宗即位,问左右旧臣之中为先帝所亲信者有谁。时新息公王洛儿对曰:“有李
先者,最为先帝所知。”太宗召先引见,拜安东将军。诏先与上党王长孙道生率师袭冯跋乙
连城,克之,悉虏其众。乃进讨和龙。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各五尺
围,用填城堑。攻其西南,绝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道生不从,遂掠民而还。后
出为武邑太守..,有治名。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神?二年卒,年九十五。诏赐金缕命服
一袭,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
(节选自《魏书·李先传》)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
永徙于中山
B. 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
永/徙于中山
C. 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
永徙于中山
D. 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
永/徙于中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车驾,指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天子的代称。
- 12 -
B. 国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国史实或事件的史书。
C. 郡县,秦朝统一后行郡县制,郡以下置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D.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行政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先重视经典书籍,鼓励集书。太祖要收集天下书籍时,李先认为从伏羲氏开始到现在天
下的书籍不计其数,但皇帝喜好,收集起来不难,鼓励他搜集书籍。
B. 李先回答皇帝问题,看法准确。太祖在柴壁讨伐姚兴时问李先的看法,李先认为用兵要以
常法交战,战斗要出奇制胜,但姚兴犯了兵家大忌,可不战而取。
C. 李先深受皇帝喜爱,担当重任。太宗即位后问周围人旧臣中谁被先帝看重,新息公回答说
李先最受先帝赏识,太宗就诏见李先,授予他安东将军。
D. 李先策略分析正确,不被采纳。李先与长孙道生袭击乙连城时,献计让士兵每人准备一捆
青草来填塞城壕,但长孙道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遂携掠民众而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神武,威德遐振,举兵征之,必将摧殄。
(2)攻其西南,绝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陛下英明神武,威势和德政震慑远方,发兵攻打它,必将推毁消灭。
(2)攻打城的西南面,断绝他们的外援,指挥军队急攻,一定能擒获敌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句中,“少”与“后”都是时间状语,且“少好学”语意结构完人整,其后应断开,排除 A、
D 两项。“先”为人名,在“先劝永据长子城”中充当主语,应在“先”之前断开;“永”也
为人名,充当“灭”的宾语,“慕容垂灭永”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项。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 13 -
本题,
D 项,“是一郡的行政长官”错,“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
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
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
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
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D 项,“袭击乙连城时献计”错误。选项中所说的计策是在讨伐和龙时李先所献。原文“乃进
讨和龙。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各五尺围,用填城堑。攻其西南,绝
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道生不从,遂掠民而还。”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中得分点:“遐振”,震慑远方、极远处亦受到震动和影响;“举兵”,发兵;“摧
殄”,推毁消灭。
第二句得分点:第一个“其”,代词,代和龙城;“绝”,断绝;“勒兵”,指挥军队。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
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先,字容仁,是中山卢奴人。年轻时好学,后来慕容永听说他的名声,迎接他做主要
的谋士。李先劝慕容永占据长子城,慕容永于是称帝,任命李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了慕容
永,李先迁徒到中山。皇始初年,李先在井陉归顺。太祖后来任命李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
跟从元仪平定邺城,到义台,打败慕容驎的军队,回师平定中山,李先每一次献策,军队所
- 14 -
向攻克平定。皇帝回到代地,任命李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对李先说:“如今蠕蠕军屡次
来侵犯边塞,我打算讨伐它,你认为怎么样?”李先说:“陛下英明神武,威势和德政震慑
远方,发兵攻打它,必将摧毁消灭。”皇帝于是北伐,大败蠕蠕军。改任七兵郎。太祖问李
先说:“天下什么书最好,可以增长人的精神智慧?”李先回答说:“只有经书。”(太祖)
又问说:“天下的书籍,共有多少?我打算收集它,怎样能收全呢?”(李先)回答说:“伏
羲创立制度,帝王相继承,以至于现在,世代相传的国史,天文和记述神秘事物的书籍不计
其数。陛下果真想收集它,可严令天下郡县搜索并全部送来,隆下既然喜好,收集起来也不
难。”太祖于是向天下颁发诏令,经籍渐渐收集起来。太祖在柴壁讨伐姚兴,问李先,(李先)
回答说:“我听说用兵以常法交战,战斗以出奇制胜。高处被敌人占据,低处被敌人围困,
兵法所忌讳的而姚兴就处在这种境地,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从他的计策,姚兴果然失败
而归。太宗即位,问身边旧臣中被先帝视为亲信的有谁。当时新息公王洛儿回答说:“有个
叫李先的,最为先帝所赏识。”太宗召李先来会见,授予他安东将军。诏令李先与上党王长
孙道生率军袭击冯跋的乙连城,攻克它,全部俘虏该城守军。于是又进军攻打和龙。李先对
道生说:“应当秘密地命令士兵人人准备一捆青草,每一捆围长五尺,用以填塞城壕。攻打
城的西南面,断绝他们的外援,指挥军队急攻,一定能擒获敌人。”道生不依从,于是携掠
民众而返还。后来(李先)出任武邑太守,有善于治理的名声。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
神?二年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诏令赐给一套金丝编织的显示等级的制服,追赠为定州刺史、
中山公,谥号为文懿。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
高适【注】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
A. 峭壁峻岩,群峰如聚,层峦叠翠,飞鸟放声歌唱,前四句紧扣“山行”展开。
B. 这首五言排律为山行纪实,前六句描写蜀地风景之美,后六句则直抒胸臆。
C. 怪石挡道,轻萝拂衣,五、六句截取两幅近景,用细节描写突出“山行”之趣。
D. 目睹岩峦胜景,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使得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
15. 本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年事已高且长途孤旅,抒发诗人旅途跋涉的怀乡之情;②且去饱览
山川锦绣,绝胜美景,何必郁郁寡欢,表达诗人暗自劝慰自己且游山林、返璞归真的情绪;
③山景赏不尽,却无人与我同游共赏,难免忧事索怀,快快不乐,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思。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一至四句写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画出西南山景雄奇秀丽之特
点,紧扣“山行”而展开。
B 项,本诗超过八句,属于五言排律。前六句描写山川美景,后六句则直抒胸臆,抒发跋涉旅
途之上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
C 项,五六句攫取两幅近景写“山行”之难: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
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还时不时撩人衣裳,运用细节描写,诗笔生动如在目前。
D 项,“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表述错误。最后两句告诉我们,山路是那么无穷
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尽显诗人独自山行的孤独之感。目睹岩峦胜景的喜悦只是暂时
的。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
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
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由“路
- 16 -
长愁作客”可见长途孤旅之苦、怀乡之切;由“年老更思归”,因面临“年老”“路长”之
困难又不免顿生思归之情;由“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可见自慰游乐之情;由“山行应
未尽,谁与玩芳菲”可见其因“山行”未尽,愁绪终难完全排除,思乡情愁也难以遏止。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
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
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诗中的首句和尾句。③回忆
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
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
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道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
范围和气势之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
壁的险要。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鬓染霜、难以入
睡的愁态,表现思乡忧国的情怀。
【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连峰去天不盈尺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5). 人不寐 (6). 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扶
摇”“盈”“倚”“寐”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报告显示,________7 月 29 日,人类已用光 2019 年全年的水、土
壤和清洁空气等自然资源定量。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保护地球首先要珍惜地球上
的水。( )。但是,水的循环产生是有条件的。以中国的长江流域为例,该水系涉及的所
有地区都受到长江的阴泽,原因在于长江有________的奔流,长江源头的冰川和冰雪层在不
- 17 -
停融化,形成水流。固然,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
可能透支。例如,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影响到水蒸气在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的
主峰各拉丹冬峰的降落和融雪融冰,长江的水源就会减少,从而影响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
尽管现在还感觉不到这种生存的威胁,只是在水的使用上出现了________的情况。因此,控
制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至少是________水资源可
循环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在保护地球。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截止 不生不灭 捉襟见肘 维护 B. 截止 不生不灭 寅吃卯粮 维护
C. 截至 生生不息 寅吃卯粮 维持 D. 截至 生生不息 捉襟见肘 维持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循环产生或再生产出来
B. 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
C. 水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是可更新资源
D. 在较短时间内,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固然,气候变化如果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可能提前透支。
B. 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
C. 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就可能提前透支。
D. 固然,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
【答案】17. C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
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
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根据语境“……7 月 29 日,人类已用光 2019 年全年的水、
土壤和清洁空气等自然资源定量”,表示的是截止到(某个时候)的意思,故选用“截至”。
“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发展、产生。
“不生不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后指不死不活,死气沉沉,没有生气。此处修饰“长江
- 18 -
的奔流”,应用“生生不息”。
“寅吃卯粮”,寅年就吃了卯年的口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入。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此处根据语境“在水的使用上”,应用“寅吃卯粮”。
“维护”,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
“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保护;维护支持。文段中对于“水资源可循环”应用“维
持”搭配。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
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
根据括号前的句子,所填写的句子应承接“水”而来,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据此排除 D
项;根据括号后的“水的循环产生是有条件的”可知,要保持语意连贯,所填写的句子的末
尾就要与“水的循环产生”相衔接,据此排除 B、C。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本
题中,“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而本句中,语句与前句之间明显是转
折关系,“固然”不合逻辑,应改为“但是”,排除 A、D 两项;“可能”是修饰“提前透支”
的,应把“可能”放在“提前”之前,排除 B 项。
故选 C。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
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
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
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
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
有效手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 19 -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专家指出,①____。调查发现,普通筷子在使用到三到六个月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
使用的频率变深或变浅。此外,由于使用的频率导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损。因此,
②____,或者表面有磨损,就需要立即更换。筷子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材质本身性质一定发
生变化,而造成颜色变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过程中食物、洗涤剂及空气、出餐柜内残留物
附着而导致,可见,③___ 。
【答案】 (1). 筷子使用寿命是三到六个月 (2). 只要筷子颜色发生变化 (3). 健
康用筷需有效去除残留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
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第一空:由下文筷子使用三到六个月就会发生颜色变化和不同程度的磨损开看,筷子的使用
寿命是三到六个月。此次可填写“筷子的使用寿命是三到六个月”。
第二空:根据上文,筷子长期使用后,颜色会发生变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来看,这里
可填写“只要筷子颜色发生变化”。
第三空:上文指出,“筷子颜色发生变化”一般是有“残留物附着”所致。这里可填写“健
康用筷需有效去除残留物”。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
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
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
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
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
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
字。
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
- 20 -
空管航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的高速公路、高铁域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
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 投运
演练打下了坚实基础,机场也将工作重点转入准备授入运行。 在授入运营阶段,机场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共计 787 个项目,航班量达 500 班次,计划模拟旅客 51984 人次,模拟行季 35270
件次。
【答案】① 2019 年 6 月 30 日,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
推进。③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
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一句
话新闻拟写原则:1.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2.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3.要
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
这是一则新闻,首先找出主要事件。一般新闻的导语会概述事件,因此注意第一句话“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油工
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的高速公路、高铁域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
序推进”,压缩主要信息,时间:2019 年 6 月 30 日;主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事
件: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然后再从主体里面找出主要信息,“在授入运营
阶段,机场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共计 787 个项目,航班量达 500 班次,计划模拟旅客 51984
人次,模拟行季 35270 件次”,压缩成“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
四、写作
22.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捕猎食用野生动物,源自蛮荒时代人
类的本能。中国不同作为全世界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地区之一,一直有较高的文明程度,按
理说,会以食用驯化后的动植物为风尚。但今天的华人世界,为什么会逆其道而行之,以吃
野味为荣呢?
材料二:研究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表明,
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传染性,为科学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发检测干预技术手
段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成功证实蝙蝠是 2003 年的 SARS 冠状病
毒的自然宿主,并首次在我国蝙蝠体内检测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体,发现多
- 21 -
个由蝙蝠携带的新病毒。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敬畏自然,拒绝
野味”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19 年接近尾声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没有想到,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别样的春节。勤洗手,
戴口罩,宅在家,成了年度关键词。为了生命安全,亲朋好友减少见面,每个人都似乎活成
了一座孤岛,被疫情分隔开来。此次疫情究其原因,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
蔓延,是因为一些人对野味的趋之如骛、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
毒,我们应当悬崖勒马,敬畏自然,远离野味已是刻不容缓。于是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
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
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无知的人类乱砍乱伐破坏野生动物们的家园。
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风……这些都是大自然对破坏自然的始
作俑者——人类的“馈赠”。直到一切真正的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为自己的无知行
为“买单”。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与我们共存,所以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朋友,
所以人类再也不应该把宇宙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我们
平等的生命。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它们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我们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科学已经证实,非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均来自野生动物,那么,在具体行动
上,拒绝吃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不仅疫
情爆发期间是如此,全国疫情解除之后,窃以为也应如此;而在思想观念上,敬畏自然、敬
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同样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这是我们自我防护的要求,
- 22 -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疼,“后人复哀后人”
的悲剧难免仍然会上演。拒绝野味,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
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
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武汉闯难关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
力量与宝贵精神。
我呼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
天的美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则。材料一指出中国人爱吃野
味的事实,并提出了何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国人会有这样的爱好的问题;材料二指出检测出
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这为科学防疫提供了理论基础;材料三指出石正丽团队成
功证实蝙蝠是 2003 年的 SARS 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是多中病毒的宿主。要求部分是,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敬畏自然,拒绝
野味”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考生的立意应该很明确,就是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那么从哪些角度写更好呢?像这
样的作文可以采用摆现象、析原因、谈危害、指办法等层进式的写法,争取写出深度,体现
出思维的高度。
注意要写成发言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野味饕餮”是拿生命冒险;
2、拒绝野味,从我做起;
3、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
4、莫让城池的沦陷,始于舌尖上的沦陷;
5、让饮食文化与时俱进。
结构示例: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开头概述此次疫情给大家带来的影响,指出疫情
原因是有些人对野味趋之若鹜,提出观点,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然后论述第一层次,“敬
- 23 -
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以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
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告诫人类为自己的无知行为“买单”。论述第二层次,“敬畏自然,拒
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指出应该与大自然中的生物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
的平衡。然后回到此次疫情上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拒绝吃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
动物交易活动,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然后指出武汉并不是一个人的
战斗,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结尾呼吁,敬畏自
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天的美好!
参考素材:
1、从心理学角度看,吃野味实属猎奇心态,有些人觉得吃野味,那吃的可是面子,吃的是气
场,吃的是勇气,野味不可多得,想必一般人不易轻易获得,而我就要做那第一个与众不同
的人;又有古人云,“物以稀为贵”,越是价值不菲,越能体现我的品位,我的气质。从某
种程度上讲,更是一种病态攀比的表现,是为智者所不齿的价值观,人生观。
2、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吃好喝好,已经不在话下,于是人们就
开始追求新鲜。甚至是说:家养的不如散养的,散养的不如野生的。人们渴望脱离科技蓄养
的牲畜,希望吃到最纯正,最原始的味道,这也可以理解。可是你要相信如今我们餐盘中的
鸡,鸭,鹅,鱼,肉是 5000 多年来无数吃客的选择,就好比生物界的优胜劣汰,我们所蓄养
的,品尝的,都是经过了重重筛选的结果。口感不比野味差,营养也不比野味差。况且野味
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早已人尽皆知。正所谓历史不可能平白向前,人类的食性也不是一天
两天的经验,“识食物者为俊杰”,如果人们连这都不能辨别,那么怎担当得起“食物链塔
尖的物种”这一雅号了?
3、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
埃博拉和 H1N9 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
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 SARS 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
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SARS 的源头是蝙
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
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 SARS 就不会爆
发。”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在“一席”演讲中说。
4、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
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
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
- 24 -
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
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
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
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
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
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
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点睛】时评类作文写法
一、开端要扣命题材料进行概括,引述宜简明扼要
时评类文章,开端处应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时评写作的针对性所在,也是文章的立论
中心所在。写作时宜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材
料的关键点。
当然,材料不同,引述方式也不同。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是在作文命题的材料中找
关键点,再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表述好中心论点。
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往往提供一种现象、一幅或几幅漫画、几种
观点或一个事件,而材料不同,写法也各异,不同类型命题材料不要弄混,应仔细辨析。因
此,要认真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类型深刻理解其含义,写作时最好抓关键观点与事件加以陈
述,表达要言简意赅,引出中心论点也要恰当而迅速。
二、中间分析原因,注意剖析事件产生的根源
从第二段开始,就应根据写作的论点,进行因果分析,利用因果关系的分析把论点与论
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探其根源,
发现其本质,使论述内容逐步深化,让理由充分化。
这种分析法的常用句式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
文字。 运用这种句式分析的好处是,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避免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
题意现象,还有利于增强写作的思辨性。
- 25 -
三、利用思辩方法,探究本质,拓展议论的空间
议论文写作的主体,从根本上说,是回答你的论点“为什么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的
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脑筋,激活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追溯
这个论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证明你的论点
的正确性。
四、利用材料,回应材料,提升认识
时评作文的结论部分,应再次回应命题材料,明确指出大家应该如何看待与对待事件中的人
与事,这样既使文章首尾圆融,又让读者获取更加明确的认识。
- 26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6-0416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6-0415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31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6-049页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426页
- 语文卷·2019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6-0414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9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328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329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