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8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平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一大题:课内基础知识(21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拨弦(xián) 罪蘖(niè) 间或(jiān) 汗水涔涔(cén)
B.萧瑟(xiāo) 脊髓(suǐ) 恓惶(xī) 磨牙吮血(shǔn)
C.冠冕(miǎn) 厮打(sī) 篷勃(péng) 羌管弄晴(jiāng)
D.樱珞(yīng ) 蟊贼(máo) 朔漠(sù) 求田问舍(sh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窃计欲亡走燕(私自、私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顶着东西)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性格)
B.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长寿)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C.士大夫之族(类)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弆”,收藏)
阴知奸党名姓(暗中) 蒙故业,因遗策(继承)
D.会论虞常 (议论)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振长策而御宇内(驾驭、统治)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不王者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囊括四海之意
④吾从而师之 ⑤于是相如前进缶 ⑥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34
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⑧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A.①③⑥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⑤⑦ D.②③⑤⑧
4.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④不耻相师 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剑斩虞常已 ⑧且庸人尚羞之 ⑨七十者衣帛食肉
A.①⑨/②⑦/③/④⑧/⑤⑥ B.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
C.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 D.①②/③⑧/⑤⑨/④⑥/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B.
D.
A.
C.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衡因上疏陈事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輮使之然也
何谓相坐 徒慕君之高义也
6.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拘于时 ②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验之以事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非我也,岁也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A.①⑥/②⑧/③④/⑤⑨/⑦ B.①③⑤/②⑥/⑦/④⑧/⑨
C.①③⑤/②⑦/④⑨/⑥/⑧ D.①⑥/②④/③⑤/⑦⑨/⑧
7.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
34
”,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殷)代曰庠,周代曰序。
B.“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等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C.“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第二大题:课外阅读(61分)
(一) 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小说《少年画海》选自《小说林》2019年1期。删减后,字数1500 多字,篇幅适宜。内容上,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美好的品格;艺术表现上,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手法多样,叙事颇具匠心;格调上,积极向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这篇小说兼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是一篇优秀的主旋律佳作,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0题。
少年画海 孙湜
在少年的窗边,摆着一个画架,上面有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布空白的地方好像停笔了很久,油彩已经干透。
少年画不下去,他总预感到那画布里的海会溢出来,把他家唯一破旧的渔船冲走。这是他没完成作业的借口吗?不知道。每次从住宿艺校回到海边家中,他都会把大把的时间,消磨在沙滩上。“我喜欢的果然还是海啊。”他会精心地挑选海岸上散落的美丽贝壳,大大小小的贝壳在他的简陋房间里陈列,那仿佛是他的战利品,视若珍宝。他也会没日没夜地睡觉,好像要把在画院缺的觉都补回来。只是今天他的梦不同,他在睡梦中听到了海浪拍打的声音,听到了海风呼啸的声音。他从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大海,所以一下子就惊醒了。他发现,湿咸的海风已经把窗户吹开,米色的老旧窗帘不安地抖动着,油画里的海岸线依稀可见……
34
他慢慢眯着眼睛向窗外望去,惊诧地看到炭黑的乌云笼罩了天地,充斥着无比的压力。他锁了锁眉头,向屋外走去,快步找到惴惴不安的母亲,问父亲有没有出海,母亲不安地点了点头。他故作镇定地说:“没问题,相信父亲。”但是,他的手在轻轻颤抖。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等来的只是愈演愈烈的狂风和瓢泼大雨。而父亲的渔船却望穿了眼也望不见。他开始憎恨大海,疯狂地把屋子里的贝壳一股脑儿扬出窗外,诅咒大海这个喜怒无常的怪物。
母亲已经报警到海上警卫队,而他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他多么盼望父亲可以像往常一样慢慢地从海平面不断放大,一点点来到他的眼前,和母亲炫耀今天的收获比别人多多少。他多么想他现在看到的大海还是他印象里的海,那个带来希望的、带来快乐的海。他的一丝丝心绪,汇成了一条浊浪四起的河流,冲刷着少年尚未成熟的心灵。
天空间闪电骤然降落,泼下的雨水打在脸上,他再也看不清似有似无的海平面。泪水淹没了他的眼睛和心灵,他用力揉揉眼睛想把泪水挤出去,他想停下这懦弱的眼泪。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依靠的父亲,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相比于父亲,自己真的是太弱太弱了。他要为父亲做点什么。他想到了母亲,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看清了眼前的大海,转身一步一步地走向像往常一样在客厅的椅子上等父亲归来的母亲。
看到儿子走过来,母亲嘴里安慰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少年就把母亲揽入他那尚未宽厚的肩膀,说道:“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
母亲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刚刚平稳的呼吸又重新急促起来。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安,放下了坚强,剧烈地哭泣起来。此时的少年内心却平静异常。他明白了,自己也应该真正地作为家里的一分子努力做点什么,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亲人与梦想。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来到画架前坐下。他庆幸自己没有把画丢掉。他把画板立在窗前,画中景与窗中景融为一体,多了的,只是不同的天气和少年的心境。他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拿起了落尘已久的画具。他完全沉入了画中,一笔一笔地勾勒这陌生的大海。不知过了多久,当他恍然清醒时,这海已经平静了许多,当他再次将视线移到海平面,一个熟悉的白色亮点在上下飘动,他的心微微颤抖。但是,手却在画布上一笔一笔从未停止。那白点一点点变大,少年的手也在一点点加速。父亲的脸、身姿跃然于画布上。终于,父亲靠岸了,少年的最后一笔也终于完成。画中的大海一半魔鬼,一半天使,父亲在船里奋勇地扯着船帆,目光坚定地盯着少年……
34
少年扔下画笔,拿着油画走出去的时候,父亲正在像往常一样,和母亲讲述着海上的事情。他的确遇到了大风浪,海浪推着他走,毫无招架之力。但是幸运的是,他被吹进了一个可以躲避风浪的海岛附近,才免去了倾覆的后果。
少年回头望向大海,深深地凝望着,弯下腰,深深地鞠躬。他的眼泪和雨水一起落到了海滩上,最后一起流进了画布中的大海……
“好儿子,画得真好!”父亲说。声音里虽然满是疲惫,却充满着喜悦。
母亲不知道儿子怎么突然懂事起来。而少年知道,深深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和蔼的父亲,还有海。所有的海,他都爱。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细腻。“他锁了锁眉头”“快步”“他的手在轻轻颤抖”等表现了少年内心感受到的压力和恐惧。
B.小说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着墨不多却简洁传神。“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一句,体现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C.文末运用了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父亲遭遇大风浪得以幸免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展示少年成长的心路历程,丰富小说的内涵,构成小说的一大特色。
9.文中画线句子体现母亲复杂的心理,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10.小说中少年画的海与他看到的海相互交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材料一:
从2月10日开始,“停课不停学”这个热点话题持续发酵。在原本要开学的日子,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通过网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网课变味了。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并产生了“水土不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遭遇到了时空离散的现代性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基于这一时代命题,给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交往创造更多的时空。”北京中学教师余国志认为,学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
( 摘编自姚晓丹 靳晓燕 刘博超《“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认为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线上教学自然也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回答线上教育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其实也是在回答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同课堂教学一样,我们认为线上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线上学习依赖于教师的帮助,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支架”。但与线下教育教学不同的是,线上教学的落脚点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学”:因为缺乏“课堂”“学校”等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主动性、自觉性的行为;同时,由于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因此更依赖于个体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摘编自王小平《线上教学一个月之后,深度反思文章来了!》,《中国教师报》)
材料三:
未来,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还会有,围墙也可能依然在,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学习中心。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不需要完全按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学习内容来学习。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来制订学习的计划,确定学习的节奏,定制学习的内容。我什么时候学什么,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我的学习我自己做主。因为我要自己安排我的发展路径,我会安排我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也就是说真正地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摘编自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34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停课不停学”在实施中变味,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
B.线上教学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所以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C.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缺乏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
D.在未来,学习中心因其自由、开放、包容,将更受学生的欢迎,传统学校将失去其生存空间。
12.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3分)
(三)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沈一贯的这段文字选自《明史》,原文篇幅略长,我们根据命题需要作了删节。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较为浅易,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沈一贯,字肩吾,鄞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充日讲官。进讲高宗谅阴,拱手曰:“托孤寄命,必忠贞不二心之臣,乃可使百官总己以听。苟非其人,不若躬亲听览之为孝也。”张居正以为刺己,颇憾一贯。居正卒,始迁左中允。历官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加太子宾客。假归。复有旨推举阁臣。一贯家居久,故有清望,阁臣又力荐之。乃诏以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陈于陛同入内阁预机务,命行人即家起焉。会朝议许日本封贡。一贯虑贡道出宁波,为乡郡患,极陈其害,贡议乃止。一贯柔而深中,张位以荐杨镐及《忧危竑议》事得罪去,一贯与位尝私致镐书,为赞画主事丁应泰所劾。位疏辨,激上怒罢。一贯惟引咎,帝乃慰留之。时国本未定,廷臣争十余年不决。皇长子年十八,诸请册立冠婚者益迫。谕一贯草敕传示礼官,上册立、冠婚及诸王分封仪。敕既上,帝复留不下。一贯疏趣,则言:“朕因小臣谢廷赞乘机邀功,故中辍。俟皇长子移居后行之。”既而不举行。明年,贵妃弟郑国泰迫群议,请册立、冠婚并行。一贯因再草敕请下礼官具仪,不报。廷议有欲先冠婚后册立者,一贯不可,曰:“不正名而苟成事,是降储君为诸王也。”会帝意亦颇悟,命即日举行。九月十有八日漏下二鼓,诏下。既而帝复悔,令改期。一贯封还诏书,言“万死不敢奉诏”,帝乃止。十月望,册立礼成,时论颇称之。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34
(节选自《明史》)
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B.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C.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D.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帝王庙号,多用于开国之君。宋以后封建王朝,皆追尊之为王朝始建者。
B.侍郎,古代官名,西汉时本为宫廷近侍。唐代以后官位渐高,为各部尚书的副职。
C.内阁,明代始设,由文官参与皇帝机务,后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掌控国家行政。
D.二鼓,即二更,古代夜晚用鼓打更,故也称为二鼓或人定,相当于现在21-23点。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一贯直论是非。他借进宫讲授高宗丧事时,讽刺张居正,被张居正憎恨。张居正去世后,他才获提拔。
B.沈一贯颇受推重。他向来就有清正的声望,在内阁大臣极力推荐下,与陈于陛一道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
C.沈一贯城府很深。张位上奏争辩激怒了皇帝而遭罢免,沈一贯只是引咎自责,皇帝于是抚慰,挽留他。
D.
34
沈一贯坚持原则。皇帝对立储之事一再反悔,他将诏书封好还给皇帝,皇帝这才没有中止册立之事。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一贯虑贡道出宁波,为乡郡患,极陈其害,贡议乃止。(5分)
(2)明年,贵妃弟郑国泰迫群议,请册立、冠婚并行。(5分)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4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本试题选用晚唐诗人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为鉴赏材料。此诗透过吴国馆娃宫如今的破败景象,极写当年的奢华生活,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籍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寄寓奢靡必亡之理。全诗寓情于景,托古讽今,真挚自然。整体上看,这首诗篇幅较短,内容较为浅易,感情真挚,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屟(xiè)廊:即响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姑苏麋鹿:相传春秋时吴王不听伍子胥劝谏,伍子胥叹息说:“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纵目所见:吴王为西施筑的馆娃宫已成遗迹。奠定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B.诗人游览馆娃宫遗址,“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
C.颈联描写砚沼、屟廊两处古迹的现状,“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孤独寂寞之感。
34
D.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
18.诗中运用伍子胥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1小题,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色彩角度对三峡春冬景物行描写。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中国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用创纪录短的时间 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 有关病毒基因序列;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措施远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 )抗击疫情,中国展现出的坚定决心、采取的有力举措,世界各国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 ,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天下一家”。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生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34
B.中国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C.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D.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2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甄别 共享 众所周知 百年不遇
B.鉴别 分享 有目共睹 百年不遇
C.甄别 分享 有目共睹 世所罕见
D.鉴别 共享 众所周知 世所罕见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仅中国人民得到了保护,而且世界人民也得到了保护。
B.这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健康。
C.这是在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
D.中国人民得到保护的同时,世界人民也得到了保护。
23.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店家向顾客推荐:“这画出自名家之手,恢弘大气,挂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B.学生向老师求教:“张老师,打扰了,我想向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以平常心应考。”
C.家长向老师致歉:“我们好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日后定严加管教!”
D.校友受邀发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0届高三毕业典礼。”
第四大题:写作(60分)
四、写作(60分)
34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80后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爆发后,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成了医护人员“大管家”。他说:“每个人都是让社会良好运转的一个环节。”
90后护士甘如意在得知武汉疫情严重时,用自行车骑行四天三夜,历经300公里赶回卫生院工作岗位。她说:“虽然基层医院的工作内容简单些,我愿意在这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0后高中生朱如归徒步一天一夜去湖北,主动申请进入医院隔离病区当志愿者。他说:“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都能冲到一线,我们年轻人躲在背后算什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统一以闽北中学高一学生“李想”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围绕“平凡与伟大”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年段大会上演讲。
②以“青年一代的担当”为主题,给汪勇、甘如意或朱如归写一封信,交流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平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命题说明
高一命题组
南平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价值和育人功能。试卷结构、考查目标、考试内容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试题主要特点
(一)坚持价值导向,体现育人功能
试卷选用的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显了试卷的积极、正面的
34
价值导向。文学类文本中小说阅读选文《少年画海》,展现少年的成熟蜕变,对学生是一种心灵的冲击与洗礼;实用文本选文内容涉及在线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文言文阅读所选的《明史》,传主沈一贯身上所具有的直论是非、坚持原则等美好品德,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作文题意在引导高一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深入思考当今社会,关注时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二)注重基础知识,引导经典阅读
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试卷设置课内基础知识部分,考查字音、字形、文言实词(包括常见实词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7个小题左右,分值 21分;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穿插课内文言句子的翻译,分值4分。名句名篇默写4小题,分值8分。意在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的经典篇目,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利今后的迁移与运用。避免出现抛开课本经典篇目、轻视基础知识、以题海取代经典的舍本逐末的现象。
(三)体现衔接过渡,关注高考走向
命题组充分考虑高一学生情况,在试卷内容与形式上,一方面与初中衔接,另一方面向高考过渡。因此,高一语文试卷呈现出自己的独特结构,由课内基础知识、课外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个板块构成。考虑到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小学、中考及高考中的重要性,高一第二学期仍保留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比重,要求学生进行小说和古诗文的阅读,逐步向高考过渡,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对高考中的论述类文本暂不涉及。作文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文体,既体现高一下作文教学的内容,又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在题型赋分上根据高考试卷的变化,选择题全部采用4选1。在语用题的命制上,根据2019年全国卷的变化,设计了情境化组合式语用题,从特设语境变为自然语境,突出了考查的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语言技能和提升逻辑思维等能力。
二、逐题分析
第一大题:课内基础知识(21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拨弦(xián) 罪蘖(niè) 间或(jiān) 汗水涔涔(cén)
B.萧瑟(xiāo) 脊髓(suǐ) 恓惶(xī) 磨牙吮血(shǔn)
34
C.冠冕(miǎn) 厮打(sī) 篷勃(péng) 羌管弄晴(jiāng)
D.樱珞(yīng ) 蟊贼(máo) 朔漠(sù) 求田问舍(shè)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字音涉及多音字、形声字和易读错的字,字形涉及形近字。A选项中的“罪蘖”的“蘖”正确字形为“孽”,“间或”的“间”是多音字,正确读音为jiàn;C选项中“篷勃”的“篷”正确字形为“蓬”,两字形近,考生易误写,“羌管弄晴”的“羌”是易读错的字,考生易将“羌”误读为jiāng,正确读音为qiāng;D选项中“樱珞”的“樱”正确字形为“璎”,“朔漠”的“朔”是易读错的字,考生易将“朔”误读为sù,正确读音为shuò。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窃计欲亡走燕(私自、私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顶着东西)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性格)
B.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长寿)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C.士大夫之族(类)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弆”,收藏)
阴知奸党名姓(暗中) 蒙故业,因遗策(继承)
D.会论虞常 (议论)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振长策而御宇内(驾驭、统治)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考纲》上规定“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A选项中“君子生非异也”出自必修三《劝学》,根据原文,“生”解释为通“性”,资质、禀赋;B选项中“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34
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根据原文,“寿”解释向人敬酒或献礼;D选项中“会论虞常” 出自必修四《苏武传》,根据原文,“论”解释为判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不王者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囊括四海之意
④吾从而师之 ⑤于是相如前进缶 ⑥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⑧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A.①③⑥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⑤⑦ D.②③⑤⑧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③⑧古今同义。然而:古义,这样(做了)却;今义,转折连词,然而。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从而: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前进: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亲密地接近;关系密切。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④不耻相师 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剑斩虞常已 ⑧且庸人尚羞之 ⑨七十者衣帛食肉
A.①⑨/②⑦/③/④⑧/⑤⑥ B.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
C.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 D.①②/③⑧/⑤⑨/④⑥/⑦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①⑨名词活用为动词,“舍” 安排住宿、“衣”
34
穿;②⑦名词活用为状语,“北”向北,“剑”用剑;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善行;④⑧形容词意动用法,“耻”以……为耻、“羞”以……为羞;⑤⑥形容词使动用法,“膏”使……滋润肥美、“愚”使……愚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B.
D.
A.
C.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衡因上疏陈事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輮使之然也
何谓相坐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 A项中“乃”,就,副词;竟,副词。 B项中 “因”,趁着,介词;于是,连词。C项中“何”,为什么,代词;什么,代词。D项中“也”,表判断语气,助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6.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拘于时 ②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验之以事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非我也,岁也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A.①⑥/②⑧/③④/⑤⑨/⑦ B.①③⑤/②⑥/⑦/④⑧/⑨
C.①③⑤/②⑦/④⑨/⑥/⑧ D.①⑥/②④/③⑤/⑦⑨/⑧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此题9个文言句子,选自必修三和必修四的7篇文言文,包含了5种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其中①⑥被动句、②④宾语前置句、③⑤状语后置句、⑦⑨判断句、⑧定语后置句。
34
7.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殷)代曰庠,周代曰序。
B.“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等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C.“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课内文言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A项“庠序”出自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商(殷)代曰庠,周代曰序”表述错误,应为“商(殷)代曰序,周代曰庠”,故A项错误;B项“八州”出自必修三《过秦论》;C项“有司”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D项“乞骸骨”出自必修四《苏武传》。
第二大题:课外阅读(61分)
(一) 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小说《少年画海》选自《小说林》2019年1期。删减后,字数1500 多字,篇幅适宜。内容上,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美好的品格;艺术表现上,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手法多样,叙事颇具匠心;格调上,积极向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这篇小说兼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是一篇优秀的主旋律佳作,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0题。
少年画海 孙湜
在少年的窗边,摆着一个画架,上面有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布空白的地方好像停笔了很久,油彩已经干透。
34
少年画不下去,他总预感到那画布里的海会溢出来,把他家唯一破旧的渔船冲走。这是他没完成作业的借口吗?不知道。每次从住宿艺校回到海边家中,他都会把大把的时间,消磨在沙滩上。“我喜欢的果然还是海啊。”他会精心地挑选海岸上散落的美丽贝壳,大大小小的贝壳在他的简陋房间里陈列,那仿佛是他的战利品,视若珍宝。他也会没日没夜地睡觉,好像要把在画院缺的觉都补回来。只是今天他的梦不同,他在睡梦中听到了海浪拍打的声音,听到了海风呼啸的声音。他从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大海,所以一下子就惊醒了。他发现,湿咸的海风已经把窗户吹开,米色的老旧窗帘不安地抖动着,油画里的海岸线依稀可见……
他慢慢眯着眼睛向窗外望去,惊诧地看到炭黑的乌云笼罩了天地,充斥着无比的压力。他锁了锁眉头,向屋外走去,快步找到惴惴不安的母亲,问父亲有没有出海,母亲不安地点了点头。他故作镇定地说:“没问题,相信父亲。”但是,他的手在轻轻颤抖。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等来的只是愈演愈烈的狂风和瓢泼大雨。而父亲的渔船却望穿了眼也望不见。他开始憎恨大海,疯狂地把屋子里的贝壳一股脑儿扬出窗外,诅咒大海这个喜怒无常的怪物。
母亲已经报警到海上警卫队,而他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他多么盼望父亲可以像往常一样慢慢地从海平面不断放大,一点点来到他的眼前,和母亲炫耀今天的收获比别人多多少。他多么想他现在看到的大海还是他印象里的海,那个带来希望的、带来快乐的海。他的一丝丝心绪,汇成了一条浊浪四起的河流,冲刷着少年尚未成熟的心灵。
天空间闪电骤然降落,泼下的雨水打在脸上,他再也看不清似有似无的海平面。泪水淹没了他的眼睛和心灵,他用力揉揉眼睛想把泪水挤出去,他想停下这懦弱的眼泪。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依靠的父亲,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相比于父亲,自己真的是太弱太弱了。他要为父亲做点什么。他想到了母亲,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看清了眼前的大海,转身一步一步地走向像往常一样在客厅的椅子上等父亲归来的母亲。
看到儿子走过来,母亲嘴里安慰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少年就把母亲揽入他那尚未宽厚的肩膀,说道:“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
母亲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刚刚平稳的呼吸又重新急促起来。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安,放下了坚强,剧烈地哭泣起来。此时的少年内心却平静异常。他明白了,自己也应该真正地作为家里的一分子努力做点什么,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亲人与梦想。
34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来到画架前坐下。他庆幸自己没有把画丢掉。他把画板立在窗前,画中景与窗中景融为一体,多了的,只是不同的天气和少年的心境。他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拿起了落尘已久的画具。他完全沉入了画中,一笔一笔地勾勒这陌生的大海。不知过了多久,当他恍然清醒时,这海已经平静了许多,当他再次将视线移到海平面,一个熟悉的白色亮点在上下飘动,他的心微微颤抖。但是,手却在画布上一笔一笔从未停止。那白点一点点变大,少年的手也在一点点加速。父亲的脸、身姿跃然于画布上。终于,父亲靠岸了,少年的最后一笔也终于完成。画中的大海一半魔鬼,一半天使,父亲在船里奋勇地扯着船帆,目光坚定地盯着少年……
少年扔下画笔,拿着油画走出去的时候,父亲正在像往常一样,和母亲讲述着海上的事情。他的确遇到了大风浪,海浪推着他走,毫无招架之力。但是幸运的是,他被吹进了一个可以躲避风浪的海岛附近,才免去了倾覆的后果。
少年回头望向大海,深深地凝望着,弯下腰,深深地鞠躬。他的眼泪和雨水一起落到了海滩上,最后一起流进了画布中的大海……
“好儿子,画得真好!”父亲说。声音里虽然满是疲惫,却充满着喜悦。
母亲不知道儿子怎么突然懂事起来。而少年知道,深深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和蔼的父亲,还有海。所有的海,他都爱。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细腻。“他锁了锁眉头”“快步”“他的手在轻轻颤抖”等表现了少年内心感受到的压力和恐惧。
B.小说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着墨不多却简洁传神。“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一句,体现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C.文末运用了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父亲遭遇大风浪得以幸免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展示少年成长的心路历程,丰富小说的内涵,构成小说的一大特色。
【参考答案】 C
34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内容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试题分析】 C 项,考查对小说描写技巧的掌握和对小说细节内涵的理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错,是“解开悬念,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行文跌宕起伏”。因此,C项不正确,是本题答案。
9.文中画线句子体现母亲复杂的心理,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要点:①“不安”:母亲因为父亲迟迟未归而焦虑不安;②“放下坚强”:先前母亲在孩子面前故作坚强,少年安慰的话语让母亲卸下伪装;③“剧烈地哭泣”:母亲内心悲喜交加,为丈夫生死未卜而悲,为儿子懂事而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试题分析】学会鉴赏小说的语言,是小说鉴赏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高一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鉴赏小说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结合语境,挖掘词语的内涵。答题时,可以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根据上下文,逐一分析词语的内涵。
10.小说中少年画的海与他看到的海相互交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要点:①少年看到的海,富于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少年画的海,意蕴丰富,突出少年暴风雨后的成长,使形象更为饱满;③二者相互交织,呈现少年对海的情感变化,深化主旨,揭示了成长即意味着要接纳人生的一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与鉴赏的解读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试题分析】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近年来考试的热点之一。分析情节,往往要从情节的组织与安排、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品主题的表现等方面入手,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从不同侧面分点答题。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扣题作答,梳理答题思路,帮助学生建立答题规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材料一:
从2月10
34
日开始,“停课不停学”这个热点话题持续发酵。在原本要开学的日子,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通过网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网课变味了。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并产生了“水土不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遭遇到了时空离散的现代性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基于这一时代命题,给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交往创造更多的时空。”北京中学教师余国志认为,学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
( 摘编自姚晓丹 靳晓燕 刘博超《“停课不停学”该如何教怎么学》,《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认为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线上教学自然也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回答线上教育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其实也是在回答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同课堂教学一样,我们认为线上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线上学习依赖于教师的帮助,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支架”。但与线下教育教学不同的是,线上教学的落脚点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学”:因为缺乏“课堂”“学校”等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主动性、自觉性的行为;同时,由于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因此更依赖于个体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摘编自王小平《线上教学一个月之后,深度反思文章来了!》,《中国教师报》)
材料三:
未来,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还会有,围墙也可能依然在,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学习中心。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不需要完全按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学习内容来学习。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来制订学习的计划,确定学习的节奏,定制学习的内容。我什么时候学什么,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我的学习我自己做主。因为我要自己安排我的发展路径,我会安排我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也就是说真正地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摘编自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34
“停课不停学”在实施中变味,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
B.线上教学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所以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C.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缺乏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
D.在未来,学习中心因其自由、开放、包容,将更受学生的欢迎,传统学校将失去其生存空间。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以部分代替了整体,根据材料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网课变味了。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的理解和分析可知,只是部分网课出现了“完全复制线下的学校生活”“‘不停’学”问题;B项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二中“我们认为线上教学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线上教学自然也应该符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可知;C项与材料二中“但与线下教育教学不同的是,线上教学……缺乏“课堂”“学校”等具有仪式感和空间感的地域制约……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意思一致,故正确;D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可知传统学校在未来仍有存在价值,只是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同时“将更受学生的欢迎”于文无据。
12.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3分)
【参考答案】 ①学校的层面,把更多自主权交给学生;②教师层面,教学的落脚点要更多关注学生自学;③学生层面,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为非选择题,要求“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考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特点和方法。如果考生能对材料准确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就不难发现,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着手。根据材根据材料一“学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
34
” 可提炼出“学校层面: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根据材料二“线上教学的落脚点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学””可提炼出“教师层面,教学的落脚点要更多关注学生自学”。根据材料二“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主动性、自觉性的行为;同时,由于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因此更依赖于个体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以及材料三“我要自己安排我的发展路径,我会安排我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可提炼出“学生层面: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沈一贯的这段文字选自《明史》,原文篇幅略长,我们根据命题需要作了删节。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较为浅易,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沈一贯,字肩吾,鄞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充日讲官。进讲高宗谅阴,拱手曰:“托孤寄命,必忠贞不二心之臣,乃可使百官总己以听。苟非其人,不若躬亲听览之为孝也。”张居正以为刺己,颇憾一贯。居正卒,始迁左中允。历官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加太子宾客。假归。复有旨推举阁臣。一贯家居久,故有清望,阁臣又力荐之。乃诏以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陈于陛同入内阁预机务,命行人即家起焉。会朝议许日本封贡。一贯虑贡道出宁波,为乡郡患,极陈其害,贡议乃止。一贯柔而深中,张位以荐杨镐及《忧危竑议》事得罪去,一贯与位尝私致镐书,为赞画主事丁应泰所劾。位疏辨,激上怒罢。一贯惟引咎,帝乃慰留之。时国本未定,廷臣争十余年不决。皇长子年十八,诸请册立冠婚者益迫。谕一贯草敕传示礼官,上册立、冠婚及诸王分封仪。敕既上,帝复留不下。一贯疏趣,则言:“朕因小臣谢廷赞乘机邀功,故中辍。俟皇长子移居后行之。”既而不举行。明年,贵妃弟郑国泰迫群议,请册立、冠婚并行。一贯因再草敕请下礼官具仪,不报。廷议有欲先冠婚后册立者,一贯不可,曰:“不正名而苟成事,是降储君为诸王也。”会帝意亦颇悟,命即日举行。九月十有八日漏下二鼓,诏下。既而帝复悔,令改期。一贯封还诏书,言“万死不敢奉诏”,帝乃止。十月望,册立礼成,时论颇称之。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节选自《明史》)
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34
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B.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C.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D.会志皋于九月卒/一贯遂当国/初志皋病久/一贯屡请增阁臣/及是乃简用沈鲤/朱赓/而事皆取决于一贯/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 本题在C、 D两项各设有一处错误。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故B项正确。全句意思是“遇上赵志皋在九月去世,沈一贯于是主持国事。起初,赵志皋长期生病,沈一贯屡次奏请增添内阁大臣。等到此时才选拔任用沈鲤、朱赓入阁,而事情都取决于沈一贯。”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帝王庙号,多用于开国之君。宋以后封建王朝,皆追尊之为王朝始建者。
B.侍郎,古代官名,西汉时本为宫廷近侍。唐代以后官位渐高,为各部尚书的副职。
C.内阁,明代始设,由文官参与皇帝机务,后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掌控国家行政。
D.二鼓,即二更,古代夜晚用鼓打更,故也称为二鼓或人定,相当于现在21-23点。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A项“高宗”应为“太祖”。
34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一贯直论是非。他借进宫讲授高宗丧事时,讽刺张居正,被张居正憎恨。张居正去世后,他才获提拔。
B.沈一贯颇受推重。他向来就有清正的声望,在内阁大臣极力推荐下,与陈于陛一道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
C.沈一贯城府很深。张位上奏争辩激怒了皇帝而遭罢免,沈一贯只是引咎自责,皇帝于是抚慰,挽留他。
D.沈一贯坚持原则。皇帝对立储之事一再反悔,他将诏书封好还给皇帝,皇帝这才没有中止册立之事。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其中较为重要、能体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相应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讽刺张居正”理解错误,应是张居正以为他是讽刺自己。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一贯虑贡道出宁波,为乡郡患,极陈其害,贡议乃止。(5分)
(2)明年,贵妃弟郑国泰迫群议,请册立、冠婚并行。(5分)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4分)
【参考答案】
(1)(5分)沈一贯顾虑贡道由宁波辟出,成为乡郡的祸患,极力陈述它的危害,朝贡的议论才终止。
(“为”“陈”“乃”三处各1分,大意2分)
34
(2)(5分)第二年,贵妃的弟弟郑国泰受迫于众人舆论,请求册立、加冠和完婚同时进行。
(“明年”“迫”“并”,三处各1分,大意2分)
(3)(4分)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两处被动句,1分; “不行”, 没有去(应荐),1分;“辟”,征召,1分;“就”,就任、就职,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根据考查范围要求,我们增加了一题教材篇目《张衡传》中的语句翻译。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为”“陈”“乃”三处。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明年”“迫”“并”,三处。第(3)小题的关键点有两处被动句; “不行”, 没有去(应荐);“辟”,征召;“就”,就任、就职。
【参考译文】
沈一贯,字肩吾,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担当日讲官。进宫讲授高宗丧事时,他拱手称:“托孤寄命,必须是忠贞无二心的大臣,才可以使百官以自己为总领,听从吩咐。倘若不是这种人,不如亲自听政揽事才是孝呀。”张居正以为他是讽刺自己,很恼恨沈一贯。张居正去世后,他才任左中允。历任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加封为太子宾客。请假回到家乡。又有圣旨要求推举内阁大臣。沈一贯在家居住很久,向来就有清正的声望,内阁大臣又极力推荐他。于是诏令他任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陈于陛一道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皇帝指令行人到他家中请他。遇上朝廷议论允许日本受封并朝贡。沈一贯顾虑贡道由宁波辟出,成为乡郡的祸患,极力陈述它的危害,朝贡的议论才终止。沈一贯性情柔和而城府很深,张位因为推荐杨镐和《忧危竑议》的事情获罪离去,沈一贯与张位曾经私下致函杨镐,被赞画主事丁应泰弹劾。张位上奏争辩激怒了皇帝而遭罢免,沈一贯只是引咎自责,皇帝于是抚慰,挽留他。当时皇储没有确定,朝廷大臣争执了十多年也没有决定。皇长子十八岁时,奏请进行册立
34
、加冠和完婚的提议更急迫。告谕沈一贯草拟敕令昭示于礼官,呈交册立、加冠、完婚以及诸王受封的礼仪。敕令呈入宫中,皇帝又留住而不下达。沈一贯上奏催促,皇帝却说:“我因为小臣谢廷赞乘机邀功,所以暂停。等到皇长子迁移住处后再施行。”最终没有举行。第二年,贵妃的弟弟郑国泰受迫于众人舆论,请求册立、加冠、完婚同时进行。沈一贯于是再次草拟敕令请求皇帝下达给礼官准备礼仪,没有答复。朝廷的议论中有想先行加冠、完婚,后册立的提议,沈一贯不同意,说:“没有正名,就苟且成事,这是将储君降为诸王。”遇上皇帝又颇为省悟,下令当天就举行。九月十八日夜晚二更的时候,颁布诏书。不久皇帝又后悔,命令更改时间。沈一贯封好诏书将它还给皇帝,说:“我万死不敢奉诏。”皇帝这才没有中止册立之事。十月十五日,完成了册立的礼仪,当时的舆论很称道他。遇上赵志皋在九月去世,沈一贯于是主持国事。起初,赵志皋长期生病,沈一贯屡次奏请增添内阁大臣。等到此时才选拔任用沈鲤、朱赓入阁,而事情都取决于沈一贯。
(三)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本试题选用晚唐诗人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为鉴赏材料。此诗透过吴国馆娃宫如今的破败景象,极写当年的奢华生活,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籍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寄寓奢靡必亡之理。全诗寓情于景,托古讽今,真挚自然。整体上看,这首诗篇幅较短,内容较为浅易,感情真挚,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屟(xiè)廊:即响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姑苏麋鹿:相传春秋时吴王不听伍子胥劝谏,伍子胥叹息说:“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纵目所见:吴王为西施筑的馆娃宫已成遗迹。奠定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B.诗人游览馆娃宫遗址,“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
C.颈联描写砚沼、屟廊两处古迹的现状,“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孤独寂寞之感。
34
D.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
【参考答案】17.(3分)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C项,“孤独寂寞”不准确,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符。“孤独寂寞”往往出在自个人的遭遇,如羁旅漂泊、思乡怀远、知音难觅等等。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抒发怀古之幽情及对世事之慨叹。
18.诗中运用伍子胥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参考答案】
①运用“姑苏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是过眼云烟,借古讽今,寄寓奢靡必亡之理。
(每点3分,大意对即可。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本诗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咏怀古事以寄讽,通过馆娃宫昔盛今颓的具体情形,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籍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也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责高明得多了。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1小题,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色彩角度对三峡春冬景物行描写。
34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答案】(1)别时茫茫江浸月 绕船月明江水寒
(2)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试题分析】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郦道元《三峡》、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的《登高》。其中郦道元《三峡》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白居易《琵琶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的《登高》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的诵读篇目。
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中国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用创纪录短的时间 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 有关病毒基因序列;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措施远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 )抗击疫情,中国展现出的坚定决心、采取的有力举措,世界各国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 ,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天下一家”。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生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34
A.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B.中国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C.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D.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在语言表达中判断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正确选项是C。文中画线句子“中国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本着负责任、公开、透明的精神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中“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状语宜放于句首;“公开、透明”与“精神”搭配不当,应将“精神”改为“态度”;同时“负责任、公开、透明”语序不当,应为“公开、透明、负责任”。所以,只有C项修改最恰当。
2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甄别 共享 众所周知 百年不遇
B.鉴别 分享 有目共睹 百年不遇
C.甄别 分享 有目共睹 世所罕见
D.鉴别 共享 众所周知 世所罕见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在语言表达中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正确选项是C项,A、B、D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34
本题给出的文段有四处画横线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一次选择填入恰当的词语,包括一般词语和成语。没空选项提供两个近义词语,两两交叉组成四个选项,选出四个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即可。此题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仔细辨析,综合考虑。先看第一空,“鉴别”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甄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定。此处是说中国对病原体的研究情况,更适合用“甄别”;第二空,“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共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此处强调的是中国无私地将病毒基因序列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拥有,所以“共享”更合适;第三空,“众所周知”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有目共睹”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世界各国都能看到中国的决心和举措,故“有目共睹”更合适;第四空,“百年不遇”意思为一百年也碰不到,形容很少见到或很少出现,“世所罕见”意思是在世界上很少有看到过,形容非常稀少。此处强调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宜用“世所罕见”。故C项正确。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仅中国人民得到了保护,而且世界人民也得到了保护。
B.这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健康。
C.这是在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
D.中国人民得到保护的同时,世界人民也得到了保护。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择正确句式使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此题的关键在于全文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括号前强调了中国与世界共享研究成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由此可见,括号内的内容应突出其世界意义。A项、D项陈述主体与上下文不一致,故排除。B项表递进,比C项语气强烈,更符合语境,故选B
23.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店家向顾客推荐:“这画出自名家之手,恢弘大气,挂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B.学生向老师求教:“张老师,打扰了,我想向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以平常心应考。”
C.家长向老师致歉:“我们好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日后定严加管教!”
D.校友受邀发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0届高三毕业典礼。”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34
【试题分析】
A项“寒舍”是谦辞,用于对自己房子的表达。此处是店家对顾客家的称呼,宜用敬辞“贵府”。B项“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此处是学生说自己对老师的询问,宜用谦辞“讨教”。C项“千金”用于尊称他人的女儿。此处说的是自己的女儿,不宜用尊称,用“女儿”即可。D项校友的发言最得体,故D项正确。
第四大题:写作(60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80后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爆发后,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成了医护人员“大管家”。他说:“每个人都是让社会良好运转的一个环节。”
90后护士甘如意在得知武汉疫情严重时,用自行车骑行四天三夜,历经300公里赶回卫生院工作岗位。她说:“虽然基层医院的工作内容简单些,我愿意在这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0后高中生朱如归徒步一天一夜去湖北,主动申请进入医院隔离病区当志愿者。他说:“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都能冲到一线,我们年轻人躲在背后算什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统一以闽北中学高一学生“李想”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围绕“平凡与伟大”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年段大会上演讲。
②以“青年一代的担当”为主题,给汪勇、甘如意或朱如归写一封信,交流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本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来源于新冠肺炎疫情中三个富有代表性的80后、
34
90后、“00后”青年的抗疫事迹,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平凡中的伟大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增强使命感与认同感,发挥作文命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导向功能。
命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2020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三则材料的主角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却在疫情面前逆行而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正体现了习总书记所言“平凡中的伟大”。同时,三则材料的主角恰恰代表了当代三个年龄段的青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又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在志愿者队伍中,青年人也成为了中坚力量。“责任担当”是核心价值指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抗疫青年们身上体现出的责任与担当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试题写作任务的设置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导向,也强化了应用性写作的学以致用导向。写作任务的设置包含了一个身份两个主题两种文体。一个身份是闽北中学高一学生“李想”,贴近学生生活;主题两个,分别是“平凡与伟大”“青年一代的担当”,前者需把握好平凡与伟大的关系,体现思辨性,后者需把握住青年人担当的内涵、表现、意义与作为。文体方面,任务切近学生实际,试题写作任务中的演讲稿和书信都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性文体,初中教材就有书信体课文和演讲稿写作任务。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学习的就是演讲辞。主题的明晰极大降低了审题难度。同时,题目要求从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无论是任务一“写一篇演讲稿,在年段大会上演讲”还是任务二“给汪勇、甘如意或朱如归写一封信,交流你的认识与思考”,情境设置都较贴近学生生活。两个任务实际提供了四种选择,这种任务选择型试题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视角和选择可能,方便考生自由发挥各自所长,写出具有独立思考与个性特征的文章。
34
两个写作任务均属于交际型写作,要求学生在不脱离主题的前提下,需具备交际意识,重视语境、对象、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在准确把握主题的基础上,以特定身份展开思考和交流,以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的方式完成写作任务。
34
相关文档
-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524页
-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10页
- 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525页
- 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526页
-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2021-06-0525页
- 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511页
- 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9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2021-06-0516页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2021-06-0523页
- 【语文】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2021-06-0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