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11课 自主赏析 菩萨蛮(其二)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一个大唐足以让后人炫耀几千年。大唐的资本不光在她的经济,还有那一位位或浪漫或现实的诗人,因为有了诗界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才使大唐帝国的文化大放异彩。无论是“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太白,无论是“老病有孤舟”的杜子美,还是“未老莫还乡”的韦庄,他们都在大唐盛世之中演绎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花间派”的代表作家韦庄的风采。
1.作家作品
韦庄(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终于蜀,谥文靖。
“花间派”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
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故又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解读
唐朝将灭亡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作者为避难而流落江南,如当时还乡只能是目击离乱哀伤断肠,作者有家难归思恋故土而愁肠百结,所以在此借歌颂江南美好的同时来抒发思乡之情,寄托对中原故乡“不堪回首”的叹惋。
3.相关知识
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毛文锡、牛希济等人。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名《花间集》,故称“花间派”。花间词派的作者适应当时宫廷生活的需要,多写闺阁闲情,描写女人姿色,浓艳华丽,构成“香而软”的风格。其中,韦庄成就较高,其词清丽疏淡,质朴自然,感情真挚,代表作品如《菩萨蛮》五首等。
1.字音识记
①垆边(lú) ②皓腕(hào)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3.词语解释
(1)垆边人似月(指酒家)
(2)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
4.名句默写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分析《菩萨蛮》(其二)是如何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的。
提示:(1)写意的笔法: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但是却以写意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2)侧面烘托: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子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
(3)首尾呼应: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极富新意。
2.《菩萨蛮》(其二)是怎样在对江南之美的描写中抒发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的?
提示: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从第一句看,词人并没有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在中原一片战乱的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径直地劝他留下来。
江南确实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可是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开首两句与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1.课文主旨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感。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情感蕴藉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率真的话中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两句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白描的手法
白描手法即在把握了对象的特征后,用简练的笔墨临摹出来,无修饰、精词炼字的繁复。言内意外,读者反能尽得其意。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事物多作直接而分明之叙述。韦庄的词疏朗,显直,以疏淡为美,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故不着力于藻饰,其秀气行处,自然沁人心脾。《菩萨蛮》(其二)这种趋向自然清丽的风格,在五代文人词里是很少见的。
(3)语言清丽
这首词语言优美,清丽明快,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景色、人物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词中第三、四、五、六句,就是一幅“江南好”的画面,画面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和有家难归的哀怨之感。
4.课文译释
菩萨蛮(其二)
如何鉴赏咏物言志诗
一、知识讲解
二、答题步骤
1.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2.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3.分析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从表现手法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时,应结合注释了解作者,进而分析诗中“物”与“志”的关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问作答应力求简明。咏物之作,意在借物以抒情,托物以言志,此诗并非泛泛的咏蝶之作,而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史载刘孝绰自幼聪颖,然恃才傲物,一生仕途坎坷。此诗前六句描摹素蝶形象,末二句以素蝶口吻表白情感,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课内素材]
江南的天是透明的,它安静,它晶莹;江南的风是轻盈的,它飘荡,它轻徐。江南的山是温柔的,它绵延,它空灵,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南的水是多情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女子娇小玲珑,秀气至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当你漫步于这秀美的山水之间,静卧在画船中静听着滴答的雨声小眠,你会感受到,你的生命已经融入到了江南的生命中,在这一刻,定格成为永恒的宁静。
[拓展阅读]
秦妇吟秀才
花间词林中的两位堪称翘楚的才子词人,一为温庭筠,另外一个就是韦庄了。温韦词皆以柔美、绮丽、温婉为典范,但韦庄似乎更素淡、清新、妩媚些。
端己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他的四世祖便是中唐别具风格的大诗人韦应物,相信大家还记得他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被称为效仿陶渊明最神似的一位诗人。《蔡觉夫诗话》中有云: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乐天尝有效其体之作,而乐天去之际亦远甚。此话对韦应物评价甚高,端己有其曾祖遗风,词作中有一股凛然之清气。在唐朝中亦有人与此事相仿,即诗圣杜甫及其祖父“文章四友”杜审言,历史总是在某个角落惊人地相似。
端己的一生极其坎坷。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唐风流才子元稹颇有相似,元稹亦出生于寒泊之家。然端己大半生困顿场屋(场屋代指科举考试),而元稹少年之时就已得志。端己一直到四十五岁时才应举,原以为终于可以封官荫子,却不料黄巢军攻占京城长安,国家政局动乱,就连皇帝都仓皇出逃。端己的夙愿又一次落空,生逢乱世,只能落得个悲剧结局。
端己因为生活困顿郁郁不得志而致使性情大变,此有史料记载。张骛的《朝野佥载》中言: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称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庄剥取,以故席裹尸。殡讫,擎其席而归。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唯悭吝耳。何以造成端己如此淡薄寡情,书言两字悭吝,我看不尽然。世间哪有不怜惜子女的父亲。况韦庄为一饱学之书生,仁礼道德皆晓。以悭吝解释不合伦理常情。端己家贫寒交迫,居家度日委实艰难。又逢乱世,自己久习诗书而不见擢第,长期生活和精神上的双层摧残和打击使得我们这位才子词人作出不合情之举,绝非本能使然。
感情复杂的词人,在幼年时期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那时还是一天真烂漫的稚童,与诗仙李白儿时极其相似,调皮活泼且好玩耍。据《太平广记》中记载云:韦庄幼时常在下邽县侨居,多与邻诸儿会戏,下邽亦为白居易的故乡。后来端己追思往事,寻其遗踪时赋诗云: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书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搜寻对韦庄的映象,此是绝无仅有的。
往往词人都会得到一些别号,如有名的“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分别为秦观与柳永,“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分别为张先与宋祁。我们的韦大才子曾也得到一名号为“秦妇吟秀才”,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云:蜀相韦庄应举时,黄巢犯阙,着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制定家戒,不许家人垂《秦妇吟》幛子(当时已经有人把《秦妇吟》制成屏风),以此止谤,亦无及也。从中可以探得端己对这个名号不接受,并感到极其不光彩,认为是人家所谤之言,而郁郁不乐。我看端己大不必如此,人家送予名号,正说明《秦妇吟》一诗在当时影响甚广,人诗合一,更能增添个人影响。说不准韦庄为王建所赏识登上蜀相之位还与此诗有关联。不要小看了一首小诗,当年王维受安禄山伪职就因一首凝碧宫诗而免遭杀身之祸。
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长,风云气少”,后代对韦庄词之评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弦上黄莺语,端己词也,其词品亦似之。又云:韦端己词,骨秀也,所以王氏认为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
有人将端己比作谢灵运,并言其词如初发芙蓉,无端可爱。此言得端己词之精髓。吴梅的《词学通论》中言:词之工拙,以韦庄为第一,冯延巳次之,最下者为毛文锡。也算是为其正名了。
端己走完了他坎坷的七十四个春秋,留下《浣花集》二十卷,为千古所传诵,也是幸也……
【赏析】 韦庄诗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了许多方面,既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亦抨击了统治者的荒淫腐败;既谴责了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分裂局面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既反映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韦庄的诗歌创作能取得较大的成就,绝非偶然。正如前文所叙:韦庄一生曲折坎坷,大半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社会的动荡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同难民为伍,与贫士、山僧相交,从而引发了他悲愤的创作激情,并因此形成了他现实主义的诗风。社会的客观现实成了他创作的基础和源泉,而忠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则是他的诗歌之所以感人的根本原因。
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11
相关文档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2021-06-054页
-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13宇宙的未来2021-06-055页
- 北京市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鉴赏01毛2021-06-054页
-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时2021-06-054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2021-06-053页
- 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1单2021-06-0525页
- 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序列写作3善待2021-06-056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2021-06-059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件5 人教2021-06-0534页
-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庖丁解牛教案2021-06-0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