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85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寒假作业第 20 天
任务(十七) 分析主旨意蕴,多角度、深挖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____________
毕飞宇
勘探船进村的那个夏季,父亲从城里带回了那把手电。父亲进城以前采了两筐枸杞子,用它们
换回了那锃亮的东西。枸杞是我们家乡最为疯狂的植物,每年盛夏河岸沟谷都要结满籽粒,红得炯
炯有神。
他穿过一丛又一丛枸杞走进我们家天井,大声说“我买了把手电——”手电在黄昏时分发出清
冽冰凉的光。母亲问,里头是什么?父亲说,是亮。
第二天全村都晓得我们家有手电了。村里人都说,我们家买了把手电,一家子眼睛都像通了电。
晚上我家天井里来了好多人。夏夜清清爽爽,每一颗星都干干净净。话题一直在手电的边缘。夜很
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母亲很不高兴,她的芭蕉扇在大腿上拍得劈啪起劲。后来母亲
站到了皂荚树下,手里拿了那把锃亮的东西,说,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
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横在了院子中间,皂荚树上的栖鸟被惊飞起,羽翼带着长长的哨声彗星一样
划过,使人的听觉充满夜的宇宙感。
母亲突然灭了手电,人们在黑暗里默不作声。
勘探船是在那个夏夜进村的。勘探队长戴了一顶黄色头盔。勘探队长说他们是来找石油的,而
石油就在我们村的地底下,再不打上来油就要流到美国去了。当天他们就在村北打了个洞,一声轰
隆,村子像筛糠。村里人立即把父亲叫过去,他们坚信,只有父亲能够阻止他们。父亲走到村北,
站立在勘探队长的面前,双手抱在前胸,说,不许打了!
勘探队长说,你是谁?
父亲说,再打你就麻烦了!他把这句话撂在村北,一个人回家玩手电去了。
天黑之后来到我家天井的是大肚子队长。他称我的父亲为“亲爱的同志”,然后用科学论证石
油和马路汽车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石油与电的关系。他说石油就是电,有了石油,村子里到处是电
灯,像枸杞树上的红枸杞子一样多。电在哪里呢?——电在油里。而油又在哪里?——油在地下。
队长说,这是科学!父亲后来沉默了。母亲说,你听他瞎扯。父亲严肃无比地说,你不懂。母亲反
驳说,你懂!父亲说,这是科学!
父亲对勘探队长说,你们随便打。
民间想象力的发达总与村落的未来有关。父亲的手电暂时给忽略了。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憧憬着
电气化时代。父亲说,到那时水里也装上了电灯,人只要站在岸上就能看见王八泥鳅与水婆子。父
亲设想到那时,每一条河都是透明的,人看鱼就像玉帝老儿在天上看我们那样。总之,科学似乎能
使每一个人都变成神仙。
而勘探队的勘探进程完全是现实主义的。他们不慌不忙地打眼贮药点火起爆。河里的鱼全给震
昏了,浮出水面,在水面上漂了一层。勘探队长整日待在井口,面对地下蹿出来的黄泥汤忧心忡忡,
有点担心找不出油来。“亲爱的同志们”是不会接受没有结果的科学的。那些队员早就疲沓了,日
午时分睡倒在树阴下,黄色头盔罩在脸上,打着鼾。
这时,父亲和乡亲们认真地趴在井口,看着黑洞洞的井底。有人提议说用手电照照。父亲回家
拿来了手电,照下去,一无所有。有人问下面有科学吗?父亲默然不语,他把科学和希望全闭在了
嘴里。太阳金灿灿的,枸杞子红艳艳的。
即将收割的稻子和正成长的棉花被踩得遍地狼藉。乡亲们站在自己的稼禾上心情无比矛盾。勘
探队长一次又一次告诉他们,这里将是三十八层高楼,四周墙面全是玻璃,在电灯光的照耀下无限
辉煌。尔后稼禾带给他们的心疼被满满的憧憬替代了,但高楼和灯光在他们贫瘠的想象中雾一样难
以成形。
父亲一次又一次与勘探队长讨论出石油的可能性。父亲每一次都得到肯定的回答。父亲一次又
一次把那些话传给乡亲们,乡亲们默然不语。父亲大声说,不出二十年,我保证大家住上高楼,用
上电灯。大伙听了这样的话慢腾腾地散开去,他们的表情一片茫然。
不久,大哥偷走了父亲的手电到村东找蛐蛐,不小心把手电掉到河里,开着的手电竟然沉下河
底去了。有人发现了河底的亮光,有两三丈那么长。许多人赶到了河边,河底的光呈墨绿色,麦芒
一样四处开张。人们站在岸边手拉手,肩贴肩。人们以恐怖和绝望的心情看着河里的墨绿光慢慢地
变暗,消亡。山羊胡子老爹说,动了地气了,动了地气了,一个晚上他把这句话重复了一千遍。
勘探队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又开始了爆炸。河里没有再死鱼,因为河里已经没有鱼可以死了。他
们的动作失去了围观,只留下单调的爆炸和伤感的回音。
在暮色苍茫时候,勘探队长脱掉了他的长裤,露出双腿堆满伤疤,一个劲地说话,这个世上到
处是疤,枯叶是风的疤,水泥路是地的疤,井是土的疤。说着这些疯话,他悄然走上船。
浓雾使大早充满瞌睡相。鸡打鸣,撂了两嗓子,就睡回头觉了。浓雾里头父亲做着梦,他梦见
了石油光滑油亮的背脊在地底下蠕动的模样。
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太阳使村庄愈加鲜嫩可爱。这时候有人说,勘探队!勘探队!人们走东
窜西没有发现勘探队的人影子。只有无尽的枸杞子被浓雾乳得干干净净、水灵灵。大伙跟在父亲的
身后来到河边,河边空着,满眼是细浪和飞鸟。浓雾退尽后的河面有一片“之”字形水迹,如一只
大疤,拉到河面的拐角。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父亲的眼里起了大雾,弥漫了父亲的那个
夏季。 作于 1994 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三段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村民们在时间很晚且母亲很明显的暗示下仍不愿意离
开,表现了村民们对“手电”的好奇心理。
B.对于勘探,父亲的态度从不准打井到后来支持打井,其转变的原因是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
知道依靠科学会给村子带来巨大的变化。
C.手电筒在河底发出的墨绿色光亮,让村民们感到了恐怖和绝望,甚至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动
了地气,表明了那个年代村民思想的落后。
D.结尾写太阳驱散了浓雾,枸杞子蓬勃生长,暗示勘探队在村庄的石油勘探无果而终;写父
亲眼里却起了大雾,表现出父亲对未来的迷茫。
2.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中“疤”的内涵。(6 分)
答:
3.关于小说的标题,有人认为“手电”好,有人认为“枸杞子”好,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
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
去,那样太没有意思。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
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
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他们朝我
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
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天还很亮,街上
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
街道发呆……
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凉意从窗缝里沁
入。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将身体尽量缩
小,向窗口靠拢。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
他全不在乎。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
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她向
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一股
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
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
粉。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
口哨。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
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
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车上的老女人仍
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
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我想,
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兔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四兔交给
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四
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
整整跑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
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
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挨,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老
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
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
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
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分)
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
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
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
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四兔”与个体大客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以及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
甚叫甚也没问”所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充满独特魅力。
5.小说为“四兔”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
6.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答: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渔 鼓
刘绍英
芦苇砍倒后,长哥把丝网一条条收进了船舱,又从舱底翻出用布兜裹着的渔鼓,就上了岸。
渔鼓自是好材料做成的,鼓筒溜溜的光滑,竹纹清晰,看得出来,夏天的时候已经喂过桐油了。
上端系了一块红绸布,好似姑娘辫子上的红绸结。下端绷上了蟒皮,用手拍上几下,那梆梆的声音
浑厚铿锵,便会直往心里钻去。
渔鼓是长哥父亲留下的。每到芦苇砍倒后,父亲就会与长哥背着布兜,抱着渔鼓,沿澧水河挨
家挨户地送吉祥。父亲的声音浑然低沉,有了些苍凉,长哥的声音清脆高亢,透着年轻,鼓打出的
节奏则沉闷敦厚,似八月隐雷。这时,农闲下来的乡亲,渔鼓打到哪儿,他们就会跟到哪儿。走过
整个村子,送给各家的唱词都各不相同。回来的时候,糯米糍粑、绿豆皮、米泡芝麻糖之类的,就
会装满布兜。更有些“小把戏”,好奇地偶尔伸出手去摸一把渔鼓,便一路跟着父子俩,直到父子
俩上了船,他们才怏怏地转去。每到这个季节,乡亲们似乎伸长脖子等着他们父子来,一年上头,
家家图个吉利热闹。父亲死后,长哥就没再一个人上岸打渔鼓。
长哥翻过了堤坡,就走进了堤坡下的村子。
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扒着草堆。长哥走到第一户人家的门前愣住了,门上了
锁。长哥记得这家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姑娘红唇白齿,长得好看。每次父亲与长哥来,她都会给
他们父子俩泡上一杯茶,茶递到长哥手里,姑娘就会说:“喝茶润嗓哩!”长哥看她, 她就红了脸,
头一低,进到里屋去了。等到长哥渔鼓的声音响起,她又会从房里出来站到旁边很认真地听。记得
那年回到船上,长哥晚上就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娶了这个姑娘。
长哥有些沮丧,拿渔鼓的手很自然地垂了下来。
长哥走到第二家去,刚到院门口,一条黑狗冲了出来,对着长哥狂吠,吓得长哥手里的渔鼓差
点掉到地上。
“谁来了? ”院里发出了一个气力不足的声音。
“我,打渔鼓的。”长哥忙回答,还是抬起腿进了院门。狗伸着红舌头,望着长哥已不再吠。
长哥看见了一个老人裹着床被子躺在藤椅上,在屋檐下晒太阳。太阳正照在老人的脸上,那脸
便有些生动。长哥走到老人的跟前,老人眯着眼,看着长哥的渔鼓咧嘴就笑了:“哦,打渔鼓的呀。
我耳朵背,听不见。儿子到乡政府去了。”
长哥点了点头,心里明白,家里没有其他人,老人耳朵又听不见,这渔鼓要打给谁听呢? 长哥
还记起,这是村主任家。平常这个日子,村主任家是最热闹的了。
长哥向老人告辞,抬头看一眼明晃晃,却有些寒冷的日头,就走出了院门。
长哥想: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呢?这样想着,脚步却没有停止,又走到了第三家。
这家很热闹,堂屋里有十来个人在看电视。电视的声音特别响亮。长哥把渔鼓拍了两下,声音
沉闷低回。没有一个人回头。长哥把渔鼓又拍了两下,这次的声音有了些激越。两声渔鼓响过,长
哥自顾自地唱了起来。屋里的人这才齐刷刷地转头。一大嫂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长哥跟前说:
“打渔鼓的,等我们把这集电视剧看完。”
长哥看见,那些转过来的头,马上又转向了电视机。
长哥说:“我到其他人家去了再来吧。”
大嫂说:“你不要去了,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看着长哥满脸的疑问,大嫂继续说:“大
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说着,给长哥拉了把椅子,便不再理长哥,眼睛又盯
向了电视。
长哥依照大嫂的招呼坐下了。坐下的长哥没有看电视,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渔鼓上
端的红绸布已经很旧了,那还是爹在的时候,在镇上用两斤鱼换的。
坐了一会儿,电视插播广告,那些头扭了过来。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起身围住了长哥说:“打渔
鼓的,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
“唱《两只蝴蝶》。”
“唱《老鼠爱大米》。”
…………
长哥起身。这些前几年还流鼻涕的“小把戏”,像野地里的蒿草,蹿高了。
长哥抱歉地说:“我不会唱流行歌曲,我打渔鼓就送吉祥,说《水浒》,说好汉故事。”说完,
长哥就把渔鼓敲了两下,和着节奏,用他逐渐低沉浑然的声音唱了起来:“一送恭喜二送财,三
送……”
这时,广告已插播完毕,那些头又都扭向了电视机,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
梆梆声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儿也听不见了。
7.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6 分)
答:
8.“我不会唱流行歌曲,我打渔鼓就送吉祥”“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梆梆
声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儿也听不见了”,这两句话是理解这篇小说主旨的关键,请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 分)
答:
9.小说以“渔鼓”为题有什么寓意?试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
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
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①,轮对..,
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
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
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
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
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祧..,以别亲疏
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
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
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
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
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有删改)
注 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公元前 544 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
子泄:人名。④边阃:边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
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入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
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
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
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
之事涉于诞/
B.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
之事涉于诞/
C.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
之事/涉于诞/
D.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
之事涉于诞/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嘉定”“理宗”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用以纪年的专用名号。
B.“轮对”,即“轮当面对”,是宋代一种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C.“宗祧”,文中指宗庙。“祧”指远祖之庙子孙后代祭祀祖先,以行孝道。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叶味道师从朱熹,不改初衷,即使是伪学遭到禁行,他考策对时,毫无避忌依从程颐学说,
落第之后,又跟随朱熹到武夷山游学。
B.叶味道不卑不亢,忠诚劝勉。他在升为宗学谕后,劝告皇帝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端正纲
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
C.叶味道善用时机,讽谏皇帝。他在任职说书时请求先讲说《论语》;在皇帝问起鬼神的事理
时,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
D.叶味道分析问题,见微虑远。三京用兵时,大臣、将帅都认为这是机会,而叶味道能条分
缕析,阐述开边拓疆存在的困难。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4 分)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4 分)
(3)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4 分)
(4)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4 分)
语文第 20 天答案
1.B 解析 “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错。
2.①生态之“疤”:勘探队给村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令父亲痛心。②失望之“疤”:勘
探队开采的失败让父亲对“新生活”的期待落空,令父亲伤心。③愧疚之“疤”:村民们信任父亲
并在父亲的描绘下憧憬着“美好未来”,但最终落空,令父亲内疚。
3.(示例一)以“手电”为题好。理由:①“手电”在文中象征着“新事物”与“科学”,反映
出父亲及村民们对“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美好渴望。②“手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手电”
与“勘探队”构成小说行文的两条线索:“买回‘手电’——村民好奇——‘手电’掉河底”,“勘
探队到来——村民憧憬——勘探队无果而终”。③“手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父亲对新生活的
追求、村民们的落后思想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均可通过“手电”呈现。
(示例二)以“枸杞子”为题好。理由:①“枸杞子”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勘探队来前(枸
杞子承载希望)——勘探队来后(枸杞子与庄稼一样被忽略)——勘探队离开(枸杞子依然生机盎然)。②
“枸杞子”作为当时村庄里常见的野生物种,在文中象征着简单、质朴的传统乡村生活。③文章结
尾充满生机的“枸杞子”与被勘探队弄得“伤痕累累”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易引起读者对“传
统”与“现代化”的思考。
4.D 解析 “热情豪爽”错,表现出的应是对“我”的信任。
5.①以“我”逃避现实生活为四兔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四兔热爱生活的特点。②以众人的兴奋
期待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凸显四兔与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③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和奔腾骏马为
四兔的出场渲染氛围,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
6.①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排遣郁愤的初衷。
②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③“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
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
7.(看法一)担忧渔鼓这种传统的民间曲艺逐渐消失。理由:①没有人喜欢听长哥打渔鼓,传统
民间艺术被冷落;②村里仅有的一些人在看电视,传统民间艺术被新事物取代;③渔鼓的敦厚的梆
梆声一点儿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没落。
(看法二)担忧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理由:①长哥遭受的悲凉况味,熟悉的乡村变得冷清,
没有人再听渔鼓;②一些人宁愿看电视也不愿再听渔鼓,而孩子让他唱流行歌曲;③长哥“逐渐有
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儿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人命运堪忧。
8.①“我不会唱流行歌曲”表明孩子们只愿听流行歌曲,传统曲艺在后代人心目中逐渐淡化,
最终将会为流行歌曲艺术所取代。②“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梆梆声……就一点
儿也听不见了”,表明传统民间艺术为电视这类新媒体事物所取代。③渔鼓艺人“打渔鼓就送吉祥”
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儿也听不见了”,表明没有人再愿意听渔鼓,渔鼓艺术将从
民间消失,表达出传统艺人失去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后,生存将会更加艰难、命运堪忧。④提出了保
护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令人深思的课题。
9.①“渔鼓”既是一种物象,也是一种艺术名称,还代表着农民曾经喜爱的民间文化。②渔鼓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作者将渔鼓艺术与流行歌曲、影视文化等相比较,探寻了渔鼓艺术衰落
的原因,唤起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对民间艺人的同情。③“渔鼓”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作者用它呼吁人们关注像“渔鼓”这一类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命运,有重大的意义。
10.答案 C 解析 “阴阳二气之散聚”意为“阴阳二气的聚散”。句中的“之”作助词,意
为“的”,中心语是“散聚”,“阴阳二气之散聚”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停顿。排除 A、B 两项。
“虽天地不能易”,意为“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主语是“天地”,谓语是“易”,所以应在“易”
后停顿,排除 D 项。故选 C。
11.B 解析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错,“各级官吏的考核任免”属吏部职责。
12.D 解析 “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于文无据。原文有“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
洛师寻以败闻”,其中“洛师寻以败闻”也说明在此件事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3. B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
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
诞。“帝”做“问”的主语,不能断开。故选 B。
14.A 解析 “理宗”不是年号,而是庙号。
15.C 解析 “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分析有误,原文“盖讽皇子竑事也”是说借伯友的
事情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16.(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
任鄂州教授。(得分点:“下第”“于武夷山中”“开”“登……第”)
(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
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得分点:“馈饷”“日”“一”“见”“无益于外”)
(3)(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得分点:“坚”“谨”“几
微”)
(4)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国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
没有的。(得分点:“悼”“帑”“赙”“后”“故事”)
相关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528页
-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1-06-0522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42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412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415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430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42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唐山市第一2021-06-0426页
-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1-06-0423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2021-06-0427页